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體制標籤
(標題不是只有一種讀法,解答不是只有一個。)
我今年剛到體制內任教,以為會遇上傳說中的僵化死板與老套,嚇的我緊張兮兮。
很幸運遇到同樣熱切的教學研究者,讓我要感動落淚。我左思右想這體制內的傳聞哪裡最多?或許是鄉民臉書ptt。
踏入實驗教育或自學的人口,大概有一定比例是抗拒學校教育而來。連商業行銷,也有類似操作。
有好,有不好。沒有一定對,也沒有一定錯。
如果你抱著學校很恐怖,往往也會發現實驗教育沒多好。實驗教育不是避風港,但只能改天再說。
這文單說體制內。
體制好不好?見仁見智。可是它不是都不好。君不見翻轉教學、學思達、薩提爾、學習共同體逐漸擾動教育現場,或也應該看看個別教學者熱鬧的共備與思考。
所謂高手在民間,我們卻一直抱著過去的恐懼,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的罩門是數學,小時候就學不好。一路慘烈,兵敗如山倒。以為沒天份,說服自己數學用不到。直到去年暑訓,上午接觸蒙特梭利,下午加碼台中教大數學教授的心路歷程與教學心法,才知道一切都是恐懼。
內在的恐懼比實際問題更大。可我們被鎖著,以為注音、數學與國語都沒有用(還有什麼沒列到......?),都不用、也不應該學。
我們怎麼用,比較重要。把語文跨數學、把語文跨科學,就有各種科普文章。前陣子火紅的「臺灣吧」與「故事」,新起之秀還有LIS、國數館與研之有物。
當天課後,我走過一段路,心裡莫名想著「三角形的兩邊和大於第三邊」。這是數學的應用~
為什麼要在說實驗教育的故事前,先說體制內教育?
那是因為,體制內/外從來不是一條線可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