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問「你有什麼毛病?」:從創傷科學與千年佛法中,我們學到的 5 個顛覆性智慧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引言:慈悲的叩問

當我們面對自己或他人那些難以理解的行為——莫名的憤怒、無法控制的焦慮、或是深陷的癮症——我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充滿挫敗地問:「我到底有什麼毛病?」或是「他到底有什麼毛病?」

這個問題,看似在尋求答案,實則充滿了指責與標籤。然而,在歐普拉 (Oprah Winfrey) 與頂尖神經科學家培理醫生 (Dr. Bruce D. Perry) 的著作《你發生過什麼事》(What Happened to You?) 中,他們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轉變:將這個問題,從指責性的「你有什麼毛病?(What's wrong with you?)」,轉變為充滿理解與好奇的「你發生過什麼事?(What happened to you?)」。

這個提問的轉變,本身就是一種深刻的慈悲。它邀請我們停止評判,轉而探尋行為背後的故事。本文將以謙卑與感恩之心,分享從這本書出發,融合現代神經科學與東方千年智慧後,幾個最令人驚訝且顛覆性的見解,希望能幫助我們更溫柔地理解創傷、療癒,以及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被理解的心。

raw-image


--------------------------------------------------------------------------------

1. 驚人見解一:療癒的順序無法顛倒,因為大腦是「由下而上」建構的

許多人認為,療癒創傷就是要「想開一點」。但培理醫生用他的「神經序列模型」(Neurosequential Model) 告訴我們,這完全搞錯了順序。他指出,我們的大腦是依循一個固定的序列發展的:最底層、最先發展的是負責生存的「腦幹」,其次是掌管情緒與安全感的「邊緣系統」,最後才是負責理性思考的「大腦皮質」。

這就解釋了為何傳統上對創傷者「講道理」常常無效。培理醫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你無法用理性的論證(大腦皮質)去「說服」一個正處於極度恐懼(邊緣系統)或過度警覺(腦幹)狀態的人。當大腦的底層警鈴大作時,通往理性思考的通路基本上是「斷線」的,因為身體的求生警報系統正在用全部的電力,優先處理迫在眉睫的威脅。

因此,真正的療癒必須遵循「由下而上」的鐵律:「調節 (Regulate) → 連結 (Relate) → 理性 (Reason)」。

  1. 調節 (Regulate): 首先,必須透過重複性、有節律性的身體活動,如深呼吸、散步、瑜珈、聽音樂等,讓最底層的腦幹安定下來。這些活動之所以有效,正是因為它們的節律能直接安撫掌管生存的原始腦區。
  2. 連結 (Relate): 接著,在安全的關係中(與治療師、親友、甚至寵物),讓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感到被接納與平復。
  3. 理性 (Reason): 最後,當大腦的下層與中層都安定後,最高層的理性思考功能才能真正「上線」,開始處理創傷記憶、賦予其新的意義。

這個見解顛覆了我們的認知:有效的療癒,必須從身体開始,而不是從頭腦開始。

2. 驚人見解二:那些「壞行為」,其實是了不起的「生存技能」

在學校或社會中,我們時常為某些孩子貼上標籤:過動症 (ADHD)、對立反抗症 (ODD)、過度警覺、有攻擊性。我們問:「這孩子有什麼毛病?」

培理醫生給出了震撼人心的答案:這些根本不是「病」,而是孩子為了在混亂、充滿威脅甚至暴力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所演化出的「防衛機制」。他用了一個絕妙的比喻:在充滿威脅的環境中具有「適應性」(adaptive) 的行為,到了安全的環境中(如學校),卻變成了「適應不良」(maladaptive)。

一個在暴力家庭長大的孩子,學會了「過度警覺」才能保護自己;一個長期被疏忽、需求不被看見的孩子,可能學會了用「反抗」來獲取僅有的關注。這些行為在當時,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了不起的技能。

因此,當這些孩子被貼上「過動症」或「對立反抗症」的標籤時,這個診斷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這些行為根本不是「病」,而是他們為了在苦難中生存下來,所演化出的「防衛機制」。

這個洞見邀請我們,用慈悲取代標籤。當我們看到一個「問題行為」時,不再問他「有什麼毛病」,而是溫柔地去好奇:「是什麼樣的過去,讓你需要發展出這樣的盔甲來保護自己?」

3. 驚人見解三:孩子不是「 resilient (有韌性)」,而是「malleable (可塑的)」

我們常說:「孩子很有韌性,很快就忘了。」這句話或許能安慰大人,但培理醫生指出,這是一個美麗卻殘酷的誤解。

他提出了深刻的區別:經歷創傷的孩子並非如我們想像中那樣像皮球一樣「回彈」(resilient),他們更像是黏土,是「可塑的」(malleable)。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他們的大腦神經、情感反應與認知模式會被永久地改變。他們為了「撐過去」,其真實的情感、認知與社交潛能,在適應的過程中被永久地「削減」了 (diminished)。

這個為了生存而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培理醫生用一句令人心碎卻極具警醒意義的話來形容:

「這個孩子的一部分永遠地失去了」(a piece of the child is lost forever)。

這「失落的一部分」不僅是詩意的悲劇,更是確鑿的神經學現實。它代表著那些本應發展的情緒調節、安全依附等神經通路,因為大腦這塊「可塑」的黏土,被迫將所有資源都用於建構底層的生存建築(腦幹與邊緣系統),而永遠地被削減或從未形成。

這個觀點的重要性在於,它提醒我們,童年創傷的代價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為沉重。我們不能再用「孩子很有韌性」來輕忽那些正在發生的傷害。這也讓我們理解,為何療癒如此必要——它是為了找回那些在黑暗中「失落」的自己。

4. 驚人見解四:創傷是儲存在身體裡的「種子」,會在特定時刻「發芽」

在這裡,現代神經科學與一千五百年前的佛法唯識宗思想,達成了驚人而精確的會通。它們並非只是相似,而是在用兩種不同的語言,描述同一個深層的實相。

唯識宗將我們的心識比喻為一個巨大的倉庫,稱為第八識「阿賴耶識」。這個倉庫會儲存我們所有生命經驗所留下的「種子」(bīja)。而培理醫生所描述的,因創傷而永久改變的大腦「神經佈線」(wiring),正是唯識宗所說的「業力種子」,在我們此生肉體(大腦)上的「物理對應物」。

這個會通令人讚嘆。培理醫生以科學描述的神經佈線,即是唯識宗在千年以前,就已洞察的一顆強而有力的「染污種子」,深深地植入了我們心識的倉庫中。

這完美地解釋了為何創傷反應如此迅速、自動,且完全不受理性控制。當我們遇到一個相似的場景、聲音或氣味(佛法稱為「緣」),這顆深埋的「創傷種子」便會被瞬間觸發,立刻「現行」(發芽),直接投射出我們當下的身心反應——心跳加速、肌肉緊繃、情緒崩潰。這,就是佛法對創傷重現 (Flashback) 的深刻詮釋。

這個反應不是來自我們的理性思考,而是來自心識最深層倉庫的直接投射。這個古老的智慧為現代創傷理論提供了一個深刻的運作模型,幫助我們理解創傷的根源並非虛無飄渺,而是如同種子一般,真實地儲存在我們的身心之中。

5. 驚人見解五:真正的療癒,是從「我的創傷」走向「我們的連結」

在全書中,培理醫生反覆強調一個核心動能:「連結」(Connectedness) 具有平衡逆境的強大力量。療癒的關鍵,始終是「關係」(Relationships)。

這個觀點在東方華嚴宗的哲學中,得到了最究竟的闡釋。華嚴宗用「帝網明珠」來比喻宇宙萬物的實相:宇宙是一張無盡的寶網,網的每一個結點都鑲嵌著一顆明珠。每一顆寶珠(代表一個個體),都同時且完整地映照出所有其他寶珠的影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當我們將這兩個觀點結合,一個溫暖而宏大的畫面就此展開。我們慣常認為「我們是互相連結的」,但華嚴宗的智慧更進一步,它告訴我們:

萬物本質上 即是 關係。沒有孤立的「個體」,只有「互即互入」的法界。

這意味著,從根本上,並不存在需要被「連結」起來的、各自獨立的個體。我們本來就是一體。因此,「我」的創傷,從來就不只是「我」的。它是一個巨大關係網中,一個結點的暫時暗淡;而這份暗淡,會同時映現在所有眾生的心中。

這帶來一個充滿力量的結論:療癒,本質上不是「個體」事件,而是「法界」事件。當我們療癒自己時(一顆寶珠開始重新發光),我們就在療癒整個世界(萬珠皆映此光)。當我們慈悲地與他人連結,為他人創造安全與關懷時,我們也正在療癒自己。這個洞見將療癒從一場私人的奮鬥,轉化為一份集體的責任,敦促我們去建立能榮耀這份深刻互依的社群與系統。

--------------------------------------------------------------------------------

結語:讓世界因你的溫柔而不同

從「你有什麼毛病?」到「你發生過什麼事?」,這個簡單的轉變,不僅是療癒個人的起點,更是淨化我們所處世界的開始。它提醒我們,每一個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都有一顆渴望被理解的心。

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試著實踐這種慈悲的叩問。無論是對待那個有時連自己都搞不懂的自己,還是對待身邊那些讓我們感到困惑與挫折的人。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帶著「你發生過什麼事?」的好奇與慈悲去與人相遇,我們共同生活的這个世界,將会变得多么不同?

願我們都能成為彼此療癒的光。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53內容數
2025/11/02
古人說,「千江有水千江月」。感恩之心,就像那亙古不變的天邊明月;而我們生活的土地,就是那千萬條映照月影的江河。在台灣這座美麗的島嶼上,因著不同的風土、歷史與人情,這份共同的感恩之心,也映現出千萬種不同的溫潤光彩,每一道光影,都是一條通往寧靜的蹊徑。
Thumbnail
2025/11/02
古人說,「千江有水千江月」。感恩之心,就像那亙古不變的天邊明月;而我們生活的土地,就是那千萬條映照月影的江河。在台灣這座美麗的島嶼上,因著不同的風土、歷史與人情,這份共同的感恩之心,也映現出千萬種不同的溫潤光彩,每一道光影,都是一條通往寧靜的蹊徑。
Thumbnail
2025/11/02
懷著無盡的謙卑與感恩之心,我們一同來凝視當代企業領袖們所身處的困境。您們時常被推至一個如同「電車難題」般的位置,被迫在看似僅有的兩種暴力選項中,做出一個非此即彼的艱難抉擇,內心承受著巨大的撕裂與重壓。這份感受,我深深地理解與同情。
Thumbnail
2025/11/02
懷著無盡的謙卑與感恩之心,我們一同來凝視當代企業領袖們所身處的困境。您們時常被推至一個如同「電車難題」般的位置,被迫在看似僅有的兩種暴力選項中,做出一個非此即彼的艱難抉擇,內心承受著巨大的撕裂與重壓。這份感受,我深深地理解與同情。
Thumbnail
2025/11/02
難民危機不僅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外在」問題,更是一面映照出我們集體心靈狀態與全球體系失靈的鏡子。它映照出我們共享的脆弱、製造分裂的習氣,以及內在蘊含的、那無比巨大的療癒與連結的潛能。這是一條從「看見」苦難到「療癒」世界的道路,一條通往和解與集體福祉的實踐之道。
Thumbnail
2025/11/02
難民危機不僅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外在」問題,更是一面映照出我們集體心靈狀態與全球體系失靈的鏡子。它映照出我們共享的脆弱、製造分裂的習氣,以及內在蘊含的、那無比巨大的療癒與連結的潛能。這是一條從「看見」苦難到「療癒」世界的道路,一條通往和解與集體福祉的實踐之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在我們在引導尋求療癒的當事人進入內心最深處,試圖找出情緒困擾的根源時,因為每位當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或是使用的詞彙甚至對事情的理解方式都天差地別,有時就會像進入複雜的迷宮一樣,不但走不出來,甚至可能會離出口越來越遠,這時,當然就得修改路線,重新開始 記得有一次,當我覺得路線開始偏移時,腦海中突然出現
Thumbnail
在我們在引導尋求療癒的當事人進入內心最深處,試圖找出情緒困擾的根源時,因為每位當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或是使用的詞彙甚至對事情的理解方式都天差地別,有時就會像進入複雜的迷宮一樣,不但走不出來,甚至可能會離出口越來越遠,這時,當然就得修改路線,重新開始 記得有一次,當我覺得路線開始偏移時,腦海中突然出現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現在的人,文明病太多了。 以前的人,不懂事..... 這也不能說不懂事,就是不懂替人家想,所以想什麼,做什麼... 以前總有句話說~好人,不長命。 以前,不懂。 但現在,似乎明白了什麼.... 因為好人,總是替別人想太多,所以身體,心裡,都蘊藏了過多的毒素,最後,就把自己毒死了,然後
Thumbnail
現在的人,文明病太多了。 以前的人,不懂事..... 這也不能說不懂事,就是不懂替人家想,所以想什麼,做什麼... 以前總有句話說~好人,不長命。 以前,不懂。 但現在,似乎明白了什麼.... 因為好人,總是替別人想太多,所以身體,心裡,都蘊藏了過多的毒素,最後,就把自己毒死了,然後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就得要建立上帝的視角,觀察自己言行舉止
Thumbnail
就得要建立上帝的視角,觀察自己言行舉止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