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的正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一年的某一場大雨中,我們走在頭前溪的堤防上,滿地都是比指甲還小的小小蝸牛。我跟一個小孩講話,發現的時候,其他孩子們都已經瘋狂地在雨中跳著跳著,開心地踩蝸牛。我心中一陣不舒服,立刻把自己的感受跟小孩說。小孩暫時停止了自己的行為,但沒有多久,他們又開始繼續踩蝸牛。
我決定不採取更激烈的行動,因為我希望小孩知道我的意見不是命令,而且也知道我既不會強迫他們,也不會對他們施以暴力。他們應該服從自己的判斷,而不是服從我的感受與意志。
我一邊難受地看著小孩踩蝸牛,一邊盡可能不要踩到蝸牛,一邊想著我還可以怎麼做。我隨口問了身旁一位正在踩蝸牛的孩子:「你到底為什麼要踩啦?你不知道那都是生命嗎?」
小孩立刻從善如流,眼露佛光,雙手和十……好啦,其實並沒有這麼好命。
小孩還是繼續踩啊。

「用看的」正義

小孩笑著踩死昆蟲,小孩拿著樹枝打樹葉。常常跟小孩相處的人,也許時不時就會遇到上述的情形,而忍不住做出「正義之舉」,制止小孩「不正義的舉動」。每隔一段時間,在爆料公社之類的網路社群,也會見到一種類型的貼文,把某個事件的現場錄影或拍照下來,貼到社群裡,邀請大家來「評評理」。
不過呢,這種「用看的」正義,時常會把「客觀的事實」跟「主觀的詮釋」混淆在一起,影響了自己的判斷。比方說,「小孩笑著踩死昆蟲」是客觀的事實,但假如有人在爆料公社貼照片,搭配的文字是「沒教養的小孩,為了自己的樂趣而殘殺無辜的生命,家庭教育失敗。」那就是一個很「豐富飽滿」的詮釋了。
又比方說,在客滿的車廂裡,有一個年輕女生坐在博愛坐上,在某站上來一個老人家,正義的路人把手機拿出來快照貼上報料公社,搭配的文字是「四肢健全的年輕人佔住博愛座,看到老人家上來還裝睡,這種女人以後一定不是好媽媽。」也是一個對事實的豐滿詮釋。
像這樣的資訊傳播,也是種觀看式的正義
在這些「用看的」正義裡,觀看的人是正義的「中心」,由他來詮釋事實,而可能與事實之間有差異。這種正義是單向的,由自己出發的,也是因此,我們也常見到一些錯誤詮釋的例子,造成當初那個想要伸張正義的人,其實也不想要造成的意外傷害。
例如那個「佔用」博愛座的女子。假如正義路人在拍照上傳爆料之前,先去問了那個女子,他可能會知道那個年輕女子上個禮拜剛流產,當前的身心狀況都非常虛弱,但她有一件事非得要親自去辦,才會在這個時間點待在那個博愛座上假寐。外觀看來四肢健全的女子坐在博愛座上,是一個客觀的事實,但正義路人對女子「裝睡」的詮釋是錯的,並且給了這位女人「以後一定不是好媽媽」這個特別傷人的評價。

「去聽的」正義

除了「用看的」這種單向的正義之外,還有什麼別的可能呢?我想邀請讀者回到小孩踩蝸牛的那個事件裡,用後面發生的事情來解釋另一種正義的類型:
在那個雨中的堤防上,我看到孩子們瘋狂地踩蝸牛,覺得不快。他們聽我表達意見,暫時停止了踩蝸牛的行為,但沒有多久,又開始繼續踩了。我決定不採取更激烈的行動,因為我希望小孩知道我的意見不是命令,他們應該服從自己的判斷,而不是服從我的感受與意志。

我一邊難受地看著小孩踩蝸牛,一邊盡可能不要踩到蝸牛,一邊想著我還可以怎麼做。我隨口問了身旁一位正在踩蝸牛的孩子:「你到底為什麼要踩啦?你不知道那都是生命嗎?」

小孩皺著眉頭回答我:「我當然知道啊,可是你聽聽看這個聲音。」

他放慢腳步踩上幾只小蝸牛,發出清脆的「啪嚓、啪嚓」聲。我突然間理解小孩之所以瘋狂的原因──那實在太誘人了。

因為滿地都是小蝸牛,其實避無可避,我也不免踩到幾隻。經過小孩的「經驗分享」,我身體的感覺就此打開,不得不去注意到腳掌傳來的觸感以及那清脆的「啪嚓、啪嚓」聲。我發現自己被深深吸引,竟然也有想要「多踩一些」的慾望。

於是我再跟孩子們說明我的感覺,那些我想要踩又不想踩的感覺,然後我說明我的決定,我要走下堤防,讓自己遠離這樣的吸引力。

當我走下堤防,有兩三個孩子立刻跟著我下來。又過了一會兒,全部的孩子都下來了。再也沒有人提及要回到堤防上「快樂地踩蝸牛」。
進入小孩的視角,讓我找到比較體貼的方式
在這個事件裡,因為我隨口對孩子的提問,意外地讓我離開了我的主觀視角(那都是生命啊),進入小孩的視角(可是這聲音太吸引人了)裡我發現,那個吸引小孩的聲音竟然也吸引我,於是我瞭解了小孩並不是不重視生命的價值,而是有一個讓他為難並且難以克制的理由。
在這整個過程裡,被改變的不只是小孩,我也被改變了。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於是我的「正義之舉」就不會是單向地制止小孩,而會同時考慮小孩的處境和我的理由,去尋求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途徑,來讓「生命不會輕易被剝奪」這個正義的期望能夠實現。

探索的正義

在教育現場裡,面對小孩那些讓我難以忍受的各種「探索」,我時常會浮現「小孩長大的過程,真是世界上最浪費、最不環保的事之一」這種想法。
然而,每當我想起徐旭東在東海岸的山上挖的大洞、國民黨無節制砍伐的那些山林、台塑在麥寮的煙囪、漂浮在海面上的塑膠島嶼,比起這些,小孩拿了幾張白紙去亂畫算得了什麼?再想想納粹的集中營、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國民黨的三月屠殺,小孩踩死蟲用棒子揮打樹,其中的「惡」又哪裡比大人所做的事來得更多?
更何況,我都還沒去聽小孩,而常常只是「用看的」。
假如我們積極去聽,而我們的運氣都不那麼差的話,也許雙向的改變就能夠發生,教育現場的正義除了單向的強制與制裁之外,就有了全新的可能。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1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駿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前兩天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講座裡,有開放一個線上提問的網址,這篇是對現場來不及提問的兩個問題來回應。
「不管你幾歲了,在媽媽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一直到將近四十歲這個年紀,在我嫌棄母親過度擔心而回嘴時,還是會聽到母親說這句話。許多的媽媽那麼想要介入小孩的人生,應該有許多原因,但我最近在書上讀到一個我完全沒想過的原因,對我來說非常有趣。
「你要『看懂』孩子的特質,不然會誤了小孩一生啊啊啊!」類似這樣的問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市面上也有不少人利用(甚至刻意製造)父母的擔憂,來販賣自己的「教養術」。所以,我想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一種跳出這些擔憂的建議。
在關於教育的各種議論裡,「教小孩尊重」大概令我覺得最煩躁的問題之一,追根究底來說,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無論是在有許多小孩的教育現場,或者家裡僅有一兩個小孩的教養現場,打人的孩子大概總是讓大人們特別擔憂操煩。在這篇文章裡,我要先試著說說常見的幾種看法與解決方式,最後再我的觀察與想法,並且提出在教育上我認為恰當的作法。
伴侶之間的理念不合是萬年考古題啊,雙親一說小孩就是該打,雙親二說小孩就是不能打;雙親二說小孩應該要在家自學,雙親一說小孩就是要去學校。假如像這樣「理念不合」到山崩地裂,究竟該怎麼辦呢?
在前兩天的「小孩好難教?──給百種小孩的百種養殖攻略」講座裡,有開放一個線上提問的網址,這篇是對現場來不及提問的兩個問題來回應。
「不管你幾歲了,在媽媽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一直到將近四十歲這個年紀,在我嫌棄母親過度擔心而回嘴時,還是會聽到母親說這句話。許多的媽媽那麼想要介入小孩的人生,應該有許多原因,但我最近在書上讀到一個我完全沒想過的原因,對我來說非常有趣。
「你要『看懂』孩子的特質,不然會誤了小孩一生啊啊啊!」類似這樣的問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市面上也有不少人利用(甚至刻意製造)父母的擔憂,來販賣自己的「教養術」。所以,我想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一種跳出這些擔憂的建議。
在關於教育的各種議論裡,「教小孩尊重」大概令我覺得最煩躁的問題之一,追根究底來說,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尊重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意思。
無論是在有許多小孩的教育現場,或者家裡僅有一兩個小孩的教養現場,打人的孩子大概總是讓大人們特別擔憂操煩。在這篇文章裡,我要先試著說說常見的幾種看法與解決方式,最後再我的觀察與想法,並且提出在教育上我認為恰當的作法。
伴侶之間的理念不合是萬年考古題啊,雙親一說小孩就是該打,雙親二說小孩就是不能打;雙親二說小孩應該要在家自學,雙親一說小孩就是要去學校。假如像這樣「理念不合」到山崩地裂,究竟該怎麼辦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爸爸,什麼是正義?」 「正義就是那些對你有利的事。」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校園中的小角落,總會有孩子的自然小夥伴藏身在其中, 等待孩子發現牠們的驚喜反應,而近期雨水落下的時刻, 除了為大地解渴,也帶出了雨天限定的小夥伴呢! 孩子在集合時刻無意間發現了在盆栽附近出沒的小蝸牛, 感覺驚喜的同時也和同學們一起觀察著牠的一舉一動~ 詠淇:「你看!有蝸牛耶
Thumbnail
某日下午接近放學的時間,我和幾個小班孩子坐在戶外的輪胎遊具上閒聊。小東突然自問自答說:「蝸牛的好朋友是誰?是泥土!」 接著,我們開始玩起了關於「好朋友」的趣味問答。
Thumbnail
童三心得 @ 2023 10/28 〔蕃薯 北極熊班〕 有位小可愛,鋸柴時拿柴刀亂砍竹子。屢勸不聽後,將其帶到旁邊嚴肅地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小可愛答得出來,表示他知道自己剛剛在做不對的事。和小可愛約定後,小可愛答應不再亂使用工具。不多後,小可愛拿起竹子亂揮,制止後沒多久,小可愛站到大家在鋸柴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爸爸,什麼是正義?」 「正義就是那些對你有利的事。」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校園中的小角落,總會有孩子的自然小夥伴藏身在其中, 等待孩子發現牠們的驚喜反應,而近期雨水落下的時刻, 除了為大地解渴,也帶出了雨天限定的小夥伴呢! 孩子在集合時刻無意間發現了在盆栽附近出沒的小蝸牛, 感覺驚喜的同時也和同學們一起觀察著牠的一舉一動~ 詠淇:「你看!有蝸牛耶
Thumbnail
某日下午接近放學的時間,我和幾個小班孩子坐在戶外的輪胎遊具上閒聊。小東突然自問自答說:「蝸牛的好朋友是誰?是泥土!」 接著,我們開始玩起了關於「好朋友」的趣味問答。
Thumbnail
童三心得 @ 2023 10/28 〔蕃薯 北極熊班〕 有位小可愛,鋸柴時拿柴刀亂砍竹子。屢勸不聽後,將其帶到旁邊嚴肅地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小可愛答得出來,表示他知道自己剛剛在做不對的事。和小可愛約定後,小可愛答應不再亂使用工具。不多後,小可愛拿起竹子亂揮,制止後沒多久,小可愛站到大家在鋸柴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