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是我。我就是我!

「我是誰?」我是我。我就是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拒絕開成別人眼中的花:成就美好自己的40個激勵》撰寫的推薦序

你懷疑過自己,「是誰嗎?」
你看清過自己,「是誰嗎?」
你堅信過自己,「是誰嗎?」
當夜深人靜之際,你站在鏡子前,映入眼簾的那個人,你認識嗎?喜歡嗎?認同嗎?

「我是誰?」是人生課題的大哉問。
有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有人哇哇落地就理所當然地明瞭自己的天命。
無論我們到哪種年紀?獲得怎樣的成就?總是不斷的在人生旅途中尋找自己;總在四下無人的寧靜中,獨自面對內心的自己。

在5G萬物聯網、人人皆媒體的數位時代,透過新媒體工具,任何人都能輕易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態度。有人靠青春本色;有人靠裸露炫技;卻鮮少有人憑藉著與生俱來的內涵才華,去耕耘打造自己的數位形象魅力。所以,往往只能靠一時的新鮮感或時事議題而爆紅,卻無法在茫茫網海中屹立不搖。

自媒體,強調的就是「獨特的自我」。「找出自己的興趣,善用自己的專長,去經營個人的自媒體。」一向是我在校園演講、企業內訓開宗明義必定會闡述的論點。工具可以複製、技巧可以學習,肢體動作可以模仿,只有我們的人格個性是獨一無二的。

我很喜歡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則比喻,一張鈔票和一張白紙,分別揉成一團,還丟在地上被人踐踏。但人們依舊認同鈔票的價值,反觀白紙卻從此一文不值。這比喻告訴我們,重點不在於我們經歷了多少挫折,遭人忽視、輕蔑,或是詆毀、誣陷;重點在「我們到底是鈔票?還是白紙?」世界上唯一能阻礙我們自己成長的,只有自己!當然,能證明我們有多少價值的,也就只有我們自己。

禪宗《指月錄》裡道盡人生三大境界: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而我對「找尋自己」的過程,也有類似的感觸。首先是「我是誰?」的存在懷疑;再到「我是我。」的優勢認可;最後到「我就是我!」的性格無畏。只要不影響到其他人,讓自己任性點、隨意點地活著,有何不可呢?

相當喜歡作者在《拒絕開成別人眼中的花:成就美好自己的40個激勵》一書中闡述的論點。從接納自己開始,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我們不可能事事完美,時時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下。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在過的,不是用來犧牲奉獻、討好別人。只有我們全然的接納自己,坦然面對自己的獨特,才能強化出專屬的個人優勢。當身心靈都獲得解放時,豐盛富足的心態才能讓我們放寬眼界、敞開心胸,用愛去感受一切的體驗。當我們忘情地擁抱美好,幸福,自然就會到來!

拒絕開成別人眼中的花:成就美好自己的40個激勵

拒絕開成別人眼中的花:成就美好自己的40個激勵



avatar-img
鍾婷的AI元宇宙
65會員
54內容數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自媒體經營與培訓,再跨足到元宇宙與AI。關注其趨勢發展,及為現今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對各行各業產生怎樣的加乘效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鍾婷的AI元宇宙 的其他內容
身為知識網紅的現代講師們,三人行必有我師,人人都有機會貢獻自己的所學或經驗,透過新媒體工具去傳道授業解惑。但遲遲無法做出令人滿意的線上課程嗎?那是因為你被三大心魔困住了!
此文章內容於有播app發表,進行兩岸直播分享。 運用新媒體就要搞懂新媒體的特性,掌握相關產生的數據,來做內容優化的依據。身為講師及知識工作者只要換上這六個新思維的腦袋,自然能在數位教學領域裡如魚得水。
此文章內容於有播app發表,進行兩岸直播分享。 因疫情許多人被迫停止手邊的實體工作,開始轉往線上謀生。面對鏡頭,滿是緊張及手足無措。直播,是一個挑戰!身為講師及知識工作者在運用新媒體工具,就該換上哪六個新思維觀念,才能做好一場成功叫好又叫座的直播。
最近有越來越多辦課單位,把實體課程轉為線上課程,⁣辦實體課程大家都很拿手,但換成實體好像容易卡卡,⁣於是歸納過去的經驗,做了一份注意事項懶人包,⁣提供給各位做參考。以下分成七個工作項目,您可依貴單位的人力做分配。
掌握新媒體工具,善用數位人脈,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美好未來指日可待。你已是成年人了,這3點能力該學會!
台灣疫情指揮中心4/1發布「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 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的原定培訓計劃不是延期就是取消,此舉完全能理解且正確!但也讓企業也開始思所:難道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取代群聚式的培訓嗎?翻轉教室,也要翻轉企業培訓,其實有五項手法,分別是...
身為知識網紅的現代講師們,三人行必有我師,人人都有機會貢獻自己的所學或經驗,透過新媒體工具去傳道授業解惑。但遲遲無法做出令人滿意的線上課程嗎?那是因為你被三大心魔困住了!
此文章內容於有播app發表,進行兩岸直播分享。 運用新媒體就要搞懂新媒體的特性,掌握相關產生的數據,來做內容優化的依據。身為講師及知識工作者只要換上這六個新思維的腦袋,自然能在數位教學領域裡如魚得水。
此文章內容於有播app發表,進行兩岸直播分享。 因疫情許多人被迫停止手邊的實體工作,開始轉往線上謀生。面對鏡頭,滿是緊張及手足無措。直播,是一個挑戰!身為講師及知識工作者在運用新媒體工具,就該換上哪六個新思維觀念,才能做好一場成功叫好又叫座的直播。
最近有越來越多辦課單位,把實體課程轉為線上課程,⁣辦實體課程大家都很拿手,但換成實體好像容易卡卡,⁣於是歸納過去的經驗,做了一份注意事項懶人包,⁣提供給各位做參考。以下分成七個工作項目,您可依貴單位的人力做分配。
掌握新媒體工具,善用數位人脈,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美好未來指日可待。你已是成年人了,這3點能力該學會!
台灣疫情指揮中心4/1發布「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 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的原定培訓計劃不是延期就是取消,此舉完全能理解且正確!但也讓企業也開始思所:難道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取代群聚式的培訓嗎?翻轉教室,也要翻轉企業培訓,其實有五項手法,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