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中國,地理上的中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談歷史上的中國,常常會遇到界定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不如先界定地理上的中國,再去談歷史。這也常常是一個翻譯的問題,怎麼說?

當一個華人遇到蘇格蘭人的時候,經常發生某種情況,我稱之為「泛蘇格蘭症候群」。就是,華人會把蘇格蘭人,說成是「英國人」,當然,對歷史有認識的人比較不會犯這種錯誤,但大眾印象當中,卻會認為蘇格蘭人是「英國人」,當然,蘇格蘭人會立即更正你,他是蘇格蘭人,不是英國人。至於英國人是甚麼?English,英國是甚麼?England。

混淆的「英國」

很多人試過一次之後,就不會再犯了。不過,這展示了事情某方面的本質,為何我們會把蘇格蘭人當成是英國人呢?我們看看我們一些常用的詞語的原文:

  1. 英文是English。
  2. 英格蘭是England。
  3. 蘇格蘭是Scotland。
  4. 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群人所在的島叫Britain。
  5. 大英帝國是British Empire。
  6. 聯合王國是United Kingdom。
  7. 大英國協是Common wealth of Nations。

好了,問題來了,甚麼是「英國」?結果我們看到的是,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我們全部在中文翻譯上都可以翻成「英國」。但是,這些詞語的意義卻有很大的分別,甚至大部分原義都沒有所謂「英」的存在。

我們先把一堆不同的概念,全都以英國稱呼,而我們中文上產生了含糊的「英國」的概念之後,再將英國倒譯為英文,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會從字面理解,Scottish是English。

不知甚麼時候開始,我們把「國」這個字加上去翻譯之後,地理、政府、民族等觀念就被炒成一塊了。當我們長期慣用了中文去理解問題的時候,我們就產生了一種跟當地、世界都不同的認知,或者應該說是誤解。而這個誤解並不是刻意的,而是當初翻譯的時候所得的資訊有限,或者不謹慎所導致的語義混亂。

會把地理、政府、民族等觀念,這些問題的源頭也許並非任何意識形態,或者東方和歐美觀念上有甚麼不同。而出乎意料而且單純地,是我們對於翻譯謬誤積非成是產生的副作用。

今天我們都知道有不列顛,也有英格蘭、蘇格蘭,不過奇奇怪怪的「英國」還是無法從我們日常用詞當中甩掉。而且其所指範圍還是那麼巨大混雜。

同類的問題至今也很常見,比方說我們常說「歐美」,其實指的往往是西歐加北美。但東歐和中歐,他們很多時候的立場、文化和想法也跟西歐不一樣,卻經常被我們用「歐洲人」甚至「白人」一棒子全部打死。我們常以為全部歐洲人、白人都是一副德性的。

「China」應該等同「Europe」

所以,歷史上的中國如何界定的問題,其實一部分就是是把China翻譯成「中國」引致的問題。西方人對東方的理解有限,因此產生了一個叫作China的概念,這個觀念原本就不精確,而我們翻譯之後再二度消化,就產生了一個更迷糊的概念。

就像鯨魚開宗明義給他一個「魚」字在後面,結果不額外一提,大家都以為牠不是哺乳類。

而我會認為,China足以等同「Europe」,Chinese其實是一個應該和European同級的詞語。如果我們這樣看,那問題會減少很多,至少這樣的話,所謂China歷代的地圖就成立了。

我提倡把China這概念提升為一個「次大陸」,也就是地理上的意義,可以在討論歷史時避免很多問題。

本來亞洲和歐洲的分別就是源自當初希臘時代對於歐洲西方的土地不理解而產生的。結果歐亞大陸當中,亞洲太大,而歐洲則太小。後來在接觸印度後,才產生次大陸的觀念,因為不能用一個「亞洲」去概括整個地域。

目前公認的次大陸,有歐洲,中東,印度,格綾蘭。而我相信事實上China也具有上述地區完全相近的特質,所以Chinese基本上可以和European視為同等的詞語。這點我之前也說過了。歐洲並不是也不需要是一個國家,也並不是也不需要是同一民族,但也一樣可以用European全部概括起來。

至於引致誤解的「中國」稱呼,要大眾改變是不容易的,但我們以研究歷史的角度看,也許可改以「中華地區」去稱呼。總不好用「支那」吧?或者別的名稱也可以,作出區別是有好處的,比方說英國這個例子我已指出,是頗為不精確的詞語。

史從地理的好處

我的論述基礎是「史從地緣文化圈」,可以簡而言之「史從地理」。

中國史若存在,是「地域史」。不是「國別史」。地域史是先定義一個地域範圍,再包括該地域所出現的所有文明、民族和國家的歷史。那僅是一個地域,不論該地域是否已聯合成一個國家,或者現在是多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多個民族,或者有多個民族的一部分在此地域存在。

至於教科書上的國別史,那是用來教育的。說得難聽一點,那是對一些對歷史興趣不大的人,進行某程度的洗腦,基本上每一個國家都是將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大造文章,或者加入虛構的建國神話。

比方說美國史裡的五月花號, 波士頓丟茶葉, 或者死的人還不及某次鎮壓民眾裡一部坦克戰果的所謂「波士頓大屠殺」(死亡人數:五人);大一點的話,就是日後的蓋茨堡演說,都是刻意地建立國族神話的寫法。更要命的虛構,則例如華盛頓怒砍櫻桃樹,拿著斧頭恐嚇他爸(後面這句是衍生出的笑話)。還有一種是斷章取義,最出名的例子是拿破崙的「睡獅論」

這類教科書的存在原本就是借花敬佛,不是歷史教科書而是國族主義教科書。 它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認識和反思歷史,而單純地只是不斷製造、增強某些權力的正當性。那本身產生的並不是歷史的認識,而是推銷國家這種宗教。

它們並不是去探求事情的真相和原委,而是先有了結論再去找原因,即使有矛盾也忽視。因為在這樣的觀點當中,歷史並不是知識,也不是學問,而單純成了「工具」。

羅馬雖被視為西方文化之源,但並不屬於「義大利國別史」。羅馬帝國是「歐洲地域史」的一部分。只有法西斯主義者,他們就要把義大利跟羅馬帝國扯起來,那連巴爾幹都是義大利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史從地理」的觀點,除了減少討論歷史的爭議,你也更不會被國族主義教科書的論述所迷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立的方格子
4.8K會員
316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
鄭立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中國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一、地理概念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成王時期(西元前1046-771年)何尊銘的金文中。後來隨著不同的對像有不同的意義。例如,一指首都;二是指皇帝直接統治的地區;自漢代以來,人們常將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一般來說,在古代,「中國」一詞...
Thumbnail
中國既是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一、地理概念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成王時期(西元前1046-771年)何尊銘的金文中。後來隨著不同的對像有不同的意義。例如,一指首都;二是指皇帝直接統治的地區;自漢代以來,人們常將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一般來說,在古代,「中國」一詞...
Thumbnail
【愛爾蘭語是如何逐漸沒落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好奇過,作為一國語言的愛爾蘭語,是如何淪落成弱勢語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類為「危險」(Definitely Endangered)層級的瀕危語言? 「那當然是萬惡的英國帝國主義的錯!」是個挺直覺的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再更深入地討論一下箇中原因。
Thumbnail
【愛爾蘭語是如何逐漸沒落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好奇過,作為一國語言的愛爾蘭語,是如何淪落成弱勢語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類為「危險」(Definitely Endangered)層級的瀕危語言? 「那當然是萬惡的英國帝國主義的錯!」是個挺直覺的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再更深入地討論一下箇中原因。
Thumbnail
隨著中國用語的大舉入侵,大家開始會注意到是不是無意間就用上了支語,但其中一個大家比較少討論的就是國家名稱的翻譯。台灣一直都有慣用的國家翻譯名稱,但坊間很多人都會混用,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多的訂票網站、訂房網站或是網路廣告,甚至是新聞有時候都會用到對岸的國名翻譯,今天這篇文章就要來好好探索國名翻譯
Thumbnail
隨著中國用語的大舉入侵,大家開始會注意到是不是無意間就用上了支語,但其中一個大家比較少討論的就是國家名稱的翻譯。台灣一直都有慣用的國家翻譯名稱,但坊間很多人都會混用,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多的訂票網站、訂房網站或是網路廣告,甚至是新聞有時候都會用到對岸的國名翻譯,今天這篇文章就要來好好探索國名翻譯
Thumbnail
我認識的蒙古、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朋友中,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大滿意「絲路」敘事。
Thumbnail
我認識的蒙古、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朋友中,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大滿意「絲路」敘事。
Thumbnail
我在大學開始,到了美國和德國旅行,聽了不少人述說她/他們的故事,自此我開始留意各國的歷史。我比較熟悉的歷史,有香港、亞洲、歐洲、北美洲,也是大概有個印象。 看過此書後,我的目光闊了。我既可以鳥瞰世界的發展,又可以講述某些國家最人尸輝煌的時期。
Thumbnail
我在大學開始,到了美國和德國旅行,聽了不少人述說她/他們的故事,自此我開始留意各國的歷史。我比較熟悉的歷史,有香港、亞洲、歐洲、北美洲,也是大概有個印象。 看過此書後,我的目光闊了。我既可以鳥瞰世界的發展,又可以講述某些國家最人尸輝煌的時期。
Thumbnail
古時候中國位於內亞、東北亞、東亞和東南亞的交界處,屬於文明傳播鏈最末端的“四不管”地區,等到字母文字傳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漢字已經佔據了“先發優勢”。中國人沒有地中海貴族的命,卻患上了地中海貴族的病。傲慢地認為,象形漢字代表先進文明,而表音的字母代表野蠻。由於種種原因,字母文字沒能在中國生根發芽。
Thumbnail
古時候中國位於內亞、東北亞、東亞和東南亞的交界處,屬於文明傳播鏈最末端的“四不管”地區,等到字母文字傳到中國的時候,中國的漢字已經佔據了“先發優勢”。中國人沒有地中海貴族的命,卻患上了地中海貴族的病。傲慢地認為,象形漢字代表先進文明,而表音的字母代表野蠻。由於種種原因,字母文字沒能在中國生根發芽。
Thumbnail
自從倫敦金融界雇傭蘇格蘭人和荷蘭人入侵自己的祖國以來,“財產和自由”擲下的骰子沒有一次落空。
Thumbnail
自從倫敦金融界雇傭蘇格蘭人和荷蘭人入侵自己的祖國以來,“財產和自由”擲下的骰子沒有一次落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