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啃書--《我們為何群眾?何時又不?》你想安全的模仿,還是危險的逆向?

更新於 2019/09/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排隊的餐廳有美味的保證?買股票前先問一下親朋好友?為何我們總愛從眾,而非傾聽自己的想法呢?
如果你曾想解開這個疑惑,那這本書很適合你閱讀!

推薦原因:

本書大大滿足了對於人類行為的好奇心,作者本身是位經濟學家,也集結了社會心理、神經科學等專家,透過大量的實驗、現實社會案件,分析人類從眾背後的動機
書中也涵蓋了各項主題,例如為何會有暴民? 動物群聚行為、領袖狂熱、反叛者的心態等等....不會過於艱澀難懂,是本可以快速帶入生活的科普書!

群體的兩陣營:模仿者、逆向操作者

今天有2間新開幕餐廳,分別是A店、B店,而B店很明顯的大排長龍,A店門前卻是空的,你會走進哪間店消費呢?
當我們面對資訊不足,或是不確定的情況下(不知哪間店比較好吃),常直覺選擇跟隨大眾的想法走,扮演「模仿者」除了相對安全降低難吃的風險,從眾也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假如在選擇A、B店家之前,我們手中握有兩方訊息,其一是「私人資訊」有部落客推薦A店,以及現場大排長龍的「社會資訊」,從眾行為會改變嗎?
換作是「逆向操作者」,他們總在群眾中走相反路線,比起大眾的意見,他們更偏好私人資訊而選擇生意冷清的A店。從背後的動機來看,喜歡打破社會規矩,推翻傳統路線,才對自己有利,
這也是為何我們的世界需要逆向操作者的聲音,除了能帶了新的想法、點子外,也能維持群眾之間的平衡。(即便有可能引起群眾的不滿)

比起躲避風險,我更追求利益

作者也提到,作為團體中的反抗者,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有可能喪命),比如我們原本很相信一件事,突然有人跳出來說根本是錯的( 像以前人認為地球是平的,伽利略卻強烈主張是圓的) 當大腦強烈感受到認知失調,我們會認為對方在胡扯!
那反群眾的人是如何看待風險?他們並非只是衝動的站在對立面,而是考慮風險後,對提出新主張所帶來的利益,才是逆向操作者想要達成的目的。
在書中也舉了賭錢的例子,一般人會重視「損失多少錢>贏了多少錢」但逆向操作者寧可冒險還比較快樂,反而把損失放在第二順位。

以下簡單分享,書中的專家從眾行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本書其他主題~

專家也會從眾?

「專家」顧名思義是富有豐厚的知識,有著該領域獨特的眼光,能從眾多的資料給出客觀的評論。
作者分享了一個疾病案例,在以前大家都認定「胃潰瘍」是因為飲食不正常,壓力大導致胃酸分泌過多而造成的,但一名澳洲醫療科學家–馬歇爾,他提出此疾病是因為「幽門桿菌」所造成的。
結果引來外界嘲笑和質疑,馬歇爾為了證明這個假設,自願服下幽門桿菌調製劑,果然染上的胃潰瘍,成功地揭開疾病的真相,拯救上萬條的性命。
這算是比較美好的結果,但其實當專家或學者們,像馬歇爾一樣提出「非主流」的想法,是需要賭上巨大風險的。
如另一個案件是,2009年一名保母被控謀殺,因寶寶死於「嬰兒搖晃症候群」是沒有控制好力道,動作太過激烈讓寶寶重傷致死,由英國的史基耶醫生,擔任專家證人。
但史基耶卻站在少數派的立場,主張寶寶致死的原因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引發大眾爭議,甚至被控訴,讓法院判定她有專業上的失職,扭曲真相。也因這個事件,讓其他同業拒絕做法院證人。
可見當專家走違背群眾的路線,不只要忍受外界的批評,還有可能賠上自己的名聲,誰也不敢輕易背上這股風險。那麼專家是否會為了保護名聲,配合多數人的想法而說謊呢?
書中分享可以從兩方向→「自利群眾」、「集體群眾」,觀察可能讓專家「客觀立場改變」的動機。
「自立群眾」是專家本身渴望並累積知識,在領域上更卓越,也對自身是有利的。
但假如當自身利益違背了群體利益 ( 如發現「嬰兒搖晃症候群」是錯的 ) 又會怎麼選擇?反之,專家若選擇了「集體群眾」遵從社會主流的看法,動機不只為了滿足個人(名聲、事業發展),也可能被外部誘因所影響(金錢)。

資訊不對稱 : 要檸檬還是李子?

相信我們都曾有買過第一台筆電,或某樣陌生的東西時,難免會擔心被店家精彩的話術騙,買到不適合自己的商品,拼命上網找評價或過來人的經驗。
書中作者也舉了買賣中古車的例子 :
店家仗著客人不懂中古車的行情,推銷「檸檬」(指不好的舊車),而有良心的店家則賣「李子」(指優質的舊車),但客人不懂其價值差別,想用買爛貨的錢買好貨。導致中古車的價格下滑,結果沒人想賣李子了,市場上就滿是品質不加的檸檬。
假如以內容行銷的角度發想,作為店家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分享如何判斷中古車的好壞,挑選符合預算適合自己的中古車,不只取得品牌信任感,也能和同行做出差異化。
當專家掌握有利的情報,在對方又不知情的條件下,有了欺騙的動機,違反道德又能得利。

專家也是模仿、逆向操作者

前面提到專家如果反群眾、反主流,會背負極高的代價和風險,相對也少不了有巨大的利益。
因此,當自己想在一群同行之中脫穎而出,勢必要有創新的想法、當個獨排眾議的人選擇當「逆向操作者」賭一把可能性,只要賭對了就能名利雙收!
所以即便有風險,有些專家甚至會偽造證據,假裝研究出一個新發現和觀點,取得獨創的名聲。
做為專家的使命,是尋找事情的真相,卻因為外在的誘因,而失去客觀的立場。
反之,當專家選擇當「模仿者」追隨團體的意見走,相對也比較安全,除了滿足從眾的心理,也能獲得多數人支持。但卻缺少了新的想法洞見,無法在事業上有所突破。
也多虧了網路讓資訊取得越來越容易,透過知性節目、部落格文章、Youtube,都能夠接收到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能降低資訊不對稱的風險,而這也是很多創作者、品牌們努力的目標!

讓「疑問」跳脫群眾迷思

作者提到群眾影響力,從實體擴大到虛擬,再加上社群操作越簡單又迅速,很多尚未經過驗證的資訊,一發出去就傳遍到上萬人的手機裡。
像近期國際關注的焦點「亞馬遜森林大火」在特定月份會引起火災是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卻被媒體過度誇大災情的嚴重性,讓一般不知情民眾接收錯誤的資訊,甚至主動讓錯誤的消息越傳越廣。
也因為社群有維繫「感情」的特性,甚至有心人士會刻意操弄「快思」情感,讓人忽略「慢想」理性,而跟著群眾的風向走。
如何跳脫群眾的迷思?除了對資訊來源保持「疑問」,書中所分析的行為動機,也能幫助我們站在模仿者、逆向者之間,重新思考事件的真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唯唯吃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個人很喜歡「靈異街11號」的點是,每位人物角色性格鮮明,各有悽慘和美好的故事,當加入「死亡」的元素,究竟會讓人如何做選擇?也是觀眾好奇並讓人提早思考,如果今天換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嗎?
「多看點小說,少看工具書」 這是在講座中,Kurt導演讓我瞞訝異的一句話。因為我手邊閱讀的書籍裡,通常是工具書比小說還要多。對我來說,小說只是料理的鹽巴,是品嘗食物的小確幸,對提升知識技能有幫助嗎?
身為愛貓的一員,《獅子王》不只是可大口吸貓的治癒電影,以真人版全新視角重溫經典童年,也以動物的視角去傳達牠們世界獨有的智慧,關於用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忌妒權力並爭奪、挺到底的友誼等等,可說是八點檔版《動物星球頻道Discovery》!
個人很喜歡「靈異街11號」的點是,每位人物角色性格鮮明,各有悽慘和美好的故事,當加入「死亡」的元素,究竟會讓人如何做選擇?也是觀眾好奇並讓人提早思考,如果今天換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嗎?
「多看點小說,少看工具書」 這是在講座中,Kurt導演讓我瞞訝異的一句話。因為我手邊閱讀的書籍裡,通常是工具書比小說還要多。對我來說,小說只是料理的鹽巴,是品嘗食物的小確幸,對提升知識技能有幫助嗎?
身為愛貓的一員,《獅子王》不只是可大口吸貓的治癒電影,以真人版全新視角重溫經典童年,也以動物的視角去傳達牠們世界獨有的智慧,關於用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忌妒權力並爭奪、挺到底的友誼等等,可說是八點檔版《動物星球頻道Discovery》!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需要依賴專業人士的建議來做出重要決策,無論是在醫療、財務或其他領域。然而,這些專家的建議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最佳利益?Uri Gneezy 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這個關鍵問題。書中的一個章節深入探討了專業操守與經濟利益之間的衝突,以及專家如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我們經常遇過這種情況:明明心裡有了主意,卻因為周圍其他人的意見而改變了決定;或是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因為不想與眾不同而選擇沉默?這些其實都是群體壓力對我們決策的影響。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
Thumbnail
插隊,是忽視他人的權益,而為利己的滿足個人的行為,為什麼有人要插隊?
Thumbnail
耳根不要太軟,心不要太忙亂,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大多數的散戶投資人都想不勞而獲,才會想靠著完全不擅長的技能,在股市裡冒險。這種心態之所以會被激發,往往是因為害怕錯失機會的FOMO心態,並在從眾行為(Conformity) 的影響下,表象上,“安心地”跟著周遭的友人(或網路上的股友)一起投資、”學習“,內心卻經常恐懼不已。
Thumbnail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Thumbnail
《烏合之眾》是群眾心理學的經典之作。在影視作品或新聞中,你是否曾對群眾的行為感到疑惑?《周處除三害》裡,宗教為何讓信眾為之瘋狂?股票ETF 00940的申購潮,為何有人會抵押房產跟風參與?Netflix影集《三體》,展示文革中紅衛兵批鬥的情景。深深讓我體會到群眾行為的力量和影響。你也有類似的感受嗎?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需要依賴專業人士的建議來做出重要決策,無論是在醫療、財務或其他領域。然而,這些專家的建議是否真的符合我們的最佳利益?Uri Gneezy 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這個關鍵問題。書中的一個章節深入探討了專業操守與經濟利益之間的衝突,以及專家如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我們經常遇過這種情況:明明心裡有了主意,卻因為周圍其他人的意見而改變了決定;或是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因為不想與眾不同而選擇沉默?這些其實都是群體壓力對我們決策的影響。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
Thumbnail
插隊,是忽視他人的權益,而為利己的滿足個人的行為,為什麼有人要插隊?
Thumbnail
耳根不要太軟,心不要太忙亂,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大多數的散戶投資人都想不勞而獲,才會想靠著完全不擅長的技能,在股市裡冒險。這種心態之所以會被激發,往往是因為害怕錯失機會的FOMO心態,並在從眾行為(Conformity) 的影響下,表象上,“安心地”跟著周遭的友人(或網路上的股友)一起投資、”學習“,內心卻經常恐懼不已。
Thumbnail
這次閱讀所得總結如下: 1. 書籍中若有能顛覆固有想法的”驚奇元素”,較易爭相傳誦,成為暢銷書。 2. 當一個個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心理形成某種一致性,就被稱為「群眾」,會表現出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的特徵。 3. 陪審團由怎樣的人組成對最終判決影響不大,「群眾」容易被情緒煽動。
Thumbnail
《烏合之眾》是群眾心理學的經典之作。在影視作品或新聞中,你是否曾對群眾的行為感到疑惑?《周處除三害》裡,宗教為何讓信眾為之瘋狂?股票ETF 00940的申購潮,為何有人會抵押房產跟風參與?Netflix影集《三體》,展示文革中紅衛兵批鬥的情景。深深讓我體會到群眾行為的力量和影響。你也有類似的感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