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的寫作課由於安排在週五,因此經常被放假放掉。有次在連續放了兩週之後,三年級小孩忘記要上課了。 我在教室等了十分鐘,沒看到小孩。去到他們放學排路隊的穿堂,找到了三個小孩。 小孩A:「ㄟ……是自然寫作課的老師……」 小孩B:「老師你怎麼在這裡?」 我:「今天要上課啊你們忘記囉?」 小孩A:「今天要上課喔!我們還以為不用。」 小孩B:「可是大家都走了耶……」 我:「沒關係呀,你們還有幾個人在學校?」 小孩B:「我、他,還有他。」 小孩C:「那今天還要上嗎?」 我:「只有三個人也是可以上啊,不過我要想一下要帶你們做什麼,因為原本要做的可能不太適合三個人。」 小孩A:「ㄔㄨㄥ雞肉皮夾!我們玩上次那個ㄔㄨㄥ雞肉皮夾!」 小孩A叫我「自然寫作課的老師」,可能是因為搞不清楚我的名字,或是忘記了。特別點出這一點想說的是,上次是第一次上課,整體來說有點混亂,雖然活動還算能夠進行下去(因為有五年級的在「幫忙管」),但還是有幾個小孩跑來跑去。所以我本來以為他們對這堂課可能記不得多少(你看小孩根本還搞不清楚我叫什麼名字),或不太有反應,但沒想到上次上課時在教室裡跑得最兇的那個小孩,他不但記得課堂上所做的活動,還說出他們在文字遊戲裡自創的一個句子。 「ㄔㄨㄥ雞肉皮夾!ㄔㄨㄥ雞肉皮夾!」小孩A一邊叫著,一邊跑上樓衝進教室。 回到教室裡,我們開始進行小孩A口中的「ㄔㄨㄥ雞肉皮夾」。「ㄔㄨㄥ雞肉皮夾」其實是單字接龍,由某個人先寫好一個字,然後再從那個字的上下左右延伸接龍出去。比如這回小孩A寫的第一個字是「樂」,然後有人往右邊接「喜樂」,有人往上面接「可樂」。然後「可」變成「可以」,「可以」變成「不可以」。 接著是比較有趣的變化,「不」出現後,小孩B往下寫了「不是」,小孩C又接著往下寫「不是」。然後小孩A在「不是不是」的上頭,寫了「玩」。 「玩不是不是?這是什麼意思?」我問。「就是玩不是不是啊!」小孩A說。 「玩」接下去是「玩具」,然後「工具」、「工作」、「作業」、「作品」、「物品」。最後小孩A在物品的下面寫上「放屁」。 「放屁?放屁怎麼接?放屁跟誰接?」我問。「放屁是不是啊!」小孩A邊講邊笑,然後在旁邊畫了一個大大的「屁」。畫完之後開始繞著桌子跑圈圈。 單字接龍的最後,我請小孩在字海中連出句子。小孩連出了六個句子,我們排列組合了一下: 1. 玩不是不是不是 2. 放屁不是不是不是 3. 工作不是玩 4. 工作是屁 5. 不可以可樂 6. 不可以是作品 (對照上圖) 進行這文字接龍的開始,老實說我沒想到小孩會連出這麼有趣的句子。這句子會這麼有趣,其中一個原因是小孩A在接龍時不按牌理出牌。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A,在活動的過程中仍舊跟上節課一樣,在教室裡衝來衝去。小孩A會跟B一起打鬧,或是自己拿著一根長長的、類似指揮棒的東西揮舞。但輪到小孩A跟小孩B接龍時,他們也是能進入情況。因此,對於他們在活動進行間會跑來跑去玩鬧的行為,我當下的想法是這樣的── 上課時小孩是不是一定得好好的坐在椅子上,其實我不一定這麼覺得;我的判準是這個行為會不會影響到小孩自己,以及他的同學,還有我。所以在這堂課裡A儘管跑來跑去,但因為這次上課的人數少,某種程度來說,我覺得並不太影響活動的進行,而且我發現A在接龍時有他自己特別的想法,可以看得出來他是投入在活動中的。 但我有另一層擔心。 這次上課是三個小孩,某種程度我還可以顧到他們每一個,所以混亂的時候,至少還有足夠的餘裕跟他們溝通。但平常正常上課是八個小孩,如果有兩到三個小孩一邊玩一邊上課,那麼其他小孩是否也會受他影響,而且很有可能亂到活動無法進行,而我也無法好好的處理每一個小孩狀況。 當時的我想著這樣的事,因此當A跑來跑去時叫住了他,跟他說了我的想法。我說,現在你跑來跑去我覺得沒有關係,但是下節課我們有更多人的時候,如果你一樣跑來跑去,我擔心會影響到上課。 「不會啦!」A聽完後,說了一句不會啦。「不會啦」是什麼意思?是不會影響到上課嗎?我還來不及再問他,他又跑走了。 其實在去年,我會因為小孩跑來跑去亂成一團影響到上課而有點生氣,但我後來發現,跑來跑去的小孩並不一定是不想上課。他想上課,但同時想玩。他平常能坐在椅子上好好上課,是因為被規定要坐好。因此,當他面前這個多半時候都是權威角色的大人,不拿出權力來規範他的行為時,他在當下就會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他想上課,但他「同時」想玩。 所以,「自律」這個能力,就是發生在想做A又想做B時,得靠著自己的思考來做最後的決定;如果大人幫小孩規定好了,小孩就用不著自己做決定。有些小孩會寧願大人來幫他決定,因為這個決定實在太困難了。 有人可能會問,那如果小孩最後的決定是選擇玩,而不是選擇上課呢?我覺得那也很好,因為他很清楚的做了決定,但老實說現階段我遇到的小孩,很少有人可以這麼果決的做出我要玩不要上課這樣的選擇。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小孩不是都很愛玩嗎?如果上課和玩讓他們選,不是大部分的小孩都會選擇玩嗎?這個不一定,這樣想就太小看小孩了,其實小孩是很喜歡「上課」的。 在後來幾次上課的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小孩又想上課又想玩的「兩難」;而老實說我也很兩難,在小孩自己還無法讓自己好好上課之前,課程的進行確實遇到很大的問題。 ◆ 這份札記的書寫方式並不完全按照時間順序,而是直接記錄課堂中的某些事件,我當下的反應,以及後來的思考。文章中所提及的問題,某些可能暫時沒有答案或定論,因為有的還在觀察思考,有的則是會在後續的札記中繼續書寫。 若你不清楚「自律觀察思考札記」的書寫動機,建議請先閱讀: 1. 學習的弔詭(三)沒有自由,就沒有自律 2.【自律觀察思考札記】前言:方便的小孩? 更多「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的寫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