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小米財報解析商業思維與公司成長的秘密/KT Huang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商業思維是專業經理人隨時保持競爭力、並且從市場現象透徹觀察狀況,讓自己或公司早於競爭對手一步行動的秘訣。本文透過分析小米的近期財報,除了解說該公司過去幾年來的發展策略以外,也告訴讀者如何觀察、如何做出正確而有效的商業決策。

KT Huang
科技人,帶著研發精神的商業開發者。歷任面板業產品經理、新創公司產品總監、台達電產品規劃;現為中國上市公司海外市場總監及多家公司策略顧問。擅長海外市場拓展,結合商業模式,分析科技業走勢。

前言

身為專業工作者,我們都必須面對如何在職涯中晉升的問題;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技術及反應,可能都不及年輕人快,但仍然有人能以較長的時間完成任務、並且遲早有機會晉升到管理階層。
管理階層的思考角度,都是從商業思維開始;根據市場資訊做出商業決策,再轉為專案或產品的需求。
因此,時常練習從商業思維的角度思考事情、表達意見,就是在職場中晉升的方式。如果不在職場中晉升,而自行開公司或工作室接案子,由於沒有人協助處理財務、人事、業務等問題,所以很難只專心鑽研解決眼前的問題,因此更需要學習從商業角度思考。
已經是公司中堅骨幹的人,更應該練習從商業角度出發,思考高層主管如何進行決策。包括市場觀察、資料收集、數據分析、策略擬定到戰術執行,都不脫離商業開發的範疇;以商業思維來思考問題與溝通,才有機會讓個人工作更順利,公司發展更穩定。
我的文章會從商業開發的角度出發,分享B2B商業開發的方法論及心得,透過一個個案例的解析、說明,分享個人對商業開發的心得,從中建立商業思維的架構。

談談小米的發展

不久之前,Fedex宣布不再承攬亞馬遜的貨運合約;這件事情還沒真正落幕,小米快遞就正式上線服務了。
小米從賣手機到賣平板、小米盒子,然後又推出小米生態系、小米之家,還出了遊戲服務、小米金服等等;2018年手機年銷量突破1億支,現在還要推出自有的快遞服務?
從成立之初,小米就一直是市場的關注重點。從去年的招股書、2018財報及2019年第一季財報,看看雷軍口中的互聯網公司長甚麼樣子,並從中了解公司營收成長的幾個方式。
  • 小米2015至2019年第一季財報:2015至2018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37.8%,手機營收比重逐年降低至65%以下
小米2015年至2019年第一季主產品營收及各產品營收百分比
2015年年營收為668億(人民幣,以下同),其中智慧型手機營收537.2億,佔營收80.4%。
但2016年適逢全球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小米手機也因為中國國內競爭激烈,產生衰退的現象;所幸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及互聯網營收補上,使得2016全年仍小幅成長到684.3億。
2017年業務重回成長,業績達到1,146億人民幣、手機銷量則到達9,140萬支。
2018年手機銷量突破1億支,業績則成長52.6%,達到1,749億人民幣。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方面,早期主打白色家電、以及加入小米生態鏈公司的產品;主要營收來源有小米手環、小米電視、以及第三方公司相關產品,營收逐年增加,今年有望挑戰500億人民幣。
互聯網服務主要以廣告及遊戲為主,也有百億人民幣以上的水準。
2015至2018年間,手機業務年複合成長率128.4%,但營收比重卻逐年降低,從80.4%逐年降到61.7%;這表示其策略開始奏效,逐漸降低對手機的依賴,轉為綜合服務的公司。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成長非常明顯,也是今年公開「手機+AIoT(智慧型物聯網)」新策略的主因。互聯網服務已經連續多年停滯在9%左右,比重並未增加太多;這部分的營收,主要來自於小米手機及小米電視等的廣告。
由於過多廣告會影響使用體驗,所以這應該是刻意控制過的比例。
  • 手機毛利率僅3.28%,其餘產品毛利率穩定,成為獲利主要來源,並將加大投資
小米2015年至2019年第一季毛利率趨勢及主產品毛利比重
從2015年開始,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就一直維持在年銷量14億支左右,呈現飽和狀態。
為了讓用戶更願意更換新機,手機上下游供應鏈技術推陳出新,螢幕由LCD改為顏色更漂亮、更薄的OLED,相機畫素由800萬提高到2,000萬畫素以上、單鏡頭進步到多鏡頭、3D玻璃、無線充電、全螢幕手機等等。
在上游供應鏈成本大幅增加,但終端售價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品牌廠的利潤就遭到了顯著壓縮。因此,2017年至2019年第一季的手機毛利率僅剩1/3,就是因為競爭激烈、供應鏈成本上升及降價促銷導致。
毛利穩定的IoT、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都是小米比手機更重要的獲利來源。
相較之下,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及互聯網服務,毛利都一直非常穩定,成為獲利主要來源。
從上面第二張圖更明顯的看得出來,手機毛利僅佔17%,而IoT與生活消費品及互聯網服務則佔83%。
也就是說,手機成為獲得客戶的主要來源,但透過群聚效應,吸引用戶消費其他產品來獲得利潤;這方面的利潤較為穩定,而且有機會避開廝殺,這也必定會是小米日後發展的重心。
從結果看,雷軍先前發表了「投資50億發展線下通路」的聲明、還增加了「小米快遞」服務,都是為了建構與消費者接觸的最後一哩路。

海外市場比重耕耘有成,已佔4成營收

小米2015年至2019年第一季的營收市場分佈
2018年,小米的海外市場營收達700億,貢獻總營收的40%;其中智慧型手機在印度連續10季市佔第一(2019第二季略輸給步步高集團),在印尼市佔第二,西歐則是市佔第二名。
小米手環則因低價策略奏效,長年佔據全球前五;2018年第三季甚至擠下蘋果與Fitbit成為全球市佔第一,成功拓展海外市場功不可沒。
ASP逐年上升,手機市佔率增加
小米智慧型手機市佔率及ASP變化
智慧型手機市場從2015到2018年一直都維持在14億支,完全沒有成長;除了2016碰到一點亂流之外,小米連續兩年增加市佔率,且平均單價(ASP)還小幅上升10%。這是由於旗艦機種銷量增加,且低價手機價格調高所產生的影響。
究竟小米做了哪些事情,可以在成立10年內,取得優異的成績?
  • 擴增產品線,從低頻消費轉成高頻消費
小米的主產品時間軸
  • 提供高性價比手機,主打中低階市場
2011年的智慧型手機多屬中高階市場,而且幾乎所有產品都長得差不多。雖然有中低階手機,但多半是白牌山寨機種,沒有特點,外觀普通、甚至難看,沒有能主宰市場的品牌。
當年小米看上中低階手機市場,推出自有品牌手機,透過飢餓行銷、以及向高階手機致敬的設計,主打高性能、雙核心處理器、大尺寸螢幕及簡潔的設計,在很短的時間內席捲了市場。
兩年後,小米以「紅米1」切入低階手機用戶;直到現在,紅米仍是中低階手機最暢銷的品牌。
  • 轉戰生態系,投入IoT市場
一直以來,iOS獨佔了智慧型手機的大部分利潤;因此所有公司都想向Apple學習,打造自己的生態系、設立門市賣自己的產品。
但沒有作業系統與品牌優勢,所有手機品牌廠都裹足不前;唯獨小米在2013年作了很大膽的嘗試:推出小米盒子及小米電視,試圖在手機之外,掌握使用著的時間及眼球。
此外,2013年底小米推出了生態鏈計畫,訂下「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的目標。當時,所有人都不清楚這個目標是什麼;加入一家手機公司的生態鏈之後,這些公司可能終將失去自己的特色,或者被併購而消失。
2014年,Google花費32億美金併購Nest的新聞仍舊熱議,紛紛猜測Google打算進軍智慧家庭市場;而小米則推出了路由器、平板、以及手環。
由此可知,小米企圖從隨身的手環、手機,到放在家中的平板、電視,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接受度與熟悉度,藉以增加整體產品銷量。
當時,市場普遍認為智慧家庭的關鍵在路由器及作業系統;因為路由器掌握了網路世界與家庭的連接口,等同掌握了使用者數據,所以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每個家庭都以經有了路由器,如何說服消費者換用是難題,因此沒有公司大膽地走出這一步。
當時IoT硬體相繼出現,再加上物聯網風潮興起;如果可以仿照小米其他產品的模式,帶領生態鏈企業成長,就有機會賺得資本利得。
同時,這些生態鏈企業生產的IoT硬體,如果都相容於小米路由器及小米生態系,便有機會帶動另一波的消費、並幫助小米成為生態系的經營者。
雖然大家並不看好,但這的確是有遠見的一步。
  • 開設線上線下商城,掌握流量及使用者,讓生態鏈效益最大化
小米早在2012年就開設了天貓旗艦店,線上銷售各種小米產品,包含生態鏈相關產品;2015年,小米生態鏈的營收已達到經濟規模,營收達87億人民幣。
有了足夠的經驗,加上生態鏈公司的幾百項產品,「小米之家」在在2016年成立,銷售小米手機、電視、手環、充電寶、及其他小米生態鏈公司的相關產品。2017年則進一步開設了「有品商城」,在線上銷售小米、米家、以及其他第三方公司設計的產品。
小米為何要做這麼大的轉變?好好的手機不做,為何要在大家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不停新增產品?
  • 將低頻消費轉成高頻消費,增加營收穩定性
一般人頂多1至2年更換一次手機,在這段時間內,對於手機品牌商的營收不會有任何貢獻;其他如筆電、平板、手環、電視等類似性質的產品也是如此。
手機毛利本來就不高,小米又主打中低階手機,形勢更加嚴峻;所以,勢必要靠服務以及增加消費品項增加收入。
小米有品首頁
在上面的「小米有品」首頁圖片上,可以看到產品總共有18個分類,裡面有消費頻率低的家電、手機、電腦等,也有消費頻率較高的美妝、母嬰用品;各種產品加之後總,營收會變得比較平均,消費金額變高、也可以增加客戶忠誠度。
到小米之家消費也相同,大家假日沒事都會去逛街,走到小米之家裡面,看著小米之家內的幾百個產品,不小心手滑就會買了幾樣東西回家。
線上商城及線下商店,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利用特價,促銷某種主推商品。壓低價格可以吸引消費者購買,增加銷量;對供應商則可以量制價、降低成本,而不致影響毛利率。
同時,還可以收集客戶需求資料,並進一步提高銷售預估準確性、進而降低庫存量。
  • 重新定位:以手機 + AIoT為中心,增加互聯網服務及零售通路銷量
小米策略主軸:手機 + AIoT
經過9年的演變,小米的商業模式演變成上圖所示:以手機及AIoT為中心,數據互享,無論是自製產品、或是與生態鏈公司合作的產品,都能透過用戶導流及通路銷售取得出海口。
從一個產品變成幾百個產品,增加用戶購買量及購買頻率,增加營收及獲利穩定性;再透過線上線下零售通路,收集用戶資訊、購買習慣、頻率等,提供數據回饋,做為新產品、促銷等參考依據。

公司追求營收成長的動力來源

公司要追求營收成長,從經營客戶的角度看,不外乎招攬新客戶及維繫舊客戶;而從產品角度上,就是持續改善產品,推出新產品或新技術。
  • 招攬新客戶
招攬新客戶有許多方式,以下介紹幾種例子:
  1. 地區性擴展:同樣的產品賣到不同地區,增加新客戶及營收;例如小米從中國國內進軍東南亞、印度、印尼及西歐。
  2. 依照客戶需求特性,將產品區隔化來吸引新客戶:如大尺寸面板原先只有家電業客戶,透過垂直應用的分析,增加了廣告業、教育業及監控業的客戶。
  3. 技術改善:玻璃技術的改善,使得從家裡的窗戶,變成各種顯示器的保護玻璃,甚至進一步用於手機外殼;相機模組持續縮小、高畫素,從監視器應用,增加到筆電、手機,現在則進一步用於自駕車。
  • 維繫舊客戶
經營B2B客戶,通常不知道自己的客戶是哪些、聯繫人在哪裡、競爭對手是誰、潛在客戶的組織架構及採購決策流程等,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成本才能獲得訂單。
業務拜訪客戶可能需要研發、產品經理(PM)或者支援工程師(FAE)陪同,請客戶喝咖啡吃飯等,還要支出沿途的交通等費用;如果是海外客戶,還可能需要更多的差旅費,用來支撐新客戶開發。
相較之下,我們跟原有客戶已建立連結,有互信的基礎,維繫客戶關係的成本就會低非常多;因此,通常我們會專心在經營現有客戶,期望客戶能擴大採購量。
  • 開發新產品或新技術
開發新產品或新技術,可以有效的招攬新客戶,並讓舊客戶重複購買。
例如消費性電子產品每年推陳出新,就是利用創新,吸引客戶重複購買。小米手機的目標客群,是有能力消費中低階手機的客戶,後來又用紅米待出低階手機用戶;用兩個不同市場區隔的手機,成功奪取注意力及市佔率。
增加手環、電視、路由器或第三方產品,也都是利用新產品來增加客戶平均購買金額、或是獲取新客戶的方式。因為沒有一家公司能力獨立開發所有產品,因此透過合作、投資或併購來增加產品,也是獲取新客戶的方式。

行動案例

但如果我的公司不是小米、也沒有投資人大量投資,又沒辦法建造生態系;更不用說已經有過往的包袱,要擴張並不容易。如此一來,該如何拓展業務?以下就來舉例說明:
某公司專門生產3.5吋至10.1吋的LCD液晶模組,先向面板廠購買LCD或Incell LCD、然後生產背光模組、再組裝為成品出貨,目前擁有許多客戶。
但隨著技術發展,OLED已經不再需要背光模組,並逐漸蠶食鯨吞手機市場。為了考慮後續規畫,公司列出了幾大客戶;其中A、B兩家客戶都已建立關係,也取得了穩定的訂單,而C客戶則仍在接觸中,尚未打入供應鏈。
  1. 客戶A、B:在現在已收到訂單的手機以及平板方面,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為主,以增加訂購量;至於尚無訂單的智能音箱,則需蒐集資訊,爭取訂單。
  2. 客戶C:需要取得客戶C的聯繫方式,積極接觸以進一步爭取訂單。
目前只有手機客戶需要OLED,但 小尺寸LCD模組需求逐漸變少是趨勢,必定有一番淘汰賽。
為了維持公司營收,必需增加新產品線、招募人才、添購設備,將產品線擴增到23吋規格;至於32吋以上,由於投資金額過大,且與公司研發能量不相符,所以暫時放置一邊。
10.1吋至23吋面板通常會需要觸控功能,還需要發展全貼合的設備及技術。往更遠的地方想,如果LCD預計會逐漸消失在市場上,那麼公司經營者就更需要考慮如何轉型,或者如何順利的縮小規模、結束營業。

結語

本文透過小米財報,大致分析了小米這幾年的發展趨勢,簡單總結如下:
  1. 小米手機佔營收65%,毛利僅佔 17%;手機成為吸引客戶、累積用戶的手段,而非營利來源;
  2. 其他事業單位佔毛利83%,會是小米主力擴張的區域;
  3. 海外市場經營有成,佔營收40%;
  4. 擴張產品線及線上線下商城,使低頻消費變成高頻消費,降低對手機的依賴。
小米經驗告訴我們,唯有透過招攬新客戶、維繫舊客戶、持續改善產品、開發新產品或新技術,才能增加營收,使公司成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一篇文章〈談共享經濟〉中,談到共享辦公室失敗的案例WeWork;並且總結失敗的原因,在於它的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二房東」地產商,而不是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提高閒置資產效率、以得到額外的營收獲利。那麼,共享辦公室能否獲利的關鍵又在哪裡?
最近看到一些媒體和政府部門,都慶賀台灣在WEF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前進到第12名,以刻意彰顯政績。通常排名進步有幾種可能:1. 台灣真的競爭力提升了不少,2. 其他國家或經濟體評分下降,3. 評分的方式改變了;本文再度深入探訪報告內容,告訴您該看的還有哪些事。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微軟為什麼要打破規則,推出配備ARM處理器的筆電、以及採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本文是曾在微軟服務、並擔任高階開發主管的作者對〈競爭、侵蝕、瓦解?微軟耐人尋味的下一步〉一文的回應;歡迎先參閱前文,以便對本文的前提與評論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前一篇〈資訊架構入門#1〉中,我們提到資訊架構的三個基本角色:使用者、資訊系統、以及資訊提供者;本文將繼續討論思考資訊架構的方式,希望讀者往後可以用新的方式來觀察使用的網站、app、甚至日常生活中各種數位產品的資訊架構。
微軟現任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接下這個位子時,曾經矢言讓微軟重振往日雄風,而他確實也開始兌現這個承諾。但最近微軟卻開始走「高風險」路線,採用了過去沒有搭配過的ARM處理器與Android作業系統;這會是怎麼回事?
前一篇文章〈談共享經濟〉中,談到共享辦公室失敗的案例WeWork;並且總結失敗的原因,在於它的商業模式本質其實是「二房東」地產商,而不是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提高閒置資產效率、以得到額外的營收獲利。那麼,共享辦公室能否獲利的關鍵又在哪裡?
最近看到一些媒體和政府部門,都慶賀台灣在WEF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前進到第12名,以刻意彰顯政績。通常排名進步有幾種可能:1. 台灣真的競爭力提升了不少,2. 其他國家或經濟體評分下降,3. 評分的方式改變了;本文再度深入探訪報告內容,告訴您該看的還有哪些事。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微軟為什麼要打破規則,推出配備ARM處理器的筆電、以及採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本文是曾在微軟服務、並擔任高階開發主管的作者對〈競爭、侵蝕、瓦解?微軟耐人尋味的下一步〉一文的回應;歡迎先參閱前文,以便對本文的前提與評論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前一篇〈資訊架構入門#1〉中,我們提到資訊架構的三個基本角色:使用者、資訊系統、以及資訊提供者;本文將繼續討論思考資訊架構的方式,希望讀者往後可以用新的方式來觀察使用的網站、app、甚至日常生活中各種數位產品的資訊架構。
微軟現任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接下這個位子時,曾經矢言讓微軟重振往日雄風,而他確實也開始兌現這個承諾。但最近微軟卻開始走「高風險」路線,採用了過去沒有搭配過的ARM處理器與Android作業系統;這會是怎麼回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華為以領先全球的資通訊技術、智慧裝置供應商,跨足電信網路、IT、智慧裝置和雲空間服務等四大重要領域,致力將數位科技融入每個人、每戶家庭和組織機構的生活中,打造完全連線的智慧世界。這篇文章將聚焦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成功背後的歷程與策略。
4月23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小米今年全年的交付目标将超过10万辆。 雷军还公布了小米SU7锁单量。截止4月20日,小米SU7的锁单量已经超过了7万辆。也就是说,上市不到一个月,小米SU7就已经完成了全年交付目标的约七成。据了解,锁单的7万辆里,标准版占比28.57%,Pro版占
Thumbnail
4月2日,小米股价在港股开盘后大涨近15%,随后下行调整,截至收盘,报16.12港元,上涨近8%。 这是小米SU7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的上涨反映出市场对于小米第一辆车的首秀较为积极。 根据小米汽车官方的信息,小米SU7开启线上订购之后,27分钟大定就突破50,000辆,24小时大定数量高达
Thumbnail
4月1日,美国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更新微博,表示“小米汽车的执行力与营销能力值得点赞,但山寨、走捷径等被奉为圭臬令人担忧”,引起不小讨论。 在微博中,贾跃亭先是对小米汽车的发布给出正面评价。他表示,小米汽车首次发布非常成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近几年的日臻成熟和中国制造体价比的巨大优势;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龍頭蘋果 Apple,於月初正式發布了其 2023 第四季的財報 (蘋果公司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4 第一季)。雖然營收與獲利都打敗了分析師的預期,但由於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並且也給出了一個較保守的第一季預期,所以導致於公布財報之後出現了股價下跌的狀況......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Thumbnail
業務小米有一個客製化設備的案子,客戶是 S 公司。 本案從最初期釐清客戶需求、提供初步提案、提供報價、釐清細節到完成議價,一切都很順利。 但最後本案由 S 公司本案的負責人呈送到管理部門時,S 客戶的財務部門對合約的付款條件有意見。財務部門說我們 S 公司是大公司,與其他公司的交易都是交貨驗收後
Thumbnail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華為以領先全球的資通訊技術、智慧裝置供應商,跨足電信網路、IT、智慧裝置和雲空間服務等四大重要領域,致力將數位科技融入每個人、每戶家庭和組織機構的生活中,打造完全連線的智慧世界。這篇文章將聚焦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成功背後的歷程與策略。
4月23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小米今年全年的交付目标将超过10万辆。 雷军还公布了小米SU7锁单量。截止4月20日,小米SU7的锁单量已经超过了7万辆。也就是说,上市不到一个月,小米SU7就已经完成了全年交付目标的约七成。据了解,锁单的7万辆里,标准版占比28.57%,Pro版占
Thumbnail
4月2日,小米股价在港股开盘后大涨近15%,随后下行调整,截至收盘,报16.12港元,上涨近8%。 这是小米SU7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的上涨反映出市场对于小米第一辆车的首秀较为积极。 根据小米汽车官方的信息,小米SU7开启线上订购之后,27分钟大定就突破50,000辆,24小时大定数量高达
Thumbnail
4月1日,美国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更新微博,表示“小米汽车的执行力与营销能力值得点赞,但山寨、走捷径等被奉为圭臬令人担忧”,引起不小讨论。 在微博中,贾跃亭先是对小米汽车的发布给出正面评价。他表示,小米汽车首次发布非常成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近几年的日臻成熟和中国制造体价比的巨大优势;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龍頭蘋果 Apple,於月初正式發布了其 2023 第四季的財報 (蘋果公司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4 第一季)。雖然營收與獲利都打敗了分析師的預期,但由於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並且也給出了一個較保守的第一季預期,所以導致於公布財報之後出現了股價下跌的狀況......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Thumbnail
業務小米有一個客製化設備的案子,客戶是 S 公司。 本案從最初期釐清客戶需求、提供初步提案、提供報價、釐清細節到完成議價,一切都很順利。 但最後本案由 S 公司本案的負責人呈送到管理部門時,S 客戶的財務部門對合約的付款條件有意見。財務部門說我們 S 公司是大公司,與其他公司的交易都是交貨驗收後
Thumbnail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