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案例小教室之課程暨寫作地圖(有關小教室緣起及未來規劃)

職場案例小教室之課程暨寫作地圖(有關小教室緣起及未來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職場案例小教室的源起

初入職場時我曾經以為就是[乖乖的]工作就是個好員工,但是工作幾年後發現有時候自己不懂相關工作的自我權益保護,除了以這種角度占人便宜的雇主和同事是很惡劣的外,我也疑惑為什麼自己要給他們機會來傷害自己呢?

為什麼不要去懂這種跟自己未來二十年、三十年息息相關的[工具]呢?這樣不就能夠避免這樣的問題嗎?(儘管後來發現不是了解就能夠完全避免,至少發生問題時能夠自救一下。)

且在公部門勞工法令相關工作時,曾經也提過些建議,像是請雇主派人上課之外,是不是開放給勞工參加?畢竟以現實來看,勞工大多是相對弱勢的。

離開勞工法令的工作後,我決定給自己一段時間休息一陣子,開始有了寫一些案例分享的想法。

職場案例小教室的規劃

從今年八月份開始寫案例跟大家分享,雖然有建了一個職場案例小教室的專欄與目錄頁,但我覺得應該有一個主線結構,不然零散式的分享好像也是種困擾。

於十月份嘗試推行一些實體課程,但可能本身沒有知名度,加上大多數人多半是職場遇到問題時才會開始了解相關法令及作法,我的課程推行是很失敗的。

前陣子開始思考:[要怎麼去把我想做的事情有效的推廣出去呢?]

以[基礎勞動法令]為中心的概念突然進入了我的腦海中,我以勞動基準法為核心進行課程的編排和規劃,以一個勞工應該了解的基礎勞動法令為切入點。

一、實體課程的規劃化為文字

重新思考分析後,我將把我對實體課程的規劃化為文字,以[基礎勞動法令]為中心展開成四個部分:

(一)勞動契約的開始與結束

(二)休假相關規定(法定假日與特別休假)

(三)職業災害補償、退休金制度及勞資爭議制度應用

(四)補強課程(競業禁止、部分工時與無薪假)

二、文字專欄與錄音課程併同進行

雖然決定把課程轉化成文字的方式表達,但在文字使用上難免會有各自理解的偏誤,因此還是會有錄音課程以及實體課程,但課程的相關內容是以放到個人的粉絲團當中介紹為主,盡量讓專欄維持清晰。

三、文字專欄會再以其他的軟性主題加入其中

之前有寫過一些工作軟實力的部分,我將再調整為較觀念探討的部分,之前跟一些朋友聊過對於工作的價值觀以及處世觀,認為很適合當作一種思考的奇異點。

四、專欄篇幅及發佈時間異動

(一)專欄篇幅將盡量以完整性為分割,單篇講不完時將會分成上中下。

(二)發佈時間不再以一週五篇為基礎(零散且維持得很疲累),而是一週二到三篇,我想將想說的部份做個更集中且精緻化的變革。

以上。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贊助或訂閱,可以的話請幫我按個讚~(同一篇文章可以按五次喔~)



avatar-img
林沛瑩(青雲姐姐)的沙龍
40會員
270內容數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得不說現在有許多人在發生勞資爭議後,往往採取不溝通、不合作、不聯繫的方式處理,無論是勞方或資方我都有看過。 但這對雙方絕對沒有好處。
大約自今年七月起[職場案例小教室]就沒怎麼更新了,目前經營方式多用一個個案例做介紹,不過似乎成效不彰,少部分文章閱讀率高,大部分普通,且常見案例也分享了不少。 之後會再調整經營方式,十月初會再復起更新。 感謝持續支持的舊雨新知。
[分析要點] 簡易判斷可以將以「醫療所必需」視為判斷標準,但排除掉伙食費及證明書相關費用。
不得不說現在有許多人在發生勞資爭議後,往往採取不溝通、不合作、不聯繫的方式處理,無論是勞方或資方我都有看過。 但這對雙方絕對沒有好處。
大約自今年七月起[職場案例小教室]就沒怎麼更新了,目前經營方式多用一個個案例做介紹,不過似乎成效不彰,少部分文章閱讀率高,大部分普通,且常見案例也分享了不少。 之後會再調整經營方式,十月初會再復起更新。 感謝持續支持的舊雨新知。
[分析要點] 簡易判斷可以將以「醫療所必需」視為判斷標準,但排除掉伙食費及證明書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