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性婚姻通過,您真正害怕的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首先,大家可以試想,何謂正常思想?正常是符合多數人的樣貌嗎?正常是順從多數人的意見嗎?正常是變成大人想要的模樣嗎?

我認為的「正常」,它可以有很多解釋,很多樣貌,沒有一定的標準!

就如同「愛」一般。

很多家長反彈同性婚姻的原因來自於新上路的「性教育」會混淆孩子的性別認同、價值觀、家庭角色定位等。而這樣的誤解在網路上已有多篇論述做反駁,在此就不加以闡述。

我主要想了解的是

「您們在害怕的究竟是什麼?」

我常在想

家長們害怕的或許不是如何教導您的孩子,而是他可能不會成為你想要它成為的樣子(如:同性戀)。

但我想問:「倘若您的孩子真的是同性戀,那他就不是您的孩子了嗎?」

而令我更不解的是,比起不願走入婚姻、經營家庭的異性戀,同性戀他們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那有何不可?那相知相惜、動機、負責、心意,不就是組成家庭的根本嗎?

親愛的家長們:

如果您擔心親戚的閒言閒語?您可以驕傲的表示自己的孩子很勇敢

如果您擔心孩子遭異樣眼光?您可以讓他知道別怕自己和世界不一樣

如果您擔心孩子受傷害?您可以讓他在您懷裡好好地哭泣

因為我想,沒什麼是比看著最親愛的家人,化身為阻饒自己幸福的敵人還令人感到絕望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冰嘎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冰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8/11/04
儘管低薪、過勞、高風險,但我還是一頭栽進來了!
2018/11/04
儘管低薪、過勞、高風險,但我還是一頭栽進來了!
2018/10/28
光憑你想翻轉弱勢,正義感爆棚,或是看不慣弱小被欺負,這些可能不足以支撐你面對之後在這個領域的各種“擊敗”。 一、你有沒有非當社工不可的意念? 老實說,唸到第四年的社工系,我沒有這樣的決心。
2018/10/28
光憑你想翻轉弱勢,正義感爆棚,或是看不慣弱小被欺負,這些可能不足以支撐你面對之後在這個領域的各種“擊敗”。 一、你有沒有非當社工不可的意念? 老實說,唸到第四年的社工系,我沒有這樣的決心。
2018/10/26
當前輩這麼表示:「醒醒吧孩子!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聽我的準沒錯!」我便心想,我似乎掌握到洗腎的高風險族群。
2018/10/26
當前輩這麼表示:「醒醒吧孩子!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聽我的準沒錯!」我便心想,我似乎掌握到洗腎的高風險族群。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我曾認真思考結婚的意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兩個人愛的證明及保障。但結婚為什麼卻又變成了愛情的墳墓?是兩個人一起捨棄生活中再有愛情一詞的覺悟,廝守彼此,共同實現社會責任及遵守家庭約定。同一個屋簷下裡面除了浪漫與激情之外,也被相互攤開的平凡與現實填滿。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台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我覺得隨著時代演變,是有些變化的。 我記得幾年前同性婚姻請願議題曾讓社會輿論沸揚,我也激動不已。但課堂單純,不便談論個人主見,尤其是這種敏感議題。 但或許腦波所想,在宇宙間還是有機會量子感應?! 某天課堂,小B竟恰巧提問:「老師,你對同性戀的看法是什麼? 」 菜b導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有一個論點是,外遇不是夫妻關係破裂的主因,而是顯形劑……也有一個論點是,威權式管教不是這個家長認為這樣做是對的,而是他種種不安憂慮表現在對孩子的控制慾上。 這兩個論點都提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觀點。關於外遇不是夫妻關係破裂的主因這個論點,它強調了夫妻關係中更深層次的問題可能是導致外遇發生的根源,而外遇
Thumbnail
有一個論點是,外遇不是夫妻關係破裂的主因,而是顯形劑……也有一個論點是,威權式管教不是這個家長認為這樣做是對的,而是他種種不安憂慮表現在對孩子的控制慾上。 這兩個論點都提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觀點。關於外遇不是夫妻關係破裂的主因這個論點,它強調了夫妻關係中更深層次的問題可能是導致外遇發生的根源,而外遇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Thumbnail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