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關於生活-令人舒服的說話很難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前跟一個久久見一次面的朋友聊到有關生活與工作遇到的奇葩事件,剛好她講到了一些人在外地的一些親身經歷,聽到令人啼笑皆非,也讓人忍不住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
講話要讓人舒服!
事情是這樣的。
我的朋友到外地工作三、四年了,對於工作不討厭,但也不算很有熱情或喜歡,目前應該可以說是疲乏但可忍受的階段。她跟我聊到覺得自己脾氣變的不好,對於一些跟同事互動的部份失了耐心,用字遣詞跟語氣也少了客氣,事後發現當天事件互動的當事人之一轉了一篇〈有關說話要讓人舒服〉的文章。
我請她簡述一下發生的過程,大概是對於工作流程認定的不同,不過以先後順序和編排來看,我自己認為我朋友處理的方式是正確的,因為對方提到〔有人〕讓他先處理而不用按照順序流程,因此我朋友反問了那位〔有人〕到底是哪一位。
其實我覺得這涉及到對流程的認知錯誤,但有人也會認為是找麻煩。
已事後的轉發文章和公司耳語,很明顯的被當作是後者了。
什麼樣才叫作舒服
說話要讓每個人舒服真的很難,以溝通的角度來講,涉及到發話者>編碼>訊息>解碼>受話者>編碼>訊息>解碼>發話者的循環,其實光看我這一串應該就頭昏了,而且還有發話者和受話者的理解能力跟經驗,要完全的沒有任何誤解跟舒服的溝通真的非常的困難。只能透過不斷的反覆確認才能達到
但是...
  • 【語氣的解讀】往往才是我們認為舒服的關鍵。
我發現有的人講話不知道再說什麼,但是因為語氣和緩跟語調輕快,會讓人有好的印象,但有的人講的很清楚,語氣少了和緩多了速度時,常會讓人有被攻擊的感覺。
  • 【用字遣詞】也是舒服的另一個關鍵。
模糊不準卻的用字會讓人鬆懈,例如:我覺得這樣做好像不太可以耶。
肯定式、專業的用字會讓人緊張,例如:根據資料,我認為這個專案的可行性極低。
  • 【正向字詞】的出現也是
是的、好的、同意......,有建議的部份接在這些字詞後面會讓人接受度提高。
將心比心,人都想聽舒服的話。
其實,每個人都想聽舒服的話,柔軟的語氣、正向的字詞,但我們都需要理解人有差異性,背景不同、用詞不同、經驗不同等等。
將心比心,是較能減緩差異性的方式。
最根本的方法,是抽離情緒,只對事件處理與反饋,雖然很難,但大家可以嘗試往這個方向試試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前長輩就很喜歡講這句話,[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甚至很多工作雜誌寫到如何找到好工作時,都強調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評估標準大概是3-5年為參考標準,3年以下沒有學全,5年以上又容易僵化難以適應新單位。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
有時候,在職場上遇到身體和精神的騷擾時,真的會讓被害者有受創的感覺,無論是否身體有確實的傷害,精神上的折磨有時也是需要時間走出來的,然而在職場上,常常遇見長官或同事是加害人,長官或老闆採行息事寧人的做法,誰先受不了誰先離職。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不要那麼愛計較(其實後來發現常講這句話的人經常是[故意]去占別人便宜的人)
被教導的無助,或者學習來的無助,這是我在工作崗位這幾年來看到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在我們台灣社會中才特別多,還是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簡述一下,我的工作內容有部分是關於勞動法令的詢問或協助)
以前長輩就很喜歡講這句話,[不要太常換工作,要有定性],甚至很多工作雜誌寫到如何找到好工作時,都強調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評估標準大概是3-5年為參考標準,3年以下沒有學全,5年以上又容易僵化難以適應新單位。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
有時候,在職場上遇到身體和精神的騷擾時,真的會讓被害者有受創的感覺,無論是否身體有確實的傷害,精神上的折磨有時也是需要時間走出來的,然而在職場上,常常遇見長官或同事是加害人,長官或老闆採行息事寧人的做法,誰先受不了誰先離職。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不要那麼愛計較(其實後來發現常講這句話的人經常是[故意]去占別人便宜的人)
被教導的無助,或者學習來的無助,這是我在工作崗位這幾年來看到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在我們台灣社會中才特別多,還是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簡述一下,我的工作內容有部分是關於勞動法令的詢問或協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公視熱播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結局吸引討論,穎可達咖啡推出與夯劇聯名的咖啡禮盒,提供兩種風味不夠善良的咖啡,無糖設計適合上班族,也可搭配不同奶類享用。品牌穎可達堅持挑選咖啡生豆,以帶來最舒適心境品嘗咖啡。穎可達咖啡相關評價、推薦分享。
Thumbnail
最近媒體給我一種擔憂,課綱會不會走回頭路,就因為我們彼此之前世代的差異,我感覺我們從來不在同個頻率上,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大人」支持區老師講的話?
Thumbnail
媽的,我不想當個大人。 以上各位可看成: 想跟媽媽說的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媽的(物理髒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Thumbnail
大人們的正確離別方式(1) 媽的,我不想當個大人。 以上各位可看成: 想跟媽媽說的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媽的(物理髒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Thumbnail
非常感謝學姊給我們年輕人的30個關鍵字,讓我們能在懵懵懂懂的情況啟航,朝向未知的道路前進,邁向成為期待的自己。 1. 帶著感情的行動參與 好奇是學習的根源,不放棄任何可能的一路探索自我,選擇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直到找到真實渴望的目標。 朋友是我們認識世界最好的槓桿,所以請在乎每次與朋友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那年聽著他們的妄言 人啊 到底能有多狂 多妄 如果一個群體 都是如此 災難 是難免 被認識的主管拉出包廂 說著 別衝動 我只是笑一笑 畢竟 我早已不在年輕 身上的制服 也不只代表著自已 什麼時候 我也把當成妹妹的她說的 我不是你 我要為300多人的生計負責 當成了自己的責任 雖然 看似自己有些權力
Thumbnail
也許我們該做的事,是成為大人們的麥田捕手,承接自己心裡面那個自由奔跑的孩子,允許她不知道方向,允許她追尋和受傷,甚至允許她墜落,然後抓住她、告訴她可以,即使長大了仍可以繼續嘗試及錯誤,於是得以成為想成為的那種大人,而且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Thumbnail
就這樣,我們成了賺錢跟成家立業的工具,無論身為工具的我們厲不厲害,我們都是工具,而不是我們自己。被訓練為工具的我們,究竟要怎麼作回一個人,這是一條漫長的求道之路。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公視熱播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結局吸引討論,穎可達咖啡推出與夯劇聯名的咖啡禮盒,提供兩種風味不夠善良的咖啡,無糖設計適合上班族,也可搭配不同奶類享用。品牌穎可達堅持挑選咖啡生豆,以帶來最舒適心境品嘗咖啡。穎可達咖啡相關評價、推薦分享。
Thumbnail
最近媒體給我一種擔憂,課綱會不會走回頭路,就因為我們彼此之前世代的差異,我感覺我們從來不在同個頻率上,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大人」支持區老師講的話?
Thumbnail
媽的,我不想當個大人。 以上各位可看成: 想跟媽媽說的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媽的(物理髒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Thumbnail
大人們的正確離別方式(1) 媽的,我不想當個大人。 以上各位可看成: 想跟媽媽說的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媽的(物理髒話),我不想當個大人。
Thumbnail
非常感謝學姊給我們年輕人的30個關鍵字,讓我們能在懵懵懂懂的情況啟航,朝向未知的道路前進,邁向成為期待的自己。 1. 帶著感情的行動參與 好奇是學習的根源,不放棄任何可能的一路探索自我,選擇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直到找到真實渴望的目標。 朋友是我們認識世界最好的槓桿,所以請在乎每次與朋友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那年聽著他們的妄言 人啊 到底能有多狂 多妄 如果一個群體 都是如此 災難 是難免 被認識的主管拉出包廂 說著 別衝動 我只是笑一笑 畢竟 我早已不在年輕 身上的制服 也不只代表著自已 什麼時候 我也把當成妹妹的她說的 我不是你 我要為300多人的生計負責 當成了自己的責任 雖然 看似自己有些權力
Thumbnail
也許我們該做的事,是成為大人們的麥田捕手,承接自己心裡面那個自由奔跑的孩子,允許她不知道方向,允許她追尋和受傷,甚至允許她墜落,然後抓住她、告訴她可以,即使長大了仍可以繼續嘗試及錯誤,於是得以成為想成為的那種大人,而且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Thumbnail
就這樣,我們成了賺錢跟成家立業的工具,無論身為工具的我們厲不厲害,我們都是工具,而不是我們自己。被訓練為工具的我們,究竟要怎麼作回一個人,這是一條漫長的求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