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還是做應該做的事?/程天縱

2020/11/24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世界上的人聰明才智都相差不大,但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大部分人都碌碌無為?無論就業或創業,想要在第二人生成就一番事業,就要想辦法讓自己投入「高頻高壓」的狀態。

我在上篇文章《程天縱的職場力》自序文中提及:「在第一人生受教育時比較依賴家人的支持,第二人生進入職場後開始獨立。」
這裡說的「獨立」,是指「經濟獨立」和「生活獨立」。
在我們家中非常重視傳統、孝順、敬老尊賢,因此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過年過節時長輩會發紅包或是禮物,給尚在第一人生中的晚輩。
但是晚輩們一旦開始進入第二人生,邁入職場工作、自己有收入後,長輩們就不再給紅包或禮物;反過來,開始自己賺錢的晚輩們,要給長輩們紅包或禮物。
這種傳統的做法,象徵意義非常重大;代表小孩子脫離了父母的懷抱,不再依賴父母家庭,開始獨立生活和經濟獨立。
這是一個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孩子們要學會自律、獨立過生活,父母不會在身邊管教著和嘮叨著。

迷失的開始

對於初入職場的新鮮人,開始享受獨立和自由,這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與衝擊。很不幸的是,經過十多年的教育後,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都沒有準備好接受這個改變的衝擊,因此開始迷茫。
雖說是獨立、自由的開始,卻不得不花時間在工作上;下班後的生活通常也非常忙碌,除了加班以外,還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與好朋友混在一起,吃喝玩樂鬧翻天。
我在初入職場時懵懵懂懂的,不僅工作上沒有準備好、求職面試非常不順,生活上也沒有心理準備。離開了父母、很快的結婚,組織自己的小家庭,並且迎來了我的大兒子Jerry。
在現實與經濟的壓力下,我的初入職場經驗就是「蠟燭兩頭燒」,忙、盲、茫。有興趣了解的讀者,可以在《程天縱的專業力》第一章「個人工作的專業力」的前四篇文章中略知少許。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第二人生就像一列飛快車,從一站趕到下一站,除了短暫停靠的時間之外,毫無休息。直到退休以後,終於有時間靜下來,回顧我的第二人生。

得到與失去之間

我的第二人生,說得好聽一點就是以專業經理人自居,說得實在一點,我就是一個上班族打工仔。但是,我這班飛快列車,選擇了一條異於平常人的路線,因而有了離開台灣25年的海外派駐職涯經歷。
許多朋友和讀者,認為我的第二人生經歷非常輝煌,我應該是一個人生的勝利組;而我自己的總結,則是從人生輸贏的角度來看,有得必有失。
讀者們可以參考收錄在《每個人都可以成功》一書中的〈人生的輸贏,在於自我的價值與實現〉這篇文章。
在2016年8月寫一下這篇文章時,我主觀認為,我的聰明才智並沒有比別人強,因此我得到的,其實是用我失去的東西換來的。
而且一般人眼中的贏,經過時間和環境的改變以後,也未必就是贏,很可能反而是輸的開始。端看每個人的價值觀,才能決定自己得到的,是否真正是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用自己失去的去換取,是否值得?
再深入探討,在當今台灣社會,慣於以名利來判定輸贏、成敗的氛圍下,即使得到了眾人稱羨的名與利,是否就代表了「幸福」?
姑且不論這些極端個人化、形而上的問題,在職場上努力打拼的人應該都不會反對,不論就業還是創業,都希望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讓自己覺得人生無憾吧?

做事的目的

剛出版上架的新書《程天縱的職場力》,主軸就是在解析職場的「人」與「事」,企業就是「人」與「事」交織而成的。書中還特別強調,在企業裡、職場上,人與事互為因果、互相影響,無法切割。
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處理人際關係就沒有一個固定模式可以套用。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做人會比做事難。
撇開如何做人不談,想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做事也是一個關鍵。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跟讀者們談談如何做事。
進入第二人生以後,在上班時或下班後,每個人都有一樣多和一樣有限的時間,來做許多事。這些事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for fun」(興趣)或是「for making a living」(謀生)。
如果職場人能夠找到興趣和謀生兩者兼具的工作,並且做到頂尖的成就,當然是最大的幸福。例如在美國的NBA、MLB、NFL等等的職業球員,除了滿足自己的興趣之外,年收入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這些人畢竟是鳳毛麟角,不是像我們一樣的普羅大眾。因此,我們還是務實的分析一下,究竟我們有沒有可能找到兩者兼具的工作,並且做出一番成績來。

為興趣而做

一般來說,有興趣做的事情,都是「低頻低壓」的。讓我以多年前看過的一個電視綜藝節目為例,來說明。
電視節目主持人讓參加節目的夫妻坐在同一個舞台上,中間以一個大屏風隔開,確保兩人看不到彼此。
主持人請兩位助理舉著同樣問題的白板,同時給雙方看,然後要求夫妻各自在手中的白板寫下答案,以考驗彼此的默契與了解。
問題是:「先生最喜歡吃太太燒的那一道菜?」做答完後將屏風拉開,讓夫妻看到對方的答案。結果發現,太太寫的是「紅燒肉」,先生寫的是「清炒蝦仁」。
這下子太太勃然大怒,質問先生說:「你不是經常誇讚紅燒肉好吃嗎?你自己說過,你最喜歡吃紅燒肉。」先生委屈的回答說:「我只喜歡一個星期吃一次,不是天天吃啊。」因為太太每次都煮上一大鍋,要吃一星期才能吃完。
另一個例子,有位事業成功的外商企業高層朋友,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週末也不例外;偶爾能夠在例假日抽空,跟朋友打一場高爾夫球,就認為是人生最愉快的事。
在他退休半年後偶遇,我問他,退休後是否經常去做人生最愉快的事,也就是打高爾夫球了?
他皺著眉頭告訴我,退休後打球的次數,比以前上班時還少,自己也覺得沒有那麼有興趣了。
因為退休前都是一些做生意的朋友和屬下找他打球,退休後,大家都推托沒時間陪他打球,自己一個人連練習場練球,也提不起興趣了。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職業球員的例子,伴隨職業而來的訓練,使得頻率和壓力大為增加;更糟的是在場上造成的運動傷害,不僅僅會令人失去健康,更會喪失美好的前程。
這時還有多少人還可以宣稱,自己是為興趣而工作?

為謀生而做

有「興趣」做的事情,通常都是「低頻低壓」,而為「謀生」做的事情,通常都是「高頻高壓」。
就以上班族來說,每週一例一休,朝九晚五的工作已經算是不錯了。現實生活中,老闆給的目標、績效考核的要求、同事之間的競爭、客戶的問題與抱怨,才是上班族的日常。
你是否經常在下班前接到老闆交代的任務,第二天一早就要交報告?週五下班前接到客戶的電話,要求完成的事項,下週一早上就要提交?通訊軟體的普及,讓你無時無刻都在上班狀態,毫無放鬆、休息的時候?
至於創業的人,更是要天天面對「高頻高壓」。
創業的目的千百種,可以為了生存、為了理想、為了實現個人價值、為了爭一口氣、為了改變世界……等等。
但是,千萬不能夠不為了賺錢而做;因為創業的價值與成敗,唯一的檢驗就是「變現能力」。如果不為了賺錢,就會淪為「做自己喜歡的事」,結果更糟糕。

網路媒體公關新創的案例

以我輔導過的一個網路媒體公關新創公司為例子。創業者之前就是網路媒體的從業人員,喜歡寫一些科技新創的報導文章,在網路上發表。
創業初期就是自己一個人,租了一間5坪大小的辦公室,僱用了兩個年輕小夥子,創立了微信公眾號發表自己的文章,每週舉辦一次線下創業者活動。
主要的「增值活動」就是兩個:一個是自己的興趣,微信公眾號寫些訪問新創的文章發佈,閱讀文章免費且沒有變現的模式,除了得到少則數百多則上千的「按讃數」之外,只有費用沒有收入。
另一個是舉辦線下活動,透過參加者收費得到些許收入,扣除人力、場地、茶點等成本之後,利潤微薄。由於是一個小小新創,經常費用不多,也足以維持下去。
不知道是幸或是不幸,當時(2014年)正值創新創業、智能硬件風起雲湧之時,深圳到處都是孵化器、加速器和投資公司。於是這家新創融到了500萬人民幣的投資,使得這個小新創,估值突然跳升到5,000萬人民幣。
就如同我在〈過多的資源,也可能變成吞噬創業者的魔鬼〉這篇文章裡面提到,郭董語錄裡說過:
「成功」是最壞的老師,它只會讓你變得無知和大膽。
在新創階段,多餘的、或是過多的「資金」也是最壞的老師,同樣會讓你變得無知和大膽。
於是這家新創就開始「建組織」,僱用了更多的編輯與記者,寫出更多的文章;同時也開始建立一個軟體工程師團隊,開發自己的網站,不再依附微信公眾號。
俗話說:「想喝牛奶不必自己養頭乳牛,直接去買牛奶就是了」;道理人人都懂,但是一旦有過多的資金以後,就會去做自己有興趣做的事,而忘了「賺錢」是創業最主要的目的。
我在他們擴大組織時,就不斷的提醒創業老闆,「新創一定要輕裝上陣,不要把寶貴的資金用在固定資產、應收帳款和庫存上」。
可是創業者認為我多慮了,因為他們是網路公司,不是製造業,不應該用製造業的標準來衡量網路新創、也不適合用製造業的經驗來提醒網路產業。
我還是提醒他們:「人是major cost driver(佔最大比例的成本),快速的擴大組織、增加成本和費用,而沒有相對應的營收和獲利增長,早晚會把現金花完,就會面臨創業失敗的結果。」
果不其然,不到一年的時間,現金已經燒掉300多萬人民幣了;這時候創業者開始緊張,請教我該怎麼辦。
我藉機給她上一課,「自建網站、擴大寫作團隊、增加網路文章數量,你得到了許多按讚數,但是沒有收入。現金燒完後,月底發薪時,只給每個員工發幾百個『讚』,行嗎?」
「你的問題出在,你只做你有興趣做的事情,而不努力做你應該做的事情,也就是『賺錢』,創業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幸好創業者覺悟的早,在公司現金還有100多萬的時候,將營運重心和資源投入到線下活動上,而且積極的尋求企業客戶的支持,為他們辦產品發佈會、主題論壇、公關活動等等,快速增長營收。
另一方面,將接近10人的軟體和網站開發團隊解散裁掉,並且將寫作團隊縮編,只留兩三人,大幅降低成本和費用。
半年內達到損益兩平、現金流為正流入的狀況。公司總算存活下來了。
在我輔導過的600多新創公司當中,不乏犯下相同毛病,導致創業失敗的。
例如喜歡搞技術、研發、產品的創業者,就不喜歡碰業務、財務,認為花錢去請人來負責就可以了;而我經常強調的是,創業者一定要親自抓業務和財務。
但凡有興趣或喜歡做的事情,都是「低頻低壓」的事情。如果創業者處於「低頻低壓」的心態和環境下,創業如何會成功?創業者必須做能夠「賺錢」的事情,不能只做自己有「興趣」做的事。

興趣和謀生可以兼顧嗎?

我們雖然不像前面提到的美國職業球員,有天賦的能力加上後天的努力,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找到興趣和謀生兼顧的工作嗎?
例如,喜歡看電影的人,去政府工作,負責檢查影片中是否有暴力、色情、賭博、毒品宣傳等等,以便將電影、電視節目、網路內容等分級分類。這樣的工作是否可以兼顧興趣和謀生呢?
例如, Google、Facebook、Instagram等等UGC網路平台,最大的挑戰就是維護資訊安全和審查內容。即使AI能檢測出99%的不良內容,以今天這些平台的巨大流量而言,1%就是驚人的數量;最終還是由人來判斷、來決定,而且必須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完成。一旦有了誤判,造成的後果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傷害。
擔任這些內容審查工作的人,即使再喜歡天天上網的人,他們能夠忍受這種高頻高壓的工作嗎?

兼顧興趣和謀生,斜槓是答案嗎?

現在非常流行「斜槓」,就好像英文的T字,橫向的一槓就是所謂的「斜槓」,代表你的常識或知識領域的寬廣度。但是要在第二人生的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的話,靠的還是垂直的那一豎。這一豎就代表你在專業領域裡的深度。
橫槓和直豎加起來的總長度,也符合「常數定律」。因為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你把時間花在橫的上面,豎的就會短了,同樣的道理,你對某個領域專研太深的話,那麼你就斜槓不起來了。
有興趣的事通常落在橫槓上,低頻低壓又難以變現。賴以謀生的事情通常落在直豎上,在高頻高壓的情況下,才能得到績效與成果。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原因,就來自做事的頻率和壓力。當「橫槓」上的事變成高頻高壓時,興趣就很難維持。當你用低頻低壓的態度與方法,來處理「直豎」上的事,那麼你就很難做出一番成績。
我在過去40年碰到許多優秀的年輕人,在職場上卻很不得意也不開心,他們經常會感嘆,自己是匹千里馬卻找不到伯樂。
他們是不是千里馬,我不便妄下結論;即使真的是匹千里馬,在很少跑動(低頻)和沒有競賽(低壓)的情況下,時間久了,難道千里馬還會永遠是千里馬嗎?
如果事事都以遊戲人間的心態和方式來處理,在職場上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嗎?

一槓或一豎?都是自己的選擇

第一人生的受教育時期,學校和家庭應該要盡量把橫的一槓拉長,然後和孩子一起,去找到屬於他們各自的一豎。
第二人生的職場生涯中,個人要專注在自己的一豎上,成就自我;但是也要找到延長自己橫槓的方法,求取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
第三人生的退休生活裡,開始分享傳承自己的一豎成功經驗,同時大量的、快速的增加自己的斜槓,維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如果我為自己的三段人生打分數的話,我的第一人生很明顯的是不及格。我的第二人生找不到一個平衡點,最多只能打60分;我的第三人生,正在朝向我自己設定的方向努力,現在勉強可以說是80分吧。
最後,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在第二人生的職場人應該斜槓嗎?我的答案是 ,如果是for fun 的事情,應該需要「斜槓」,如果是 for making a living 的事情,應該需要專注在「一豎」上。

成就你的第二人生

退休將近9年,人生過了大半,見的多想的多,慢慢感覺到自己變得耳聰目明。
最近才明瞭,不論是就業或是創業,職場上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中所說的「事業的三個原則」:
  1. 要做生意就要成功,就得賺錢。
  2. 我們應該能夠享受金錢。
  3. 一個人應該能夠在最後回顧自己的事業時告訴自己,這些年來的經營是有意義的。
《當和尚遇到鑽石》是一本全球商業暢銷書,作者Geshe Michael Roach是位受過「具足戒」的佛教比丘,他在位於印度的賽拉梅藏傳佛教寺院(Sera Mey Tibetan Monastery)學習了22年之後,成為第一位得到「格西」(佛學博士)學位的美國人。
他從1981年開始教導佛法,他也是研究梵文、西藏文和俄文的學者,翻譯作品等身;他也是「亞洲經典機構」(Asian Classics Institute)的創辦人,他也積極進行賽拉梅寺院的重建整修工作。
他應用藏傳佛教《金剛經》中古老又先進的智慧,將成立於紐約市的安鼎國際鑽石公司,打造成年營業額一億美元的事業。巧合的是,在佛教用語中,「金剛」就是「鑽石」。

結語

無論就業或創業,想要在第二人生成就一番事業,就要想辦法讓自己投入「高頻高壓」的狀態。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只有愛拼才會贏的道理。
話說,這世界上的人,聰明才智都相差不大,勤奮的程度也相去不遠,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大部分人都碌碌無為?原因就在,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投錯地方。
大部分的人對於有興趣做的事,都會十分投入,而對於沒有興趣但是應該要做的事,往往只是拖延應付。如果在職場上以這種態度做事,而導致一事無成的話,也只是剛好而已。
It’s a matter of priority!每個人都可以成功,關鍵在於自己是否了解自己的priority在那裡,然後勇敢的投入「高頻高壓」的工作方式之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專業、深入、提供最佳閱讀體驗的商業評論網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