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地迎接愈來愈成熟的自己

更新於 2019/08/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的事物所影響,這些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的「暗示」,會潛藏到大腦內,然後再從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
紐約大學心理系教授就曾經做過一個很出名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兩組,學生並不知道老師要做什麼主題的研究,只是單純地被指示從一個實驗室到另一個實驗實驗室完成不同的任務。
其中有個實驗室要求學生從五個字中隨便挑選出四個字來造句,其中一組給的字句是中性的名詞,比如火車、傘、魚、黃色、家……等等,另外一組則是給他們有關老的字,比如健忘、皺紋、失眠、重聽……等等。
做完造句之後,學生就依指示到另一端的實驗室繼續作不同的測驗,教授則偷偷測量學生走過去所花的時間。結果發現,造句詞彙跟老有關的那組學生,走路的速度比另外一組慢得多,而且整個實驗過程沒有一個學生發現教授給的字交集到「老」這個概念,事後學生回憶實驗過程也確認並沒有任何有關「老」的念頭進到他們心理。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即便學生沒意識到,但他們潛意識已接受了暗示,會促發「變老」的想法,而這想法就連結到行為的改變,使得學生走路也顯得「老態龍鍾」。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也是三十多年來經常被引述的實驗,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倫藍格所做,雖然當初她自己認為研究的方式不是很正統,而且結果太出乎意料,所以當年並沒有投稿到正式的醫學期刊,但是她的實驗真的是太經典了,所以也啟發了其他學者設計許多類似的實驗,結果都跟她的結論一樣:我們如何看待變老這件事,會影響我們身心靈整體,並表現在行為與各種生理數據上。
艾倫藍格教授在一九八一年找了一處沒什麼人車的偏僻鄉下地區,租下一間修道院,經過改裝之後,整棟建築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一九五九年的世界,屋內該有書報的地方全都擺上當年的雜誌與暢銷書,復古的黑白電視也播著當年的電視節目,總之,屋子內的所有物品與裝飾,全都是當年的東西,而且屋內所有的鏡子之類,看得到自己現在容貌的器具全部移走,該擺相片的地方,全擺上受試者在一九五九年前所拍的相片。
教授邀請了八位七十多歲的男性當作實驗對象,在受試前先做完整的各項身體檢查與測驗,然後請他們住進這棟建築一星期。他們雖然處在一九八一年,但是生活空間與大腦接收所有訊息其實是回到二十多年前。
一個星期之後,接他們離開那棟建築物,重新做之前做過的檢測,結果令人訝異,那些老人家所有健康指標都大幅改善,而且走路速度較快,關節炎比較不痛,握力變強,姿勢挺直不再彎腰駝背,記憶、視力、聽力都有改善,而且在做認知測驗時分數也提高了,連教授邀請來做獨立觀察者的專家也表示,單從外觀來說,那些受試者看起來也比之前年輕。
其實不必經由實驗,我們從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即便同樣年紀,整天說自己老了的人,身體狀況似乎就比認為自己還很年輕的人差。當然,我們也不必刻意欺騙自己說自己年輕而好勇逞強,但是要從內在觀念就正面看待老,不要歧視,甚至恐懼變老這件事。
其實整個社會也應該要調整對高齡化社會的觀點,媒體也不要總是採取負面角度來威脅民眾,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就強調長壽長者帶來的好處:「社會如果老年人口比例高,表示有大量經驗豐富的公民,將擁有我們祖先不曾擁有的資源:大量的優秀人員。資深公民擁有豐富的知識,優秀的情商,務實的技能,利用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為後代子孫著想,願意貢獻能力,以過去做不到的方式改善社會。」
的確,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有必須學習的課題,就像廖老師所說的,都需要一連串「敏感發現、思考、辨別及愛的履踐過程」  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講過一個寓言:   在寒冷的冬天裏,一群冷得發抖的豪豬擠在一起取暖,他們發現被彼此的刺扎痛,但是退開之後又覺得冷,在經過無數次的進進退退之後,這些豪豬終於發現了能夠彼此
    很多人也知道鍛鍊肌力是為了長肌肉,所以會刻意補充蛋白質,但是要注意要在運動後三十分鐘到一小時之內補充完蛋白質,若是超過兩小時,吃進去的東西就只會成為一般的熱量,會合成脂肪。  最近網路有一段健身的影片,在關心肌力鍛鍊的朋友群中引起熱烈討論。  這是美國運動醫學會發表的一個研究,提供一項只要七分鐘高強
      生氣時,自律神經裡的交感神經會活絡,心跳血壓同時上升,血管收縮,產生所謂壓力反應,這是生物在面對強敵或危險時的反應,給予「戰或逃」的爆發力,是生存競爭下的關鍵作用,但對生理功能長期的運作是有害的。 我們身體的神經系統分為自主神經跟自律神經,所謂自主神經又稱為運動神經,也就是可以透過我們的意識去操
    翁老師教育最高指導原則便是:效率、效率、效率。她恨不得能製造出參考書濃縮藥丸,吞下了就保你考第一名;同時搭配各種才藝藥水,喝下了就鋼琴、圍棋、書法、繪畫樣樣精通。 《我的旨老虎媽》…C寶寫 Dear ABD, 今天就來和你們談談我那大名鼎鼎的虎媽—翁老師。從這個尊稱就可以顯見她在我們家崇高的地位,也
    我看到不計其數的家長「管」得很認真,卻管出許多親子問題,搞不好還真的不如放牛吃草來得好呢?那麼「管跟不管」之間,該如何拿捏呢? 往往跟有孩子的老朋友相聚時,聊著聊著不小心就聊成「爸爸經」,有時興高采烈,有時又互吐苦水。有一次在長庚醫院任職的高中好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心時間管
    我們希望孩子有規律的作息,每天分担做家事,不吃垃圾飲料食品,養成衛生與運動習慣。因為這些常規一定要從小培養,也將變成終生難以改變的習慣,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孩子將來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態度,是每天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長逃避不了的責任。  當學校開學,孩子進入新學習階段,家長們在打點孩子們的開學用品或者孩子
    其實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有必須學習的課題,就像廖老師所說的,都需要一連串「敏感發現、思考、辨別及愛的履踐過程」  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講過一個寓言:   在寒冷的冬天裏,一群冷得發抖的豪豬擠在一起取暖,他們發現被彼此的刺扎痛,但是退開之後又覺得冷,在經過無數次的進進退退之後,這些豪豬終於發現了能夠彼此
    很多人也知道鍛鍊肌力是為了長肌肉,所以會刻意補充蛋白質,但是要注意要在運動後三十分鐘到一小時之內補充完蛋白質,若是超過兩小時,吃進去的東西就只會成為一般的熱量,會合成脂肪。  最近網路有一段健身的影片,在關心肌力鍛鍊的朋友群中引起熱烈討論。  這是美國運動醫學會發表的一個研究,提供一項只要七分鐘高強
      生氣時,自律神經裡的交感神經會活絡,心跳血壓同時上升,血管收縮,產生所謂壓力反應,這是生物在面對強敵或危險時的反應,給予「戰或逃」的爆發力,是生存競爭下的關鍵作用,但對生理功能長期的運作是有害的。 我們身體的神經系統分為自主神經跟自律神經,所謂自主神經又稱為運動神經,也就是可以透過我們的意識去操
    翁老師教育最高指導原則便是:效率、效率、效率。她恨不得能製造出參考書濃縮藥丸,吞下了就保你考第一名;同時搭配各種才藝藥水,喝下了就鋼琴、圍棋、書法、繪畫樣樣精通。 《我的旨老虎媽》…C寶寫 Dear ABD, 今天就來和你們談談我那大名鼎鼎的虎媽—翁老師。從這個尊稱就可以顯見她在我們家崇高的地位,也
    我看到不計其數的家長「管」得很認真,卻管出許多親子問題,搞不好還真的不如放牛吃草來得好呢?那麼「管跟不管」之間,該如何拿捏呢? 往往跟有孩子的老朋友相聚時,聊著聊著不小心就聊成「爸爸經」,有時興高采烈,有時又互吐苦水。有一次在長庚醫院任職的高中好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心時間管
    我們希望孩子有規律的作息,每天分担做家事,不吃垃圾飲料食品,養成衛生與運動習慣。因為這些常規一定要從小培養,也將變成終生難以改變的習慣,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孩子將來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態度,是每天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長逃避不了的責任。  當學校開學,孩子進入新學習階段,家長們在打點孩子們的開學用品或者孩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雖然我們都會受到年齡所導致體力與智力上衰退的影響,但年長者並非一無是處,《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發現,年長者通常善於詮釋他人所提出的點子,甚至於比原創者闡釋的更好。因此,首先我們要知道年長之後,我們擅長的部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Brooks引用了心理學家Cattell在1971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被環境影響了嗎? 這篇要來聊聊高齡者覺得舒服的光環境。 首先,你一定很好奇,舒服的環境不是大家都一樣嗎?不管是太亮或太暗,大家都會不舒服吧?為什麼我們還要特別去討論高齡者友善的物理環境呢?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五感是會退化的,這些退化的器官會影響他們對於環境的調節能力。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雖然我們都會受到年齡所導致體力與智力上衰退的影響,但年長者並非一無是處,《重啟人生》的作者Auther Brooks發現,年長者通常善於詮釋他人所提出的點子,甚至於比原創者闡釋的更好。因此,首先我們要知道年長之後,我們擅長的部份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Brooks引用了心理學家Cattell在1971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被環境影響了嗎? 這篇要來聊聊高齡者覺得舒服的光環境。 首先,你一定很好奇,舒服的環境不是大家都一樣嗎?不管是太亮或太暗,大家都會不舒服吧?為什麼我們還要特別去討論高齡者友善的物理環境呢?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五感是會退化的,這些退化的器官會影響他們對於環境的調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