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明明很大,你為什麼活得這麼小?」
在書店中,看到這樣一句話,覺得有趣便拍了下來。
斗大的字毫不掩飾地坐落在一角,似乎善盡了提醒的任務,督促每個人停下腳步思考,是否活出那個無限大版本的自己。
亦或是,不知何時開始,已把自己縮得好小好小了。
也許心仍很大,只是在不知不覺中,困在取得別人認同和滿足別人期待的牢籠裡了。
是不是時常,我們都活在那個「應該」之中,而忘記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也曾經是這樣的,當女兒應該要盡量順從父母的期望,當學生應該要符合規範,當妻子應該要協助先生,當媽媽應該要以孩子為主。
甚至還有集體意識的制約,身為人應該要善良、要成功、要為自己負責任等等……
過去用力取得這些認同時,看似幸福美滿,我卻無法像現在一樣大聲說出:「我好喜歡這樣的自己。」
當我開始拿掉那些貼滿身上的標籤,內在的豐盛與滿足也正在慢慢回籠。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阿德勒心理學有個很重要的論點,當不斷想要取得他人的認同,其實只在乎別人如何看我,是種只關心「我」的生活型態,表面上看似願意滿足大家的期待,符合別人的需求,實際上是真正的以自我為中心,因為是對自己被認同的執著,而非真心對別人的關注。
唯有先滿足自己的需求,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才會有力量與空間去真正看見他人的需要。
很多時候,我們對歸屬感的需求,也讓我們主動拿起繩索困住自己。
以為失去了家庭、學校、公司、國家等等團體的認同,似乎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
這時候,如果我們擁有一個縮小鏡,把自己的家縮小、再把所在國家縮小、甚至把整個地球也縮小來看,就會發現我們隸屬於整個宇宙的一部分,根本毋須任何人的同意,我們早已被包含在其中。
因此,不論脫離哪一個共同體,都依然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就好似那小水滴,流進小溪裡,以為自己就是那溪水;流經河水中,覺得自己就是那河川;等到流進大海時,又認定自己就是那海洋;而後蒸發成水蒸氣在雲層中時,彷彿又成了那雨水。
事實上,它屬於那一切,卻也不是那一切,只要願意它可以成為任何自己本質的存在。
站在科學的角度,宇宙萬物的本質都是原子組成的;站在靈性的角度,世間所有包含你我,本質都是愛。
請相信,我們都隸屬於愛,都是宇宙萬物整體的一部分。
我們都不孤單,不用為了歸屬於任何一個團體,而捲曲了自己。
用力伸展開來,世界那麼大,愛裡一定有你,你也能成為以愛組成的任一存在。
這幾年深有所感,
活出自己真實的樣子,就是對這世界最好的貢獻了。
我仍然在努力剝下成長過程中,那層層疊上的自我保護外殼,試圖看清裡面的種子究竟能開出何種樣貌的花朵。
讓我們每個人都勇敢展露自己不完美卻獨一無二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