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地迎接愈來愈成熟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的事物所影響,這些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的「暗示」,會潛藏到大腦內,然後再從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
紐約大學心理系教授就曾經做過一個很出名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兩組,學生並不知道老師要做什麼主題的研究,只是單純地被指示從一個實驗室到另一個實驗實驗室完成不同的任務。
其中有個實驗室要求學生從五個字中隨便挑選出四個字來造句,其中一組給的字句是中性的名詞,比如火車、傘、魚、黃色、家……等等,另外一組則是給他們有關老的字,比如健忘、皺紋、失眠、重聽……等等。
做完造句之後,學生就依指示到另一端的實驗室繼續作不同的測驗,教授則偷偷測量學生走過去所花的時間。結果發現,造句詞彙跟老有關的那組學生,走路的速度比另外一組慢得多,而且整個實驗過程沒有一個學生發現教授給的字交集到「老」這個概念,事後學生回憶實驗過程也確認並沒有任何有關「老」的念頭進到他們心理。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即便學生沒意識到,但他們潛意識已接受了暗示,會促發「變老」的想法,而這想法就連結到行為的改變,使得學生走路也顯得「老態龍鍾」。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也是三十多年來經常被引述的實驗,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倫藍格所做,雖然當初她自己認為研究的方式不是很正統,而且結果太出乎意料,所以當年並沒有投稿到正式的醫學期刊,但是她的實驗真的是太經典了,所以也啟發了其他學者設計許多類似的實驗,結果都跟她的結論一樣:我們如何看待變老這件事,會影響我們身心靈整體,並表現在行為與各種生理數據上。
艾倫藍格教授在一九八一年找了一處沒什麼人車的偏僻鄉下地區,租下一間修道院,經過改裝之後,整棟建築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一九五九年的世界,屋內該有書報的地方全都擺上當年的雜誌與暢銷書,復古的黑白電視也播著當年的電視節目,總之,屋子內的所有物品與裝飾,全都是當年的東西,而且屋內所有的鏡子之類,看得到自己現在容貌的器具全部移走,該擺相片的地方,全擺上受試者在一九五九年前所拍的相片。
教授邀請了八位七十多歲的男性當作實驗對象,在受試前先做完整的各項身體檢查與測驗,然後請他們住進這棟建築一星期。他們雖然處在一九八一年,但是生活空間與大腦接收所有訊息其實是回到二十多年前。
一個星期之後,接他們離開那棟建築物,重新做之前做過的檢測,結果令人訝異,那些老人家所有健康指標都大幅改善,而且走路速度較快,關節炎比較不痛,握力變強,姿勢挺直不再彎腰駝背,記憶、視力、聽力都有改善,而且在做認知測驗時分數也提高了,連教授邀請來做獨立觀察者的專家也表示,單從外觀來說,那些受試者看起來也比之前年輕。
其實不必經由實驗,我們從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即便同樣年紀,整天說自己老了的人,身體狀況似乎就比認為自己還很年輕的人差。當然,我們也不必刻意欺騙自己說自己年輕而好勇逞強,但是要從內在觀念就正面看待老,不要歧視,甚至恐懼變老這件事。
其實整個社會也應該要調整對高齡化社會的觀點,媒體也不要總是採取負面角度來威脅民眾,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就強調長壽長者帶來的好處:「社會如果老年人口比例高,表示有大量經驗豐富的公民,將擁有我們祖先不曾擁有的資源:大量的優秀人員。資深公民擁有豐富的知識,優秀的情商,務實的技能,利用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為後代子孫著想,願意貢獻能力,以過去做不到的方式改善社會。」
的確,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送給孩子的三樣禮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與孩子的神聖空間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被看穿的「旨老虎」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不生氣的方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練肌力後該怎麼吃才對?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desert 與「沙漠;沙漠的;荒;荒地;漠;荒漠;丟棄;丟拋離逃;得之應來到」等的橋接較完整標題:desert 與「沙漠、沙漠的」或「地有沙之連多大、多沙之陸地」或「荒、荒土、荒地」或「漠、漠土、漠地」或「荒漠、荒漠土、荒漠地、荒漠土地、荒漠的」或「地之少煙人的」或「丟拋離去、丟拋離掉、丟拋離逃、丟棄」或「調回首而離去」或「得之應來到」或「得水易良田」等的轉換密碼
    Thumbnail
    avatar
    羅聖爾
    2021-03-01
    即將大學畢業的你,依然對未來迷茫嗎?:不如開始搞創業或接案子。 -【接案篇】(上) 隨著時代在變,越來越多人離開職場,踏入所謂的自由接案者,此時今年六月即將要畢業的我們,卻站在迷茫的十字道路上,不知道該踏入職場還是走向創業亦或者轉向自由工作者之路? 我不是經驗豐富的自由接案者或創業
    Thumbnail
    avatar
    邊緣老闆/曹竣瑋
    2019-01-26
    能源專題:放眼全球 2 冰島,來自地心的熱情台灣,一個位於太平洋火山帶的國家,而這樣具備這種先天優勢,我們是否能效仿冰島?冰島政府又是如何把地熱這種再生能源推廣的那麼好?而且不僅僅只將其應用在民生電源上,更是分布到工業等等。若是這應用在台灣,台灣便可踏上能源自足的路。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18-11-17
    《春風捎來的問候》荒蕪地裡,開出一朵悲憫之花 0、 許多時候,悲傷雖然顯得渺小,但它卻可能會在人的心裡不停地翻騰、攪動,如鬼魂之附體。 1.
    Thumbnail
    avatar
    Daniel_Tsai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