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核心技藝

更新於 2019/01/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寫於2017年一月,發在臉書,剛剛有臉友佛心轉貼,讓我想起可以舊文回收利用一下)
今天去參加英國高教工會提供的課程 — — 「課堂經營」(Classroom Management)。
雖然我當過老師,跑過不少學校,現在又以教育研究為業,加一加,也有十五年以上的教育界資歷,但我對於師範體系的訓練始終帶著好奇。看到有這門課,就報名了。
實際上課,內容是慣行教育師培的課堂經營,也正是我想要的。一天下來,印證了我從各種旁門左道推敲出來的,對「課堂經營」這門技藝的認識。聽授課講師有系統地解說演示一遍,即便沒有什麼驚奇,卻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除了這門技藝本身,我長年對於這門技藝的起源與其存在的價值的猜想,也獲得印證。今天一同上課的是一群在高中職與科技大學執教的教師。在布里斯托這樣的頂尖大學,我的日常,是在已知與未知的邊界,在知識與實務的交會處,跟各種心智上的侷限纏鬥;而今天一同上課的這些老師的日常,則是在知識產業的底層,在學生的迷惘徬徨與課綱的繁複要求之間,日復一日的戰鬥。
我對慣行教育的批判已經在上面連結那篇寫過。從自主學習的視角來看,以行為管理為基礎的課堂經營,其實有利有弊。但這些老師處在慣行教育的結構中。他們的學生,如果在學校沒有扎實的學到一些技藝,以後想必會有更多的艱難。而這些老師同時面對教學負擔逐年加重的系統困境,必須用更有效能的方法達成教育目的。在慣行教育的結構中,「課堂經營」這門技藝,是教師的核心效能。
另外,當我把「慣行教育」跟「自主學習教育」這些大的結構差異先放一邊,試著凝視「課堂經營」這門技藝,我發現它的本質其實是:教育者運用少數自己能夠掌握的資源,去創造與運作一個教育場域的能力。
慣行教育裡,教育者想創造出有利於教師掌控師生互動的場域;自主學習教育裡,教育者想創造出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場域。目標不同,但「創造與運作一個教育場域」的技藝則是相通的。

我很好奇有多少人看到這一行(不是文章長,是看的人本來就少)。
今天課堂上看到一支YouTube,拍攝一位美國的老師如何課堂經營。大部分的老師都認為那是很好的典範。但如果用運用系統思考,就會發現那種方法要有效,有一個隱藏的前提。有人有興趣看完後來聊聊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歷經一場意外而造成腿部受傷,因此需要使用輪椅的臺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宗傑,他曾受邀到美國參加身心障礙議題相關的活動,進而認識到美國的無障礙空間具有整體性的規劃,相形之下,臺灣的無障礙空間設計則不具整體性。
    Thumbnail
    我用自己的聲音驚動了你,向你傳遞這一份訊息。這些話是我的簽名。你們儘管抱持懷疑、恐懼、信心或勇氣;那都無妨,因為我嗓音中的韻律會觸及你,穿透你的人,像一道掃除黑暗的光──即使黑暗只是暫時消散。 我棲身在光的頻率中,壽命有限的存有是找不到我的。如果你們來找我,注定會撲空。你們不能尋獲我,不能發現我。
    Thumbnail
    這件事情已經有很多專家針對柔道教練的教育方式進行評論,因此詳細的部分就不用再提了,以下僅用個人的一些經驗來談談台灣(或者應該說是整個華人社會)對於“教育”的態度這件事情。
    Thumbnail
    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Thumbnail
    兼具藝術家與教育工作者兩種身分的吳宥鋅老師認為,藝術沒有標準答案,他也將教育比喻作長期投資,掌握住經典,並且傳承下去,是有其必要性的,畢竟美感教育要真正達到改變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Thumbnail
    作者/好嗑電影 圖片來源:森林系攝影 在過去的台灣,或許是受到文化、民俗及整體社會氛圍等多種因素影響,「死亡」一直被視為禁忌的話題,認為只要聊到死亡,就是遺憾、恐懼或惶恐,即便隨著科技與工業不斷改變,但過去人類對於死亡的接受度,卻越加封閉,成為一種強烈的對比。
    Thumbnail
    如果只是解釋給他聽「愛是什麼」,沒辦法讓一個人體驗到愛;需要用一種模糊的方式,例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跟茱麗葉》戲劇中,陽光從窗外灑下的場景,在屋內,羅密歐對茱麗葉說:「茱麗葉,妳就像陽光!」我們得到一種意義上的感受:「茱麗葉就是羅密歐的全世界」。這樣的溝通方式,薩德博士稱之為「醒覺式的溝通」。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歷經一場意外而造成腿部受傷,因此需要使用輪椅的臺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宗傑,他曾受邀到美國參加身心障礙議題相關的活動,進而認識到美國的無障礙空間具有整體性的規劃,相形之下,臺灣的無障礙空間設計則不具整體性。
    Thumbnail
    我用自己的聲音驚動了你,向你傳遞這一份訊息。這些話是我的簽名。你們儘管抱持懷疑、恐懼、信心或勇氣;那都無妨,因為我嗓音中的韻律會觸及你,穿透你的人,像一道掃除黑暗的光──即使黑暗只是暫時消散。 我棲身在光的頻率中,壽命有限的存有是找不到我的。如果你們來找我,注定會撲空。你們不能尋獲我,不能發現我。
    Thumbnail
    這件事情已經有很多專家針對柔道教練的教育方式進行評論,因此詳細的部分就不用再提了,以下僅用個人的一些經驗來談談台灣(或者應該說是整個華人社會)對於“教育”的態度這件事情。
    Thumbnail
    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Thumbnail
    兼具藝術家與教育工作者兩種身分的吳宥鋅老師認為,藝術沒有標準答案,他也將教育比喻作長期投資,掌握住經典,並且傳承下去,是有其必要性的,畢竟美感教育要真正達到改變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Thumbnail
    作者/好嗑電影 圖片來源:森林系攝影 在過去的台灣,或許是受到文化、民俗及整體社會氛圍等多種因素影響,「死亡」一直被視為禁忌的話題,認為只要聊到死亡,就是遺憾、恐懼或惶恐,即便隨著科技與工業不斷改變,但過去人類對於死亡的接受度,卻越加封閉,成為一種強烈的對比。
    Thumbnail
    如果只是解釋給他聽「愛是什麼」,沒辦法讓一個人體驗到愛;需要用一種模糊的方式,例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跟茱麗葉》戲劇中,陽光從窗外灑下的場景,在屋內,羅密歐對茱麗葉說:「茱麗葉,妳就像陽光!」我們得到一種意義上的感受:「茱麗葉就是羅密歐的全世界」。這樣的溝通方式,薩德博士稱之為「醒覺式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