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part37 個人的教育現場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篇要稍微談一下個人經驗,沒有什麼經濟或是社會學的理論要講。主要題目是,關於中學生對於歧視、階級意識這些的態度。

筆者大概可以想像的到,為什麼現在的鍵盤大學生,普遍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歧視心態,一旦被罵就直覺認為都是別人在抹黑,或是放大絕招說人是「酸葡萄」。總之,沒有半點想要面對,或是檢討一下自己到底是否有這類行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逃避、掩飾,總之就是想要讓自己安全下莊。

因為,中學生絕大部分都沒有面對歧視行為的訓練,或者說根本就沒機會碰到。一般學校,只有少數老師會意識到這個問題,大部分的老師遇到行為比較離群,或是心態還不夠成熟的學生時,多半是要求快速「社會化」,而不是要其他同學多有包容體諒的心。(註:畢竟大多數老師都沒有受過相關訓練,要他們在本科外去多學這些,時間真的不夠)

在學校與班級經營上,筆者看到的是與過去二十多年來沒兩樣的狀況,行為舉止較為與眾不同者,會受到同儕排擠甚至是老師的排擠,在教師辦公室聽這些抱怨多了,真的會讓人麻木。

原因原來就是出在一代代的複製,考得上師大以上的人,以前的成績自然不會差,這批成績好的考試高手進入師範體系前,基本上就是屬於中學裡的菁英分子,上了大學後也當然遇不到這些離群值特別高的人,更不要說學著怎麼面對了。

這是老師的錯嗎?也不見得,因為以前有分班,老師上課就是用同樣的態度帶學生,既然這樣,學生成長的歷程完全沒有相關處理歧視心態的經驗,很意外嗎?然後這批菁英進入學校,突然面對到常態分班後形形色色的學生,選擇的處理方法也往往是最簡單,相對來說最安全的做法 – 跟其他人一樣。

筆者上課會問一些社會的問題,邏輯的概念等等,其實這些小朋友並不笨,不管成績好還是壞,大多數都有判斷是非對錯的基本能力,只要你把正確的資訊給他們看,他們做出的價值判斷並不會與成人差太多。

差別在於,成人有偏見,小鬼們還沒形成,對他們講比較標準的問題,將心比心的問題,不僅聽得懂也願意去想,一旦發現矛盾衝突之處,主動提問的比成年人還要積極。他們並不畏懼權威,因為還不懂得權威到底是權威在哪,但他們知道一個老師要可以服人,要拿理字出來,拿知識秀出來,而不是用身分與地位壓人。

成人的偏見往往會影響小朋友們,不少社會問題拿到課堂上講,一般來說的回答都會很符合Common Sense。例如最近很夯的雙屍案跟核四工安等等,他們是可以輕易分出,雙屍案的嫌犯「看來很像是犯案者只是沒證據」,跟「檢察官找不到一刀斃命的證據」是差在哪,也可以理解假設真的找不到證據,押人逼供是不對的。對他們來說,核能實在太科幻,但要分辨出核能很安全,跟核四工程很安全是兩碼子事,也是再清楚不過的事。

那麼,歧視心態會久久不散,說穿了就是「根本就沒教過」!

沒教你面對歧視心態,要如何自我反省,沒學過怎樣分辨何謂歧視行為,那自然長大後也不會知道。階級的歧視就存在這其中,小朋友在此階段,還可以分得出一個同學的背景不好,導致他成績不好,還是他天生下來就很笨學不會。是有錢才有機會,還是有機會所以有錢,小朋友可不會蠢到分不出來。會分不出來,說個不好聽的,筆者個人的詢問結果,往往是「其他老師根本沒把資訊完整呈現」。(註:不呈現也罷,多的是強加道德標準給學生的。)

筆者個人遇到的案例太多了,多到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不是個案。畢竟跑了好幾個縣市,在不同的地方都待過,碰到的狀況總是差不多。有好奇心的學生問老師一些最新的新聞焦點,往往得到不是正面的回應,這久而久之有老師被學生厭惡,也是沒辦法的。

在這年紀,多半的小朋友其實都沒有甚麼階級意識,歧視的行為是可以被糾正的,心態也是可以讓其反思的。那到底為什麼長大後會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鬼樣子?

筆者個人的想法比較單純,一者上了高中之後,由於之前的考試會把人分流得很清楚,第一志願與第三志願,考上國立前段大學的比例完全不同,這意即同質性高的人會聚集在一起。二者是隨年紀成長,會愈發加強自己的偏見,這個偏見來自於家庭背景與需要,一個家境富裕者很容易開始把低階級的苦難視為理所當然,用來說服自己屬於菁英,催眠自身能力優秀,藉以合理化自身的優勢地位。

當然,筆者只希望,教過出去的學生,英文可以差一點點,數學可以計算錯誤,但在這些問題上,可不要理所當然到底,或是凡是相對主義,用來合理化自身的藉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2.9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5/04
幻想跟迷惘很接近,但沒有太直接的關係,真要說的話。先感受到迷惘,最後開始幻想的,會比直接進入幻想階段的要難救的多。對職涯的幻想,一定來自於不理解,這在哪種行業最多?「政治人物」、「演藝人員」。
Thumbnail
2025/05/04
幻想跟迷惘很接近,但沒有太直接的關係,真要說的話。先感受到迷惘,最後開始幻想的,會比直接進入幻想階段的要難救的多。對職涯的幻想,一定來自於不理解,這在哪種行業最多?「政治人物」、「演藝人員」。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台灣歧視言論頻傳,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言論月、經濟系學會候選人的政見,皆有對不同族群的偏見。非單一事件意味著並非特例,開始有人反省高中端出了什麼問題——畢竟,我們不是才實行號稱多元的新課綱嗎?難道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 不,其實理解他人情境等情意連結,在新課綱前就是令人感到頭痛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最近台灣歧視言論頻傳,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言論月、經濟系學會候選人的政見,皆有對不同族群的偏見。非單一事件意味著並非特例,開始有人反省高中端出了什麼問題——畢竟,我們不是才實行號稱多元的新課綱嗎?難道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 不,其實理解他人情境等情意連結,在新課綱前就是令人感到頭痛的一部分。
Thumbnail
我記得某一堂英語課,有幾位跟老師較要好的同學想幫老師慶祝生日,於是就「下令」全班同學躲在教室的後方並將燈光關閉,等老師進教室準備上課時,我們就從黑漆漆的教室後方跳出來,跳一段小舞後再跟老師說生日快樂。 如果我是老師,看到整班的學生們為我慶生,自然心生歡喜,也對學生們的舉動感到欣慰。但以我身為「慶祝部
Thumbnail
我記得某一堂英語課,有幾位跟老師較要好的同學想幫老師慶祝生日,於是就「下令」全班同學躲在教室的後方並將燈光關閉,等老師進教室準備上課時,我們就從黑漆漆的教室後方跳出來,跳一段小舞後再跟老師說生日快樂。 如果我是老師,看到整班的學生們為我慶生,自然心生歡喜,也對學生們的舉動感到欣慰。但以我身為「慶祝部
Thumbnail
三月中旬社會最多關注的國內焦點,莫過於台中一中的師生課堂衝突的事件。引起各界關注和討論,涉及層面很廣。 有人討論老師權威的態度是否過時,如何才是適當的教育者態度? 有人討論現在的學生難教、沒有禮貌,動不動就上網爆料,行為怎麼這麼無法無天?
Thumbnail
三月中旬社會最多關注的國內焦點,莫過於台中一中的師生課堂衝突的事件。引起各界關注和討論,涉及層面很廣。 有人討論老師權威的態度是否過時,如何才是適當的教育者態度? 有人討論現在的學生難教、沒有禮貌,動不動就上網爆料,行為怎麼這麼無法無天?
Thumbnail
某些不愉快的記憶雖已塵封多時,但殘存的情緒仍不時湧現,每當遇到類似情況時仍下意識的做出相同反應。嗯,是時候該清理了,而且是大掃除,把那些陳年汙垢通通清理乾淨、一個不留。我記憶當中的校園,是一道密不通風的牆,它的厚度隔絕了所有娛樂、所有歡聲笑語,永遠是那麼冰冷,從它身上你感受不到任何溫度。
Thumbnail
某些不愉快的記憶雖已塵封多時,但殘存的情緒仍不時湧現,每當遇到類似情況時仍下意識的做出相同反應。嗯,是時候該清理了,而且是大掃除,把那些陳年汙垢通通清理乾淨、一個不留。我記憶當中的校園,是一道密不通風的牆,它的厚度隔絕了所有娛樂、所有歡聲笑語,永遠是那麼冰冷,從它身上你感受不到任何溫度。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群體中特別的存在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尊重並一視同仁地跟他們相處?
Thumbnail
群體中特別的存在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尊重並一視同仁地跟他們相處?
Thumbnail
希望閱讀的時候,能讓你繞過那些你不想記得但深深烙在心裡難以癒合的傷口,會不會你也會在記憶裡握住一兩個曾經溫暖過你的雙手!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這麼相信著:我們一定會遇到一些溫暖的人,一定會的!
Thumbnail
希望閱讀的時候,能讓你繞過那些你不想記得但深深烙在心裡難以癒合的傷口,會不會你也會在記憶裡握住一兩個曾經溫暖過你的雙手!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這麼相信著:我們一定會遇到一些溫暖的人,一定會的!
Thumbnail
身為高中生的我,不停顧慮自己的未來,顧慮自己考試的考試分數,先前回去國中和老師敘舊時,聽到慘不忍睹的成績,我總是默默的一句「屁孩」帶過。然而,最近回去國中時,看到了他們的成語填空:花枝(招展)竟填入花枝(魚排);看到了他們沒辦法分清楚鄭成功和鄭芝龍,隨著老師的嘆氣聲,我決定要找出問題的解答。
Thumbnail
身為高中生的我,不停顧慮自己的未來,顧慮自己考試的考試分數,先前回去國中和老師敘舊時,聽到慘不忍睹的成績,我總是默默的一句「屁孩」帶過。然而,最近回去國中時,看到了他們的成語填空:花枝(招展)竟填入花枝(魚排);看到了他們沒辦法分清楚鄭成功和鄭芝龍,隨著老師的嘆氣聲,我決定要找出問題的解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