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自己之改變自我對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教養的過程,就像任務闖關一樣,一關一關的破解,解題成功,能讓你慢慢看到孩子情緒處理,和人際關係上的進步;但更多時候是卡關了,你摸不清這關的大魔王是誰?在哪?搞不懂適用什麼武器?或是根本沒發現自己已體力耗盡,需要先補補血。常常動彈不得,必須退回上一關,重新出發...
上周五是學校的親師座談會,我心裡充滿了期待,因為每次我都必須和爸爸做好分配,一個在家顧兩兒,一個前往學校參加兩場;常常孩子黏著、不讓我出門,所以近幾次都是我在家顧小孩,讓爸爸參加。這次我想試著再和他們溝通看看,讓媽媽去學校看看他們的新教室,請外公外婆來照顧他們一下(因為爸爸當天又必須工作);沒想到兩兒開心地答應了,也承諾會好好聽外公外婆的話。
當天下午接到老師的電話,原以為是晚上活動的提醒;沒想到老師提到樂樂最近的言行;喜歡亂講話(參雜打死、壓扁等用詞)、喜歡故意弄同學(愛抱同學、逗弄、挑釁同學)、昨天還惡作劇害同學擦傷(害對方跌到、嘴唇擦傷);而對方的家長情緒很大、非常的生氣。老師也善意的提醒,晚上座談會會遇到對方家長......。
我又接到投訴電話了?這次要去和對方家長道歉?這一天怎麼來的這麼快?
怎麼會讓同學受傷?他們不是好朋友嗎?同學狀況還好吧?
樂樂在學校的狀況是這樣?這孩子會不會有過動兒的傾向?
我怎麼現在才知道?他需要甚麼幫助?我能怎麼幫助他?
是不是我的教養方式錯了?是我太放縱或討好嗎?我的教養好失敗...
掛掉電話後,這些問題反覆在我腦海裡轉阿轉,老實說我感受到自己的挫折和難過,深深的無能為力感,讓我沉思沮喪了好久;不想就這樣坐以待斃,被這自我否定感淹沒,我決定先去接樂樂放學,和他好好聊一下。
我也深深了解,不想讓管教小孩時的挫折變成傷人的話語,改變自我對話/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哥羅西書3章21節,「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我也自我鼓勵和對話了一番,「我正在用正面的方法化解挫折和憤怒,這麼做一定能改善我和孩子的關係;也許需要一段時間、也許方式需要調整,但我要相信正向教養所能帶來的改變。」
-------------------
樂樂:怎麼只有接我,妹妹咧?
媽媽:因為我想先跟你聊一聊,等等再來接妹妹;樂樂,媽媽先問你,你昨天是不是有讓同學受傷?
樂樂:對阿!因為XXX擋住我不讓我過...我講借過,他都故意不聽!
媽媽:所以你就絆他?你知道這是危險的事嗎?你知道你害他嘴巴親到地板,受傷了嗎?
樂樂:我有跟XXX說對不起了...

媽媽:我知道你有點生氣和著急對嗎?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想更好的方法。XXX的爸爸媽媽很難過他的寶貝受傷了,所以我晚上要去跟他的爸爸媽媽道歉。
樂樂:…….
在路邊持續了一段溝通和引導的對話,我和樂樂討論出,如果再遇到同樣的情形,他可以用什麼處理方式?也讓他知道傷害別人、傷害自己、傷害環境的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們也協議,爸爸媽媽會常常提醒他,但他也必須要自己提醒自己,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很巧的是,那位同學剛好從我們身旁經過,準備放學;於是,我帶著樂樂再去和同學道歉,兩個小男生又像沒事一樣,討論著恐龍和蜘蛛人的安全帽。
這件事情我相信一定有更好的處理方式,而我也在努力學習中;除了體認到自我對話的重要性,我也感受到,保有和孩子單獨的對話時間是重要的(尤其是多寶家庭),拍拍自己,教養之路不簡單,堅持下去,一定會更好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寶米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帶妳出來玩...妳還要哭?」 「妳再哭我就揍妳,聽到了沒?」 「嘴巴給我閉起來喔!不然我們現在馬上走,有沒有聽到?」  假日大熱天的下午,我帶著樂樂在公園排著溜滑索,長長的隊伍在毫無遮蔽物下,搭配著極度曬人的艷陽,讓人容易心浮氣躁,著實考驗著大人和小孩的耐力和體力。
最近在和小孩互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有點沮喪,也有點自我懷疑。尤其當小孩在鬧情緒時,同理孩子的情緒、與正向的溝通後,小孩的情緒仍然很滿,不但沒有緩和,仍瘋狂的發洩,甚至出現怪爸爸、打媽媽的行為。 每當類似情況發生時,總會自我反省,這個不逆向教養是否走偏了?會不會養成不孝子?我是一直在退讓嗎?
「帶妳出來玩...妳還要哭?」 「妳再哭我就揍妳,聽到了沒?」 「嘴巴給我閉起來喔!不然我們現在馬上走,有沒有聽到?」  假日大熱天的下午,我帶著樂樂在公園排著溜滑索,長長的隊伍在毫無遮蔽物下,搭配著極度曬人的艷陽,讓人容易心浮氣躁,著實考驗著大人和小孩的耐力和體力。
最近在和小孩互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有點沮喪,也有點自我懷疑。尤其當小孩在鬧情緒時,同理孩子的情緒、與正向的溝通後,小孩的情緒仍然很滿,不但沒有緩和,仍瘋狂的發洩,甚至出現怪爸爸、打媽媽的行為。 每當類似情況發生時,總會自我反省,這個不逆向教養是否走偏了?會不會養成不孝子?我是一直在退讓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