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地迎接愈來愈成熟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的事物所影響,這些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的「暗示」,會潛藏到大腦內,然後再從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

紐約大學心理系教授就曾經做過一個很出名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兩組,學生並不知道老師要做什麼主題的研究,只是單純地被指示從一個實驗室到另一個實驗實驗室完成不同的任務。

其中有個實驗室要求學生從五個字中隨便挑選出四個字來造句,其中一組給的字句是中性的名詞,比如火車、傘、魚、黃色、家……等等,另外一組則是給他們有關老的字,比如健忘、皺紋、失眠、重聽……等等。

做完造句之後,學生就依指示到另一端的實驗室繼續作不同的測驗,教授則偷偷測量學生走過去所花的時間。結果發現,造句詞彙跟老有關的那組學生,走路的速度比另外一組慢得多,而且整個實驗過程沒有一個學生發現教授給的字交集到「老」這個概念,事後學生回憶實驗過程也確認並沒有任何有關「老」的念頭進到他們心理。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即便學生沒意識到,但他們潛意識已接受了暗示,會促發「變老」的想法,而這想法就連結到行為的改變,使得學生走路也顯得「老態龍鍾」。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也是三十多年來經常被引述的實驗,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倫藍格所做,雖然當初她自己認為研究的方式不是很正統,而且結果太出乎意料,所以當年並沒有投稿到正式的醫學期刊,但是她的實驗真的是太經典了,所以也啟發了其他學者設計許多類似的實驗,結果都跟她的結論一樣:我們如何看待變老這件事,會影響我們身心靈整體,並表現在行為與各種生理數據上。

艾倫藍格教授在一九八一年找了一處沒什麼人車的偏僻鄉下地區,租下一間修道院,經過改裝之後,整棟建築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一九五九年的世界,屋內該有書報的地方全都擺上當年的雜誌與暢銷書,復古的黑白電視也播著當年的電視節目,總之,屋子內的所有物品與裝飾,全都是當年的東西,而且屋內所有的鏡子之類,看得到自己現在容貌的器具全部移走,該擺相片的地方,全擺上受試者在一九五九年前所拍的相片。

教授邀請了八位七十多歲的男性當作實驗對象,在受試前先做完整的各項身體檢查與測驗,然後請他們住進這棟建築一星期。他們雖然處在一九八一年,但是生活空間與大腦接收所有訊息其實是回到二十多年前。

一個星期之後,接他們離開那棟建築物,重新做之前做過的檢測,結果令人訝異,那些老人家所有健康指標都大幅改善,而且走路速度較快,關節炎比較不痛,握力變強,姿勢挺直不再彎腰駝背,記憶、視力、聽力都有改善,而且在做認知測驗時分數也提高了,連教授邀請來做獨立觀察者的專家也表示,單從外觀來說,那些受試者看起來也比之前年輕。

其實不必經由實驗,我們從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即便同樣年紀,整天說自己老了的人,身體狀況似乎就比認為自己還很年輕的人差。當然,我們也不必刻意欺騙自己說自己年輕而好勇逞強,但是要從內在觀念就正面看待老,不要歧視,甚至恐懼變老這件事。

其實整個社會也應該要調整對高齡化社會的觀點,媒體也不要總是採取負面角度來威脅民眾,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就強調長壽長者帶來的好處:「社會如果老年人口比例高,表示有大量經驗豐富的公民,將擁有我們祖先不曾擁有的資源:大量的優秀人員。資深公民擁有豐富的知識,優秀的情商,務實的技能,利用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為後代子孫著想,願意貢獻能力,以過去做不到的方式改善社會。」

的確,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當人在面對生命的老化時,有上述不利的因子會出現,這也讓我想起聖嚴法師的一句話:我們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心靈、健康自己的心靈,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遇困難與打擊。 可以說年老的不利因子,將使我們把自己個性中的特質、傾向,表露無遺。怎麼樣類型的人在年老時容易憂鬱? 怎麼樣特質的人又能在年老中從容不迫,
Thumbnail
當人在面對生命的老化時,有上述不利的因子會出現,這也讓我想起聖嚴法師的一句話:我們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心靈、健康自己的心靈,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遇困難與打擊。 可以說年老的不利因子,將使我們把自己個性中的特質、傾向,表露無遺。怎麼樣類型的人在年老時容易憂鬱? 怎麼樣特質的人又能在年老中從容不迫,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高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尤其是在數十年來基礎教育的洗腦下,老化更被認為是「問題」,不只恐老、仇老,我們對於「變老」本身充滿恐懼,想盡辦法想要否認每個人都會變老的定律。然而,我們為何害怕變老?那些對於熟齡者的想像是否屬實?又或者它們只是種種刻板印象的累積,並且讓我們最後悲慘地困在自己打造的牢籠?
Thumbnail
「高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尤其是在數十年來基礎教育的洗腦下,老化更被認為是「問題」,不只恐老、仇老,我們對於「變老」本身充滿恐懼,想盡辦法想要否認每個人都會變老的定律。然而,我們為何害怕變老?那些對於熟齡者的想像是否屬實?又或者它們只是種種刻板印象的累積,並且讓我們最後悲慘地困在自己打造的牢籠?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對「變老」有所擔心,但每個人都走在漸漸變老的路上…。 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質,不是甚麼年齡的人就一定是怎樣,也不必限制自己幾歲就一定要怎樣、或是不能怎樣。 打破刻板印象,活到老學到老 「年齡漸長後,主要的學習障礙不是老化的大腦,而是年齡歧視帶來的刻板印象,使我們失去信心,讓我們一開始就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對「變老」有所擔心,但每個人都走在漸漸變老的路上…。 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質,不是甚麼年齡的人就一定是怎樣,也不必限制自己幾歲就一定要怎樣、或是不能怎樣。 打破刻板印象,活到老學到老 「年齡漸長後,主要的學習障礙不是老化的大腦,而是年齡歧視帶來的刻板印象,使我們失去信心,讓我們一開始就
Thumbnail
擔心變老會使你老得更快! 有研究發現,對老化持負面看法的人,居然比一般人短命七年半!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花了數十年的研究 針對人們對老化的看法,是採取負面或是正面 例如以下的問題 老人家都很無助? 隨著年紀大,日子越來越難過? 我今年不像去年有精神? 研究40年前的人的問卷,
Thumbnail
擔心變老會使你老得更快! 有研究發現,對老化持負面看法的人,居然比一般人短命七年半!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花了數十年的研究 針對人們對老化的看法,是採取負面或是正面 例如以下的問題 老人家都很無助? 隨著年紀大,日子越來越難過? 我今年不像去年有精神? 研究40年前的人的問卷,
Thumbnail
要讓自己的「自我」茁壯沈穩,除了生活經驗的歷練,另外就是積極學習和自我訓練。 無論是關於生活處事的各種能力和知識,或是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力和處理經驗,只要「保持學習」都是在增進我們大腦神經元發展,同時也在滋養個體「自我」的獨立精神。
Thumbnail
要讓自己的「自我」茁壯沈穩,除了生活經驗的歷練,另外就是積極學習和自我訓練。 無論是關於生活處事的各種能力和知識,或是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力和處理經驗,只要「保持學習」都是在增進我們大腦神經元發展,同時也在滋養個體「自我」的獨立精神。
Thumbnail
只要到了新的一年或是生日到了,人們就覺得自己又老了一歲,然後就會開始唉聲嘆氣,可是人老化本來就是正常現象啊?為什麼要對老了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好好的把握也接納自己所有的樣子,這樣不是更快樂嗎?
Thumbnail
只要到了新的一年或是生日到了,人們就覺得自己又老了一歲,然後就會開始唉聲嘆氣,可是人老化本來就是正常現象啊?為什麼要對老了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好好的把握也接納自己所有的樣子,這樣不是更快樂嗎?
Thumbnail
其實標題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是針對「年齡」的認知。 讀者們應該都有類似經驗:有些60多歲的長輩,覺得自己還沒老,頭腦、身體還行,和50歲的小老弟、小老妹差不了太多;但卻也有些人明明才60歲,卻已經覺得自己不行了,甚至自覺比不上7、80歲的老先生老太太。
Thumbnail
其實標題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是針對「年齡」的認知。 讀者們應該都有類似經驗:有些60多歲的長輩,覺得自己還沒老,頭腦、身體還行,和50歲的小老弟、小老妹差不了太多;但卻也有些人明明才60歲,卻已經覺得自己不行了,甚至自覺比不上7、80歲的老先生老太太。
Thumbnail
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
Thumbnail
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