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慎言:講話總是口誤不小心就得罪人,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Photo by Pixabay from Pexels
有時候我們就是會忍不住在私下聚會聊天一 Hight 起來就口無遮攔,甚至說別人的閒話,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就是聊點八卦吧。但仔細回想一下,很多時候跟人聚在一起不都是在聊八卦嗎?畢竟沒有人願意跟一個嚴肅的傢伙整天討論《論語》或是哲學吧。
但「聊八卦」這件事到底是怎麼來的?隨著網路資訊越來越頻繁、甚至到氾濫的程度,我們又常會聽到假消息、緋聞,甚至有媒體狗仔、鄉民,因為追八卦、造議題、帶風向把對方逼到憂鬱症、輕生。
那「八卦」這件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們又要如何謹言慎行,避免在別人背後說閒話呢?

猴子是怎麼「八卦」的?

人類學家鄧巴一直對人類的演化、聚落、行為有長年的研究,這位大神就是提出那個著名的「鄧巴數」(一個群落最大的人數上限大約是 150 人)的那位。鄧巴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猿猴與人類間有一項跟「聊八卦」即為神似的行為,就是「梳毛」,兩者都有濃濃的社交意義;但這個毛可不是隨便梳的啊,讓我們回到 700 萬年前來說明這件事,當時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就是那些猿猴啊、狒狒啊)尚未分家,猿猴開始有群居生活的現象。
一開始只是幾隻猴兒們聚在一起,他們發現這樣摘採食物、彼此照顧、有猛獸還能互相提醒,特別方便。但猴群開始擴大後,猴跟猴之間就會發生一點小紛爭;例如你搶我的葡萄啊、我偷你的香蕉,一言不合就來打一架,大家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乾脆幾隻猴子特別麻吉麻吉決定「分群」了,有點像我們在學校或公司裡搞小團體,會跟比較親近的人一起去吃午飯,傾向找跟自己最常相處、工作接觸面積最廣的人一起玩。
但有「分群」就會有新人要「入群」,這個入群該怎麼申請呢?當時也沒有辦法加 LINE,只好靠「梳毛」這個神聖的行為;你可能會想「梳毛」也太奇怪了吧?為什麼一隻猴幫另一隻猴把毛理順就算是麻吉了?
千萬別小看「梳毛」這個動作,它特別的爽,幫另一隻猴子梳毛的動作、頻率、技巧越好,這隻猴子的腦中就會產生內啡肽,這跟你獨享一桶炸雞跟兩杯冰炫風一樣爽快,會有愉悅、放鬆、甚至舒緩麻醉的效果;而且一梳毛通常就是梳幾個小時,像極了我們跟朋友在咖啡廳 Chil 一個下午,可以說「梳毛」就是當時的「滑手機耍廢」。
Photo by Nitin Sharma from Pexels
可是問題來了,這個梳毛的對象如果選錯了可是會釀成大禍的...,因為被梳毛的猴子基本上不太能動也不想動,內啡肽分泌後會陷入幸福麻醉的狀態,這時如果有其他的猛獸、或是別群的猴子跑來亂就慘了;所以特別需要幫你梳毛的那位夥伴盯緊一點,他能力越強、梳毛技巧越高,就是群裡的交際花,人人都想跟這位「梳毛王」在一起。
換句話說,自猿類以來,越善於社交的也就過得越舒服、生存能力越高、群落發展的也越大。

那怎麼人類不梳頭髮,反而要開始聊八卦了?

好,讓我們快轉到人類祖先出現的時刻,人類這支猿種因為某些原因進化出了強大的腦子,還發展出了語言器官,以前的猿猴們其實也能發出一些聲音,但作用都是提醒、傳訊息這種簡單的小事,可是我們人類就不一樣,能組織出複雜的語言、回朔出不同時間點發生的事情,也因此人類開始能編撰故事、解釋各種自然現象、賦予意義,這時偉大的「八卦」行為就要開始登場了。
人類跟人類相處在一起畢竟還是得跟猴子一樣靠「社交」,但如果靠梳頭髮,這種社交行為太慢了;因為前面說過人類的部落群差不多能到 150 人,你想想,如果每天 150 人一到下午就集體坐下來幫彼此梳頭髮,那個畫面未免也太驚悚,誰去打獵啊?誰去做飯啊?
這時聰明的人類就開始運用他們優異的大腦跟天賦,將「語言」作為高效的社交手段,也就是「聊八卦」。
聊八卦的好處可多了,它可以跨越一對一的限制,達成一對多的群體社交,從酋長在每天打完獵後的爐邊小聚、到婦女們編織跟做飯間的閒聊、互相炫耀伴侶的勇猛,還能交換對生存有利的訊息,例如:「酋長說不能跨越那條河流,不然會被神靈給帶走!」
八卦最大的作用,是讓原本猴子打架鬧「分群」的現象減緩,凝聚部落的向心力,畢竟人跟人之間還是會鬧矛盾的,例如有兩位獵人,一個叫阿強、一個叫阿明,每次出去打獵時阿強都覺得都要提防一下阿明,深怕對方把自己的獵物給打走;阿明也覺得很彆扭,自己明明沒這個意思,這時他突然想到一招,叫自己的老婆跟阿強的老婆聊八卦。
她只要跟對方說:「我們家阿明特別欽佩你們家阿強,每次看他獵野豬的時候,那個勇猛簡直跟戰神一樣!他特別願意幫你們阿強當後援呢。」結果阿強回家,一聽老婆聊起這段話,就徹底對阿明放心了,兩人成為了部落裡的「獵人哥倆好」,每次出門都要結伴同行。
你看,這就是「八卦」的作用,他可以讓人變得親近、讓一些不熟悉彼此的人快速卸下心防、提高合作效率、更能承載許多生存訊息,八卦讓人類的群落變得越來越強大。
Osage, Smoke Signal, bakery card from the American Indian Tribes series (D39-1), issued by the Gordon Bread Company

八卦如陰陽兩面,有好必有壞

但有趣的是就像中國的「八卦圖」有「陰」跟「陽」兩面,一件好事必然有它壞的一面,八卦也不例外。
「八卦」對人的傷害最常見的就是欺瞞以及誤導,例如今天阿明突然覺得不用再靠阿強打獵了,想反目,結果又跑去叫自己的老婆講八卦,跟部落的婦女說:「阿強私下嗆酋長,那條河根本就沒什麼可怕的,是酋長太廢了、膽小鬼才不敢跨越河流!」
這條消息就跟現在的假新聞一樣傳得特別快,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傳遞假消息」的好處特別多,對傳遞者帶來的利益也十分巨大。當阿明的老婆繪聲繪色的形容阿強的假消息時,其他的人會越聽越興奮,還會揣測:「勇猛的阿強現在是要選酋長了嗎?他想推翻酋長,那我們要支持誰啊?」
你看,八卦消息就會自行演化,變成一件特別壞的東西,結果酋長氣的直接找阿強打了起來,兩敗俱傷,阿明最後跳出來說:「看來只好我先來當酋長帶領大家了。」傳播假消息的人,總是得到最終的利益。
但至今,「八卦」已經變成人類密不可分的行為,遍佈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從跟朋友坐在咖啡廳、到辦公室的茶水間、還有網路、報章雜誌的明星軼事;它既有好、也有壞,到底我們該怎麼區分它們的價值呢?
Photo by Helena Lopes from Pexels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為什麼你會覺得有些人講話很沒內容?》就在探討這件事。裡面提到克勞德·夏農的「資訊論」就是專門來衡量一條訊息是否有價值的利器;當時我歸納出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
當一條訊息的「不確定性」越大,它所需的「資訊量」也越濃厚,而訊息的價值就越高;反之「不確定性」越小、「資訊量」淡薄,訊息的價值就低。
大部分的狗仔報導、八卦,都是用「疑似」、「看起來」、「有目擊者指出」這類的文字,再輔以一些聳動的標題把人騙進來,雖然它看起來「不確定性」很高,但點進去就發現文章只是短短一段,搭幾張跟拍的照片就沒了,捕風捉影的其他就讓讀者自己去揣測跟遐想,這就是「資訊量」十分淡薄,幾乎不用什麼腦力就能讀完,由此可判斷訊息的價值很低。
另外一種文體叫「心靈雞湯」,就是長篇大論寫了一堆沒重點、沒理論、沒一句有用的,但不斷的插入鼓勵、正能量的語句;注意,這並不是「資訊量」很大喔,這叫「字數很多」但「資訊量淡薄」,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當你的眼睛把文字掃過去,不用細讀,腦子連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他下一句要講什麼,這就是「不確定性」特小、「資訊量淡薄」,代表沒價值。
掌握「資訊論」的判斷標準,每次見到一篇文章或聽到一段話,要用「資訊量濃厚/淡薄」跟「不確定性大/小」兩個維度同時判斷,才不會一直接受沒意義的八卦或雞湯。

那該如何做到自身的謹言慎行?

剛剛講的是如何判斷「外部訊息」的價值,但回到我們自身,還是要解決如何「慎言」的問題,其實自己不該隨便講別人的閒言閒語、散播「壞的」八卦訊息,這我們都懂,但有時候就會不小心疏忽;因此我這邊要教你的是如何在話說出口前,預防口誤的幾個訣竅:
1. 判斷自己的訊息環境
我們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公司大老闆、政治人物、或是上層社會階級的人士,有不當的發言、口誤,甚至有歧視的言論,導致他們要事後鄭重道歉;其實對於「口誤」這件事,佛洛伊德是特別嚴厲的,他曾說:「沒有所謂的玩笑,所有的口誤都含有真實的成分。」他相信人的「潛意識」跟「意識」之間,有一道門衛,而那些內心壓抑、真正的想法,往往都在潛意識中停留, 雖然沒說出來,但在睡眠的時候門衛會放鬆,意識的看管就會鬆懈,這時真實的想法就會流入,以夢境的方式呈現;而他認為「口誤」這件事,其實也是自己真實的想法流露出來了。
我們姑且不論佛老爺的理論是否正確,其實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的方式推導出這些大老闆、政治人物口誤的原因是什麼,其實是所處的「訊息環境」不同,導致他們缺乏正常人的訊息反饋;因為這些人平時接觸的,不會是一般大眾,通常會是老闆跟老闆之間的應酬、交流居多,政治人物之間閉起門來說話、協商,因此他們私下交談的方式,絕對是和一般人不同的。
但他們所處的「訊息環境」往往是「我說什麼就是什麼」,因為這些握有權力的人,在公司、組織裡,往往不會被下屬或助理給糾正,可能平時私下也常在說:「年輕人加個班就該該叫!」、「女性就該回家生孩子。」、「同性戀都很淫穢。」而他們身邊的人往往不敢指證他們,因為一講可能工作就沒了,這就塑造出了非常危險、缺乏正確反饋的「訊息環境」;因此當他們面對媒體鏡頭和社會大眾,一緊張的時候,那道「門衛」就鬆懈了,真心話不小心就講了出來。
所以要第一招就是要格外的「審視自己所處的訊息環境」,不論你是哪個社會階層、哪個職業,我都建議要與其他不同類型的人交流,打開你的「訊息環境」邊界;如果你長期只汲取一種訊息管道、甚至是資訊量淡薄毫無價值的內容跟談話,這是很危險的。
2. 把所有話當明天就要登在頭版
我特別喜歡巴菲特曾說過的一句話,他說自己每次做到謹言慎行的方式,是因為他把每次說話、甚至是跟朋友間的閒聊,都當成明天就要被登在報紙頭版了,這樣他說話之前就會格外的小心,給自己提個醒;我們也可以善用這種方式,每次話要說出去之前,先喊停、想一下、講慢點,如果對方是你的好友,應該不會建議跟你多坐幾分鐘的,至於沒想清楚的,乾脆不要講出口。
Photo by Kaboompics .com from Pexels
同樣的技巧,我常會用在工作交流的信件、或是在群組中的工作回報,我會用像寫新聞稿般正式的文體,把我的想法通通先寫在備忘錄筆記上,然後一字一句的修改、審視一遍;確認沒有問題、意思清楚傳達後,在發佈到群組或寄出信件,這能有效的降低溝通的錯誤、防止對方誤會、而且也能顯示你特別重視跟對方的關係。
絕對不要在你還沒想清楚的時候,在工作群組、信件裡,用跟朋友聊 LINE 的方式說話,寧願謹慎一點、自己回覆的效率低一點,也不要因為疏忽草率,事後花更大的時間跟對方重新溝通、道歉。
3. 用「河流」先幫話語進行鋪墊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人講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文章往往缺乏邏輯結構、聽起來或讀起來很不順暢,這其實是因為人的話語沒有經過梳理,就直接講出來,特別容易混亂;日本有名的溝通大師齋藤孝,針對這件種情況就提出一個有效的方法,叫「河流」。
你要想像每次和對方說一件事情前,你們站在不同的彼岸,之間有一道河流,你要讓對方走到自己這端來,得先幫他鋪一些「墊腳石」;這些墊腳石是什麼?就是「必備認知」,是讓對方理解你意思前,需要具備的一些知識或資訊。
以我這篇文章來說吧,我要解釋「慎言」的重要性,我寫作前就會先想:「讀者需要什麼樣的墊腳石呢?」我列出了「八卦與人類社交演變」→「八卦的變質與資訊價值的判斷」→「如何謹慎發言的技巧」,這三個墊腳石就幫助你一步一步走到了這段。
有經過鋪墊的文字,讀起來就算用詞不夠精美,至少在訊息的傳遞上也不會錯到哪去,其實寫文章、回信、發訊息,各式各樣的交流都能使用這個方式來降低訊息交流的錯誤。
Photo by Lucas França from Pexels

慎言:不說對人對己無益的話,避免閒言閒語

我自己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往往是比較「慎言」的,但最近發現在一些比較親密的社交關係中,往往容易聊開了,就放肆的對看不順眼的事物指東指西的、特別愛閒言閒語,這點每次讓我回憶與反省起來都相當汗顏...。
富蘭克林的十三條美德中,第二條是「慎言:不說對人對己無益的話,避免閒言閒語。」
但也不是就告訴各位「不要聊八卦」,要記得,八卦是有很強的社交屬性,而且能夠讓別人覺得你特別容易親近、能提升彼此好感、信賴度的行為,這是從猿猴到祖先,一直到人類文明社會建立以來都沒有被斷絕的交流媒介,只要不把八卦作為惡的利器,放鬆跟別人聊是非,也是一大享受對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我的《個人寫作課:會說就能寫,三種思維提升寫作力》的相關文章專題,會專門分享跟寫作有關的一切主題文章,如寫作技巧、觀點分析、生活/職場寫作應用等等;不論你有沒有購買我的寫作課,都希望你能在這邊有所收穫!(當然~如果覺得內容不錯,歡迎買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為什麼在「吃」的方面這麼難節制?一般聽到的減肥建議都是「少吃多運動」,但往往它們都難以堅持,其實是我們把這件事想簡單了⋯⋯。
打開社群軟體,不論男女都開始習慣在自拍的時候,靠修圖把自己的臉 P 成理想中的樣子;近年來,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觀察發現,比起早期我們父母一輩,近代人自戀的特質居然呈現飛速增長。這就是今天要聊的話題,歡迎來到「自戀時代」。
整個社會是一場大型的「有限遊戲」,當絕大部分的人都遵從同一個模式過完這一生。一代又一代的將從小耳提面命的那條「成功的路徑」給傳下去,就形成了一層難以撼動的限制邊界;然而真實的人生,應該是一場「無限遊戲」,目的是追求延續,而非我輸你贏的終局。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叫:「人是萬物之靈。」感覺起來好像有點自負與傲慢;但我們跑的沒有豹快、耐力沒有牛持久、咬合力量不如獅子、甚至也沒辦法像鳥一樣靠自己就飛起來,這個「萬物之靈」怎麼有點虛啊?但答案可能令你感到意外,人類之所以能在百萬年的演化中勝出,原因居然是我們可以「說故事」!
「我跟你媽同時掉到水裡,你要先救誰?」表面上這是一道愛情與親情的選擇題,當你的女友含情脈脈手持菜刀的望著你,等待答案時,似乎怎麼選都不對啊;但你知道嗎?2002 年的第一版《蜘蛛人》也許給了我們答案,讓我們一起看看這部關於「愛」的故事,是怎麼教我們的。
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口就能吸引你,跟他們相處好像永遠都不無聊,而有些人談起話來長篇大論卻毫無重點,連跟他相處 10 分鐘都感到困難?其實有個理論能說明,人際交流與資訊傳遞的過程中,的確有人會跟你不合,問題其實就出在「資訊量」上;讓我們以「資訊論」的角度來解釋這件事。
我們為什麼在「吃」的方面這麼難節制?一般聽到的減肥建議都是「少吃多運動」,但往往它們都難以堅持,其實是我們把這件事想簡單了⋯⋯。
打開社群軟體,不論男女都開始習慣在自拍的時候,靠修圖把自己的臉 P 成理想中的樣子;近年來,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觀察發現,比起早期我們父母一輩,近代人自戀的特質居然呈現飛速增長。這就是今天要聊的話題,歡迎來到「自戀時代」。
整個社會是一場大型的「有限遊戲」,當絕大部分的人都遵從同一個模式過完這一生。一代又一代的將從小耳提面命的那條「成功的路徑」給傳下去,就形成了一層難以撼動的限制邊界;然而真實的人生,應該是一場「無限遊戲」,目的是追求延續,而非我輸你贏的終局。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叫:「人是萬物之靈。」感覺起來好像有點自負與傲慢;但我們跑的沒有豹快、耐力沒有牛持久、咬合力量不如獅子、甚至也沒辦法像鳥一樣靠自己就飛起來,這個「萬物之靈」怎麼有點虛啊?但答案可能令你感到意外,人類之所以能在百萬年的演化中勝出,原因居然是我們可以「說故事」!
「我跟你媽同時掉到水裡,你要先救誰?」表面上這是一道愛情與親情的選擇題,當你的女友含情脈脈手持菜刀的望著你,等待答案時,似乎怎麼選都不對啊;但你知道嗎?2002 年的第一版《蜘蛛人》也許給了我們答案,讓我們一起看看這部關於「愛」的故事,是怎麼教我們的。
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口就能吸引你,跟他們相處好像永遠都不無聊,而有些人談起話來長篇大論卻毫無重點,連跟他相處 10 分鐘都感到困難?其實有個理論能說明,人際交流與資訊傳遞的過程中,的確有人會跟你不合,問題其實就出在「資訊量」上;讓我們以「資訊論」的角度來解釋這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佝僂】 ◎ 市川沙央 「我可以斷定,用文字表現女性的呻吟聲是不可能的。」 「我厭惡紙本書籍。眼睛看得見、能握著書、能夠翻頁、能保持閱讀姿勢、能自由前往書店購書⋯要求具備這五項健全條件的讀書文化優位主義是我深惡痛絕的。」
Thumbnail
再次老生常談,人類是群居的動物,這當然沒啥特別的,其他種類動物不也大部份喜歡群聚! 重點是,人類的特性,只要有群聚,就有可能為私利產生摩擦或是爭奪。這樣的害人,或不利己的人際互動,原始時代都為自身溫飽而滋生。 隨著文明的高度發展,人類的互動進化得更緊密,更為精細。換句話說,人際的互動不只源自為了
Thumbnail
向最偉大的「演員」致敬,原來當愛放下防備後的這些那些,才是考驗…… 余光中是中學詩社社團榮譽指導老師,他常說:「十年後你們應該都不寫詩了,但至少保留著詩人情懷,真誠的面對社會與人生」~更常說:「貧困不是真的窮乏,但沒有人文素養,到我這個年紀,照鏡子都會討厭自己!」 學會的都不算浪費,即使是十年
Thumbnail
習慣是每天都跟人們息息相關的一件事,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往往就是健康的基礎。然而其實習慣是一件必須常常檢討的事情! 有人說一個良好的習慣能讓工作事半功倍,當然這也沒錯,比如說物歸原處的習慣,保持整齊的習慣,然而這只是很基本的事情,根本談不上對工作的積極作用。提高效率更為積極作用的是另一件事
Thumbnail
  「不要餵食野生動物」的觀念在這裡變得有些脫離實際情況。因為這裡的猴子無法在從自己的原生地中取得足夠養活牠們全部的食物,如果沒有人類主動投放,牠們與果農之間將會有更大的衝突。這很可能不是一個我們可以輕易下道德判斷的問題,因為無論是猴子、還是農民,對他們而言,這都是「生存問題」。
探討現代社會中的人心與自省的重要性,反映出生活中的困難與心靈的迷失。透過雷聲的隱喻,揭示出在表面繁華背後,許多人面對自身的懷疑與矛盾。強調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中,重新找回心靈的智慧與內省的重要性,以免成為無知的猿猴,淹沒於世俗的利益與恐懼之中。
Thumbnail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有隻羊在有狼群的山裡走丟,怎麼想都是凶多吉少,沒想到幾年後羊回來了,養羊的人剃掉累積的羊毛,發現羊毫髮無傷的原因:羊毛裡有狼群攻擊的痕跡,但是羊毛太厚,超過狼牙和狼爪的長度。
Thumbnail
如果讀完大學還是只知道處理問題的話,低薪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佝僂】 ◎ 市川沙央 「我可以斷定,用文字表現女性的呻吟聲是不可能的。」 「我厭惡紙本書籍。眼睛看得見、能握著書、能夠翻頁、能保持閱讀姿勢、能自由前往書店購書⋯要求具備這五項健全條件的讀書文化優位主義是我深惡痛絕的。」
Thumbnail
再次老生常談,人類是群居的動物,這當然沒啥特別的,其他種類動物不也大部份喜歡群聚! 重點是,人類的特性,只要有群聚,就有可能為私利產生摩擦或是爭奪。這樣的害人,或不利己的人際互動,原始時代都為自身溫飽而滋生。 隨著文明的高度發展,人類的互動進化得更緊密,更為精細。換句話說,人際的互動不只源自為了
Thumbnail
向最偉大的「演員」致敬,原來當愛放下防備後的這些那些,才是考驗…… 余光中是中學詩社社團榮譽指導老師,他常說:「十年後你們應該都不寫詩了,但至少保留著詩人情懷,真誠的面對社會與人生」~更常說:「貧困不是真的窮乏,但沒有人文素養,到我這個年紀,照鏡子都會討厭自己!」 學會的都不算浪費,即使是十年
Thumbnail
習慣是每天都跟人們息息相關的一件事,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往往就是健康的基礎。然而其實習慣是一件必須常常檢討的事情! 有人說一個良好的習慣能讓工作事半功倍,當然這也沒錯,比如說物歸原處的習慣,保持整齊的習慣,然而這只是很基本的事情,根本談不上對工作的積極作用。提高效率更為積極作用的是另一件事
Thumbnail
  「不要餵食野生動物」的觀念在這裡變得有些脫離實際情況。因為這裡的猴子無法在從自己的原生地中取得足夠養活牠們全部的食物,如果沒有人類主動投放,牠們與果農之間將會有更大的衝突。這很可能不是一個我們可以輕易下道德判斷的問題,因為無論是猴子、還是農民,對他們而言,這都是「生存問題」。
探討現代社會中的人心與自省的重要性,反映出生活中的困難與心靈的迷失。透過雷聲的隱喻,揭示出在表面繁華背後,許多人面對自身的懷疑與矛盾。強調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中,重新找回心靈的智慧與內省的重要性,以免成為無知的猿猴,淹沒於世俗的利益與恐懼之中。
Thumbnail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有隻羊在有狼群的山裡走丟,怎麼想都是凶多吉少,沒想到幾年後羊回來了,養羊的人剃掉累積的羊毛,發現羊毫髮無傷的原因:羊毛裡有狼群攻擊的痕跡,但是羊毛太厚,超過狼牙和狼爪的長度。
Thumbnail
如果讀完大學還是只知道處理問題的話,低薪的威脅就在眼前了。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