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事雜談‧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這句話一點沒錯,但我想還有另外一句話
「三百六十行,行行會撞牆」
說得白話一點,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難關

我所說的難關並不是工作上會遇到的困難
應該說,是這個行業所難以跨越的屏障

「心魔」

這個敵人存在自己的內心,就像一道跨不過的檻
無論多麼義正詞嚴,無論如何從善如流,你依然無能為力
這是一面隱形的牆,縱使你千百個不願意,還是得硬著頭皮撞
你只能不斷說服自己,我必須這麼做

raw-image

身為譯者,最重要的任務是傳達作者的意念
老生常談的「信、達、雅」中,信是第一要件
縱使譯文再優美繚繞、磅礡萬千、扣人心弦
如果扭曲了作者的原意,華美的文字也不過就是通篇廢言

譯者在完成「忠實傳達原文」的職責時,常會遇到這個情況
「譯者本身並不認同作者的宗旨」

譯者有能力忠實傳達原文作者的意念給讀者
在此前提下,即便本身不認同作者的想法
仍然可以順利完成工作,交出一份合格的稿件
畢竟,這就是譯者的工作,譯者無法控制作者想說什麼話
只能克盡職責地在作者與讀者之間扮演好「中間人」的角色
所以,這是一道可以克服的關卡、是一面能夠突破的牆

我所謂的無法跨越的難題,指的是譯本所帶來的影響

在此先岔個題
出版社為什麼會選擇出版某一本書?
最終目標仍然是為了營利
那書籍要暢銷的根本條件是什麼?
當然是必須具有吸引力、話題性
所以出版社選書的「其中一個方向」
就是驚世駭俗之作,或是能顛覆現有價值觀的突破性話題

在將近十年的譯者生涯中,我經手過許多本健康醫療書籍
包含原文本在近期出版的新書,也有數十年前甚至半個世紀的老書新譯
當中有些書籍探討的是會顛覆現有認知的健康療法

當然,譯者在中譯本正式出版前就能夠先讀過原文本
有些人將之視為優點,可以早人一步吸收新知
但就驚世駭俗之作而言,當然也會比讀者更早接受震撼教育

我相信許多同領域書籍譯者一定有相同感受
當作者提出的健康療法與現行的醫學認知唱反調
甚至拿現行醫療體系的弊端大作文章之時
譯者的心中必然五味雜陳
「讀者會買單嗎?」
「這麼誇張的事情,有可能嗎?」
「假如事實真的如作者所說,那我現在該怎麼辦?」
「假如作者是錯的呢?」

當然,原文作者能夠出書,必然有其立論根據
在相關類型的書籍中,作者也會提出各種科學實驗數據與見證案例
而在這類書籍中,無論作者說得多麼口沫橫飛、信誓旦旦
書中大多仍然會附上免責聲明
表示本書無法取代醫師之處方或治療,請先徵詢醫師意見

是,沒錯,讀者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假如這些書籍能夠確實對讀者提供幫助
哪怕只是絲毫的緩解,對譯者而言都是無形的鼓勵
但假如、要是、萬一有讀者因此蒙害呢?
因為譯者只是傳達了作者的意念
所以即便退一萬步來說責任都不在譯者身上
但譯者的內心一定很難過,十足地難過

這就是譯者的心魔

無論如何使工作成果盡善盡美
無論多麼問心無愧於自己的工作
無論在工作過程中如何善盡查證的工作
無論編輯們如何協助校對書籍內容
這都是無法跨越的門檻、一面隱形的牆
縱使你千百個不願意,還是得硬著頭皮撞
你只能不斷說服自己,我必須這麼做

我也曾經看見,合作的出版社又出了一本驚世駭俗的健康類翻譯書
只好暗自慶幸,這本書當初沒有發給我
因為我一定會二話不說接下來,又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打擊自己的信心

我相信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心魔
我只能從譯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感想
在此僅向三百六十行的各位致上敬意

最後私心地說
譯者難為,在譯界打滾的各位,我們還是相互取暖吧…
也請親愛的讀者們,多給譯者朋友們一些包容
這行飯,真的不好吃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yadono的沙龍
40會員
47內容數
逃離職場,投入全職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和各式各樣的人生心得分享,歡迎交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替我按下愛心並且加入追蹤,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您!
Hayadon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25
身為譯者,最常聽見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 「你覺得機器翻譯會取代譯者嗎?」 今天以專業譯者的身分聊聊,譯者是否會被機器翻譯給取代。
Thumbnail
2020/06/25
身為譯者,最常聽見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 「你覺得機器翻譯會取代譯者嗎?」 今天以專業譯者的身分聊聊,譯者是否會被機器翻譯給取代。
Thumbnail
2020/03/25
轉眼間,又過了一個半月。沒錯,筆者又譯完了一本書,交稿後的現在正聽著輕鬆的巴薩諾瓦,難得有這麼個閒情雅致,今天就來閒聊一下。
Thumbnail
2020/03/25
轉眼間,又過了一個半月。沒錯,筆者又譯完了一本書,交稿後的現在正聽著輕鬆的巴薩諾瓦,難得有這麼個閒情雅致,今天就來閒聊一下。
Thumbnail
2020/02/08
忙亂的2019就這麼過了,如今已經進入紛亂的2020第二個月。這篇文章除了紀錄個人接下來的工作安排以外,也打算分享上一本書即將付梓時的一點小插曲。
Thumbnail
2020/02/08
忙亂的2019就這麼過了,如今已經進入紛亂的2020第二個月。這篇文章除了紀錄個人接下來的工作安排以外,也打算分享上一本書即將付梓時的一點小插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趕稿而推遲發文的時間,感謝大家耐心等待。(鞠躬)兩年前我寫過一篇〈【翻譯講堂心得2】編輯為何那樣〉,當時分享了木馬文化英文書編輯的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延續上一篇,這次分享的是大田出版社莊培園總編輯的觀點以及我個人這幾年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趕稿而推遲發文的時間,感謝大家耐心等待。(鞠躬)兩年前我寫過一篇〈【翻譯講堂心得2】編輯為何那樣〉,當時分享了木馬文化英文書編輯的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延續上一篇,這次分享的是大田出版社莊培園總編輯的觀點以及我個人這幾年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常見的接案途徑不外乎向出版社投履歷、投試譯,這些答案太過理所當然,說出來總覺得沒什麼稀奇,提問人八成也很清楚這幾種管道。所以我覺得該稍稍改一下問題,或許提問人真正想問的是:「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公開的試譯機會不常有,我又沒有出版社的人脈,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接到書籍翻譯呢?」
Thumbnail
常見的接案途徑不外乎向出版社投履歷、投試譯,這些答案太過理所當然,說出來總覺得沒什麼稀奇,提問人八成也很清楚這幾種管道。所以我覺得該稍稍改一下問題,或許提問人真正想問的是:「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公開的試譯機會不常有,我又沒有出版社的人脈,還有沒有別的方式可以接到書籍翻譯呢?」
Thumbnail
這一兩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藝文產業大受衝擊,各出版社紛紛暫緩書籍出版計畫,只得咬牙苦撐。在這種情況下,還有書籍翻譯工作的需求嗎?當書籍譯者真的能填飽肚子嗎? 但我想說的是:「業界永遠缺一個好譯者。」
Thumbnail
這一兩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藝文產業大受衝擊,各出版社紛紛暫緩書籍出版計畫,只得咬牙苦撐。在這種情況下,還有書籍翻譯工作的需求嗎?當書籍譯者真的能填飽肚子嗎? 但我想說的是:「業界永遠缺一個好譯者。」
Thumbnail
作者如何看待的作品,跟一個讀者如何看待作品,其實是兩個不同的考慮。 試想想,很多人也會說到,作者本身也是讀者,所以平台不會缺乏讀者人數。 但請細心一想,你身為作者的時候,又是否真的會從讀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作品? 這一點跟出版或商業考慮無關,在於態度。 「嚴以待人,寬以律己」是一種態度... //
Thumbnail
作者如何看待的作品,跟一個讀者如何看待作品,其實是兩個不同的考慮。 試想想,很多人也會說到,作者本身也是讀者,所以平台不會缺乏讀者人數。 但請細心一想,你身為作者的時候,又是否真的會從讀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作品? 這一點跟出版或商業考慮無關,在於態度。 「嚴以待人,寬以律己」是一種態度... //
Thumbnail
【作者】倪采青 【出版社】尖端出版社 從書名就可以直接看出來,這本書要傳達的內容就是:「投稿要怎麼投?才比較容易得到出版社的青睞。」。 冀望用文字力量改變世界的人比比皆是,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不過,
Thumbnail
【作者】倪采青 【出版社】尖端出版社 從書名就可以直接看出來,這本書要傳達的內容就是:「投稿要怎麼投?才比較容易得到出版社的青睞。」。 冀望用文字力量改變世界的人比比皆是,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不過,
Thumbnail
邁入2019年的第一篇日誌,想談談譯者的辛酸
Thumbnail
邁入2019年的第一篇日誌,想談談譯者的辛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