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觀察思考札記】他想上課,同時想玩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這學期的寫作課由於安排在週五,因此經常被放假放掉。有次在連續放了兩週之後,三年級小孩忘記要上課了。


我在教室等了十分鐘,沒看到小孩。去到他們放學排路隊的穿堂,找到了三個小孩。


小孩A:「ㄟ……是自然寫作課的老師……」

小孩B:「老師你怎麼在這裡?」

我:「今天要上課啊你們忘記囉?」


小孩A:「今天要上課喔!我們還以為不用。」

小孩B:「可是大家都走了耶……」

我:「沒關係呀,你們還有幾個人在學校?」


小孩B:「我、他,還有他。」

小孩C:「那今天還要上嗎?」

我:「只有三個人也是可以上啊,不過我要想一下要帶你們做什麼,因為原本要做的可能不太適合三個人。」


小孩A:「ㄔㄨㄥ雞肉皮夾!我們玩上次那個ㄔㄨㄥ雞肉皮夾!」


小孩A叫我「自然寫作課的老師」,可能是因為搞不清楚我的名字,或是忘記了。特別點出這一點想說的是,上次是第一次上課,整體來說有點混亂,雖然活動還算能夠進行下去(因為有五年級的在「幫忙管」),但還是有幾個小孩跑來跑去。所以我本來以為他們對這堂課可能記不得多少(你看小孩根本還搞不清楚我叫什麼名字),或不太有反應,但沒想到上次上課時在教室裡跑得最兇的那個小孩,他不但記得課堂上所做的活動,還說出他們在文字遊戲裡自創的一個句子。


「ㄔㄨㄥ雞肉皮夾!ㄔㄨㄥ雞肉皮夾!」小孩A一邊叫著,一邊跑上樓衝進教室。



raw-image



回到教室裡,我們開始進行小孩A口中的「ㄔㄨㄥ雞肉皮夾」。「ㄔㄨㄥ雞肉皮夾」其實是單字接龍,由某個人先寫好一個字,然後再從那個字的上下左右延伸接龍出去。比如這回小孩A寫的第一個字是「樂」,然後有人往右邊接「喜樂」,有人往上面接「可樂」。然後「可」變成「可以」,「可以」變成「不可以」。


接著是比較有趣的變化,「不」出現後,小孩B往下寫了「不是」,小孩C又接著往下寫「不是」。然後小孩A在「不是不是」的上頭,寫了「玩」。


「玩不是不是?這是什麼意思?」我問。「就是玩不是不是啊!」小孩A說。


「玩」接下去是­「玩具」,然後「工具」、「工作」、「作業」、「作品」、「物品」。最後小孩A在物品的下面寫上「放屁」。


「放屁?放屁怎麼接?放屁跟誰接?」我問。「放屁是不是啊!」小孩A邊講邊笑,然後在旁邊畫了一個大大的「屁」。畫完之後開始繞著桌子跑圈圈。


單字接龍的最後,我請小孩在字海中連出句子。小孩連出了六個句子,我們排列組合了一下:


1. 玩不是不是不是

2. 放屁不是不是不是

3. 工作不是玩

4. 工作是屁

5. 不可以可樂

6. 不可以是作品

(對照上圖)


進行這文字接龍的開始,老實說我沒想到小孩會連出這麼有趣的句子。這句子會這麼有趣,其中一個原因是小孩A在接龍時不按牌理出牌。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A,在活動的過程中仍舊跟上節課一樣,在教室裡衝來衝去。小孩A會跟B一起打鬧,或是自己拿著一根長長的、類似指揮棒的東西揮舞。但輪到小孩A跟小孩B接龍時,他們也是能進入情況。因此,對於他們在活動進行間會跑來跑去玩鬧的行為,我當下的想法是這樣的──


上課時小孩是不是一定得好好的坐在椅子上,其實我不一定這麼覺得;我的判準是這個行為會不會影響到小孩自己,以及他的同學,還有我。所以在這堂課裡A儘管跑來跑去,但因為這次上課的人數少,某種程度來說,我覺得並不太影響活動的進行,而且我發現A在接龍時有他自己特別的想法,可以看得出來他是投入在活動中的。


但我有另一層擔心。


這次上課是三個小孩,某種程度我還可以顧到他們每一個,所以混亂的時候,至少還有足夠的餘裕跟他們溝通。但平常正常上課是八個小孩,如果有兩到三個小孩一邊玩一邊上課,那麼其他小孩是否也會受他影響,而且很有可能亂到活動無法進行,而我也無法好好的處理每一個小孩狀況。


當時的我想著這樣的事,因此當A跑來跑去時叫住了他,跟他說了我的想法。我說,現在你跑來跑去我覺得沒有關係,但是下節課我們有更多人的時候,如果你一樣跑來跑去,我擔心會影響到上課。


「不會啦!」A聽完後,說了一句不會啦。「不會啦」是什麼意思?是不會影響到上課嗎?我還來不及再問他,他又跑走了。


其實在去年,我會因為小孩跑來跑去亂成一團影響到上課而有點生氣,但我後來發現,跑來跑去的小孩並不一定是不想上課。他想上課,但同時想玩。他平常能坐在椅子上好好上課,是因為被規定要坐好。因此,當他面前這個多半時候都是權威角色的大人,不拿出權力來規範他的行為時,他在當下就會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他想上課,但他「同時」想玩。


所以,「自律」這個能力,就是發生在想做A又想做B時,得靠著自己的思考來做最後的決定;如果大人幫小孩規定好了,小孩就用不著自己做決定。有些小孩會寧願大人來幫他決定,因為這個決定實在太困難了。


有人可能會問,那如果小孩最後的決定是選擇玩,而不是選擇上課呢?我覺得那也很好,因為他很清楚的做了決定,但老實說現階段我遇到的小孩,很少有人可以這麼果決的做出我要玩不要上課這樣的選擇。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小孩不是都很愛玩嗎?如果上課和玩讓他們選,不是大部分的小孩都會選擇玩嗎?這個不一定,這樣想就太小看小孩了,其實小孩是很喜歡「上課」的。


在後來幾次上課的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小孩又想上課又想玩的「兩難」;而老實說我也很兩難,在小孩自己還無法讓自己好好上課之前,課程的進行確實遇到很大的問題。



這份札記的書寫方式並不完全按照時間順序,而是直接記錄課堂中的某些事件,我當下的反應,以及後來的思考。文章中所提及的問題,某些可能暫時沒有答案或定論,因為有的還在觀察思考,有的則是會在後續的札記中繼續書寫。


若你不清楚「自律觀察思考札記」的書寫動機,建議請先閱讀:


1. 學習的弔詭(三)沒有自由,就沒有自律

2.【自律觀察思考札記】前言:方便的小孩?


更多「不想寫可以不要寫」的寫作課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08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2021/07/08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2020/07/23
先說,王立原文標題的「快樂學習不是一直爽」,我是認同的。學習不是一直爽,我也不覺得快樂是學習的目的,那「快樂學習」是什麼意思?對我來說,「快樂學習」指的是──希望學習過程是「快樂的」。 可是什麼叫做學習過程是快樂的?遇到困難怎麼辦?
Thumbnail
2020/07/23
先說,王立原文標題的「快樂學習不是一直爽」,我是認同的。學習不是一直爽,我也不覺得快樂是學習的目的,那「快樂學習」是什麼意思?對我來說,「快樂學習」指的是──希望學習過程是「快樂的」。 可是什麼叫做學習過程是快樂的?遇到困難怎麼辦?
Thumbnail
2020/04/13
最近我從用自己從前玩的臉名片,把名片上的無臉人放大,列印出來給小孩玩。小孩可以在上面畫臉,然後幫那個人寫上他說的話。小克畫了一個有錢人。有錢人說: 「我是一個有錢人。」 「我愛賣東西。」 「我有一百萬個錢。」
Thumbnail
2020/04/13
最近我從用自己從前玩的臉名片,把名片上的無臉人放大,列印出來給小孩玩。小孩可以在上面畫臉,然後幫那個人寫上他說的話。小克畫了一個有錢人。有錢人說: 「我是一個有錢人。」 「我愛賣東西。」 「我有一百萬個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準備上課前,小孩們在教室裡充滿活力地互相交流。 但樂極生悲是不變的硬道理。 「吼呦!」一聲怒吼,有兩個人起了衝突,是A和B。 所有人暫停了一個短短瞬間,然後又恢復原本的鬧烘烘。(簡直像是狗群一樣XD) 我不動聲色地繼續進行準備,同時把覺知擴張照看後續的發展......
Thumbnail
準備上課前,小孩們在教室裡充滿活力地互相交流。 但樂極生悲是不變的硬道理。 「吼呦!」一聲怒吼,有兩個人起了衝突,是A和B。 所有人暫停了一個短短瞬間,然後又恢復原本的鬧烘烘。(簡直像是狗群一樣XD) 我不動聲色地繼續進行準備,同時把覺知擴張照看後續的發展......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學習原本無關是否自主,它是一種「本能」;但當大人因為太愛小孩,太希望小孩學到很多,開始竭盡心力的設計課程,卻反而因此將小孩「想學」的本能拿掉。當小孩被放在一個「該學什麼」的框框裡,他的學習本能被拿掉了,進入了「不自主學習」狀態。有了不自主學習的狀態,才會有因此對比而生的「自主學習」。
Thumbnail
「真正在學的時候,不會想到自己是不是『在學』這件事。」我明明知道這才是真正的學習狀態,為什麼又那麼在意學生有沒有在課程裡?但同時我又知道,我在意的是「自己所設計的課程」能不能吸引他們?因為我知道學習這種事不可能完全靠學生主動。這又很矛盾,我不是一直說學生想學就會自己進來,所以大人要等嗎?
Thumbnail
「真正在學的時候,不會想到自己是不是『在學』這件事。」我明明知道這才是真正的學習狀態,為什麼又那麼在意學生有沒有在課程裡?但同時我又知道,我在意的是「自己所設計的課程」能不能吸引他們?因為我知道學習這種事不可能完全靠學生主動。這又很矛盾,我不是一直說學生想學就會自己進來,所以大人要等嗎?
Thumbnail
男孩,在老師上課過程,能對(上課大家都坐好的事實&老師在發言須坐好的社會期許)視若無睹的擺動身體,或是彎折、或是滾地; 這位有靈巧動作的男孩,能調皮地在老師背對他過程,堂而皇之偷襲/打老師的屁股再跑回去; 這位很常被自己不恰當舉動引發成人負向回饋/懲罰/咆哮的男孩,在老師說要暫停一回合活動能立馬跑來
Thumbnail
男孩,在老師上課過程,能對(上課大家都坐好的事實&老師在發言須坐好的社會期許)視若無睹的擺動身體,或是彎折、或是滾地; 這位有靈巧動作的男孩,能調皮地在老師背對他過程,堂而皇之偷襲/打老師的屁股再跑回去; 這位很常被自己不恰當舉動引發成人負向回饋/懲罰/咆哮的男孩,在老師說要暫停一回合活動能立馬跑來
Thumbnail
上學期的課程結束後,我與共學家長們(同時是共學夥伴)做了討論,在過程中我發現大家似乎覺察到同一種困境──那就是「課堂」的「上下課時間」把小孩綁住了,也把大人自己綁住了。於是夥伴提了一個方式,這個學期他們想要以「主題」來設計課程內容,並且打破上下課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上學期的課程結束後,我與共學家長們(同時是共學夥伴)做了討論,在過程中我發現大家似乎覺察到同一種困境──那就是「課堂」的「上下課時間」把小孩綁住了,也把大人自己綁住了。於是夥伴提了一個方式,這個學期他們想要以「主題」來設計課程內容,並且打破上下課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11月上課時,發生了我差點爆走,差點就把東西收一收騎機車回家的事件(詳情請看〈小孩順著情緒走,那我呢?〉)。在那之後,我一直想著該如何上課的問題。後來我發現,有些事並不是一直去想就會有結果,更多時候是隨著相處時間的累積,才能看見從前沒發現的層面。
Thumbnail
11月上課時,發生了我差點爆走,差點就把東西收一收騎機車回家的事件(詳情請看〈小孩順著情緒走,那我呢?〉)。在那之後,我一直想著該如何上課的問題。後來我發現,有些事並不是一直去想就會有結果,更多時候是隨著相處時間的累積,才能看見從前沒發現的層面。
Thumbnail
駿逸說「懶得教」,意思其實是要努力不教;因為我們這些大人,已經都被教成無法懶了。作為一個大人,我正在經歷與學習的是──別急著教小孩什麼,我是不是真的能放下「要教給他們東西」的壓力,我是不是能夠真正相信小孩自己就擁有學的欲望與能力?我是不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學習過程的陪伴者?
Thumbnail
駿逸說「懶得教」,意思其實是要努力不教;因為我們這些大人,已經都被教成無法懶了。作為一個大人,我正在經歷與學習的是──別急著教小孩什麼,我是不是真的能放下「要教給他們東西」的壓力,我是不是能夠真正相信小孩自己就擁有學的欲望與能力?我是不是能真正成為他們學習過程的陪伴者?
Thumbnail
小孩「不想上課」很自然,他們只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走。可是,順著情緒走的結果,就是上課的時間變得很少。上課時間變得很少,老實說小孩是不在意的,但大人在意。
Thumbnail
小孩「不想上課」很自然,他們只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走。可是,順著情緒走的結果,就是上課的時間變得很少。上課時間變得很少,老實說小孩是不在意的,但大人在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