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對自主學習的看法(05):關於課堂作業的新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離寫下〈不強迫的規則〉這篇關於「自願寫作業」的文章,已經將近一年;在這段期間的社會課裡,由我來主觀評分的作業持續進行著,學習者要滿足我的主觀要求,才能繼續選修下一期的課程。
在操作這個模式的過程中,我請這些自學生的父母們幫我觀察孩子們的狀況,協助我蒐集研究資訊,去評估這個作法所造成的影響。大多數情況下,我收到的回饋都還蠻正向的,像是小孩會一邊罵我一邊努力做作業,或者是展現比往常更多的主動性去完成作業。
除此之外,有幾位孩子特別熱衷於完成作業,在其中得到許多收穫、感受到自主求知的樂趣,並且也在我的評價中得到成就感,進而形成循環,投入更多努力去做作業、得到更多的樂趣,以及更好的我的主觀評價。
但我也注意到,作業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其實沒有太多的意義,就保持在修課門檻的程度,既不是什麼好事,也不是什麼壞事。所以他們也只維持在「能夠繼續修課就好了」的限度下,去完成作業。作業跟成績就純粹是我跟孩子們契約是否能夠續約的條件,既無關於一個人的品質(好/壞學生),也無涉於我跟他們的關係(我喜歡/不喜歡他們這個人)。
我還是時不時就強調評分標準的主觀性,以及它的無用性(在我這裡拿到的A+,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沒有意義)。甚至我也一再強調我會賣分數;只要在作業裡夾鈔票,就算作業一片空白,我也會給他們R、SR或SSR(這是比照一些卡牌遊戲的設定,A再往上是R〔Rare〕,R再往上是SR和SSR)。
我想藉此來強調主觀評價系統──由一個人來決定另一個人(的想法)有多好──所具有的荒謬本質。
有一次我打開作業還真的看到鈔票。不過是玩具鈔。

沒那麼自願的自願

這門課完全是小孩自願選修,不想上課的小孩,我會協助他跟父母談,讓他可以不用來。對小孩來說,作業的性質至今仍然能夠保留在契約的範圍,而非強迫,小孩的自願應該是主要原因。
然而,既然小孩都是自願的,同樣的題目、同樣的評分系統,為什麼有些小孩特別願意寫作業,有些則只是最低限度在寫作業呢?是什麼樣的個別差異呢?
我想,關鍵是在他們雖然都是自願的,但自願的程度並不相同。
對那些特別願意投入社會課作業的孩子來說,社會課的議題與討論的方式,正是他們的偏好,是他們喜歡投入的活動。然而,對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並不總是十分享受這樣的活動。當然,也不是說他們厭惡這樣的東西,而是說他們並沒有那麼喜歡,沒有喜歡到要認真寫很多作業的程度。
那他們為什麼要上這門課?為什麼不去上更符合他們偏好的課程?
我看到的理由有好幾個,像是「有好朋友在這裡」、「沒有其他更有趣、更吸引人的課程」、「這門課似乎蠻重要的」、「這是爸媽認可的正事之一」。
面對這些理由,身為一個教育者實在有點困擾。我當然希望每個來的孩子都是對我的課程充滿熱忱,也有充分的能力完成作業,但我有理由拒絕因為上面這些理由來選修的孩子嗎?特別是他們依照我的要求完成作業的時候?
喜歡寫作業的小孩本來就很少,吧?
再進一步想,如果我可以接受不那麼熱愛我的教學但完成作業的孩子,我為什麼不能接受不那麼熱愛也不完成作業的孩子?我在意的一直不是作業有沒有完成,而是他們的學習狀態。
就算他們並不純然是為了我所設計的課程而來,但在課堂上他並不干擾也不搗亂,就只是學到了以他的狀態能學到的東西,並且滿足了其他的、與我的教學設計無關的期望,那有何不可?
我期望孩子們來到這裡,可以百分百地吸收我想傳達的事情,但這終究是我的期待和慾望。如果孩子對於這門課的希望跟我不一樣,我可以放下多少我的期待?
我或許沒有提供我的課堂來滿足他其他慾望或需求的義務,但我為什麼要妨礙這件事?我又為什麼要因為他對這門課的學習期望比我的期待更小,而拒絕他進行這種學習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還有一群孩子,他們非常有熱忱想要參與這個課程,但能力上卻差了一截。即使他們幾乎不可能達成我的期待,但我為什麼要拒絕這樣的孩子呢?我能不能接受,他們就學到他們能學到的部分?
考慮到以上的想法,我最近開始調整整個作業制度。
我想試驗的是,一門課如果能夠提供夠多的通道,那人能不能在裡面誠實地面對自我要求,這樣也許對教學者跟學習者來說,都是一種解放。

你的R不是真正的R

這一季的課程(3、4、5月)結束時,有不少孩子都還沒達到繼續修課的門檻,他們就像大學生趕期末報告那樣開始趕報告,在死線前傳給我。
有孩子非常關心自己是否能續修,在視窗裡把報告傳給我之後,又加上了諸如「我已經很努力了!」「我明天沒時間修改了啦!」「拜託啦我想要繼續修課!真的拜託!」這樣的句子。
我考慮再三,決定給她一個「求情得到的R」。將作業還給她時,我特別向她說明:「依照我的標準,這份作業只有A+,但因為妳一直求情一直求情,所以我給了妳『求情的R』。」
拿到寫著「求情的R」的作業的孩子,表情一瞬間有點動搖。我想她是在考慮要不要修改這份作業,好得到『真正的R』。但後來她做了決定:「我下學期再拿真正的R好了。」
我認為這個決定是相對「乾淨」的,她也接納了自己得到的是求情R,並且以此來得到更新契約的條件。我十分願意相信,我讓她在學習上擁有了一次主動決定的經驗。
除此之外,對於那些非常有意願但能力實在不足的孩子,我也給了「勉強的R」跟「勉強的A+」,讓兩三個孩子通過了更新契約的門檻。
這樣的作法會對這個制度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這位孩子會不會「習慣用求情來過關」呢?知道有「求情的R」這種情況,會不會在整個班級蔓延開來,「大家都不寫作業了,求情就好了」呢?
「原來可以這樣」的表情(示意圖)
我覺得不會,不過我也很好奇後續會有怎樣的變化。

開放旁聽生

既然開放了「能力不夠但很有意願」的孩子,以及「有意願,但意願沒有高到想要好好完成作業」的孩子,那我也想試試看接納「有意願,但完全不想寫作業」的孩子?
我想到了旁聽生的制度。旁聽生跟選修生不同,可以不用寫作業;但反過來說,即使旁聽生寫了作業,我也不會收。也就是說,旁聽生因為選擇不跟我締結「透過作業跟我合作學習」的契約,他對我就沒有交作業的責任,我也沒有看他的作業並且提供我的主觀意見與評價的責任。
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有意願,但完全不想寫作業」的孩子繼續用最低限度的方式參與這門課。他對這門課許下的承諾,大概就只有交錢跟不要破壞課堂進行而已;而我對他的承諾,也只有盡我所能認真上課。他不必對我說明他學到了什麼,我也不必對他學到什麼負責。
對於這樣的教與學關係,是夠好的嗎?我身為一個教育者趕到十分不安。但我也想透過實作來經驗看看,在自主教學者跟自主學習者的狀態裡,這種教與學關係具體來說會有什麼缺點。也許我的不安只是一種不習慣?
另一方面,如果開放可以不寫作業的旁聽生,會不會所有孩子都跑去旁聽生、沒有人選修?「既然可以不寫作業,那我幹嘛要辛苦寫作業」這樣的滑坡會不會真的滑下去?
我也覺得不會,同樣地,我也很好奇後續會有怎樣的變化。
下一期結束後,我再來報告。

系列回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1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駿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許多的句子都能讓我聯想起教育現場的某個場景或對話。於是我想要推薦《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照著書裡的句子,去談談我所看見的那些關於孩子的洞穴,或是箱子。
若你遇到了一個小孩,偶然間要跟他相處,而你剛好有資源和餘裕的話,希望你願意考慮,成為一個他遇到困難時,會想要轉頭問你的大人。
總的來說,無論是教育者或父母,擁有想要更瞭解孩子、想要讓孩子「好還要更好」的念頭,我想是無可厚非的,但若因此而一直打探小孩大大小小的任何資訊、想要整天對孩子做這做那的,我想大多數在冷靜狀態下的父母和教育者,都會覺得不對勁。
在家自學的實務上,預算與學習機會的問題,會隨著小孩的成長、想學習一些複雜的事物,逐漸變得更加嚴苛。我想提出的對策,是讓小孩跟社會「面對面」,拓展小孩在社會上學習的機會。當他們得到跟我們一樣多的資訊跟資源,他們也有能力跟我們一樣投入社會上的學習活動。
作為父母和教育者,每當面臨要不要「推一把」的教育抉擇時,一邊是「小孩因此而討厭怎麼辦?」「破壞親子關係怎麼辦?」,另一邊是「小孩養成逃避的習慣怎麼辦?」兩害相權如何取其輕?簡直像是教養上的電車難題。在有如迷宮的諸般可能性裡,父母和教育者到底該怎麼做選擇?
在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裡,被輿論稱為「吹哨者」之一的醫師李文亮於2月6日過世。這篇文章要討論的,著重在中共有關當局當初要求李文亮簽寫的「訓誡書」。雖然是那個國家的事情,但看在我這個教育者的眼裡,卻像是近在咫尺的事。
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時候,許多的句子都能讓我聯想起教育現場的某個場景或對話。於是我想要推薦《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對照著書裡的句子,去談談我所看見的那些關於孩子的洞穴,或是箱子。
若你遇到了一個小孩,偶然間要跟他相處,而你剛好有資源和餘裕的話,希望你願意考慮,成為一個他遇到困難時,會想要轉頭問你的大人。
總的來說,無論是教育者或父母,擁有想要更瞭解孩子、想要讓孩子「好還要更好」的念頭,我想是無可厚非的,但若因此而一直打探小孩大大小小的任何資訊、想要整天對孩子做這做那的,我想大多數在冷靜狀態下的父母和教育者,都會覺得不對勁。
在家自學的實務上,預算與學習機會的問題,會隨著小孩的成長、想學習一些複雜的事物,逐漸變得更加嚴苛。我想提出的對策,是讓小孩跟社會「面對面」,拓展小孩在社會上學習的機會。當他們得到跟我們一樣多的資訊跟資源,他們也有能力跟我們一樣投入社會上的學習活動。
作為父母和教育者,每當面臨要不要「推一把」的教育抉擇時,一邊是「小孩因此而討厭怎麼辦?」「破壞親子關係怎麼辦?」,另一邊是「小孩養成逃避的習慣怎麼辦?」兩害相權如何取其輕?簡直像是教養上的電車難題。在有如迷宮的諸般可能性裡,父母和教育者到底該怎麼做選擇?
在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裡,被輿論稱為「吹哨者」之一的醫師李文亮於2月6日過世。這篇文章要討論的,著重在中共有關當局當初要求李文亮簽寫的「訓誡書」。雖然是那個國家的事情,但看在我這個教育者的眼裡,卻像是近在咫尺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羅恩·克拉克所著的《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一書的核心理念,強調良好教養的重要性及實用技巧,如保護學生隱私、每天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與學生行為的解釋。文章指出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負責任的習慣,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呼籲大家相信孩子的潛力,讓其在愛與教育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羅恩·克拉克所著的《教出優秀孩子的黃金教養法》一書的核心理念,強調良好教養的重要性及實用技巧,如保護學生隱私、每天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與學生行為的解釋。文章指出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負責任的習慣,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理解,呼籲大家相信孩子的潛力,讓其在愛與教育中茁壯成長。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