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與事的交會:《程天縱的職場力》自序/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職場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舞台和戰場。大部分人就業,少部分人創業;但不論就業或創業,幾乎沒有人真正充分準備好。《職場力》一書以過來人的角度,總結作者近40年經驗,告訴即將進入職場、或是正在職場上拼搏的人們如何成就自我。

raw-image
編按:《程天縱的職場力》一書於2020年11月初出版;企業團購親筆簽名本請使用表單

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凱利(Edward Kelly)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人生是以接受教育為主,第二人生開始進入職場,第三人生則是從離開職場開始。

在這三個人生階段中,人的心理狀態也有不同;受教育時比較「依賴」家人的支持,進入職場後開始「獨立」,而離開職場退休之後則會進入「互助共生、分享傳承」的心態。

台灣人平均壽命80.4歲,其中男性77.3歲、女性83.7歲,高於全球平均值。如果7歲上小學,唸到大學畢業大約是23歲;假設工作到60歲退休,那麼這三段人生的長度,則分別是23、37、以及20年。

如果自己創業成功的話,待在職場的時間就更長了。環顧和我同齡的同學和朋友,選擇就業的幾乎都已經退休多年;而自己創業當老闆的,則總是有各種理由退不了,幾乎100%都還在職場上打拼。

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在職場上的時間會佔去一半的人生。人這個階段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素質,也都處於最佳狀態;一生一世的成就,也都在這個階段締造。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一人生就是為進入職場而準備的時間,第二人生則是努力在職場上成就個人;至於第三人生,則是用剩下的時間做自己、也為他人服務。

在我們的一生中,職場可能就是最重要的舞台和戰場。在職場上,大部分人選擇就業,少部分人選擇創業;但不論就業或創業,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真正的充分準備,就已經踏入職場。

這本書就是嘗試以過來人的角度,總結我近40年的經驗,提供給即將進入職場、或是正在職場上拼搏的人參考,期望能幫助大家加速融入這個生態,擴大個人的貢獻、成就自我。

敲開職場的門

進入職場的第一步就是「求職」。過去,我經常受邀,到企業的新進員工訓練課程中致歡迎詞;這時候我都會告訴新進員工「一個壞消息」和「兩個好消息」。

所謂「壞消息」,就是告訴「學霸」型的學生,第一人生中辛苦獲得的學歷和學位,只是進入大企業金字塔組織底層的敲門磚;一旦進入了企業的大門,學歷就沒有用了,要靠的是能力。

對於學歷和學位都不是很好的學生而言,第一個好消息就是只要進了企業大門,過去的成績都不算數了,所有人都得從相同的起點開跑。

對所有的人來說,第二個好消息就是過去我們要繳學費去學校學習,但是從進了職場開始,企業會付你錢讓你去學習。

然而,現今的職場求職越來越不容易、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必須要先瞭解企業招聘的流程和面試的技巧,才能夠爭取到一份好工作。

本書的第一章,談的就是「求職與招聘」。我用我兒子Jimmy在美國求職的經歷做例子,讓進入職場的新鮮人瞭解,這是他們進入第二人生必須經過的第一關。

對於有志創業的人,我也建議他們首先進入職場就業,得到一些工作經驗、培養好創業的條件,才開始創業。這樣一來,創業成功的機會才會大大提高。

個人能力的提升

當你用自己的學歷和專業,敲開了大企業金字塔組織底層的大門以後,唯一目標就是努力學習、並且把份內工作做到極致;然後努力往金字塔的頂端邁進,成為一個專業經理人。

因此,本書的第二章,談的就是成為專業經理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職場人難免會有碰到高峰或低谷的時候;事業上的低谷,有時候可能是外部環境造成的,但有時候可能自己就是問題的來源。

當你在職場處於高峰時,難免會有競爭對手、或是其他企業,透過獵頭公司來接觸你,提出各種優惠的條件和誘惑,希望你轉換跑道。

碰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或是企業進入逆境的時候,也難免會被裁員。

本書的第二章,對於遭遇到高峰與低谷的職場人,提出了一些分析和建議,以便做出正確的決定;畢竟這些都是第二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不能被慌亂的情緒所左右。

人與事的交會

職場、企業不外乎是由「人」與「事」交織而成。職場人不能只會做事,也不能只會做人,兩者不能偏廢。

瞭解了人與事運作的道理、懂得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才能在職場上不斷晉升、成就自己。

對於企業來說,找到無數優秀的人才並非難事;難的是,如何讓這些優秀的人才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

人才可以是新進入職場的新鮮人,也可以是有經驗的職場人;不論有沒有經驗,企業都必須從「將人才擺在正確的職位」開始做起。

因為「職位」就是「職務」(responsibility),也就是擔任這個職位的「人」,必須完成的「事」。

而「事」完成的好與壞,必須要有客觀的、量化的「績效考核」制度來判斷;然後搭配有效的獎懲與薪酬制度,才能形成一個「閉環」(closed loop)回饋系統,來激發出人才的最大潛能。

除了上述的配套系統和制度之外,企業還需要給負責職務的人足夠的決策「權力」(authority),才能夠培養出能夠「當責」(accountable)的優秀主管。

既然賦予人才「職」與「權」,對於結果自然必須負全「責」;但大企業都存在著「分工」與「合作」,很少有單獨一個人、或是單獨一個部門,可以完成任務、並且達到卓越的成果。

換句話說,在企業中很少有「職權責」可以百分之百融合的情況。

在我過去三十多年的專業經理人職涯中,我看到無數的例子,證明唯有「職權責」盡量合一,才能夠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

因此,本書第三章就佐以許多實例,談到個人和部門的績效考核與管理,和盡量提高「職權責」融合程度的辦法。

組織流程

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職務,就是擔任富智康(FIH)的執行長。

當時富智康的董事長,是美籍華人Sam Chin先生;他的祖籍是廣東,主要語言是英語和廣東話,所以他的國語並不十分流利,總是帶著濃濃的廣東腔。

他告訴我,在他加入富士康以後,學到的第一個國語名詞就是「組織」,郭總裁每天開會就是討論組織。

郭語錄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定策略、建組織、佈人力、置系統」。

對於新創公司或新創事業而言,這就是最重要的四件事,而且次序不能夠搞亂。

無論是產品、或是企業的生命週期,都會經過「誕生、成長、成熟、衰退」四個階段;而毋庸庸置疑的是,在誕生期最重要的就是「策略」,在成長期時加上「管理」,到了成熟期時,再加上的則是「價值觀與企業文化」。

我在前面幾本書中都一再強調,企業想要基業長青、永續經營的話,必須把「策略、管理、文化」這三件事同時都做好;尤其是在成熟期的大企業,如果其中任何一件沒有做好、或是發生錯誤,都可能導致衰退和滅亡的結果。

「佈人力」就是找到對的「人」、並且擺在對的位置上;「置系統」則是將企業創造價值的「事」,予以流程化、系統化。

而將「人」與「事」交織在一起的,就是「組織」。

好的策略必須搭配好的執行力,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而「組織」就是策略的執行部隊。

一個成功的企業,往往會把其成功基因植入組織之中;而要看一個企業的基因,看它的組織架構就可以明白七八分。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往往企業滅亡的原因,就是改變不了過去的成功基因所造成的。

想要轉型升級的話,企業就必須有新的策略,然後有新的組織,才能夠改變人與事的基因。

因此,本書的第四章,就以談企業的「組織與流程」為重點,指出職場人在第二人生的階段,如果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瞭解企業以「人」與「事」為基礎來運作的「組織與流程」。

不論是就業或創業,我的建議都是在第二人生開始的時候,找到有規模的大企業、想辦法敲開金字塔底層的門;不但要一窺企業經營管理的堂奧,而且努力往金字塔的頂端邁進,創造值得自己驕傲的職場成就。

本書就是筆者為了幫助讀者達到這個目的,傾盡一生經驗與視野而寫就和出版的;希望你能透過我的視野,為自己找到走過人生各個階段最好的路徑。

參考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一連串的事情需要我們擔心,其中最令人擔心的,應該就是職涯了吧。如果你每天都擔心被開除、不被老闆重用,歸根究柢,就是因為你沒有早早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在經營的緣故。 每個人都想要工作的時候自由自在,想工作的時候就工作、不想工作的時候就不工作,但是這種美好的生活,卻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
Thumbnail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一連串的事情需要我們擔心,其中最令人擔心的,應該就是職涯了吧。如果你每天都擔心被開除、不被老闆重用,歸根究柢,就是因為你沒有早早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在經營的緣故。 每個人都想要工作的時候自由自在,想工作的時候就工作、不想工作的時候就不工作,但是這種美好的生活,卻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
Thumbnail
人生是一場四十年的馬拉松,首先厚植職場實力,再者創造事業巔峰,最後發揮影響力。透過共通能力,重大經驗,穩固關係三種基本元素找到職涯持續動力。終其一生尋找擅長,熱愛以及備受肯定的能力三者交會點,打造未來的專屬角色。
Thumbnail
人生是一場四十年的馬拉松,首先厚植職場實力,再者創造事業巔峰,最後發揮影響力。透過共通能力,重大經驗,穩固關係三種基本元素找到職涯持續動力。終其一生尋找擅長,熱愛以及備受肯定的能力三者交會點,打造未來的專屬角色。
Thumbnail
當你有一個信念想完成一件事,不是自暴自棄怨懟身旁沒有人同舟共濟,而是在資訊流通方便的時代,盡力擷取訊息。然後你會感嘆,感嘆當初的自己沒有持續堅定,但是沒有關係,因為「在路上」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
Thumbnail
當你有一個信念想完成一件事,不是自暴自棄怨懟身旁沒有人同舟共濟,而是在資訊流通方便的時代,盡力擷取訊息。然後你會感嘆,感嘆當初的自己沒有持續堅定,但是沒有關係,因為「在路上」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
Thumbnail
「職涯是場40年的馬拉松,從長跑角度出發,掌握20歲到60歲工作累積的重點,並且涵蓋不同階段人生的需求。」 這句話總結了本書的概念,也給了身為受雇者的我如雷的一擊,更多的精隨,相信在你親自閱讀書中內容之後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Thumbnail
「職涯是場40年的馬拉松,從長跑角度出發,掌握20歲到60歲工作累積的重點,並且涵蓋不同階段人生的需求。」 這句話總結了本書的概念,也給了身為受雇者的我如雷的一擊,更多的精隨,相信在你親自閱讀書中內容之後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Thumbnail
世界上的人聰明才智都相差不大,但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大部分人都碌碌無為?無論就業或創業,想要在第二人生成就一番事業,就要想辦法讓自己投入「高頻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世界上的人聰明才智都相差不大,但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大部分人都碌碌無為?無論就業或創業,想要在第二人生成就一番事業,就要想辦法讓自己投入「高頻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職場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舞台和戰場。大部分人就業,少部分人創業;但不論就業或創業,幾乎沒有人真正充分準備好。《職場力》一書以過來人的角度,總結作者近40年經驗,告訴即將進入職場、或是正在職場上拼搏的人們如何成就自我。
Thumbnail
職場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舞台和戰場。大部分人就業,少部分人創業;但不論就業或創業,幾乎沒有人真正充分準備好。《職場力》一書以過來人的角度,總結作者近40年經驗,告訴即將進入職場、或是正在職場上拼搏的人們如何成就自我。
Thumbnail
緣起: 之前3月份的課程結束後,我答應分享心得學員的一對一諮詢活動,終於在上週六完成了! 說是諮詢,但更多是人生的經驗甘苦談,跟當時的應對方案分享。 這場面談雖然沒有提供任何的計畫書給這位朋友,但是我們居然聊了3個小時之久。聊到店員都來趕人了~~XDD
Thumbnail
緣起: 之前3月份的課程結束後,我答應分享心得學員的一對一諮詢活動,終於在上週六完成了! 說是諮詢,但更多是人生的經驗甘苦談,跟當時的應對方案分享。 這場面談雖然沒有提供任何的計畫書給這位朋友,但是我們居然聊了3個小時之久。聊到店員都來趕人了~~XDD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