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這個東西就像一把牙刷,每個人都不想用別人的。
投資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邏輯與想法,雖然目標都是“發大財”,但是如果方法選得不對、心態不正確,在發財之前,可能就落的慘賠收場。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常常會跟客戶討論投資策略,但是我常常發現很多人對風險的觀念非常薄弱,雖然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是你又不是武松,在準備不齊全的情況下,是很容易被抓傷的。
大家都想要賺錢,但也真的不要把金融市場想得太簡單,如果這麼簡單就可以賺到錢,那巴菲特還會被稱為股神嗎?
你跟一般人真的有不一樣嗎?
在一切的一切之前,想先跟大家聊聊,你真的瞭解你自己嗎?我們先來回答三個問題
- 我的開車技術是不是比一般人更好?
- 我的工作能力是不是比一般人更強一些?
- 我做愛是不是比一般人更持久一點?
對這三個問題,如果你有一到兩個“NO”,那恭喜你,你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這是一項很有名的心理測驗題,通常70%~90%的這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YES”,學校裡面有80%的學生都覺得自己的成績在均值之上,基金經理人也會有70%會認為自己的績效比同行的均值高,幾乎90%的女性都認為自己長得比一般女性好看。
100個人裡面有90個人為自己高於平均值,這顯然是群體的樂觀傾向,看到這邊你會認為樂觀難道是個不好的東西嗎?其實不然,因為我們人類在求生這個角度上,一定要保持樂觀,不然根本就難以存活,就像在狩獵時期,我們經常要面對受傷、死亡等問題,所以人在受傷時會釋放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緩解疼痛,又能產生愉悅感,因此樂觀這種東西就像我們基因庫裡被設定好的模式一樣,如果沒有樂觀,人類實難以生存到現在。
但是這種自信用在投資上,可能就未必是件好事。
過度自信與投資
有一個很著名的論文是這樣的,1999年,加州大學的Terrance Odean教授,他用1990~1995年美國六萬多個真實交易紀錄做研究,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如果投資人對自己的投資決策越有自信,他交易的頻率就會越高,這是很合理的,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準確率很高,他當然會不斷的去做交易。
Odean教授也很貼心,他把這些頻繁交易的投資人績效與市場相比,發現越頻繁交易的投資人,他們的績效比市場平均收益低整整30%,而且在數據裡面發現男性往往比女性更頻繁交易,平均交易頻率是女性的1.5倍,男性比女性更過度自信。
Odean另外研究了已婚組,如果男性需要妻子同意才能交易,那麼那些需要妻子同意的男性投資人績效比單身男性要好得多,而如果已婚女性需要丈夫同意才能進行交易,則績效會比單身女性自己投資還要差。
所以說,過度自信的男性,不但自己績效差,還是個糟糕的影響因素。
但是男性同胞也不用太難過,在我們的基因庫裡我們就是被這麼設定的,而我們要如何改善?根據上面的邏輯也很簡單,就是減少交易的頻率就好。
疑心病有時是個好東西
如果你覺得有一個投資機會很不錯,別人說這個投資機會預計投報率有40%,你會怎麼去面對它呢?正常人會很樂意地接受他,並感謝對方,但是我們應該要做的是違反我們的直覺,第一是懷疑,再用邏輯推演這個機會到底真不真實。
其實只要想一想如果你每年績效都有20%以上,你就已經比巴菲特還厲害了,那你為什麼不是巴菲特呢?
因為你沒有巴菲特那麼厲害,也沒那麼好運,事實上沒比一般人高明多少。
培根曾說過:「一個人如果從肯定開始,必定以疑問告終 ;如果願意從懷疑開始,則將以肯定結束 」
所以當你遇見低風險、高報酬的超好投資機會時,你第一個反應是它怎麼會存在?它的商業模式是什麼?過去有類似經驗嗎?為什麼告訴你的人不自己賺就好,真的有那麼佛心的人嗎?這個投資機會未來可能會遇到的困境是什麼?
當我們在買商品時常常會比價,比CP值,但是對這種聽起來好到不可思議的投資機會卻常常會很容易去相信什麼房地產大師、期貨老師的言論,如果這些人真的那麼厲害,他還需要跟你收學費過活嗎,其實你相信的不是他,而是繳了學費的自己,因為如果老師失敗了、不準了,那繳學費的你不是顯得愚蠢?
人的樂觀心理總會想辦法幫自己圓謊,說下一次會更好、老師是因為有善念才願意開班授課、這次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我們人的天性第一就是惰性,第二就是過度自信,看起來不相關,卻都會讓我們懶得思考,相信直覺,相信別人,因為這是一條最簡單的路,跟著別人的指示就有錢賺多好,雖然這是我們基因庫裡的原始設定,但是在投資這件事上,理性的邏輯推演比信念更重要,一層層的推演,才是真功夫。
Facebook : 查思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