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現象觀察與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學有越來越多出國參訪交流機會,特別是去中國的,往往都是落地接待,學生只要負擔來回的機票跟辦理證件的費用,有些學校還會額外提供機票補助,而這些就需要徵選,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有個很優秀的學生,已經通過徵選,某天他卻來說要放棄這個機會,因為真的很想讓他去,進一步詢問才道出是短期籌不出錢。回想起來,身邊許多積極爭取海外交流機會的學生,有很大的部分家庭經濟並非中上階層,或許是這樣,較成熟的學生反而更懂得積極累積表現和爭取代表學校交流的機會,而如果不是因為面試中問及或是在後來陪同他們出國的旅途中,有較開放的機會聊起家裡的私事,這些平時表現亮眼,群體中展現積極正向樂觀的學生,在家庭環境層面卻與理所當然的想像差距甚大,原以為家庭背景處於優勢的學生在出國競爭意願上會較明顯,確也不盡然如此。
  前幾天同事提到國際處寫信來請課指組處理校長答應國際生要在校務會議「保障兩個國際生名額」,坦白說當時第一個念頭是很不以為然的,照這種邏輯的話難道不需要保障原住民、同性戀學生的名額嗎?多元文化就是這樣雨露均霑的分配?雖然當下也有稍為意識到好像該冷靜考慮,不過還是脫口而出反對的聲音。事實上校務會議代表並沒有限制哪種身份不能來選,選舉制度也沒有特別會對哪一種族群不利,反而是以校內公共參與程度的低落,每年學校還要拜託認識的學生出來參選,而至少前一年外籍生候選人的票數反而是高的,可能是受熱心同學協助倡議,積極幫忙拉票,也或者是他們特殊的身分引起關注,一般的學生參選反而不容易引起關注促進投票率,在這種情況下處於弱勢的到底是誰呢?
  或許就真的應該要有這些弱勢(不一定是少數)族群的名額,但這會不會反過來排擠到甚至壓迫了其他一般族群的人,再來校務會議的代表如果缺額了其實影響重大,最近一次案例就是有學生代表被退學,沒能及時遴選補上所以未達十分之一的最低標準,導致會議無法招開,要是給了保障名額給國際生,但他們反而因為太容易得到不來參加甚至是根本不參選,不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某年有個佛教組織到行政院去抗議為什麼聖誕節放假佛誕日沒有(殊不知放的是行憲紀念日),但這樣的要求後來竟促成修法將佛誕日列為國定假日〔註1〕,在宗教界佛教組織是屬於弱勢的族群嗎?如果依照多元文化的理念要去關注弱勢族群的權力,那麼在這種狀況之下,台灣生活的回教徒或其他少數宗教信仰者,是不是更應該出來主張要把他們的信仰列為國定假日來紀念?
  回想越覺得自己真的不是一個友善的人,內心充滿各種歧視和刻板印象。寫到這邊是在反省自己真的長久以來即使不會刻意去打壓其他的族群,甚至覺得自己已經很中立了(但中立似乎某種程度也是不符多元文化的價值),坦白說沒有多積極甚至是更友善的對待這些族群,潛意識裡還是充滿長久以來養成的歧視跟刻板印象的吧。
~寫於2016/04/22


〔註1〕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http://weblaw.exam.gov.tw/LawArticle.aspx?LawID=E130007017

avatar-img
2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ang-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吳清山在教育概論一書中提到「學習輔導是指教師或輔導人員協助學生發展潛能、增進學習效果,以達到自我實現的歷程。如何協助高能力者有較高的學習成就;以及對於低成就者,利用適當的方式解決其學習上的困擾,提
民國94年大學法修訂,明訂學生參與校務會議的權利,要求學生出席校務會議之代表比例不得少於會議成員總額十分之一,但現況如何?
  這個社會正開始用大聲公告訴學生:「你們有權利也應該要參與校務治理」。民國83年大學法修定後,政府便賦予學校應該保障並輔導學生成立自治團體之義務,以處理學生在校學習、生活與權益有關事項。
  吳清山在教育概論一書中提到「學習輔導是指教師或輔導人員協助學生發展潛能、增進學習效果,以達到自我實現的歷程。如何協助高能力者有較高的學習成就;以及對於低成就者,利用適當的方式解決其學習上的困擾,提
民國94年大學法修訂,明訂學生參與校務會議的權利,要求學生出席校務會議之代表比例不得少於會議成員總額十分之一,但現況如何?
  這個社會正開始用大聲公告訴學生:「你們有權利也應該要參與校務治理」。民國83年大學法修定後,政府便賦予學校應該保障並輔導學生成立自治團體之義務,以處理學生在校學習、生活與權益有關事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有個好友引述某個在佛光山當義工,陪伴國際背包客的善信,提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在各自的國家,不是從沒接觸過基督、天主、伊斯蘭和其他信仰,但為何他們却選擇佛教?得到的回覆是:好奇、不滿社會現狀、尋求一個心靈停靠的港灣。 父母、親友原是他們最先停靠的港灣,而後擴及社會、
Thumbnail
休學 學校有僑生班,每年都會有不少位僑生來台就讀。畢竟海外留學是一個坎,通常來台的僑生多半很穩定,很少會提出休學的,直到去年有位緬甸學生向我提出.....
Thumbnail
有關社團的部分,大學還有隱藏的部分也就是有些人會有點排斥的教會團契的部分,我本身就是教會裡面的人, 所以,是很習慣的,那在這邊如果有不同宗教或者對教會非常好奇的,可以在這一集介紹,有些聽眾會反應說在台灣最討厭遇到三種狀況, 第一種是一直問你要不要加保保險的推銷員,第二種就是你要不
Thumbnail
政府、學校和機構提供各種出國的計畫,選擇合適的國家和城市至關重要。瞭解不同城市的文化、經濟情況,並透過社交媒體認識當地人是重要的。另外,新北文化大使計畫近年選拔實習學員到美國實習,並有線上說明會提供報名資訊。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在大學擔任班級導師,按教育部的規定,每學期要做一次學生校外賃居訪視。 班級幹部中,有一項職位叫做賃居股長,負責協助安排導師的賃居訪視行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現在正值畢業季,很多大學生從學生轉為準社會人。 不知道大家對待業中的壓力有多大呢?對於僑生留在臺灣找工作來說,簽證、家庭和生活等不同壓力下,著實不輕。這篇文章探討僑生畢業後找工作的壓力和心路歷程。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有個好友引述某個在佛光山當義工,陪伴國際背包客的善信,提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在各自的國家,不是從沒接觸過基督、天主、伊斯蘭和其他信仰,但為何他們却選擇佛教?得到的回覆是:好奇、不滿社會現狀、尋求一個心靈停靠的港灣。 父母、親友原是他們最先停靠的港灣,而後擴及社會、
Thumbnail
休學 學校有僑生班,每年都會有不少位僑生來台就讀。畢竟海外留學是一個坎,通常來台的僑生多半很穩定,很少會提出休學的,直到去年有位緬甸學生向我提出.....
Thumbnail
有關社團的部分,大學還有隱藏的部分也就是有些人會有點排斥的教會團契的部分,我本身就是教會裡面的人, 所以,是很習慣的,那在這邊如果有不同宗教或者對教會非常好奇的,可以在這一集介紹,有些聽眾會反應說在台灣最討厭遇到三種狀況, 第一種是一直問你要不要加保保險的推銷員,第二種就是你要不
Thumbnail
政府、學校和機構提供各種出國的計畫,選擇合適的國家和城市至關重要。瞭解不同城市的文化、經濟情況,並透過社交媒體認識當地人是重要的。另外,新北文化大使計畫近年選拔實習學員到美國實習,並有線上說明會提供報名資訊。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在大學擔任班級導師,按教育部的規定,每學期要做一次學生校外賃居訪視。 班級幹部中,有一項職位叫做賃居股長,負責協助安排導師的賃居訪視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