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數位與數據 搭起教學者與學習者的橋樑

結合數位與數據 搭起教學者與學習者的橋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原報導於:2018-02-04
編採:錢佳玥 責任編輯:鄭珮辰

讓國高中生可以隨時提問作業中遇到的難題,再由大學生或學校老師進行在線解答,來自香港的Snapask打造了一個專屬學生使用的學習問答平台,從創立至今,累計輔導學生八萬名以上,學生遍佈香港、台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等。但建立學生專屬的問答平台並不是Snapask的終點,平台的事業開發吳秉儒告訴我們,Snapask目前正努力從一個問答平台,發展成為一個可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平台,期待用數據的力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勇敢發問 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很多人重視學習的內容,但其實學習的方法也同樣重要。吳秉儒認為,有價值的知識是無法輕鬆學來的,但可以透過心態的改變、方法的運用,讓孩子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路徑去接觸這些知識。因此,Snapask一直在協助孩子更有效率地學習。平台用一對一線上提問解答的方式,幫助平時在課後不敢發問的孩子勇敢提問,嘗試在解題卡住的當下,就立馬得到解決問題的支援。吳秉儒比喻說這好像是打通學生的「任督二脈」,讓學生能更積極快速地進入到下一關卡。

和市面上其他問答平台不同,Snapask不走論壇式的提問方式,學生提問後,系統在平均17秒內就會委派一位相應領域的導師回覆並引導其解題。在幫助學生成功解答問題後,平台還會告訴學生該題對應的知識點為何,並給出針對性的複習建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解決了難題,還可以快速瞭解自己的知識弱點,進而學習補足。

展覽現場,有不少參觀者正在手機上試用Snapask進行發問。(圖/Snapask)

展覽現場,有不少參觀者正在手機上試用Snapask進行發問。(圖/Snapask)

透過數據分享,創造「多贏」的教學環境

提到教育,就離不開老師、學生、家長這個關係鏈。Snapask在協助學生解題的同時,也考慮到這些學生在教育上的關係人,特別推出了「自主學習」合作夥伴學校的提案。該提案希望與台灣各個國高中學校合作,提供合作學校的每位學生3個月每月20題的免費發問權利。這種作法除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外,還能系統地收集每個學校學生的提問數據,並將其結果分享給學校老師,讓老師更全面掌握自己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學習吸收情況,從而可以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夥伴學校的提案在幫助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協助了學校老師的教學。正如吳秉儒所說:「當有產品可以協助孩子更好地解題之後,就會推動學校思考學校的空間還可以創造出哪些其他的功能,老師的教授方式還可以怎樣改變。」從而創造「多贏」的教學環境,推動教育進步。

Snapask特別為本屆展覽設計互動遊戲,現場來賓可通過Snapask APP對感興趣的冷知識問題進行發問並獲得解答。(圖/錢佳玥)

Snapask特別為本屆展覽設計互動遊戲,現場來賓可通過Snapask APP對感興趣的冷知識問題進行發問並獲得解答。(圖/錢佳玥)

精益求精,不斷發展

雖然從2015年進入台灣市場至今僅兩年多,但是這次已經是Snapask第二次參與雜學校展覽。相比較去年的展覽,商業發展部的詹燿州認為,今年的展覽設計更加用心地在細節的設定上。攤位上除了有產品的介紹和學生對於產品使用的反饋外,今年的Snapask展區還特別設計了一個「這些冷知識你都知道嗎?」的環節。展板上列出了很多有趣的提問,每個提問旁邊都附有一個QR code,如果參觀者想要知道問題背後的解答,就可以用手機掃描QR code在Snapask平台上發問,不久之後就可以獲得平台老師給出的解答了。透過這樣有趣的形式,讓大家體驗使用Snapask,同時也與參觀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Snapask也致力於精益求精,透過使用者回饋,不斷地改進產品自身的不足。像是針對學生可能利用平台解答抄答案的顧慮,平台就會特別叮囑答題老師不要直接提供解答,要針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循序漸進地引導和講解,讓學生真正明白解題的方法。此外,平台還開通了「挑戰區」功能,讓學生可以針對不同知識點進行課外鞏固練習,遇到不會的題目還可以繼續線上發問。

對於平台接下來的發展,吳秉儒說,希望在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台之下,還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發問,讓學生掌握發問的能力,這也是學習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avatar-img
雜學校的沙龍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人小學兒童環境教育平台從2017年兒童節當天上傳第一隻宣傳影片,到同年七月正式開課,再到十月參展雜學校展覽也僅僅半年的時間。雖然是兒童環境教育平台,但是小人小學做的事情絕不僅是讓孩子體驗大自然這麼簡單,平台創辦人陳子倢表示,她希望可以透過小人小學這種親子共學的教學模式,幫助家長更認識自己的孩子。
技職3.0是台灣第一家關注技職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從2014年12月網站與粉絲團上線距今已成立有三年多的時間。技職3.0創辦人黃偉翔也曾是高職生,因為過去技職教育的消息不常被主流媒體關注,而且一般大眾也對其有很深的偏見。
與LIS 線上教學平台是一個政府立案之公益性社團法人(NPO),成立於2013年7月,今年已經是二度參與雜學校的展覽。平台打碎現有國高中的理化課程內容,以科學史的順序重新排列課綱,並將科學家發現科學原理的過程製作成故事影片在網絡平台播放。
廣達文教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成立至今,基金會一直以林百里董事長提出的「文化均富、科技均享」為最終努力目標。期待在財富無法均分的時代,能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同樣的文化資源,也可以讓每個人都輕鬆地接觸科技,享受科技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啟萌教育在2016年3月成立,2017年8月甫創立位在復興北路上的實體學校。關於第一次參與雜學校展覽,創辦人Alice(侯采彤)表示,她是一個從機械系畢業的女生,在就學期間擁有豐富的教具製作、機構設計和出國交換經歷,讓她開始思考自身的專才與「教育」之間的關聯,進而產生了很不一樣的想法。
學苑的創辦者賴岳林(Raymond Lai)曾經是美國矽谷的一位電腦工程師,同時也對教育有熱誠的他發現像微軟、Facebook 這樣大型的電腦科技公司或平台,他們的創辦人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並且獲得成功,這說明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就接觸了程式語言,並且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
小人小學兒童環境教育平台從2017年兒童節當天上傳第一隻宣傳影片,到同年七月正式開課,再到十月參展雜學校展覽也僅僅半年的時間。雖然是兒童環境教育平台,但是小人小學做的事情絕不僅是讓孩子體驗大自然這麼簡單,平台創辦人陳子倢表示,她希望可以透過小人小學這種親子共學的教學模式,幫助家長更認識自己的孩子。
技職3.0是台灣第一家關注技職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從2014年12月網站與粉絲團上線距今已成立有三年多的時間。技職3.0創辦人黃偉翔也曾是高職生,因為過去技職教育的消息不常被主流媒體關注,而且一般大眾也對其有很深的偏見。
與LIS 線上教學平台是一個政府立案之公益性社團法人(NPO),成立於2013年7月,今年已經是二度參與雜學校的展覽。平台打碎現有國高中的理化課程內容,以科學史的順序重新排列課綱,並將科學家發現科學原理的過程製作成故事影片在網絡平台播放。
廣達文教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成立至今,基金會一直以林百里董事長提出的「文化均富、科技均享」為最終努力目標。期待在財富無法均分的時代,能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同樣的文化資源,也可以讓每個人都輕鬆地接觸科技,享受科技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啟萌教育在2016年3月成立,2017年8月甫創立位在復興北路上的實體學校。關於第一次參與雜學校展覽,創辦人Alice(侯采彤)表示,她是一個從機械系畢業的女生,在就學期間擁有豐富的教具製作、機構設計和出國交換經歷,讓她開始思考自身的專才與「教育」之間的關聯,進而產生了很不一樣的想法。
學苑的創辦者賴岳林(Raymond Lai)曾經是美國矽谷的一位電腦工程師,同時也對教育有熱誠的他發現像微軟、Facebook 這樣大型的電腦科技公司或平台,他們的創辦人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並且獲得成功,這說明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就接觸了程式語言,並且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