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才有機會,before it’s too late(上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比起斜杠,自己更喜歡“跨界”這個詞對於現今數位化時代與平臺商業模式當道的詮釋,特地查了英文,大部分的説法是Crossover,尤其是拿來用在很多潮牌之間的跨界合作上;但我個人比較喜歡Transboundary這個詞的意境,尤其是boundary之於界限的意境

Crossover 這個字眼感覺比較輕鬆(其實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Curry的花式胯下運球,哈),沒法把現今一大堆被跨界競爭者所顛覆的傳統商業的無奈體現出來;很多我們看到新聞才知道又有傳統產業或商業模式被科技顛覆的現實,在一邊追捧跨界新玩法的同時,殊不知很多新商業模式背後是投資了多少人力/物力/智力資源,又經過了多少次的失敗迭代才有辦法跨越原來那道界限boundary進而得以衍生出來

這幾年跨界這個詞因爲互聯網企業的顛覆性創新變得很火,尤其是在Amazon 股價飆漲使得創辦人Jeff Bezos 即使離婚后還是貴爲全球首富,Amazon過去一個世紀不僅零售本業綫上(賣書開始到什麽都賣)走到綫下(收購Whole Food,並設立如Amazon 4-Star等實體通路),甚至到無人商店(Amazon GO)。

更進一步延伸到消費性電子產品(Kindle電子書/Kindle Fire平板電腦)、數位内容(Amazon Publishing/Amazon Music)、智能家居(Echo)與基本上沒有第二名的雲計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等的跨界作爲,再次被用放大鏡來學習。

殊不知很多新商業模式背後是投資了多少人力/物力/智力資源,又經過了多少次的失敗迭代才有辦法跨越原來那道界限boundary進而得以衍生出來 ~~~

與其幫大家整理這些已實現跨界的典範,這幾年有幸跟幾家創造顛覆性局面的互聯網企業客戶合作,近距離邊看邊學,甚至有幸參與部分前期規劃,希望建立在這些經驗上,用幾個大家一定會很熟悉的經典跨界案例與個人經歷來解析跨界的成功因素

raw-image
首先,想從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樂,來探討其實早就行之有年的跨界

Hip Hop New School派元祖團體之一Run DMC 在1986年聯合重金屬搖滾樂團Aerosmith一起發表“Walk This Way”, 這首歌的MV其實就是從打破疆界的角度來詮釋(上次在藍途計劃始業中拿出來播放,結果臺下一片鴉雀無聲 …...):

MV中原本兩方各自在一堵墻的兩頭較勁, Aerosmith 盡情忘我地刷電吉他,隔著墻壁的Run DMC被吵得氣不過,把低重音音響搬出來,Hip Hop Beats 加轉黑膠唱盤的scratch聲一下,雙方各自把彼此的關鍵能力(Aerosmith的搖滾旋律 + Run DMC的嘻哈節奏)叠加在音樂這個交集的“平臺”上;嘻哈與搖滾中間的那堵墻被兩者結合後的曲目給打破,成爲跨界經典。

這首歌不僅本身在嘻哈樂界有劃時代的壯舉效應,更進一步將嘻哈樂導入大衆流行樂的軌道;從此,歌曲中穿插幾句嘻哈饒舌基本上成爲標準配備的現象,讓許多傳統音樂創作者根本不知所措,因爲饒舌在這些科班出身的音樂人閲歷中甚至曾經被極度鄙視;近幾年韓國流行樂K-POP更是將這個成功方程式發揚光大,即便是小鮮肉男團,或是辣妹女團,總有幾個團員就是靠饒舌在團裏扮演耍酷的角色。

raw-image

怕Walk This Way離大家的年代太久遠,再拿一首這幾年的經典跨界音樂作品爲例,目前在YouTube累積點閱次數排名史上第四名(已超過46億)的See You Again,這首曲目的受歡迎程度,或許是因爲本身緬懷Paul Walker的深遠含義,再加上史上最强系列電影速度與激情的加持所致。

但如果一樣是從音樂跨界合作的角度來看,開頭動人的鋼琴旋律,搭配Charlie Puth的R&B抒情唱腔,與Wiz Khalifa 的兄弟義氣式的Hip Hop饒舌,必須説真的很濃纖合度地在五綫譜這個音樂平臺上把兩人的關鍵能力做了結合。

用這兩首相對淺顯易懂的流行樂曲目作爲例子,可以清楚總結出來幾個跟跨界強相關的關鍵字,分別是:平臺關鍵能力,接下來用這三個關鍵字來分析最近通過新歌Mojito又再次成爲熱點人物的周杰倫(如果是一個平臺),與爲什麽他的音樂(產品)可以歷久不衰背後的成功關鍵因素。

幾個跟跨界強相關的關鍵字,分別是:平臺關鍵能力
raw-image

在此之前,先探討一下前陣子身爲台灣人都多少與有榮焉的費玉清一剪梅現象(詳情可閲讀商周報道),簡單説:

1. 先是今年年初有位中國蛋哥搭著自己身後的雪景在鏡頭前唱起了“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加上自己的蛋頭,10秒的視頻在快手上獲得了超過300萬的點閱

2. 後來一位專門通過嘻哈節奏來Kuso短視頻的網友Goated Beat則是把蛋哥這段視頻發揚光大,費玉清的高亢歌聲配上嘻哈重節拍的化學效應,目前這段視頻已超過640萬的點閱(比Goated Beats其他80篇kuso視頻作品的點閱次數總和還要再多很多)

3. 最後關頭,有位網友把歌詞翻譯成“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估計由於新冠疫情的原因,這句話某種程度在即便是在炎熱的6月天裏,也還是可以表達出許多民衆對疫情所造成現況的無奈

4. 最後在Tik Tok短視頻社交效應的推波助瀾下,一夕之間各式各樣的翻唱版本,如:歌劇女高音版,鋼琴伴奏男高音版,烏克麗麗R&B版,……等,造就了費玉清一剪梅現象

raw-image

如果我們把上述黑色粗體的部分做些整理,可以看出來關鍵字有:高亢歌聲、嘻哈節奏與故事畫面(蛋哥身後的雪景/民衆對疫情的無奈),wait a minute,這不就是周杰倫的成功方程式嗎?!

更具體地説,周杰倫早在2006年就想到把他最擅長的跨界腦筋動到費玉清身上,建議大家把他們兩人合唱的千里之外拿來復習一下,就會發現Goated Beats版本的一剪梅之所以掀起波瀾,其來有自!

很多人酸葡萄說周杰倫的音樂一成不變,周杰倫説的很好:“但這就是周杰倫的音樂!”

一直以來,如果周杰倫是個平臺,其商業模式就是將他最擅長的嘻哈藍調節奏、淡淡抒情旋律、浪漫動人琴聲、方文山深遠歌詞與中國風元素等關鍵能力,進行各種不同方式的跨界結合來進行顛覆性創作。

另外,也很重要的,就是他總是會花心思在MV劇本的拿捏上;最後,當周杰倫的曲目搭配上周杰倫的MV畫面,聽覺與視覺的交織,周杰倫的音樂之所以歷久不衰,因爲都是回憶。

記憶猶新2001年當周杰倫跨界結合嘻哈饒舌、搖滾節拍與國樂二胡,拿著雙截棍邊唱邊耍是人都覺得帥的畫面(不少玩音樂的朋友從前聽到雙截棍后都會說:“真的沒想到原來二胡可以這樣玩”);有位資深音樂人給的評論非常到點:“從現在起,從前的流行音樂瞬間被歸類爲老歌” 。這就是顛覆!

raw-image

讓我們回到Amazon一系列的成功跨界顛覆上,很多人不懂Jeff Bezos背後的把戲到底是什麽,只知道要是Amazon出手跨界進入,那個領域就會被顛覆,時常被拿出來探討的幾個FAQ如下:

綫上的電子商務原本不就是用來顛覆實體通路的商業模式嗎?怎麽最後Amazon自己也開起實體店鋪?!

又如到底Amazon的Echo智能家居在佈什麽局?明明現在每個人都有智能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拿來查詢所有需要獲得的訊息,爲什麽要通過Echo來聲控?!

對了,原本Amazon之前不是也有自己出手機,後來怎麽銷聲匿跡?!

其實背後Amazon一直以來就是通過他們的電商平臺爲基礎來收集各式各樣的數據,因此與其説Amazon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企業,倒不如説Amazon是全球最大的數據庫公司。

尤其是針對北美,除了所有Amazon會員相關資料,從前純粹電商時代這些會員瀏覽網頁的軌跡曾放進購物車卻沒下單的商品最終下單采買的物品退貨申訴的原因/次數等都是20年前極其珍貴的數據。

建立在這些數據上,Amazon進一步搭建號稱全世界最堅强的數據分析團隊,來挖掘很多連消費者都不知道其實自己有相關需求的商機,等到綫上數據的收集挖掘趨近飽和,就開始將觸角延伸到綫下。

因此,Amazon之所以開設實體商店,除了在疫情前綫上零售的GMV從來沒超越全球零售行業的20%(但經過這次疫情,預估將來綫上綫下的占比將50/50各半),因此爲了進一步擴張市場版圖與企業規模,往綫下走勢在必行。

更重要的是,對於綫下消費者實體行爲模式的相關數據收集:通過實體店鋪裏成百上千的攝影機鏡頭(尤其是Amazon GO),收集消費者在店鋪裏先逛A區再逛B/C/D區的走動軌跡、曾拿起卻又放回架上的商品類型與在貨架上左看右望商品的視綫軌跡…..等。

Amazon 建立在這個“通過數據挖掘找到新市場,進入後再收集新的數據類型”的商業模式上:

  • 通過Kindle收集你的閲讀習慣(喜歡讀什麽類型的書,習慣在什麽樣類型的段落上停駐/習慣省略什麽樣類型的段落);
  • 通過Amazon Music收集你的音樂喜好(習慣在什麽時間段聼什麽樣類型的音樂);
  • 通過Echo收集你口語表達偏好與聲調(早上跟晚上的聲調差異,甚至可以推導當時的心情)

到最後,其實Amazon的每一個跨界動作,背後都是建立在其龐大的會員平臺基礎上,通過其龐大的數據洞察分析基礎建設(號稱全球最龐大的數據中心/全球佈建的倉儲物流設施/全球統一采購的議價能力)等關鍵能力,挖掘出消費者尚未被滿足的需求,進而瞄準潛在市場進行全新的商業模式設計。

raw-image
綜上所述,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具有流量優勢的平臺型企業一旦將自己的關鍵能力在新領域找到新的施力點,就可能顛覆原來該行業的市場態勢,搞得每個行業到最後都不知道會從哪裏又冒出新的競爭對手。現在開始,跨界的非典型競局將是新常態!

下一篇將從另一家也是全球市值排名前五的企業,來進一步拆解跨界的成功因素,並探討身在這個“世界是平的”時代的我們,應該如何通過跨界來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PPENer 橘鬍子弼爾的沙龍
49會員
22內容數
一個“世界這麼大,一定要出去闖闖”的簡單念頭,讓橘鬍子弼爾一畢業因工作就這麼在海外奔波了十幾年;在20+個國際級城市裡生活體驗異國風情,跟來自世界各國的同事與客戶們共事;積年累月試錯中精進自己的職場軟,逐漸在跨國商務場合裡成為意見領袖,進而通過文化衝擊來學習作為個國際平台的practitioner!
2022/10/16
兩年前跟前公司提離職時,不少人們問我下一站是不是去北京?或是杭州?還是深圳? 每當我說:“我要加入海邊(暱稱)做數位轉型”,大部分同事都不太相信,覺得我只是先丟煙霧彈,時間來到2021農曆年前的一月,前主管跟同事們除了稍來新年祝賀的 greetings 也都會順便問:“所以你究竟現在在哪裏上班呀?“
Thumbnail
2022/10/16
兩年前跟前公司提離職時,不少人們問我下一站是不是去北京?或是杭州?還是深圳? 每當我說:“我要加入海邊(暱稱)做數位轉型”,大部分同事都不太相信,覺得我只是先丟煙霧彈,時間來到2021農曆年前的一月,前主管跟同事們除了稍來新年祝賀的 greetings 也都會順便問:“所以你究竟現在在哪裏上班呀?“
Thumbnail
2022/09/14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比爾是個活動咖,或許是喜歡活動過程中那種一群人互動的協作感,也或許是很享受那種良性競爭帶來的刺激感,使得我從小不但喜歡參加活動,也喜歡辦活動。 尤其是辦活動的時候,總是喜歡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什麽樣的橋段,可以讓參與活動的人不僅樂在其中,還可以感受到該活動本身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念
Thumbnail
2022/09/14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比爾是個活動咖,或許是喜歡活動過程中那種一群人互動的協作感,也或許是很享受那種良性競爭帶來的刺激感,使得我從小不但喜歡參加活動,也喜歡辦活動。 尤其是辦活動的時候,總是喜歡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什麽樣的橋段,可以讓參與活動的人不僅樂在其中,還可以感受到該活動本身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念
Thumbnail
2022/09/14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比爾是個活動咖,或許是喜歡活動過程中那種一群人互動的協作感,也或許是很享受那種良性競爭帶來的刺激感,使得我從小不但喜歡參加活動,也喜歡辦活動。 尤其是辦活動的時候,總是喜歡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什麽樣的橋段,可以讓參與活動的人不僅樂在其中,還可以感受到該活動本身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念
Thumbnail
2022/09/14
認識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比爾是個活動咖,或許是喜歡活動過程中那種一群人互動的協作感,也或許是很享受那種良性競爭帶來的刺激感,使得我從小不但喜歡參加活動,也喜歡辦活動。 尤其是辦活動的時候,總是喜歡花很多時間去思考什麽樣的橋段,可以讓參與活動的人不僅樂在其中,還可以感受到該活動本身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意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是一本稍微有點硬的書,對研究電子商務與及產業策略競爭的人,會是充滿認知挑戰及知識滿足。但對這些生硬範疇沒有興趣的人就顯著枯燥乏味。但站在推廣知識下,我仍儘量以較淺簡方式說明我讀後的閱讀心得。 以下這段話,是我自己對【電子商務】的整合性定義:「企業(組織)創造一個或複合式「平台」
Thumbnail
這是一本稍微有點硬的書,對研究電子商務與及產業策略競爭的人,會是充滿認知挑戰及知識滿足。但對這些生硬範疇沒有興趣的人就顯著枯燥乏味。但站在推廣知識下,我仍儘量以較淺簡方式說明我讀後的閱讀心得。 以下這段話,是我自己對【電子商務】的整合性定義:「企業(組織)創造一個或複合式「平台」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內容精彩,讀起來很暢快的產業秘辛史。作者行文流暢,章節安排很有系統,沒有太多深奧的術語,可讀性很高,大概除了太多人名會讓我常常看到一半,心中冒出這講話的是誰啊,然後去翻前面對照出他是誰。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內容精彩,讀起來很暢快的產業秘辛史。作者行文流暢,章節安排很有系統,沒有太多深奧的術語,可讀性很高,大概除了太多人名會讓我常常看到一半,心中冒出這講話的是誰啊,然後去翻前面對照出他是誰。
Thumbnail
  今天剛好在網路上喵到了一部關於搖滾樂的紀錄片,裡頭剛好提到了搖滾樂是否要向主流靠攏。有一部份的樂手認為不過渡的包裝並將內心真實的話講出來,才能反映最真實的社會現況;而有一部份的樂手則認為商業是必須的,因為必須面對現實生活帶來的窘境。我並不擅長任何樂器,也不懂樂理,只能從一位聽者的角度來觀看這件事
Thumbnail
  今天剛好在網路上喵到了一部關於搖滾樂的紀錄片,裡頭剛好提到了搖滾樂是否要向主流靠攏。有一部份的樂手認為不過渡的包裝並將內心真實的話講出來,才能反映最真實的社會現況;而有一部份的樂手則認為商業是必須的,因為必須面對現實生活帶來的窘境。我並不擅長任何樂器,也不懂樂理,只能從一位聽者的角度來觀看這件事
Thumbnail
「跨領域的觀念學習」是作為一個企業領導者必修的主要課程,也唯有跨域合作的創新,才能帶領企業擺脫傳統進入新的里程碑,科技的進步與變化趨勢的快速,就足以讓我們警惕與借鏡,跳脫舒適圈,進入跨領域的學習,才可讓人生有更多的掌控權及選擇權,為自己或為你的事業創造另一片天地立於不敗之地。
Thumbnail
「跨領域的觀念學習」是作為一個企業領導者必修的主要課程,也唯有跨域合作的創新,才能帶領企業擺脫傳統進入新的里程碑,科技的進步與變化趨勢的快速,就足以讓我們警惕與借鏡,跳脫舒適圈,進入跨領域的學習,才可讓人生有更多的掌控權及選擇權,為自己或為你的事業創造另一片天地立於不敗之地。
Thumbnail
還沒開始之前,沒有人是敢肯定的認為這很簡單且方向絕對正確,唯有看到收貨後的粉絲留言已經逐步有些小成績的社群平台迴響,才慢慢敢放鬆一點覺得這樣的決定,在這個時代看起來,算是有點沾上數位的邊,做點新世代該做的努力了。
Thumbnail
還沒開始之前,沒有人是敢肯定的認為這很簡單且方向絕對正確,唯有看到收貨後的粉絲留言已經逐步有些小成績的社群平台迴響,才慢慢敢放鬆一點覺得這樣的決定,在這個時代看起來,算是有點沾上數位的邊,做點新世代該做的努力了。
Thumbnail
每次想講企業的跨界轉型都讓我很頭痛,但四處接觸外國文章,才發現自己想太多了。一般我們可能只想到「cross(跨越)」或「transform(轉變外貌)」(就硬要把中文字面翻譯出來嘛),但外國人其實更常用另一種說法,而且只用兩個字母就夠了,就是「go」。另外我也會在本文下半介紹日文的慣用說法。
Thumbnail
每次想講企業的跨界轉型都讓我很頭痛,但四處接觸外國文章,才發現自己想太多了。一般我們可能只想到「cross(跨越)」或「transform(轉變外貌)」(就硬要把中文字面翻譯出來嘛),但外國人其實更常用另一種說法,而且只用兩個字母就夠了,就是「go」。另外我也會在本文下半介紹日文的慣用說法。
Thumbnail
比起斜杠,自己更喜歡“跨界”這個詞對於現今數位化時代與平臺商業模式當道的詮釋,特地查了英文,大部分的説法是Crossover,但我個人比較喜歡Transboundary這個詞的意境,尤其是boundary之於界限的意境 ..... 【佐2002年份電影“神鬼交鋒”】
Thumbnail
比起斜杠,自己更喜歡“跨界”這個詞對於現今數位化時代與平臺商業模式當道的詮釋,特地查了英文,大部分的説法是Crossover,但我個人比較喜歡Transboundary這個詞的意境,尤其是boundary之於界限的意境 ..... 【佐2002年份電影“神鬼交鋒”】
Thumbnail
我們,就是異人,別讓大世界的有形之手,鉗制我們思想的流浪。地上地下的隔閡,在逆流眼中,從頭到尾也不曾存在過。
Thumbnail
我們,就是異人,別讓大世界的有形之手,鉗制我們思想的流浪。地上地下的隔閡,在逆流眼中,從頭到尾也不曾存在過。
Thumbnail
大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會以專利壁壘和規模門檻保護自己,讓技術無法與街頭智慧結合;但在物聯網的時代,生產規模效益將不再是最重要的優勢,而開源設計網站和無所不在的互聯網,也讓技術不再是跨國企業的禁臠。
Thumbnail
大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會以專利壁壘和規模門檻保護自己,讓技術無法與街頭智慧結合;但在物聯網的時代,生產規模效益將不再是最重要的優勢,而開源設計網站和無所不在的互聯網,也讓技術不再是跨國企業的禁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