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法離群索居,所以的確需要朋友。但話說回來,結交朋友是很個人的事,所以不但每個人的交友風格迥異,其實也沒什麼標準答案可言。
老實說,即便過了這麼多年,我也曾經因為工作與自己興趣的關係,結識了很多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但自己還是不大習慣那種汲汲營營的人脈經營方式。最近,我去參加了一個Speed Networking的活動,每六分鐘就和一位新朋友互換名片和交談,感覺很有趣。但是,事後一邊檢視新朋友的清單,我也一邊思考:如果結交朋友不是從真誠出發,可能就會有一些價值觀的偏差了。
儘管,我老愛開玩笑地說:「我認識的人很多,但恐怕認識我的朋友更多!」但我對於交朋友這件事,其實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舉例來說,有些人很明顯是抱著功利心態來結交朋友,他們總以為認識了某些企業老闆、社會名流或意見領袖,就宛若拿到一張通往上層社會的門票。老實說,有時我們難免會基於虛榮心或某些動機,而想要認識一些網紅或風雲人物⋯⋯但我也得說,如果一開始的出發點就不健康,這樣其實是很危險的。
所謂人脈,並不是朋友數愈多就愈好。要知道,並不是拿到了某些厲害人物的名片、和某些大咖合影,或是在
臉書上加了某些意見領袖為好友⋯⋯您就真的可以跟這些人稱兄道弟,如果沒有互動、往來或某些關係支撐,這樣的人際關係根本難以長久維繫。
有人說:「能力是一,人脈是後面的零。」嗯,我覺得這樣的說法還不錯。我認為,彼此要有來有往,而且願意在某些場合給您帶來幫助的,這才能夠算是人脈。所以,相較於一些強連結,有時我更重視弱連結關係的締結。
根據150定律,每個人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大約維持在150個左右,其中強聯繫約30個,弱聯繫約120個。
「鄧巴數字」,係由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
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該定律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當然,這也是因為每個人的社交需求不盡相同,而能夠維持的關係也極其有限。想要當萬人迷,自然也得付出很多的代價。換言之,如果自己沒兩把刷子,光是收集了一堆名片,或是在不同的社交圈認識一堆朋友,也是枉然。
所以,我想建議您停止無效社交,別再巴望那些根本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脈了!好好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盡量減少那些無法給您的精神、感情、工作或生活層面,帶來任何愉悅、感動或進步的社交活動。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更加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話說回來,平常就得開始關心身邊的朋友,不只是噓寒問暖,更要發揮「雪中送炭」的精神,這才是友誼長存的關鍵。嗯,人生苦短,請從現在開始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朋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