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百工生態,找回失落的職人精神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3-01
編採:吳美欣 責任編輯:蘇怡兢
「學測成績公佈 滿級分人數再創新高」、「學測滿級分某校27人獨佔鰲頭」,每年學測放榜時,新聞媒體充斥著類似標題與內容,報導著有多少人考滿級分、比拼學校升學率排名,然而在升學主義外的技職學生,即使作為國家代表選手前進國際技職賽事屢創佳績,但仍是難求報導篇幅、不被國人所識。《職人》雜誌,正是為了技職體系而創立的發聲出口。
「想找回社會在乎一技之長的職人精神,讓大家知道每個專業只要做到好,都是職人。」—趙浩宏採訪於中央社
《職人》雜誌由趙浩宏與石展丞攜手創辦,兩人在台北大學認識,求學時期即展現過人行動力和獨特眼光,與另兩名夥伴共同創辦三峽的在地刊物,團隊成員皆非文學院出身,卻能以最真摯的文字記錄下當地人文歷史故事,更涵蓋旅遊導覽新知、民政新聞時事、當地人物故事等。這樣的過程與經驗,更奠定了日後往獨立媒體深入發展的基礎。
大學畢業後趙浩宏至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進修,曾多次拜訪原住民部落、參與部落田野調查,並投身偏鄉服務。更加深地體會到,在著重「學歷」的社會風氣中,許多學子與家長都將升學當作唯一目標,服膺於分數至上的競爭體系中,放棄了孩子本身的才華與夢想。然而教育體系並非一朝能改,因此趙浩宏與石展丞選擇創辦《職人》雜誌,嘗試用更多元的方式影響社會氛圍,希望提供孩子除了升學以外,有更多發展及圓夢的可能。
佈展期間,職人團隊成員於現場手寫刊物LOGO上的「職人」書法字。 拍攝/雜學校
趙浩宏表示,自身對技職教育的關懷,來自母親在技職學校任教的薰陶。他曾在媒體採訪中分享,母親是高職美容美髮科教師,卻很心疼自己的學生,不論怎麼努力朝目標前進,卻不受外界的認真重視,普遍仍只認為「你就是個洗頭小妹」。
為了打破這樣的迷思與體制僵局,《職人》跑遍全臺大大小小的角落,紀錄為夢想深耕付出的領域達人,記錄下服裝打版、藺草工藝、汽車噴漆等各式學生職人的故事,也專訪過世界美髮賽事、國際工業配線等大型賽事奪獎選手,創辦至今已採訪過數百人,而每期出刊後,將書籍送往全台1300多所的國中及高職學校,打開大眾對於讀技職的想像、讓孩子了解技職教育也是未來升學規劃的選項之一。
在此次參展期間,《職人》邀請到專業職人帶領民眾深度接觸玫瑰栽培。
拍攝/雜學校
除了記錄職人故事,更積極參與線下活動、舉辦講座,此次便是職人二度參展雜學校,特別與主辦方合作「雜職工作坊」——邀集美髮、藺草工藝、玫瑰栽培、音樂製作、逐格動畫、水產養殖等各領域專業職人,一同策劃系列工坊,讓民眾不只知道、更能體驗到!而專業者亦能從民眾互動中,得到新的啟發與肯定。
談及未來,《職人》盼能更精進,不只要持續地讓更多人認識不同工作之外,2018年也開始了將職人故事遊戲化,結合性向測驗及職業地圖,發展出「百工職人線上卡牌遊戲」的開發計畫,提供孩子一條更鮮明的指引,讓更多人關注「尊重孩子」與「尊重專業」理念的重要。
《職人》相信,一個重拾專業、尊重專業的時代,終究會來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4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我的第一篇文章- 紀錄生活與閱讀起點我從小有寫日記的習慣,但並沒有持續太久,會把一天的生活瑣事記錄下來,我小學有幾年也非常愛閱讀,但從來不是功課好的學生,喜歡挑自己有興趣的課外閱讀物來讀,通常都是學校辦書展的書、家裡親戚留下來的讀物或跟同學借來看,但是經歷過兩次日記被家人偷看,我腦羞地把許多日記都撕毀,並告訴自己以後都不寫日記了,現在
avatar
E小姐的日常生活實踐
2021-07-02
紀錄片:生命源於光九〇年代的歐洲, 越來越多人摒棄食物, 過著環保健康的食氣生活.此現象引起導演彼得P.A.Straubinger的興趣, 他親訪食氣者們, 將ㄧ手經驗談連同操作方法, 送進醫院實驗室裡檢驗ㄧ番,企圖讓這個特異現象透明化. 彼得究竟會發現什麼始料未及的秘密?
Thumbnail
avatar
理解中醫
2020-12-01
紀錄片|找回我自己 Tell Me Who I Am|你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你以為人生失而復得,卻發現一切都是虛假,你將如何面對?Alex在18歲時騎機車發生車禍,由於頭部受到強烈撞擊,他醒來時發現自己唯一記得的事情是攣生兄弟Marcus。依靠Marcus的陳述,Alex逐漸拾回他18歲以前的人生。但隨著父母相繼過世,Alex卻發現Marcus對他的人生有所隱瞞。
Thumbnail
avatar
凱文的觀影筆記
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