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給我來點社會學吧──《液態現代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書名:液態現代性
作者: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
譯者:陳雅馨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時間:2018/12/04
  暑假的某天,偶然地經過誠品,不假思索地走進去閒逛,偶然地在上百本書中看到一個有趣的書名,《液態現代性》

液態?固態?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Karl Marx
  如同Marx在《共產黨宣言》中勾勒其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名言,其所屬的現代社會,在摧毀了僵固的傳統社會文化體制之後,卻又再一次形成自己的僵固體制,瓦解堅固不變的事物並不單單只是要擺脫那些固化的事物,而是要清出空間來安頓更加完善的固體。液態現代性則是Bauman試圖定義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社會文化特性,固體有著清楚的空間特性,但卻抵銷了時間的衝擊,不隨時間而變動,而液體不會長期保持一個形狀,隨時處於準備要改變形狀的狀態下,對液體來說,時間的重要性更甚於它們「偶爾佔據」的空間。書中舉出越戰及波斯灣戰爭為例,越戰的失敗在於以大量的資源去佔領「空間」,卻也得承擔被游擊隊偷襲的風險,但在波斯灣戰爭中是透過遠距、即時的飛彈或飛機,只要敵軍進佔便會被攻擊,藉此達到無須實際佔領也能控制陣地的效果,也可以說波灣戰爭的勝利是佔領了「時間(資訊)」。
  在Bauman描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就像無頭蒼蠅,在面對全球化的趨勢下,對於前行的「目的地」並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不但對「要做甚麼」感到茫然,也陷入不知道「誰要去做」的黑暗之中,造成此般困境的「液態性」主要是由於所謂的「去管制化(deregulation)」導致,即權力(做事的能力)從政治(決定要完成哪些事情的能力)分離,同時,也被行動的「多中心主義(polycentrism)」所影響,在「液態性」的境況下,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但我們卻沒有信心和把握可以完成任何一件事,結果就是不確定性的出現。(好像我現在畢業設計的狀態阿~~~)
  有關人類境況的在社會學中的正統敘事,圍繞著一些基本概念,Bauman從中選擇了5個來做為檢視對象:
  1. 解放
  2. 個體性
  3. 時間/空間
  4. 工作
  5. 社群

時間/空間

  礙於篇幅我僅選擇與我更為密切相關的時間/空間的前半段來分享。本章前半段著重在對城市公共空間的解讀,並描繪出當今都市生活演進的主要面向,後半段偏向於解讀資本社會在液態現代性的影響下有怎樣的發展。
  Bauman藉由George Hazeldon的Haritage Park那樣被控制的安全性,說明了安全性是公共空間最大的問題,而許多偽受害者聲稱自己遭到跟蹤(或被灌輸這樣的印象),導致跟蹤狂無所不在這樣的恐懼糾纏著我們的生活,接著便造成公家機關逐年增加經費來保衛公共空間,然而公共文化構成最具體的危險則是「不安全街道」的幽靈,它們令人群遠離公共空間,使他們放棄尋求分享公共生活所需的藝術與技巧。一如《空間就是權力》中提到的「恐懼是社會控制與規訓的機制」,男人藉由聲稱夜晚的街道很危險來讓女人在公共空間中消失,也許跟最近從Akuang楊那聽到女同志對於參與活動是較為消極的這件事有關,不過那又是另一方面了。
Bauman整理出當今都市生活演進的主要面向如下:
  • 社群透過受嚴密監視的邊界而界定,而不是內涵
  • 社群的保衛被解釋為雇用武裝看門人來控制人群進入
  • 跟蹤狂和遊手好閒的人被升級為頭號公敵
  • 公共區域降級為特定人士才能進出
  • 隔離取代共同生活的協商
  以前曾經聽旭福老師說過建築法規中的建蔽率其實原意是要將保障開放空間,並且能讓城市共享,然而開發商都投機取巧的用建築量體包圍住開放空間;這樣將公共空間封鎖在社群之中,你必須購買「門票」才能享受到的作法,使得空間變為「公共但不公民」,而現今的都市充斥著這樣的空間,Bauman藉由Claude Lévi-Strauss在《憂鬱的熱帶》中指出,「人類史上每當出現處理他者的他者性的需要時,就只會運用兩種策略,一種是吐人(anthropoemic)策略,另一種則是吞人(anthropophagic)策略」,來解讀都市空間,並分為四種類別:嘔吐之地、吞噬之地、無有之地、虛空之地。
嘔吐之地→將被視為無藥可救的陌生人、怪人排擠出去,這類「禁止空間」往往是都市規劃最顯著的位置
吞噬之地→將吞入的人「去異化」,消費空間便是將各式各樣路人同化為只有單一目標的同一種人,進入另一個世界形成一種社群。
無有之地→需遵守相同並且單純的規則,於是所有人的主體性被消除,也不需要社交行為,人的在場只是物理性,在場等同於不在場,例如機場、高速公路、公共運輸工具。
虛無之地→不承載任何意義,或是不被認為可以承載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城市地圖」,而虛無之地便是上頭不被記載的部分,因這些地點的虛無、留白,所以顯得其他有意義的地方更加突出。

總結

  在這個建築風格繁雜的時代(相較於過去現代主義的時代),我一直對於自己的風格很茫然,難以預測接下來的時代會是甚麼樣貌,而這便是液態現代性的特性之一,但我們也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不確定性也是一種確定,根據所處環境不同而具有相應的彈性,這可能也是為什麼近幾年的普立茲克獎會是地域性建築居多的原因吧。不過這本書的文字實在有點難以下嚥,看的時候需要花點時間理解,而它在我的畢業設計有沒有用處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6內容數
隨筆記錄在建設公司的工作生活,可能會談到有關市場、開發、規劃、設計、銷售...等任何有關不動產的話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e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畢業設計已開跑3週了!雖然時間焦慮一直糾纏著我,但今天想藉著系刊主編的邀請來聊聊學期初的大事件──選組。
開學就是要準備一大堆東西的時候,整理了這週做的事情。
  在地狹人稠的臺灣,土地就像黃金一般珍貴,如何有效率地使用土地是臺灣空間研究的一大目標,然而有那麼一個獨特的建築類型,將土地分割成如同離島一般,隔離、阻斷性地排斥外界,它便是──監獄。
        由Fathom Events舉辦的經典電影重映活動中,有這麼兩部電影將在秋季於全美影院重映,今年各是這兩部電影初次登上大銀幕的45周年及25周年,它們長期佔據著IMDb史上最佳電影名單中的前三名,分別是《教父2》及本篇所要談論的主角—《肖申克的救贖》。
這幾天家庭旅遊不在家,晚了幾天更新,那我們開始吧! 第八屆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   俗稱宜蘭大評圖的國際畢業設計展,算是在各校畢展後的另一波高潮了吧,能夠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們的作品,聽到不同老師的意見與指教,還能順便練練自己的語文能力(?),真的很精彩。
我會說他是個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個壞人。   看完了台灣本土優質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將我目前三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主題進行比較與深思,發現自己對於社會議題及弱勢群體較有興趣,也終於在議題選擇上有了決心
  畢業設計已開跑3週了!雖然時間焦慮一直糾纏著我,但今天想藉著系刊主編的邀請來聊聊學期初的大事件──選組。
開學就是要準備一大堆東西的時候,整理了這週做的事情。
  在地狹人稠的臺灣,土地就像黃金一般珍貴,如何有效率地使用土地是臺灣空間研究的一大目標,然而有那麼一個獨特的建築類型,將土地分割成如同離島一般,隔離、阻斷性地排斥外界,它便是──監獄。
        由Fathom Events舉辦的經典電影重映活動中,有這麼兩部電影將在秋季於全美影院重映,今年各是這兩部電影初次登上大銀幕的45周年及25周年,它們長期佔據著IMDb史上最佳電影名單中的前三名,分別是《教父2》及本篇所要談論的主角—《肖申克的救贖》。
這幾天家庭旅遊不在家,晚了幾天更新,那我們開始吧! 第八屆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   俗稱宜蘭大評圖的國際畢業設計展,算是在各校畢展後的另一波高潮了吧,能夠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們的作品,聽到不同老師的意見與指教,還能順便練練自己的語文能力(?),真的很精彩。
我會說他是個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個壞人。   看完了台灣本土優質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將我目前三個性質完全不同的主題進行比較與深思,發現自己對於社會議題及弱勢群體較有興趣,也終於在議題選擇上有了決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在社會學中,皮耶·布赫迪厄提出的「場域理論」是一個重要且涵蓋廣泛的概念,用來研究人們如何在不同的社會場域中進行競爭、影響和互動,對於理解社會中發展的行為和現象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這邊就以政治選舉和藝術圈兩個「場域」的競爭來並列舉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示布赫迪厄的場域理論在社會上的發展樣態。 在位
Thumbnail
  何謂物體系?相較於人與人、人性與人性的關係,物體系即是物與物、物性與物性的關係。但何謂「關係」?在建築系的評圖場上,時常討論建築、人與自然三者間的關係。然而,近看建築教育,卻絲毫未對何謂「關係體係」有所著墨。筆者試圖藉由探討《物體系》,來釐清人與物的關係,進而談論,若這個世界是客體在思考
Thumbnail
因為逛書店開啟的線上讀書會,本來想在假期進行,殊不知一個放假太開心加上平常太忙疏於提醒,就眼睜睜的延2週來準備讀書會的討論這樣,或許這本書討論的許多切入點,也能用來理解這個單一事件,將社會學作為理解的視角。 高度工業化、全球化的時代,即便這本書是左岸的作者,仍舊點出了許多跨過國界的問題,有些現象比
都市的酒精飄香與渾濁總是讓人著迷 繁榮城市的光輝帶給漂泊不定的人們一處生機 而同時層層堆疊的緊張與壓力像是地雷一般一觸即發 令人措手不及 包裝過度的繁榮景象背地裡是充滿著負面情緒的一張張假面 為了接待社會的形形色色我們都捨棄了「心」 經常會聽說有人為生活打拼 奮力的想爭取金錢而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簡述包曼的著作所畫出的路徑,乃「直接」面對「現代性」——亦即,社會學此一學問,只要問題探究夠深,或讀者能與著述者達成默契,或多或少都在處理著「現代性」的問題。ㄧ如此導讀黃厚銘教授指出,沿著《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現代性與含混曖昧》(1991)、 《後現代性及其不滿》(1997),直到我們手
每一次的經典重出,除了後見之明的讀取彼時的時代精神外,亦參照當代,重新審閱了價值。而這價值無論如何,即使看起來「不變」,都是新的。閱讀《物體系》不可能忽略布希亞當時所談論的重心之一「科技」,在五十年間已有巨大改變,尤其網路的發明,使得這本書的觀點,可能要搭配到他往後所見證的時代方可證成。而幸運的我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在社會學中,皮耶·布赫迪厄提出的「場域理論」是一個重要且涵蓋廣泛的概念,用來研究人們如何在不同的社會場域中進行競爭、影響和互動,對於理解社會中發展的行為和現象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這邊就以政治選舉和藝術圈兩個「場域」的競爭來並列舉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示布赫迪厄的場域理論在社會上的發展樣態。 在位
Thumbnail
  何謂物體系?相較於人與人、人性與人性的關係,物體系即是物與物、物性與物性的關係。但何謂「關係」?在建築系的評圖場上,時常討論建築、人與自然三者間的關係。然而,近看建築教育,卻絲毫未對何謂「關係體係」有所著墨。筆者試圖藉由探討《物體系》,來釐清人與物的關係,進而談論,若這個世界是客體在思考
Thumbnail
因為逛書店開啟的線上讀書會,本來想在假期進行,殊不知一個放假太開心加上平常太忙疏於提醒,就眼睜睜的延2週來準備讀書會的討論這樣,或許這本書討論的許多切入點,也能用來理解這個單一事件,將社會學作為理解的視角。 高度工業化、全球化的時代,即便這本書是左岸的作者,仍舊點出了許多跨過國界的問題,有些現象比
都市的酒精飄香與渾濁總是讓人著迷 繁榮城市的光輝帶給漂泊不定的人們一處生機 而同時層層堆疊的緊張與壓力像是地雷一般一觸即發 令人措手不及 包裝過度的繁榮景象背地裡是充滿著負面情緒的一張張假面 為了接待社會的形形色色我們都捨棄了「心」 經常會聽說有人為生活打拼 奮力的想爭取金錢而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簡述包曼的著作所畫出的路徑,乃「直接」面對「現代性」——亦即,社會學此一學問,只要問題探究夠深,或讀者能與著述者達成默契,或多或少都在處理著「現代性」的問題。ㄧ如此導讀黃厚銘教授指出,沿著《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現代性與含混曖昧》(1991)、 《後現代性及其不滿》(1997),直到我們手
每一次的經典重出,除了後見之明的讀取彼時的時代精神外,亦參照當代,重新審閱了價值。而這價值無論如何,即使看起來「不變」,都是新的。閱讀《物體系》不可能忽略布希亞當時所談論的重心之一「科技」,在五十年間已有巨大改變,尤其網路的發明,使得這本書的觀點,可能要搭配到他往後所見證的時代方可證成。而幸運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