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是拿來被打破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過去我還在餐飲服務業工作時,公司就非常強調異業合作,我想這個做法在許多公司也已經玩到不玩了。但今天在全家看到有兩排貨架全是好市多的商品時令我非常驚奇,沒想到還可以玩出這樣的合作,雖然兩家公司的形式不同但同屬性質相近,看得出全家一直再做新的嘗試。
最近因為公司訂單不斷往上攀升,遇到訂單滿滿,產能還沒來得及擴充的情況,所以公司非常積極提升產能及生產效率,於此同時,我也提出與較小規模同業合作的建議,給小規模的公司有活路也舒緩我們本身的壓力。我認為台灣需要把訂單留在台灣而不要因為其他原因使訂單外流,我們需要更多打破既定的本位主義的觀念,共同創造出台灣的活路,而非公司用各自的資源打世界盃。雖然目前我的建議還沒有被採納,但我深信有一天台灣內部的企業會更加團結對外。
要打破既定的做法非常不容易,但小規模的嘗試是必要的,如果我們不敢想也不敢試,那永遠沒有機會打破框架而有所突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ruce Ya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的職涯發展中不免有過幾次的工作轉換,有的一路往上,有的後繼無力,而我也在這個過程裡面,雖然不知道未來是往上還是往下,還是原地踏步,但我試圖釐清出自己在過往工作轉換時,公司對我的幫助以及我在工作上付出兩者的情況。   以我在大陸求職的經驗來看,真的是之前在台灣新蛋的經歷幫助了我很多,當時的主管
我收到一份主投我們公司研發工程師的履歷,大致上是這樣:  1.年齡:33歲   2.學歷:台中高工化工科、台北科大化工系   3.經歷:第一、三份工作化工相關(約4年半),其餘6份工作皆為非化工相關   我以此履歷詢問了負責招募的兩位同事幾個問題,  Q1:你會轉發這份履歷給單位主管嗎?原因為何? 
這幾天有個新的體悟,在社群平台的經營上我們大多會運用個人品牌來推廣公司品牌,但這兩個品牌對外的露出我認為需要盡量平衡力道,不能一個過強一個過弱,當公司品牌太強,個人品牌推薦所帶出的效果有限;若個人品牌太耀眼,容易使人的著眼點失焦,弱化公司品牌。  該如何達到和諧呢?我的建議是,官方的社群帳號需要調整
最近有機會幫忙大學應屆畢業生檢視他們的履歷,也有幸能提供一些建議給他們,對於第一次求職的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生來說,大多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撰寫,履歷可能在HR來看都太過簡單。  所以我建議他們可以多充實"專題的過程"的描述,除了"專業上的學習",還有"團隊合作",重要的是放上專業技能的"關鍵字";以
進入職場快10年,很高興在每個工作中都很受到主管的器重跟愛戴,都很願意與我討論,聽聽看我的想法,每個階段的訓練造就了現在不完全的我。  加入目前的公司後,第一次有機會比較頻繁地跟公司的高階討論及分享我自己對於HR在公司營運上的想法,也是第一次有機會去實際執行改變企業文化的小項目,是我目前在職涯中很大
砌磚或蓋教堂的故事是這麼說的,有個旅人在路上經過教堂的建築工地,看這工地的工人有著迥異的工作狀態,便好奇地一一詢問他們,請問你在做甚麼呢? A工人回答:我正在砌磚,難道你看不出來嗎? B工人回答:我在築牆。 C工人回答:我正在蓋一座教堂。 D工人回答:我正在打造上帝要使用的空間。 同樣的工作卻有著迥
 一個人的職涯發展中不免有過幾次的工作轉換,有的一路往上,有的後繼無力,而我也在這個過程裡面,雖然不知道未來是往上還是往下,還是原地踏步,但我試圖釐清出自己在過往工作轉換時,公司對我的幫助以及我在工作上付出兩者的情況。   以我在大陸求職的經驗來看,真的是之前在台灣新蛋的經歷幫助了我很多,當時的主管
我收到一份主投我們公司研發工程師的履歷,大致上是這樣:  1.年齡:33歲   2.學歷:台中高工化工科、台北科大化工系   3.經歷:第一、三份工作化工相關(約4年半),其餘6份工作皆為非化工相關   我以此履歷詢問了負責招募的兩位同事幾個問題,  Q1:你會轉發這份履歷給單位主管嗎?原因為何? 
這幾天有個新的體悟,在社群平台的經營上我們大多會運用個人品牌來推廣公司品牌,但這兩個品牌對外的露出我認為需要盡量平衡力道,不能一個過強一個過弱,當公司品牌太強,個人品牌推薦所帶出的效果有限;若個人品牌太耀眼,容易使人的著眼點失焦,弱化公司品牌。  該如何達到和諧呢?我的建議是,官方的社群帳號需要調整
最近有機會幫忙大學應屆畢業生檢視他們的履歷,也有幸能提供一些建議給他們,對於第一次求職的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生來說,大多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撰寫,履歷可能在HR來看都太過簡單。  所以我建議他們可以多充實"專題的過程"的描述,除了"專業上的學習",還有"團隊合作",重要的是放上專業技能的"關鍵字";以
進入職場快10年,很高興在每個工作中都很受到主管的器重跟愛戴,都很願意與我討論,聽聽看我的想法,每個階段的訓練造就了現在不完全的我。  加入目前的公司後,第一次有機會比較頻繁地跟公司的高階討論及分享我自己對於HR在公司營運上的想法,也是第一次有機會去實際執行改變企業文化的小項目,是我目前在職涯中很大
砌磚或蓋教堂的故事是這麼說的,有個旅人在路上經過教堂的建築工地,看這工地的工人有著迥異的工作狀態,便好奇地一一詢問他們,請問你在做甚麼呢? A工人回答:我正在砌磚,難道你看不出來嗎? B工人回答:我在築牆。 C工人回答:我正在蓋一座教堂。 D工人回答:我正在打造上帝要使用的空間。 同樣的工作卻有著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的服務業一向以服務周到著稱,從餐廳到便利商店,員工的親切態度讓人如沐春風,外國觀光客對台灣的員工態度更是讚譽有加,這也是台灣一直深感為傲的地方。然而,近十餘年來,大陸的服務業在海底撈餐廳和胖東來超市的帶動下,已經大幅提升,如果我們還墨守成規,自以為是,未來我們服務業發展可能會遭受到重創。  
Thumbnail
許多在台灣的工作都是仿照電信公司的吃到飽方案. 其實我這十幾年的工作都是以國外業務開發為主,開發客戶拿到新案件已經是很平常的作業模式,但是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跟國外客戶溝通的部分,許多公司基本上都會比較依賴國外業務的溝通協助;很多長官們都說: 你們多幫忙一下,同事就是要互相幫忙啊! 你的英文好比較不
Thumbnail
【發錯了,不滿意了,刪掉就好】 ─這些社群平台都是不用錢的,壓力不用那麼大 在過去十年中, 我的品牌經歷了三次轉型, 展現了成長和變化。 最初, 我以傳統行業為基礎,融入潮流和年輕風格, 打造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店面, 擺滿了各種吸引人的收藏品, 吸引了對時尚和流行文化感興趣
Thumbnail
近期臺灣的餐飲市場因食安問題、缺工現象等動態變化而不安。系統思考圖呈現了店鋪成長限制,針對人員負荷問題提出適切的思考。關鍵字:臺灣餐飲業,食安問題,缺工現象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全聯是臺灣超市通路的龍頭,近年來超市與超商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全聯以突變的寄售方式創造了2000億營收,這種模式全世界獨有,廠商對於全聯又愛又恨。另外,全聯併購大潤發後對市場影響深遠,消費者是否真的得利?通路市場趨勢如何演變?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台灣餐飲業者面臨內需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紛紛至海外拓點,尤其是拓展北美市場,而這些懷抱美國夢的公司,早期如美食-KY、瓦城、六角,近期如八方雲集、揚秦(麥味登)等,更若日本的『藏壽司』在台灣掛牌,但其實母公司也到美國展店,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各家餐飲集團非得去美國不可呢?
我在之前文章分享不同公司經營的故事, 像是亞馬遜改變既有購物的商業模式; Line推出全新的數位金融業務; 全家便利商店及星野集團改變內部流程, 以配合世代演替中社會期待和需求。   這些公司的作法可以拼出成為一幅經營地圖, 向企業領導人及投資人有系統說明, 公司可以透過何種方法發現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的服務業一向以服務周到著稱,從餐廳到便利商店,員工的親切態度讓人如沐春風,外國觀光客對台灣的員工態度更是讚譽有加,這也是台灣一直深感為傲的地方。然而,近十餘年來,大陸的服務業在海底撈餐廳和胖東來超市的帶動下,已經大幅提升,如果我們還墨守成規,自以為是,未來我們服務業發展可能會遭受到重創。  
Thumbnail
許多在台灣的工作都是仿照電信公司的吃到飽方案. 其實我這十幾年的工作都是以國外業務開發為主,開發客戶拿到新案件已經是很平常的作業模式,但是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跟國外客戶溝通的部分,許多公司基本上都會比較依賴國外業務的溝通協助;很多長官們都說: 你們多幫忙一下,同事就是要互相幫忙啊! 你的英文好比較不
Thumbnail
【發錯了,不滿意了,刪掉就好】 ─這些社群平台都是不用錢的,壓力不用那麼大 在過去十年中, 我的品牌經歷了三次轉型, 展現了成長和變化。 最初, 我以傳統行業為基礎,融入潮流和年輕風格, 打造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店面, 擺滿了各種吸引人的收藏品, 吸引了對時尚和流行文化感興趣
Thumbnail
近期臺灣的餐飲市場因食安問題、缺工現象等動態變化而不安。系統思考圖呈現了店鋪成長限制,針對人員負荷問題提出適切的思考。關鍵字:臺灣餐飲業,食安問題,缺工現象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全聯是臺灣超市通路的龍頭,近年來超市與超商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全聯以突變的寄售方式創造了2000億營收,這種模式全世界獨有,廠商對於全聯又愛又恨。另外,全聯併購大潤發後對市場影響深遠,消費者是否真的得利?通路市場趨勢如何演變?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台灣餐飲業者面臨內需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紛紛至海外拓點,尤其是拓展北美市場,而這些懷抱美國夢的公司,早期如美食-KY、瓦城、六角,近期如八方雲集、揚秦(麥味登)等,更若日本的『藏壽司』在台灣掛牌,但其實母公司也到美國展店,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各家餐飲集團非得去美國不可呢?
我在之前文章分享不同公司經營的故事, 像是亞馬遜改變既有購物的商業模式; Line推出全新的數位金融業務; 全家便利商店及星野集團改變內部流程, 以配合世代演替中社會期待和需求。   這些公司的作法可以拼出成為一幅經營地圖, 向企業領導人及投資人有系統說明, 公司可以透過何種方法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