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正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告別菜尾世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我不是因為 「愛台灣,就是畢業了先不要回來。」這篇2016年在台灣網站上爆紅的文章而認識她的。

在美國的這些日子,我逐漸明白,年齡到了就不該做什麼的疑慮,或是年齡到了就該做什麼的焦慮,其實是華人社會裡的產物。比起這個,西方社會更在意──你有沒有正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我是因為上面這段文字而認識了作者,進一步想了解她的想法跟價值觀。

推薦序 褚士瑩

環境生態學家David W. Orr在他一本名為《生態教養:為了世界的永續教育我們的下一代(Ecological Literacy : Educating Our Children for a Sustainable World)》裡面的一段話,我時常在公開場合跟人分享:「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這個星球並不需要更多成功者。但卻迫切需要更多帶來和平的人,能夠療育的人,能夠修復的人,會說故事的人,和各種懂愛的人。需要人們在他們的地方生活,需要有道德勇氣的人願意加入這場讓世界變得更適合生存也更符合人性的戰鬥,然而這些特質跟我們心目中定義的成功幾乎毫無關係。」
正因為如此,讓我相信人在世界上最大的所謂成功,其實是成為自己喜歡的那個人成功,所以孩子對於「長大」充滿期待而不是畏懼,不將「未來」當作面臨現在不如意的藉口,而是真實的機會。

推薦序 謝佩芬

我們雖然在物質上、法令上、行動上解放了,但我們的思想還沒有全然解放。我們仍然被「三十而立」的直線式人生觀緊緊的驅趕著,深怕自己一鬆懈就被人生這班列車拋下月台;我們仍然被量產罐頭般的成功方程式牢牢地抓掐著,深怕自己「擇其所愛」(follow my heart)的結果,是與社會所定義的成功說掰掰;我們更仍然被「類羊群」心態禁錮著,深怕表現了自我的獨特性,會變成被無情棒打的出頭鳥。

90後的作者,獨自一人跨出舒適圈,踏上了美國領土,他告訴你他如何勇敢跨出舒適圈,如何跟世界相處,透過人事物,如何一點一滴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最後,如何看待台灣,這個家鄉。

文字清透有力,你會感受到他的迷惘,跟他的堅定。

raw-image
P10 很多人因為害怕未知、害怕跨出舒適圈以外之後生活會不適應,可能不只失去手中的籌碼,還會失去春青、失去連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於是抱著恐懼繼續待在舒適圈。我們一直熟知、稱之為「舒適圈」的世界,會不會其實一點也不舒適?而我們誤以為舒適圈以外的「不舒適」,會不會在經歷一段時日之後,比原本的「舒適圈」更為舒適?
P17 我很好奇,如果他們生在台灣,想要出發到那些「落後」國家去探索自己,或者,人生先走了一條看似「歪路」、「繞路」時,台灣的父母會如何看待他們?假設美國人M和瑞典人K是台灣人,他們的父母能接受他們在進醫學院前,離經叛道的離開「舒適圈」,而去賴比瑞亞探索人生其他選項、去阿富汗服役嗎?

回扣到我最近在豆瓣發的文章─「從未停止迷惘過,但每一次都付諸行動」,每一次的轉換跑道,對我而言都是跳脫舒適圈。

前輩、長輩、很多人會給你很多想法跟建議,告訴你,現在不應該轉換跑道,應該繼續做下去直到升遷,他們可能會分享很多經驗,告訴你他們走了很多彎路,告訴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

我不是說都不用聽別人的意見,我想表達的是,最終決定的人還是你,所以請跟隨你的心。

人生這條路,你還是得一個人走完,一個人面對,沒有人可以幫你面對一切。

作者提到朋友去賴比瑞亞跟阿富汗探索人生,這真的是歐美人比較會做的事情,台灣人比較少有Gap year的行動,因為害怕輸給別人。

不斷的與別人比較,擔心自己如果現在出國一年,別人都已經就業一年了,會少了這一年的經驗,落後別人。

台灣人,很害怕。

raw-image
P24 為什麼我唸完高中就得念大學?為什麼我有了男朋友就得趕快結婚?為什麼結婚了就得要有小孩?人生,難道不能有其他選項嗎?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這樣的焦慮來自何處,起先,我並不很清楚,但出國後再回頭去看,逐漸發現這些轟炸的問題既是罐頭生產過程的直線思考,或許也是華人社會裡年齡焦慮下的產物。
P26 我們總是用年齡設定里程碑,每個年齡都被社會既定的里程碑綁定,當沒有在既定年齡裡達到那個里程碑時,我們焦慮的,或許不是年齡,而是隱含在年齡背後「沒有到達」的失落,可是,誰有權可以定義你的人生里程碑?誰又可以為你找到夢想的里程碑?能夠找到里程碑、定義里程碑的人,應該只有你自己,不是嗎?
P26 「活在自己的時區」
紐約比加州快三個小時,但這並不代表加州比較「慢」。
有些人22歲就大學畢業了,但卻花了五年才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有些人可能25歲就成為CEO,但卻在50歲就死掉,
有些人可能在50歲才當上CEO,卻活到了90歲,
當有些人已經結了婚還有小孩,其他人可能還單身,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區裡。
你身邊的人可能看似領先你的人生,但這也沒關係,有些人可能同時也看似落後你的人生。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裡用自己的速度奔跑,
不用羨慕或是模仿他們,
他們在他們的時區,你在你的時區,
人生需要等待對的時間點,
而每個人在人生這張試卷哩,都有不一樣的問題需要去回答。
P29 「在三十歲重返校園,你會有年紀而來的壓力嗎?」他一臉奇怪的看著我,告訴我還好,因為他真的想學更多東西。那個時候,我在他眼裡捕捉到想做什麼事情究竟跟年齡有什麼關係的疑惑。
P30 在美國的這些日子,我逐漸明白,年齡到了就不該做什麼的疑慮,或是年齡到了就該做什麼的焦慮,其實是華人社會裡的產物。比起這個,西方社會更在意──你有沒有正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P31 因為擔心「浪費」、「可惜」,使得這兩者都成為我們的恐懼,於是害怕改變,安心用手上的「成本」去交換一個不可知的未來。然而,在你害怕「浪費」、感到「可惜」時,不如想想經濟學的理論:不要用已經付出的「沉沒成本」來限制人生的決定。

我們很容易被年齡綑綁,所以才會產生「剩女」這樣的詞。

怕社會的眼光、怕落後他人、不懂沉沒成本,只在乎有沒有輸別人,而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有沒有正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每個人都在不同的時區,別再焦慮了!

P58 對於二十歲的我而言,在這個時間點就能直視五十歲的樣貌,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人生應該要充滿無限想像的阿,在這樣的「已知」狀態下,中間那段從二十二歲到五十歲將近三十年的人生,又該如填滿?於是我開始害怕,如果再不變動,接下來的時間,就是不斷的重複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我害怕自己正走向一條所有人都覺得很棒、很安穩,實質卻只是「社會認可」的罐頭人生。
P67 但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世界的貧富差距如此巨大?為什麼我能夠來去不同的國家,但有些住在深山裡的孩子,他的人生夢想就僅僅是有朝一日能夠翻越眼前的那座大山?為什麼我衣食無缺,這世上卻有很多孩子飽受飢荒之苦?這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P79 所謂的Commitment,不是對於「自己」人生的承諾奉獻而已,還隱含著在這過程中,你對他人的承諾(例如對於改善他國衛生現況的承諾),與你在奉獻的過程裡,願意克服困難的勇氣。
P165 擁有「世界觀」讓我對「與自己不一樣的人」更加寬容。
raw-image
P178 「我希望你買一張機票來看看,因為當你買了那張機票,你才會明白我所說的一切貧窮、困苦,都是真的。你會把這些震撼與故事帶回到你的生命裡,然後,我要你用你那四萬塊的機票,發揮你生命的影響力,把故事傳出去,讓更多知道什麼是貧窮,在貧窮裡生活又是如何超乎你原本生活想像的艱難。」

這個問題,我曾經在去年經歷過。

當我跟周遭的親朋好友、同事提及我要去斯里蘭卡當國際志工時,他們第一個問我的問題是:「為什麼你不把錢直接捐出去?你花了那麼多錢去,對他們會比金錢更有幫助嗎?」

我其實沒有想去了一趟之後,回來要影響多少人,出發的初衷,就是想要去體驗,我是為了自己而去的,就像褚士瑩說的:

「一個 20 歲的年輕人同樣花這筆旅費出國去同一個地點當志工,並不是為了要幫助別人,而是為了幫助自己。幫助自己跨出同溫層,去體驗身邊朋友無法想像的生活;走出舒適圈,去看看連父母也從未看過的世界。

對於未來茫然的時候,去一個物質落後的地方從事國際志工,會幫助自己釐清人生值得追求的優先順序。」

基於這樣的原因,為了我自己,我出發了。

得到的衝擊,遠超乎我的想像,那是一趟我真正有了解到當地的旅行,更加了解自己,還有世界。




P196 「不論你身在世界何地,理想與熱情都會有被現實磨平的一天,當你因為看透而失去了原有的熱情,沒關係,人生很長,你總會找到下一個值得燃燒熱情的事物。」就像世界名廚江振誠曾經在受訪中表示:「熱情燒完之後剩下什麼,那才是精髓,才是你會不會走下去的重點。」


你有在做你想做的事情嗎?

2019年我更在乎自己的感受,更想釐清自己想要什麼,那你呢?

你有好好安撫自己的心嗎?你有問問自己開不開心嗎?是否過著不後悔的人生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正田心
45會員
85內容數
印地安人有句話說:「不要害怕你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然而我們通常害怕,怕得要死。我們不斷用種種聖賢的恐嚇來規範自己和下一代,不要隨心所欲,變成自己和這個社會都無法想像的人。《月亮與六便士》毛姆
不正田心的其他內容
2024/11/07
《擁抱,或是飯上撒點鹽》是一部探討家庭、自由與個人成長的小說。透過三位關鍵人物的生命歷程,作者江國香織體現了多樣的價值觀與情感關係,呈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刻聯繫與獨特的生命軌跡。小說中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增添了趣味性,讓讀者在交錯的時間中,重構一幅豐富的家庭畫面,並引發對愛與自由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2024/11/07
《擁抱,或是飯上撒點鹽》是一部探討家庭、自由與個人成長的小說。透過三位關鍵人物的生命歷程,作者江國香織體現了多樣的價值觀與情感關係,呈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刻聯繫與獨特的生命軌跡。小說中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增添了趣味性,讓讀者在交錯的時間中,重構一幅豐富的家庭畫面,並引發對愛與自由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2021/07/19
不只講「斜槓」,而是一個人生觀、生活觀、工作觀的三觀衝擊!即使你不打算斜槓,只要對生活或工作有點迷惘,都值得一看!
Thumbnail
2021/07/19
不只講「斜槓」,而是一個人生觀、生活觀、工作觀的三觀衝擊!即使你不打算斜槓,只要對生活或工作有點迷惘,都值得一看!
Thumbnail
2020/08/18
我們所有人不是正在成為孤兒,就是已經成了孤兒。就算哭泣也不能改變什麼,但一起流淚的話或許能夠不那麼難堪,或許能夠成為彼此的一點力量。
Thumbnail
2020/08/18
我們所有人不是正在成為孤兒,就是已經成了孤兒。就算哭泣也不能改變什麼,但一起流淚的話或許能夠不那麼難堪,或許能夠成為彼此的一點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生夢想道路上,不該有任何阻礙— 漫長的人生歲月裡,如果不趁年紀輕的時候做些什麼,青春可就要這樣過去了。幾年後回想起來,你甘心嗎? 當年如果不是家人阻止、如果不是自己沒有勇氣、如果不是找不到人一起作伴、如果不是………,這世間沒有後悔藥,也沒有如果可以重來,一生就只有一次機會,何不去試試看呢 !
Thumbnail
—人生夢想道路上,不該有任何阻礙— 漫長的人生歲月裡,如果不趁年紀輕的時候做些什麼,青春可就要這樣過去了。幾年後回想起來,你甘心嗎? 當年如果不是家人阻止、如果不是自己沒有勇氣、如果不是找不到人一起作伴、如果不是………,這世間沒有後悔藥,也沒有如果可以重來,一生就只有一次機會,何不去試試看呢 !
Thumbnail
跳脫罐頭人生 我們從小到大可能被灌輸,好好讀書就能獲得好工作,我們就一路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然後工作或讀研究所,這幾乎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公式。但當我們踏入社會之後,卻迷失在道路上,可能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找不到想要的工作?我們害怕著未來,對未來徬徨無措,對於真正想要的仍然感到茫然。
Thumbnail
跳脫罐頭人生 我們從小到大可能被灌輸,好好讀書就能獲得好工作,我們就一路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然後工作或讀研究所,這幾乎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公式。但當我們踏入社會之後,卻迷失在道路上,可能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找不到想要的工作?我們害怕著未來,對未來徬徨無措,對於真正想要的仍然感到茫然。
Thumbnail
在決定要去日本工作前,受到了滿多身旁人的質疑。 不外乎是,一些不相信你會做得到的發言。 冷嘲熱諷如排山倒海而來。 覺得我一定會沒幾個月,甚至幾週就受盡打擊、打包回台灣了。 旁人會覺得做不到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做過、當然也沒有做成功過,自然不相信別人做得到。 而那些,都是別人心裡想像的,不是真的。
Thumbnail
在決定要去日本工作前,受到了滿多身旁人的質疑。 不外乎是,一些不相信你會做得到的發言。 冷嘲熱諷如排山倒海而來。 覺得我一定會沒幾個月,甚至幾週就受盡打擊、打包回台灣了。 旁人會覺得做不到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做過、當然也沒有做成功過,自然不相信別人做得到。 而那些,都是別人心裡想像的,不是真的。
Thumbnail
這一代的年輕人,與1960年代的年輕人事實上沒什麼差異,當嬉皮們(Hippies)跳出來反對越戰,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卻對未來也充滿迷惘,機會彷彿隨處可見,卻又難以抉擇,聽起來似乎與我們這代人差不多是吧?
Thumbnail
這一代的年輕人,與1960年代的年輕人事實上沒什麼差異,當嬉皮們(Hippies)跳出來反對越戰,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卻對未來也充滿迷惘,機會彷彿隨處可見,卻又難以抉擇,聽起來似乎與我們這代人差不多是吧?
Thumbnail
而他們的共通點是:「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此指的並非職業,也不是汲汲營營在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是一個目標。 沒想過有一天,也會從東部青變成北漂族。 高中畢業那年,隻身前往東部,佇足於課輔班的同時,收到了「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註1」的資訊,有別於傳統的師培型態,除了強調自主學習、打破現有教育
Thumbnail
而他們的共通點是:「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此指的並非職業,也不是汲汲營營在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是一個目標。 沒想過有一天,也會從東部青變成北漂族。 高中畢業那年,隻身前往東部,佇足於課輔班的同時,收到了「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註1」的資訊,有別於傳統的師培型態,除了強調自主學習、打破現有教育
Thumbnail
繼上一篇文章分享自己人生已走完四分之一的體悟,文中有一小段提到千萬別被自己的框架給限制住,是因為每當自己要去嘗試一件新的事情,內心總會出現一段話「我真的可以嗎?」 正因為這樣的念頭出現,那一刻就把自己給框制住了。
Thumbnail
繼上一篇文章分享自己人生已走完四分之一的體悟,文中有一小段提到千萬別被自己的框架給限制住,是因為每當自己要去嘗試一件新的事情,內心總會出現一段話「我真的可以嗎?」 正因為這樣的念頭出現,那一刻就把自己給框制住了。
Thumbnail
當你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同時存在獨特的聯繫、感悟甚至回憶,你將不需要選擇離開或留下。因為你知道,不論去到哪裡你都是去感受和給予,不會有任何索求。
Thumbnail
當你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同時存在獨特的聯繫、感悟甚至回憶,你將不需要選擇離開或留下。因為你知道,不論去到哪裡你都是去感受和給予,不會有任何索求。
Thumbnail
「在美國的這些日子,我逐漸明白,年齡到了就不該做什麼的疑慮,或是年齡到了就該做什麼的焦慮,其實是華人社會裡的產物。比起這個,西方社會更在意──你有沒有正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Thumbnail
「在美國的這些日子,我逐漸明白,年齡到了就不該做什麼的疑慮,或是年齡到了就該做什麼的焦慮,其實是華人社會裡的產物。比起這個,西方社會更在意──你有沒有正在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Thumbnail
  台灣的高房價,毀了你的愛情,也毀了你的想像力。你本來可以跟李白一樣吟誦詩歌、結伴旅行、讀讀小書。現在,你大學一畢業就要成為中年人,像哥一樣為柴米油鹽打算。你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與世故,不要幻
Thumbnail
  台灣的高房價,毀了你的愛情,也毀了你的想像力。你本來可以跟李白一樣吟誦詩歌、結伴旅行、讀讀小書。現在,你大學一畢業就要成為中年人,像哥一樣為柴米油鹽打算。你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與世故,不要幻
Thumbnail
   一、30日   距離離開台灣最後一個月,越來越晚入眠。彷彿要是更晚閉眼,就能逐漸抵抗隔日,能拖延機場後需要遇見的種種未知到來。   在這無法不想像劇情的時候總是難熬。師長或是老同學們多會說著趁著
Thumbnail
   一、30日   距離離開台灣最後一個月,越來越晚入眠。彷彿要是更晚閉眼,就能逐漸抵抗隔日,能拖延機場後需要遇見的種種未知到來。   在這無法不想像劇情的時候總是難熬。師長或是老同學們多會說著趁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