過動症
含有「過動症」共 10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Wild_Wesly的沙龍
2025/08/31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AI:一場出乎意料的專注實驗
許多ADHD患者深受衝動、分心所苦,但AI的互動能提供持續的正回饋,幫助訓練大腦專注力,如同心理健身房,讓專注成為一種可養成的節奏。
含 AI 應用內容
#
大腦
#
過動症
#
實驗
喜歡
留言
吳文炎的沙龍
2025/07/25
497推薦序--一起成為孩子的守護者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草屯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課照老師進行培訓課程的經驗,並分享了關於專注力不足過動症學童的陪伴方法、輕度障礙學童面臨的困境以及課照班如何幫助這些孩子的故事。文章強調了關愛、理解和專業輔導對輕度障礙學童的重要性,並呼籲社會大眾一起關懷這群孩子。
#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
#
特殊需求課後照顧班
#
社會工作
5
3
宇牛
2025/07/25
1
新北市三重區光復路二段126巷6號 愛悅養護中心
1
吳文炎
發文者
2025/08/08
1
宇牛 你的大名與電話
1
Ternence(泰倫斯)|情慾按摩 |情慾催眠 |
2025/07/21
【情慾按摩】《31》【情慾催眠】《18》【情慾制約】《4》【性愛日記】《9》「原來我是紫色氣場能量,ADHD催眠成功」
經過上次交流,我邀請對方再次來體驗情慾催眠。上次的經驗讓她感到非常舒適與愉悅,甚至成功進入催眠狀態,她分享那是前所未有的放鬆。她提到自己有ADHD(過動症),當時我並未特別在意,但那次體驗讓她難得地卸下心防,感受到內心的寧靜。 在上次的高階催眠課程中,我無意間得知ADHD患者通常很難被成功催眠
#
房間
#
情侶
#
燈光
喜歡
留言
吳文炎的沙龍
2025/07/18
493傾聽無聲的呼喚,守護每一個被忽視的心靈
《負影》記錄了社工吳文炎服務特殊需求兒童的經歷,內容真實動人,展現耐心與同理心的陪伴式教育。作者強調「陪伴」的重要性,而非單純的拯救,讓孩子找到價值與希望。本書值得推薦給關心特殊教育、社會工作和教育現場的讀者。
#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
#
社會工作
#
吳文炎
4
4
宇牛
2025/07/18
1
學長好厲害👍
1
吳文炎
發文者
2025/07/20
1
宇牛 我想辦法記得!
1
西方文化史
2025/07/17
「過動症」和注意力不足:「工業化」與「影像衝擊」造成當代社會的「注意力」危機?
「工業化」和「影像衝擊」這兩個因素共同形塑了當代社會文化的「注意力」危機,並且對學校中的注意力問題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工業化」範式對學校注意力的影響 學校體制,尤其是傳統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工業勞動的範式(即規訓、層級和強制)所塑造的,這延續至今仍是課堂結構的基礎
#
過動症
#
注意力不足
#
異化勞動
喜歡
留言
日繼
2025/07/15
黑格子窗,框不住的搖曳綠芽
常常再次回過神來,便是眼望窗外嫩綠的枝枒,在冬雨綿綿的風中搖曳。 高中歷史課,劉老師擅長用故事講解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那些課本用幾個字帶過的重大事件。比起按文朗讀,是十分有趣、幫助理解的授課方式。即使如此,我卻一個故事都不記得,因為我總是只聽了開頭,過一陣子,就已經分神或放空。常常再次回過神來,便
#
過動症
#
利他能
#
憂鬱
1
留言
黃軒醫師的沙龍
2025/07/11
天呀😱,我是ADHD嗎?-網路迷因的真實醫療
現代人容易分心,網路盛傳的ADHD自我檢測讓許多人認為自己有ADHD,但實際上多數為假性ADHD,成因是注意力經濟和高壓生活。文章說明網路資訊的誤導性,並建議大眾重新找回專注力,而非一味追逐網路資訊。
#
身體
#
日常
#
科學
3
留言
黃軒醫師的沙龍
2025/07/11
天呀😱,我是ADHD嗎?-網路迷因的真實醫療
#假性ADHD ADHD是什麼? ADHD 全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台灣成人盛行率約 3–4%,全球約 0.6–7.3%。 不是「人人都有ADHD」
#
過動症
#
TikTok
#
迷因
1
留言
Jenny Hsu的沙龍
2025/07/11
為何《波西傑克森》是暑假親子共讀的推薦好書?
你家裡是否有過動症(ADHD)的青少年?是否經常接到班導師的投訴,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難以專注?你是否感到無助,卻又渴望找到一條不同的道路,幫助孩子重拾自信,勇敢面對人生的挑戰?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我誠摯推薦你和孩子一起閱讀美國作家 Rick Riordan(雷克·萊爾頓)所著的奇幻文學系列
#
人生
#
青少年
#
幸福
1
1
狙擊王
2025/07/11
2
看來我老爹不是我老爹,我可能是被奧林匹斯某個不負責的天神給遺忘的
2
任性早退生的多元宇宙
2025/07/09
【 下集 】5 年換 4 個學校 / 自我內在重整後的覺醒
這是一個關於我的孩子的求學過程的辛酸史,也是一個身為人母的血淚史。曾經以為照著體制內教育直直前行是每個孩子理所當然的路徑,但我的孩子因種種問題,必須暫時逃離體制內的教育,而在給予孩子足夠的包容和等待之後,我的孩子終於看見她該走的路……
#
拒學
#
重考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