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我個性就是這樣,改不了了!」心理學家最新研究:70歲以上高齡者,1/4性格仍有機會產生重大變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們為了解自己,會用心理測驗;企業面試,為了解應徵者,會用心理測驗。心理學家發展心理測驗,很大理由源於:相信人的性格是持久且穩定不變的特質。所以可以測量,可以被預測。

很多人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尤其對於上了年紀的人更是如此。

企業相信年過35的員工,就很”難帶”,所以對於中高齡工作者有種莫名的偏見;
人們相信年輕代表可能,老人就是腦袋固化的一群人,所以對於年輕人的躺平主義,表示驚訝不願相信;對於打破窠臼的中高齡者,又總覺得只是特例。


你也相信狗改不了吃屎,人上了年紀就是頑固嗎?


《個性:不只成為自己,更要超越自己》一書中,作者列舉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各種最新研究,打破了人們以往對於個性的認知。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幾項:

raw-image


外在環境的足夠影響力,和個人強大的決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天生性格。
人每二十年會改變一次自我建構的形象。
個性的發展沒有終點,即使到了老年也如此。
70歲以上高齡者,有高達25%的人,會再次明顯改變性格特徵。
年齡愈大,愈具有韌性。(韌性:指情緒穩定、外向、樂於接受新事物、個性親和且盡責。=成熟)
基因確實建構了性格基礎(約佔50%),但環境、朋友、社交網絡及生活才是形塑我們目前個性的因素。
改變我們的,主要是我們在面臨人生十字路口所做的種種決定。
性格不會隨年齡增長自動趨於穩定,因此高齡者也可能產生強烈改變。(當生活發生重大變化,或刻意讓自己生活在挑戰之中。)
對於一個50歲的人而言,過去兩年發生的事件對性格的影響,可以比以往幾十年更關鍵。à 直接打臉佛洛伊德的三歲定終生說。
「少提傷心事,人生比較好過。」

源於在認知記憶的理論中有「新近效應」這種說法,人們對於常提的事情記憶更加強化。尤其是帶有強烈情緒的事件,具有「閃光燈效應」會讓人重複經驗強烈感受的當下。所以你會發現,為何「抱怨」,只會讓人一次又一次的不開心,短暫好像宣洩了情緒,實則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就是這個原因。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那做心理測驗還有用嗎?


人的性格不是永恆不變,其實過去我們就有耳聞。在企業為員工做心理測驗時,也發現的確在不同工作環境或職務的歷練下,人的工作性格是會變的。因此這時,心測又有另外一種好用的功能:拿來做前後測,觀察員工的變化(或者是培訓、工作績效指標),是不是有達到想要的效果?

性格會變沒錯,但也不是今天內向,後天就變外向了這麼戲劇化、短促的時程。所以,心理測評還是有其參考效用。

我沒想到的,是關於中高齡者的研究結果、還有關於天生的性格,並沒有想像中對我們人生影響那麼大這兩件事。(書中皆附列各種參考文獻)

我覺得,這本書所談到關於性格的討論、或推翻前朝的理論也好,無論你採信與否,他都是種成長心態的表現,希望人打破固有心態。人生,不管你出生背景還是年齡幾番,仍有無限的可能。

想要成為理想中的自己,除了百分之五十含著金湯匙出生或抽到鬼牌父母決定之外,還有一半的機會,是掌握在自己,還有你選擇過的生活型態來決定。

我們的決定,決定了我們。


🌹我是艾莎解結-你的生涯規劃顧問。以親身跨界轉職成功經歷、看盡業界百態角度,結合紮實心理學及生涯諮詢訓練認證,協助你走向自己理想人生道路。


歡迎追蹤:

📌最新訊息和短文在粉專:艾莎解結の人生研究室 https://reurl.cc/5GglRG

📌商務交流在LinkedIn:Elsa Yang

https://www.linkedin.com/in/elsa-yang-5388951b2/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艾莎按愛心❤️、留言💬、追蹤起來,並且把它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莎解結-生涯諮詢師的養成之路
189會員
199內容數
我是一名畢業於心理所的資深生涯諮詢師。在這裡除了專業文,更希望分享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對世界、對職涯的看法,從對職涯追尋、對育兒教養的過程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2025/02/07
在職場上,你是否重複遇見找你麻煩、讓你討厭的人? 從榮格心理學出發,使用五步驟帶領你一步步解套
Thumbnail
2025/02/07
在職場上,你是否重複遇見找你麻煩、讓你討厭的人? 從榮格心理學出發,使用五步驟帶領你一步步解套
Thumbnail
2024/11/12
克服心魔,才能真正開啟中年轉職新契機,選擇自己想過的職涯。
Thumbnail
2024/11/12
克服心魔,才能真正開啟中年轉職新契機,選擇自己想過的職涯。
Thumbnail
2024/09/29
找不到工作,和找不到理想工作,有本質的區別
Thumbnail
2024/09/29
找不到工作,和找不到理想工作,有本質的區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渴望成功是每個人都想達成的目標,但成功之後的心態也非常重要。有時太年輕想要成功,或許真的來點小高潮了,之後人生曲線下落時卻也是最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像是年輕有年輕的好處,像是學習接受科技新知以及適應各種趨勢帶來的變化,但實際上,有些東西是要到人生比較後期才能掌握地更好的。
Thumbnail
渴望成功是每個人都想達成的目標,但成功之後的心態也非常重要。有時太年輕想要成功,或許真的來點小高潮了,之後人生曲線下落時卻也是最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像是年輕有年輕的好處,像是學習接受科技新知以及適應各種趨勢帶來的變化,但實際上,有些東西是要到人生比較後期才能掌握地更好的。
Thumbnail
你真正的瞭解自己嗎?對於自己的個性與行為滿意嗎?有想過試著改變自己的性格嗎?如果你有以上的疑惑,那麼這本書很適合你閱讀。
Thumbnail
你真正的瞭解自己嗎?對於自己的個性與行為滿意嗎?有想過試著改變自己的性格嗎?如果你有以上的疑惑,那麼這本書很適合你閱讀。
Thumbnail
擔心變老會使你老得更快! 有研究發現,對老化持負面看法的人,居然比一般人短命七年半!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花了數十年的研究 針對人們對老化的看法,是採取負面或是正面 例如以下的問題 老人家都很無助? 隨著年紀大,日子越來越難過? 我今年不像去年有精神? 研究40年前的人的問卷,
Thumbnail
擔心變老會使你老得更快! 有研究發現,對老化持負面看法的人,居然比一般人短命七年半!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花了數十年的研究 針對人們對老化的看法,是採取負面或是正面 例如以下的問題 老人家都很無助? 隨著年紀大,日子越來越難過? 我今年不像去年有精神? 研究40年前的人的問卷,
Thumbnail
要讓自己的「自我」茁壯沈穩,除了生活經驗的歷練,另外就是積極學習和自我訓練。 無論是關於生活處事的各種能力和知識,或是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力和處理經驗,只要「保持學習」都是在增進我們大腦神經元發展,同時也在滋養個體「自我」的獨立精神。
Thumbnail
要讓自己的「自我」茁壯沈穩,除了生活經驗的歷練,另外就是積極學習和自我訓練。 無論是關於生活處事的各種能力和知識,或是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力和處理經驗,只要「保持學習」都是在增進我們大腦神經元發展,同時也在滋養個體「自我」的獨立精神。
Thumbnail
我們的性格不但如上集所言「一直在改變」,而且人生當中所遇到的人、事、時、地都會影響我們的性格,從父母遺傳基因和不同身分的影響,一直到人際關係都會影響我們的性格改變我們的個性。 【為什麼你那麼容易受他人影響呢?】 退休或出國後,個性也會變化! 「不滿現況」是最佳的改善契機!
Thumbnail
我們的性格不但如上集所言「一直在改變」,而且人生當中所遇到的人、事、時、地都會影響我們的性格,從父母遺傳基因和不同身分的影響,一直到人際關係都會影響我們的性格改變我們的個性。 【為什麼你那麼容易受他人影響呢?】 退休或出國後,個性也會變化! 「不滿現況」是最佳的改善契機!
Thumbnail
坊間心靈成長的書都告訴我們要「真實做自己」,然而你知道「真實的自己」究竟是什麼模樣呢?事實上,在自我理解、認識「自己」之前,先應理解「自我」本身的特性,也就是「個性」的特性! 理解個性3大特性,掌握「超越自我」的關鍵! 1.我們的性格其實「一直在改變」! 2.性格是「矛盾」的
Thumbnail
坊間心靈成長的書都告訴我們要「真實做自己」,然而你知道「真實的自己」究竟是什麼模樣呢?事實上,在自我理解、認識「自己」之前,先應理解「自我」本身的特性,也就是「個性」的特性! 理解個性3大特性,掌握「超越自我」的關鍵! 1.我們的性格其實「一直在改變」! 2.性格是「矛盾」的
Thumbnail
「我想努力嘗試改變他的個性!」「我想再給她一次機會!」類似的話語在身心科診間中常會聽到,而且往往出自因為另一半而遍體鱗傷、心力交瘁的個案口中。 究竟有沒有可能透過「努力」而改變一個人的個性或人格特質?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最新研究中,所嘗試回答與討論的問題。
Thumbnail
「我想努力嘗試改變他的個性!」「我想再給她一次機會!」類似的話語在身心科診間中常會聽到,而且往往出自因為另一半而遍體鱗傷、心力交瘁的個案口中。 究竟有沒有可能透過「努力」而改變一個人的個性或人格特質?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最新研究中,所嘗試回答與討論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用付費鎖定的原因是我覺得這個概念對於現階段大眾的接受度太低了,只有願意付費進來看的你們才有這個肚量能接受XD畢竟現在這種什麼專業的性格測驗很流行,大家也都很習慣把「個性是固定的」當成常態。又加上心理師們最近很紅,我實在是不想要挑戰這個主流...(汗顏)社會氛圍又好像把療癒兒時創傷弄得好像很困難
Thumbnail
這篇用付費鎖定的原因是我覺得這個概念對於現階段大眾的接受度太低了,只有願意付費進來看的你們才有這個肚量能接受XD畢竟現在這種什麼專業的性格測驗很流行,大家也都很習慣把「個性是固定的」當成常態。又加上心理師們最近很紅,我實在是不想要挑戰這個主流...(汗顏)社會氛圍又好像把療癒兒時創傷弄得好像很困難
Thumbnail
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
Thumbnail
從我們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及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就是擁抱長壽帶給我們個人與社會的好處,然後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