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我個性就是這樣,改不了了!」心理學家最新研究:70歲以上高齡者,1/4性格仍有機會產生重大變化。

更新於 2022/06/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們為了解自己,會用心理測驗;企業面試,為了解應徵者,會用心理測驗。心理學家發展心理測驗,很大理由源於:相信人的性格是持久且穩定不變的特質。所以可以測量,可以被預測。
很多人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尤其對於上了年紀的人更是如此。
企業相信年過35的員工,就很”難帶”,所以對於中高齡工作者有種莫名的偏見;
人們相信年輕代表可能,老人就是腦袋固化的一群人,所以對於年輕人的躺平主義,表示驚訝不願相信;對於打破窠臼的中高齡者,又總覺得只是特例。

你也相信狗改不了吃屎,人上了年紀就是頑固嗎?

《個性:不只成為自己,更要超越自己》一書中,作者列舉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各種最新研究,打破了人們以往對於個性的認知。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幾項:
書:個性_不只成為自己,更要超越自己 <圖取自網路>
外在環境的足夠影響力,和個人強大的決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天生性格。
人每二十年會改變一次自我建構的形象。
個性的發展沒有終點,即使到了老年也如此。
70歲以上高齡者,有高達25%的人,會再次明顯改變性格特徵。
年齡愈大,愈具有韌性。(韌性:指情緒穩定、外向、樂於接受新事物、個性親和且盡責。=成熟)
基因確實建構了性格基礎(約佔50%),但環境、朋友、社交網絡及生活才是形塑我們目前個性的因素。
改變我們的,主要是我們在面臨人生十字路口所做的種種決定。
性格不會隨年齡增長自動趨於穩定,因此高齡者也可能產生強烈改變。(當生活發生重大變化,或刻意讓自己生活在挑戰之中。)
對於一個50歲的人而言,過去兩年發生的事件對性格的影響,可以比以往幾十年更關鍵。à 直接打臉佛洛伊德的三歲定終生說。
「少提傷心事,人生比較好過。」
源於在認知記憶的理論中有「新近效應」這種說法,人們對於常提的事情記憶更加強化。尤其是帶有強烈情緒的事件,具有「閃光燈效應」會讓人重複經驗強烈感受的當下。所以你會發現,為何「抱怨」,只會讓人一次又一次的不開心,短暫好像宣洩了情緒,實則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就是這個原因。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那做心理測驗還有用嗎?

人的性格不是永恆不變,其實過去我們就有耳聞。在企業為員工做心理測驗時,也發現的確在不同工作環境或職務的歷練下,人的工作性格是會變的。因此這時,心測又有另外一種好用的功能:拿來做前後測,觀察員工的變化(或者是培訓、工作績效指標),是不是有達到想要的效果?
性格會變沒錯,但也不是今天內向,後天就變外向了這麼戲劇化、短促的時程。所以,心理測評還是有其參考效用。
我沒想到的,是關於中高齡者的研究結果、還有關於天生的性格,並沒有想像中對我們人生影響那麼大這兩件事。(書中皆附列各種參考文獻)
我覺得,這本書所談到關於性格的討論、或推翻前朝的理論也好,無論你採信與否,他都是種成長心態的表現,希望人打破固有心態。人生,不管你出生背景還是年齡幾番,仍有無限的可能。
想要成為理想中的自己,除了百分之五十含著金湯匙出生或抽到鬼牌父母決定之外,還有一半的機會,是掌握在自己,還有你選擇過的生活型態來決定。
我們的決定,決定了我們。

🌹我是艾莎解結-你的生涯規劃顧問。以親身跨界轉職成功經歷、看盡業界百態角度,結合紮實心理學及生涯諮詢訓練認證,協助你走向自己理想人生道路。
歡迎追蹤:
📌最新訊息和短文在粉專:艾莎解結の人生研究室 https://reurl.cc/5GglRG
📌商務交流在LinkedIn:Elsa Yang
https://www.linkedin.com/in/elsa-yang-5388951b2/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艾莎按愛心❤️、留言💬、追蹤起來,並且把它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謝謝!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對「工作」的想法是什麼?想要了解萬惡的職場世界嗎? 想知道身為資深職場工作人,在外商及知名本土企業走跳,看盡職場百態之後,對於業務、行銷、客服領域的解讀,以及職場亂象的八卦嗎?艾莎解結以本身心理學背景和始終不滅的文青性格,與你分享職場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小時候拿獎狀,比較開心,是一種受到別人肯定認同的感覺; 長大了拿獎狀,比較平靜,是一種確認自己能夠貢獻的體會。
人的自虐是什麼?情緒明明要走,你卻苦苦挽留。
很多時候,在職場上面臨人際關係的碰壁、完美主義的工作焦慮、被上司或同事霸凌、甚至冒牌者症候群等此類引發人情緒痛苦的狀況,挖掘到最後,皆難以跳脫個人原生家庭的影響。
提升工作技能這件事,很多人有注意,也想改善,只是,我們在找對的方法之前,要先避免錯誤的方法。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小時候拿獎狀,比較開心,是一種受到別人肯定認同的感覺; 長大了拿獎狀,比較平靜,是一種確認自己能夠貢獻的體會。
人的自虐是什麼?情緒明明要走,你卻苦苦挽留。
很多時候,在職場上面臨人際關係的碰壁、完美主義的工作焦慮、被上司或同事霸凌、甚至冒牌者症候群等此類引發人情緒痛苦的狀況,挖掘到最後,皆難以跳脫個人原生家庭的影響。
提升工作技能這件事,很多人有注意,也想改善,只是,我們在找對的方法之前,要先避免錯誤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寫一些無釐頭的文章~「偶是肥仔」系列,讓忙碌的工作,多一點黑色幽默感,免得靈魂跟不上你忙碌的軀殼啊!
Thumbnail
備審資料是申請入學第一印象,自傳是面試焦點。建議聚焦於專業相關興趣、成果及對未來期許。特地分享常見NG自傳,並提供五大撇步,例如展示自己的獨特性和特點。進一步提供英雄崛起、靶心人公式、STAR模板來塑造自傳故事。
Thumbnail
正念種子|人比人,害死人❌請別再跟孩子說「你要跟某某人看齊」以及「看看路邊的乞丐,想想我們多幸福」|正向心理學VS.社會比較理論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無法達到自己或別人的期待?你是否經常對自己說「我不行」,而放棄了許多機會和夢想?你是否因為負面心態,而影響了你的工作、學習和人際關係?如果有以上的困擾,那麼更需要學習如何轉變負面心態,讓自己更有信心、更積極。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讓自己可以生活中有自信開始, 改變並不容易,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辦公室裡,我認真地看著書打著電腦,沒功勞不接受賞賜。 如:「所謂無功不受祿,我竟然沒幫上忙,哪能白領你的禮物。 」是阿,說話是不是功勞,也算是一種吧。假設我一個月存一萬,那一年呢12萬,那退休生活怎麼辦,真的很讚喔,我們一年只多一反正參考不用花錢,一個月存3千5千,256萬,278萬剪掉,一萬零50
Thumbnail
關於《媽的多重宇宙》 電影以華裔移民秀蓮為家庭、事業的問題而忙碌作為開始,這天既是秀蓮爸爸生日,也是稅務處理的最後期限,在這期間不但要阻止女兒出櫃、處理洗衣店的事物,還得去稅務局向刁鑽的稅務員大嬸解釋稅務問題。 媽的!成為別人很容易,演自己真的太難了! 個人造業個人擔 宇宙的多重秘密 後記
Thumbnail
近幾年所倡導的「財務獨立」、「財務自由」,原本應該是個未來值得讓許多市井小民追求的財務目標。 但,你可能會說,每天被錢追著跑,這一切似乎又有點遙不可及,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達成……
Thumbnail
文章摘要: 1️⃣ 企圖自殺者的認知準備與情緒準備是兩碼事 2️⃣ 瑞典學者對於自殺者生前語言與非語言線索的研究 3️⃣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自殺的認知想法」與「接受死亡的情緒」可能是兩碼事 認知的胡同(對自殺的想法) 情緒的接受(對死亡的接受) 參考資料:
Thumbnail
我們都喜歡制定讀書計畫表,一開始滿腔熱血,認為未來的自己一定可以完成這個縝密計畫。但通常的結果呢?1個星期後這張計畫表就沒有更新、一個月後這項計畫就被拋在腦後了。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大腦不擅長預估事情要做多久。我們要做的計畫表應該是彈性的,這種計畫表叫做「回顧性計畫表」。
Thumbnail
我們都喜歡制定讀書計畫表,一開始滿腔熱血,認為未來的自己一定可以完成這個縝密計畫。但通常的結果呢?1個星期後這張計畫表就沒有更新、一個月後這項計畫就被拋在腦後了。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大腦不擅長預估事情要做多久。我們要做的計畫表應該是彈性的,這種計畫表叫做「回顧性計畫表」。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寫一些無釐頭的文章~「偶是肥仔」系列,讓忙碌的工作,多一點黑色幽默感,免得靈魂跟不上你忙碌的軀殼啊!
Thumbnail
備審資料是申請入學第一印象,自傳是面試焦點。建議聚焦於專業相關興趣、成果及對未來期許。特地分享常見NG自傳,並提供五大撇步,例如展示自己的獨特性和特點。進一步提供英雄崛起、靶心人公式、STAR模板來塑造自傳故事。
Thumbnail
正念種子|人比人,害死人❌請別再跟孩子說「你要跟某某人看齊」以及「看看路邊的乞丐,想想我們多幸福」|正向心理學VS.社會比較理論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無法達到自己或別人的期待?你是否經常對自己說「我不行」,而放棄了許多機會和夢想?你是否因為負面心態,而影響了你的工作、學習和人際關係?如果有以上的困擾,那麼更需要學習如何轉變負面心態,讓自己更有信心、更積極。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讓自己可以生活中有自信開始, 改變並不容易,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辦公室裡,我認真地看著書打著電腦,沒功勞不接受賞賜。 如:「所謂無功不受祿,我竟然沒幫上忙,哪能白領你的禮物。 」是阿,說話是不是功勞,也算是一種吧。假設我一個月存一萬,那一年呢12萬,那退休生活怎麼辦,真的很讚喔,我們一年只多一反正參考不用花錢,一個月存3千5千,256萬,278萬剪掉,一萬零50
Thumbnail
關於《媽的多重宇宙》 電影以華裔移民秀蓮為家庭、事業的問題而忙碌作為開始,這天既是秀蓮爸爸生日,也是稅務處理的最後期限,在這期間不但要阻止女兒出櫃、處理洗衣店的事物,還得去稅務局向刁鑽的稅務員大嬸解釋稅務問題。 媽的!成為別人很容易,演自己真的太難了! 個人造業個人擔 宇宙的多重秘密 後記
Thumbnail
近幾年所倡導的「財務獨立」、「財務自由」,原本應該是個未來值得讓許多市井小民追求的財務目標。 但,你可能會說,每天被錢追著跑,這一切似乎又有點遙不可及,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達成……
Thumbnail
文章摘要: 1️⃣ 企圖自殺者的認知準備與情緒準備是兩碼事 2️⃣ 瑞典學者對於自殺者生前語言與非語言線索的研究 3️⃣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自殺的認知想法」與「接受死亡的情緒」可能是兩碼事 認知的胡同(對自殺的想法) 情緒的接受(對死亡的接受) 參考資料:
Thumbnail
我們都喜歡制定讀書計畫表,一開始滿腔熱血,認為未來的自己一定可以完成這個縝密計畫。但通常的結果呢?1個星期後這張計畫表就沒有更新、一個月後這項計畫就被拋在腦後了。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大腦不擅長預估事情要做多久。我們要做的計畫表應該是彈性的,這種計畫表叫做「回顧性計畫表」。
Thumbnail
我們都喜歡制定讀書計畫表,一開始滿腔熱血,認為未來的自己一定可以完成這個縝密計畫。但通常的結果呢?1個星期後這張計畫表就沒有更新、一個月後這項計畫就被拋在腦後了。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大腦不擅長預估事情要做多久。我們要做的計畫表應該是彈性的,這種計畫表叫做「回顧性計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