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麼多溝通、心理學的書後,我開始觀察自己的溝通日常。
有個奇妙的小發現,我開始還算能接受「衝突」發生,不是因為我很享受跟別人吵架或是有情緒上的糾葛,當下是很不舒服,但我開始運用了表達感受與需求的學習,從中也自己設定了一些跟比較親密的朋友的問題,作為雙方的回答,就像是有個無形的諮商師在引導我一樣。
事件一:工作上問題得不到解答
工作上與第三方廠商有起衝突,我覺得他們一直提出很難的規範,讓我跟客戶很為難,覺得希望找出可以變通的做法。但是他們依然不給予有機會調整的方法。
・過程:
我跟廠商窗口的主管通了個電話,但是他依然用半柔軟跟強硬的態度,來拒絕我們的請求。因此在電話上頭,我們彼此的情緒就有點衝突,因為我感覺他們持續用同一個說法來回饋我們,並沒有想到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在不開心後掛了電話,我決定提供他們既有的做法,最多跟客戶說說他們壞話的心情。
・我做了什麼:
因為在電話上溝通無效其實滿氣憤的,所以我也說了一些比較不客氣的話。結束這通電話後我並不開心,我覺得好吧,既然別人有別人的規定,我就照做吧,客戶也同意了,即便我有再多的不確定性,這也是別人的專業。於是我拿起電話回撥給那位主管,跟他說明了。
「這幾次溝通上我感覺到,沒有人回饋到我們真正的問題,我們其實覺得很失落,所以才在溝通上有滿多不愉快的態度,針對這點其實不應該針對人,但我有個人的情緒,這點好像不需要留到週末,所以我打了這通電話跟你道歉,也許你們也能聽聽看我們的煩惱,或是在未來更新做法也不錯。」
電話打完了,對方也回饋很感謝我撥打這通電話,我們的情緒沒有留給週末,當然也不需要。對方也解釋了這個做法真的很受到其他客戶的誇獎等,也許立場不同做法沒有對錯,只是有沒有彈性,彼此能否舒服接受而已。
事件二:跟設計師的討論修改的過程
・過程:
在提案前的內部針對設計上的討論,已確認內容是否符合客戶需求。因此專案企劃就需要跟設計師先內部討論,但這一次設計師針對我提出的建議有許多的過度反應。
・我做了什麼:
當下我其實是直接感受到設計師的口氣或態度不太對勁,我一開始是假裝沒感受到這種負面能量,但實在是一波一波的感受到浪潮。
於是我在過程中就說了:
「XX,我想先拉開一下現在在討論的事情,其實我現在提出的修改並沒有不合理,我都是以我理解客戶的需求來跟你討論了,你也可以給我回饋,但你的反應好像滿大的,我想知道是怎麼了嗎?」
我的夥伴立刻反應到,我有嗎?我以為我很正常聽,好那我思考一下,你先說完。後來他也有跟我坦誠,其實他對這次的設計是很喜歡,因此我的意見有點讓他感受到挫折,所以可能情緒上有直接反應,他以後會注意一下,也請我包涵。
事件三:跟好朋友討論一個合作案的彼此太在意產生誤解
・過程:
因為討論一個簡報設計檔,因為專案負責人是我們兩人一起,我們過度在意或是尊重彼此,而在資訊的傳達上有點誤會。設計師在最後沒有產出我們希望的方向,但因為時間來不及了,所以我的朋友想要先妥協,不過他願意先溝通看看。但我們在這個過程還是覺得好像哪裡卡卡的。(好像是太尊重對方的結果,沒說出心裡話)
・我做了什麼:
我直接提出了,我希望跟你聊聊這次的經驗,因為未來還會有很多的合作,我希望我們能維持好的朋友關係以及夥伴關係。因此我就提出了以下三個問題,讓我們在晚上的時候討論。
1. 這件事情什麼部分困擾我們?
2. 我們用了什麼方式改善?
3. 下次怎麼做會更好?
我覺得我做這件事情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還有我跟我朋友的感情。雖然要當面討論這三個題目一開始有點害羞,但我們坦承去討論心理感受的時候,其實我們更能理解彼此都是為對方著想的,下次我們如果發生類似的事情應該要怎麼提早讓對方知道,或是優化解決的方法。
雖然我們的感情本來就很好,但我更相信在有更多合作的工作底下,我們還是能因為願意學習溝通而尊重彼此,成為好的工作夥伴。
以上是最近的溝通筆記本,提供給一起學習說話的朋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