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札記-現代哲學思潮 Week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現代哲學思潮-現象學、詮釋學、後現代

2019/03/05 at永和社大

There are PEOPLE who do not use Powerpoint. They are power, they are point.

頻繁接觸哲學是進到社會學後的機緣巧合,一門迷人的學問,一堂迷人的講演。總是在聽這些想法時,忘了自己,進入了世界。一周一次晚間約莫三小時的哲學課,學長針對哲學家們的故事、哲學概念的講述,用「引人入勝」都不足以貼切形容。

三大思潮簡易概念圖

三大思潮簡易概念圖

1. 現象學

20世紀重要哲學流派之一。

phenomenology,源自希臘語phainómenon,意為「顯現的東西」;

以及lógos,意為「研究」。現象學不急著談本質,著眼於現象本身。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細節魔人,沒有之一

胡賽爾,他在數學領域拿到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研究「數學(數字)本身是否客觀?」2+3真的等於5嗎?2裡面的兩個1為什麼會是一樣的?一排9個人,9排為什麼可以是81人,這81個人和另外的81人是一樣的嗎?

一個數學領域的博士論文,動搖了歷來科學甚或數學的客觀,當時僅是學生的胡賽爾在博士論文完成後,引來名震一時的羅素弗雷格對此一概念的論辯。因為一旦這篇博士論文的論點成立,形同向既定的科學秩序宣戰:

→科學不過是人類對世界的描繪

→邏輯不過是人類建構的,不是我們發現自然的規律

胡賽爾上課時用一支粉筆可以引出一整堂課的討論,他告訴學生不要太快接受既有印象,讓我們先從筆的本質說起…

Q:請你描述眼前看到的這支白色粉筆。
A:我在意識一支粉筆
Q:你說的「我」是誰呢?
上一秒的我和這一秒的我是同一個我嗎?
十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是同一個嗎?
我的想法會一直是相同的嗎?
你說的一支是什麼呢?
粉筆代表什麼?
他的同一性延續性是什麼?

那麼,請再說一次關於你看到的。

(我)在意識(一支粉筆)

且讓我們把不能確定的括號,在哲學上這是著名的懸擱存而不論。

而當我們反覆訴說後,僅留下「在意識」

  • 意識總是先於意識外物,意識存在識伴隨著意識的對象,於是

→你才發現自己有意識存在

  • 是意識先給出一個世界,你才發現對面有你

這些想法顛覆了語言邏輯中的「主謂賓」規律,原來存在的證明,是因為意識到外物才確立。而最終你會發現:

→現象背後沒有本質,反覆描述一個現象會有一些東西一直都在

這邊一直都在的是「在意識」這件事,當我們能一再描述我們看到的現象,會慢慢接近那個有同一性,延續性的東西。這邊使我聯想到所謂的真理(越辯越明)。

竟然「在意識」是唯一存在的,那真正的意識根源是什麼?

胡賽爾針對現象學的論述可以看到去人味的痕跡,他不急著談本質,甚至可以說不談本質,現象學的世界裡看到的最基本單位,是現象,是GROUND。

2. 詮釋學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綱領王,俚俗的POWER!!!

海德格,揚名東西的哲學家,出生鄉村的他用詞遣字十分接地氣,時常運用俚俗語言,與一般常見哲學術語不大相似但相當強而有力。他曾是胡賽爾的課堂助教,當時學生要上老師課堂前會先由助教帶討論,協助修課學生進入狀況。胡賽爾找來海德格擔任助教,正是看中這位奇才能抓住他所研究的現象學核心概念,提綱挈領梳理這些龐雜語句後去蕪存菁。漸漸地,學生反而上完助教課就不再走進老師的課堂…。

海德格的哲學思考雖受現象學影響,但他認為情境會影響我們怎麼看事情,並且存在的給出與情境有關、時間有關,在這個脈絡上可以視為人文大翻轉,他重視一件事情的發生,要如何以符合當下時機及情境脈絡的說法來詮釋。例如今天你陪朋友去看房子,你期待的可能是了解房屋地段,交通,採光等,但你從頭到尾聽到的是:有關建築物結構力學的詳盡知識,而你可能會覺得這次經驗有點瘋狂。

因而在詮釋學的人文轉向中,看事情不再單單將眼光著眼於現象本身,而是加入了歷史和文化向度來針對背景作進一步的說明。

生活才是學問之母,當人迷失了請回到生活。

看似偉大、精彩的,本質是簡單,是平凡,是日常。詮釋學的世界裡看到的最基本單位,是文化是歷史,亦即背景,BACKGROUND。

3. 後現代

1960年代,電視、網路興起,人類的閱讀習慣經歷了相當大的變動,我們在訊息吸收上傾向片段式,由這些零散資訊來拼湊畫面。過往既定知識被公然挑戰,混亂是原本面貌,而所謂客觀可能只是捏造。

看似結構嚴謹的知識真的是歷史的真實面貌嗎?

這些似乎有脈絡可循的歷史事件,是否也只是為了方便分類、歸納,而整理出來的自圓其說?

是否有太多我們沒有看到的歷史片段,因為因果關係不甚強烈,而被排除在人類建構的歷史體系之外?

歷史真的有所謂脈絡可循嗎?

跟著這些質疑,我們可以看到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提出「系譜學」,和Jacques Derrida (1930~2004)的差異、他者。信仰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心靈相信,而非肉眼見到。德希達更進一步質疑:如果上帝親臨現場,你還相信上帝嗎?

恰恰是上帝不存在,成為信仰的基石。

恰恰是真愛不存在,成為婚姻的基石。

如果我們沒有距離,就不會走向彼此。

後現代的視野中,一切既定的,看似客觀的知識,都可以再解構,再進一步思索,過往的地基消失,成為GROUND-LESS的存在。


【相關連結】
走向事物自身:胡塞爾的現象學精神丨紀金慶
【泛哲學】弗雷格與他的邏輯夢(上)什麼是形上學(一):古典形上學什麼是形上學(二):詮釋學轉向
影片:
【民視台灣學堂】哲學談,淺淺地: 海德格哲學(上): 現象學與存有論 2018.9.7
【民視台灣學堂】哲學談,淺淺地: 海德格哲學(下): 存在主義、詮釋學與後現代主義 2018.9.1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千瑜的沙龍
9會員
16內容數
黃千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05
你的小學六年級記憶中都有些什麼? 班親會開場隨機報數,兩兩一組分享各自的小六記憶... 「我小六上演全武行,隔壁的同學常常被我踹」😅 「班上曾有一個臉長得白白胖胖的同學,下課總會不自覺過去捏一把,每天每天很誇張的那種。現在想想當時的力道可能太大,如果有機會想跟他道歉...」
Thumbnail
2023/03/05
你的小學六年級記憶中都有些什麼? 班親會開場隨機報數,兩兩一組分享各自的小六記憶... 「我小六上演全武行,隔壁的同學常常被我踹」😅 「班上曾有一個臉長得白白胖胖的同學,下課總會不自覺過去捏一把,每天每天很誇張的那種。現在想想當時的力道可能太大,如果有機會想跟他道歉...」
Thumbnail
2021/05/22
成長過程中,第一次意識到一件事情能從腦海走入內心,長住下來成為一生的記憶,是始於小時候阿公阿嬤家的菜園。
2021/05/22
成長過程中,第一次意識到一件事情能從腦海走入內心,長住下來成為一生的記憶,是始於小時候阿公阿嬤家的菜園。
2021/05/20
時間的線性是溫柔的騙局。 ---  李誕《冷場》 閱讀,是有相關性的。讀著讀著,某一瞬間會意識到自己,身在夢裡。 關於雪地,關於星夜,凡用語言敘說已構成最低限度的謊言。能被說清楚講明白的,閉上眼,也就清楚明白:它並不存在。我們終歸會回家的,於是每個人選擇來到人間,這一場夢境。
Thumbnail
2021/05/20
時間的線性是溫柔的騙局。 ---  李誕《冷場》 閱讀,是有相關性的。讀著讀著,某一瞬間會意識到自己,身在夢裡。 關於雪地,關於星夜,凡用語言敘說已構成最低限度的謊言。能被說清楚講明白的,閉上眼,也就清楚明白:它並不存在。我們終歸會回家的,於是每個人選擇來到人間,這一場夢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歸根究底,現象學還原幫助我們理解的正是這個生活世界——即使這種「不自然的態度」將會將我們帶到日常經驗之外,它最終仍然會把我們帶回來,使我們得以將從思考事物中獲得的哲學洞察力應用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
Thumbnail
歸根究底,現象學還原幫助我們理解的正是這個生活世界——即使這種「不自然的態度」將會將我們帶到日常經驗之外,它最終仍然會把我們帶回來,使我們得以將從思考事物中獲得的哲學洞察力應用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
Thumbnail
學習實踐胡賽爾所說的「現象學還原」,是否可以讓我們得到一種更獨特的、豐富的世界觀?從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到身體上愉悅或痛苦的感受;從改變商業戰術到提高醫療成果和減輕病患的恐懼,現象學呼籲我們專注在經驗的意義與價值上,使我們得以在不同的層次理解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學習實踐胡賽爾所說的「現象學還原」,是否可以讓我們得到一種更獨特的、豐富的世界觀?從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到身體上愉悅或痛苦的感受;從改變商業戰術到提高醫療成果和減輕病患的恐懼,現象學呼籲我們專注在經驗的意義與價值上,使我們得以在不同的層次理解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在劉慈欣《朝聞道》中,最後一個登上真理祭壇的,是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及作家,生前任職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研究主任),他問的問題是: “宇宙的目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宇宙排險者所無法解
Thumbnail
在劉慈欣《朝聞道》中,最後一個登上真理祭壇的,是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及作家,生前任職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研究主任),他問的問題是: “宇宙的目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宇宙排險者所無法解
Thumbnail
哲學分為許多學派,而其中最重要的分類則為「唯物」、「唯心」這兩大學派,現象學在法國的接受始於二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演變成為法國「存在」思潮,回到事物本身是現象學一脈相承的關隘,分別在於不同現象學家對於「事物」的定義不同:胡塞爾認為是「意識」,海德格認為是「存在」,(現象學於德國發跡,當時法國
Thumbnail
哲學分為許多學派,而其中最重要的分類則為「唯物」、「唯心」這兩大學派,現象學在法國的接受始於二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演變成為法國「存在」思潮,回到事物本身是現象學一脈相承的關隘,分別在於不同現象學家對於「事物」的定義不同:胡塞爾認為是「意識」,海德格認為是「存在」,(現象學於德國發跡,當時法國
Thumbnail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Thumbnail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Thumbnail
近代西方歐陸哲學圍繞著胡塞爾現象學發展。 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指,所有現象都是意向行為,而構成意向行為的重要元素是意向性 (intentionality)。意識通過不同方式 (如關注、理解、記憶、關聯、幻想等) 把某些東西變成意向對象,此一亦主 (內在) 亦客 (外在)、無主 (內在) 無客 (
Thumbnail
近代西方歐陸哲學圍繞著胡塞爾現象學發展。 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指,所有現象都是意向行為,而構成意向行為的重要元素是意向性 (intentionality)。意識通過不同方式 (如關注、理解、記憶、關聯、幻想等) 把某些東西變成意向對象,此一亦主 (內在) 亦客 (外在)、無主 (內在) 無客 (
Thumbnail
 Dermot Moran from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2000 現象學作為一門無預設的科學 早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就把現象學表現為一種純粹、無預設的意識科學,意謂著現象學在其研究中不能假定或運用任何其它科學的成果。它甚至不能對科學計畫本身
Thumbnail
 Dermot Moran from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2000 現象學作為一門無預設的科學 早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就把現象學表現為一種純粹、無預設的意識科學,意謂著現象學在其研究中不能假定或運用任何其它科學的成果。它甚至不能對科學計畫本身
Thumbnail
There are PEOPLE who do not use Powerpoint. They are power, they are point. 頻繁接觸哲學是進到社會學後的機緣巧合,一門迷人的學問,一堂迷人的講演。總是在聽這些想法時,忘了自己,進入了世界。一周一次晚間約莫三小時的哲學課,學長
Thumbnail
There are PEOPLE who do not use Powerpoint. They are power, they are point. 頻繁接觸哲學是進到社會學後的機緣巧合,一門迷人的學問,一堂迷人的講演。總是在聽這些想法時,忘了自己,進入了世界。一周一次晚間約莫三小時的哲學課,學長
Thumbnail
讀《哲學是什麼》
Thumbnail
讀《哲學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