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先建立三個態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常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學思考也一樣,調整好了姿勢,要跑到終點,只是早晚的事情。

raw-image

奧斯卡在「哲學實踐的藝術」一書寫道:「態度」的英文是「attitude」, 跟「aptitude」(天資)同樣衍生自拉丁字「agere」,意思是 「行動」:態度和代表「能力」的天資,兩者彼此緊密相連,都是行動的條件。

那麼提問的態度是甚麼呢?

提問的第一個態度是「就事論事」。

先談理解對方談話內容,才談提出問題,提問必須相關,而不能是聯想。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不簡單,需要有紀律。否則,怎麼會有雞同鴨講這句話?

第二個態度是「真心想知道」,排除預設立場,放開自我侷限。

我記得剛開始上哲學思考的時候,每次我舉手,阿北都記得補上:「你是有提問? 要提出反饋? 還是有反對意見?」 我初時沒發現只有針對我他會這樣說,但久了以後我發現他應該是觀察到我常常用提問包裝反對的意見。我自己看懂以後,也觀察到周遭的人,用提問包裝反對、責罵的情況,處處可見,用幾個徵兆便可清楚。

媽媽指著翻倒的果汁大聲質問:「為什麼做事這麼不小心?」時,小孩嚅囁地說:「因為....」話還沒說完,媽媽已經發飆:「你不要老是找一堆理由!」小孩也頂嘴:「你為什麼都不聽人家說話!」媽媽不想聽小孩的原因,小孩也不想聽媽媽的,假裝成提問的指責,只是想發洩情緒。

媽媽說「你難道不會冷嗎?」,老師下課前的最後一句話「還有人有問題嗎?」都只是假問題。久而久之,問題成了一種掩飾情緒的手法,再也沒有人尊重問題裡的好奇心,也少人好好在針對問題回答了。因此,第一個徵兆,是被情緒淹沒的提問,多半有強烈的預設甚至指責。

第二個徵兆,是使用「難道是」「真的是」「每個人」或「一定」「絕對」這樣的詞彙,多半是反對意見。因為事情總有例外,但不能用例外來反駁大方向。

第三個徵兆,是連鎖式的問題。通常前面的一個一定是假問題,目的只是確認。例如學習到一個新的概念,總會與我們過往的經驗衝突,常聽見人這樣發問:「貪婪一定是不好的嗎?人類進步的動力不就是因為貪婪嗎?」說這句話的人,其實只是要包裝他的意見「貪婪不一定不好,人類進步的動力就是因為貪婪。」。既然如此,我們可不可以學會真性情一點,就勇敢地說出反對意見呢?

第四個徵兆,是牽拖各種證據(這個我最常犯哈)。最常見的是舉證某種名人或專家的話語:「可是某某人說XXX,那這樣還會是XXXX嗎」或是舉出各種數據。

第五個徵兆,是是已經隱含強烈的預設立場。例如:「為什麼兒童可以自然的提問,而我卻不行?」把兒童與自己相對,是已經預設了年紀的變數,不知不覺把問題簡化了,自然沒有想要知道這個為什麼真正的答案。

第三態度是提問是為了激發思考,而不是追求正確答案。

問題有兩種,一種是「知識性」的問題,一種是「思考性」的問題。

知識性的問題,追求標準答案,大部分是”How”或”what"問句。例如:「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多少?」即使問題沒有必然的答案,但能夠被歸納出幾個答案的也算是。例如;「如何成功?」「如何提出更好的問題?」「如何定義提問的質量?」你可能會羨慕知識很多的人,但有沒有想過喜歡問知識性問題的人,喜歡提問之後得到答案的安心感,是喜歡控制的人?

思考性的問題,是開放性的,大部分是"Why"的形式。問的是:「人為甚麼要成功?」「人為甚麼要存在?」甚或是心平氣和的「你為什麼生氣?」「你為什麼挫折?」喜歡問思考性問題的人,除了思考能力要好(不然就會有無窮盡的煩惱吧?),面對未知的世界,越挖越深的問題,更是考驗安全感及面對恐懼的能力。

你常問思考性的問題嗎? 你喜歡被問思考性的問題嗎?如果沒有,也許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喜歡冒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dow 浮光掠影的沙龍
14會員
12內容數
透過思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2021/07/17
在哲學裡,「為什麼」是一個最強大的萬用提問。除了可以把已經靜止的句點延展,梳理前因後果,開啟「向後的對話空間」。更重要的是,可以開啟「向下的空間」,探討更深層的原因,挖掘本質。 向下的空間,是黑暗的,是未知的,是令人恐懼的,但這是唯一通往地心的路。
Thumbnail
2021/07/17
在哲學裡,「為什麼」是一個最強大的萬用提問。除了可以把已經靜止的句點延展,梳理前因後果,開啟「向後的對話空間」。更重要的是,可以開啟「向下的空間」,探討更深層的原因,挖掘本質。 向下的空間,是黑暗的,是未知的,是令人恐懼的,但這是唯一通往地心的路。
Thumbnail
2020/07/09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很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影子說:「那是因為我是別人的影子啊!我依附著他,但他又何嘗不依附著光呢? 就好比我是蛇脫的皮、蟬脫的殼的影子,而蛇皮蟬殼也不過是它們主人的遺蛻罷了!這世上到底誰是誰的影子?誰是影子,誰不是影子呢?」
Thumbnail
2020/07/09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很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影子說:「那是因為我是別人的影子啊!我依附著他,但他又何嘗不依附著光呢? 就好比我是蛇脫的皮、蟬脫的殼的影子,而蛇皮蟬殼也不過是它們主人的遺蛻罷了!這世上到底誰是誰的影子?誰是影子,誰不是影子呢?」
Thumbnail
2020/07/09
「聆聽! 否則你的舌頭會把你變成聾子!」印地安傳統格言提醒我們。 要如何傾聽? 需要先放下先入為主的成見。說來容易,做到談何容易?在哲學思考裡面,第一步,是相信自己是無知的。如同蘇格拉底說的:「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
Thumbnail
2020/07/09
「聆聽! 否則你的舌頭會把你變成聾子!」印地安傳統格言提醒我們。 要如何傾聽? 需要先放下先入為主的成見。說來容易,做到談何容易?在哲學思考裡面,第一步,是相信自己是無知的。如同蘇格拉底說的:「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問對了問題,就能解決一半以上的棘手局面!用「提問」解決問題! 人從出生後到長大有一段時間,最常問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那是對所有事物都感到好奇的年紀,對所有稀奇的事物都想知道原因,即使當下可能聽不懂可能不了解,但神奇的是,在長大後看到當時問的問題時就會理解原因。
Thumbnail
問對了問題,就能解決一半以上的棘手局面!用「提問」解決問題! 人從出生後到長大有一段時間,最常問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那是對所有事物都感到好奇的年紀,對所有稀奇的事物都想知道原因,即使當下可能聽不懂可能不了解,但神奇的是,在長大後看到當時問的問題時就會理解原因。
Thumbnail
問更好的問題,獲得更棒的答案
Thumbnail
問更好的問題,獲得更棒的答案
Thumbnail
「為什麼要這樣問?」「為誰而問?」「是為了拯救你自己還是站在個案福祉?」「解答的是對方的疑惑要驗證是你心中的認定?」「你的脈絡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問....
Thumbnail
「為什麼要這樣問?」「為誰而問?」「是為了拯救你自己還是站在個案福祉?」「解答的是對方的疑惑要驗證是你心中的認定?」「你的脈絡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問....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Thumbnail
開會後才發現重要的問題沒想到?在公司向同事請教問題卻常碰一鼻子灰?不妨看看 18 刷暢銷書《精準寫作》作者洪震宇老師再度出擊的《精準提問》,學會意識問題、構思好問題,以及如何在看似閒聊中的情境中獲得對方的好回應。
Thumbnail
開會後才發現重要的問題沒想到?在公司向同事請教問題卻常碰一鼻子灰?不妨看看 18 刷暢銷書《精準寫作》作者洪震宇老師再度出擊的《精準提問》,學會意識問題、構思好問題,以及如何在看似閒聊中的情境中獲得對方的好回應。
Thumbnail
2022年2月,洪老師的第十本書上市,主題正好就是《精準提問》,如果你對提問有興趣,這篇文章就是我學習完「提問力工作坊」和閱讀完《精準提問》後,它們帶給我的一些心態和行為上的改變,讓我在這裡和你一起分享。
Thumbnail
2022年2月,洪老師的第十本書上市,主題正好就是《精準提問》,如果你對提問有興趣,這篇文章就是我學習完「提問力工作坊」和閱讀完《精準提問》後,它們帶給我的一些心態和行為上的改變,讓我在這裡和你一起分享。
Thumbnail
職場,佔了一天時間將近三分之二的場域,裡頭聚集了從剛踏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以及歷練多年的職場老手,同時在職場染缸一起攪和,本篇想談的是,不管你現正處在職場何種階段,如何透過「提出好問題」在社畜圈子裡更上層樓,接下來你將會收穫:1.培養健康的提問心態2.如何讓別人願意幫助你?3.自問自答的收穫。
Thumbnail
職場,佔了一天時間將近三分之二的場域,裡頭聚集了從剛踏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以及歷練多年的職場老手,同時在職場染缸一起攪和,本篇想談的是,不管你現正處在職場何種階段,如何透過「提出好問題」在社畜圈子裡更上層樓,接下來你將會收穫:1.培養健康的提問心態2.如何讓別人願意幫助你?3.自問自答的收穫。
Thumbnail
我們常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學思考也一樣,調整好了姿勢,要跑到終點,只是早晚的事情。
Thumbnail
我們常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學思考也一樣,調整好了姿勢,要跑到終點,只是早晚的事情。
Thumbnail
文明的發展不是因為有答案,是因為有「問題」。問問題的過程就像禪宗所說的,並非是你能否戰勝問題、找到答案,重點是不停的提問背後那股永不放棄好奇心的「精神」。我在史丹佛上課的時候,受到深深的震撼......
Thumbnail
文明的發展不是因為有答案,是因為有「問題」。問問題的過程就像禪宗所說的,並非是你能否戰勝問題、找到答案,重點是不停的提問背後那股永不放棄好奇心的「精神」。我在史丹佛上課的時候,受到深深的震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