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人與事的交會:《程天縱的職場力》自序/程天縱

2020/11/0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職場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舞台和戰場。大部分人就業,少部分人創業;但不論就業或創業,幾乎沒有人真正充分準備好。《職場力》一書以過來人的角度,總結作者近40年經驗,告訴即將進入職場、或是正在職場上拼搏的人們如何成就自我。

編按:《程天縱的職場力》一書於2020年11月初出版;企業團購親筆簽名本請使用表單
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凱利(Edward Kelly)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人生是以接受教育為主,第二人生開始進入職場,第三人生則是從離開職場開始。
在這三個人生階段中,人的心理狀態也有不同;受教育時比較「依賴」家人的支持,進入職場後開始「獨立」,而離開職場退休之後則會進入「互助共生、分享傳承」的心態。
台灣人平均壽命80.4歲,其中男性77.3歲、女性83.7歲,高於全球平均值。如果7歲上小學,唸到大學畢業大約是23歲;假設工作到60歲退休,那麼這三段人生的長度,則分別是23、37、以及20年。
如果自己創業成功的話,待在職場的時間就更長了。環顧和我同齡的同學和朋友,選擇就業的幾乎都已經退休多年;而自己創業當老闆的,則總是有各種理由退不了,幾乎100%都還在職場上打拼。
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在職場上的時間會佔去一半的人生。人這個階段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素質,也都處於最佳狀態;一生一世的成就,也都在這個階段締造。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一人生就是為進入職場而準備的時間,第二人生則是努力在職場上成就個人;至於第三人生,則是用剩下的時間做自己、也為他人服務。
在我們的一生中,職場可能就是最重要的舞台和戰場。在職場上,大部分人選擇就業,少部分人選擇創業;但不論就業或創業,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真正的充分準備,就已經踏入職場。
這本書就是嘗試以過來人的角度,總結我近40年的經驗,提供給即將進入職場、或是正在職場上拼搏的人參考,期望能幫助大家加速融入這個生態,擴大個人的貢獻、成就自我。

敲開職場的門

進入職場的第一步就是「求職」。過去,我經常受邀,到企業的新進員工訓練課程中致歡迎詞;這時候我都會告訴新進員工「一個壞消息」和「兩個好消息」。
所謂「壞消息」,就是告訴「學霸」型的學生,第一人生中辛苦獲得的學歷和學位,只是進入大企業金字塔組織底層的敲門磚;一旦進入了企業的大門,學歷就沒有用了,要靠的是能力。
對於學歷和學位都不是很好的學生而言,第一個好消息就是只要進了企業大門,過去的成績都不算數了,所有人都得從相同的起點開跑。
對所有的人來說,第二個好消息就是過去我們要繳學費去學校學習,但是從進了職場開始,企業會付你錢讓你去學習。
然而,現今的職場求職越來越不容易、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必須要先瞭解企業招聘的流程和面試的技巧,才能夠爭取到一份好工作。
本書的第一章,談的就是「求職與招聘」。我用我兒子Jimmy在美國求職的經歷做例子,讓進入職場的新鮮人瞭解,這是他們進入第二人生必須經過的第一關。
對於有志創業的人,我也建議他們首先進入職場就業,得到一些工作經驗、培養好創業的條件,才開始創業。這樣一來,創業成功的機會才會大大提高。

個人能力的提升

當你用自己的學歷和專業,敲開了大企業金字塔組織底層的大門以後,唯一目標就是努力學習、並且把份內工作做到極致;然後努力往金字塔的頂端邁進,成為一個專業經理人。
因此,本書的第二章,談的就是成為專業經理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職場人難免會有碰到高峰或低谷的時候;事業上的低谷,有時候可能是外部環境造成的,但有時候可能自己就是問題的來源。
當你在職場處於高峰時,難免會有競爭對手、或是其他企業,透過獵頭公司來接觸你,提出各種優惠的條件和誘惑,希望你轉換跑道。
碰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或是企業進入逆境的時候,也難免會被裁員。
本書的第二章,對於遭遇到高峰與低谷的職場人,提出了一些分析和建議,以便做出正確的決定;畢竟這些都是第二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不能被慌亂的情緒所左右。

人與事的交會

職場、企業不外乎是由「人」與「事」交織而成。職場人不能只會做事,也不能只會做人,兩者不能偏廢。
瞭解了人與事運作的道理、懂得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才能在職場上不斷晉升、成就自己。
對於企業來說,找到無數優秀的人才並非難事;難的是,如何讓這些優秀的人才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
人才可以是新進入職場的新鮮人,也可以是有經驗的職場人;不論有沒有經驗,企業都必須從「將人才擺在正確的職位」開始做起。
因為「職位」就是「職務」(responsibility),也就是擔任這個職位的「人」,必須完成的「事」。
而「事」完成的好與壞,必須要有客觀的、量化的「績效考核」制度來判斷;然後搭配有效的獎懲與薪酬制度,才能形成一個「閉環」(closed loop)回饋系統,來激發出人才的最大潛能。
除了上述的配套系統和制度之外,企業還需要給負責職務的人足夠的決策「權力」(authority),才能夠培養出能夠「當責」(accountable)的優秀主管。
既然賦予人才「職」與「權」,對於結果自然必須負全「責」;但大企業都存在著「分工」與「合作」,很少有單獨一個人、或是單獨一個部門,可以完成任務、並且達到卓越的成果。
換句話說,在企業中很少有「職權責」可以百分之百融合的情況。
在我過去三十多年的專業經理人職涯中,我看到無數的例子,證明唯有「職權責」盡量合一,才能夠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
因此,本書第三章就佐以許多實例,談到個人和部門的績效考核與管理,和盡量提高「職權責」融合程度的辦法。

組織流程

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職務,就是擔任富智康(FIH)的執行長。
當時富智康的董事長,是美籍華人Sam Chin先生;他的祖籍是廣東,主要語言是英語和廣東話,所以他的國語並不十分流利,總是帶著濃濃的廣東腔。
他告訴我,在他加入富士康以後,學到的第一個國語名詞就是「組織」,郭總裁每天開會就是討論組織。
郭語錄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定策略、建組織、佈人力、置系統」。
對於新創公司或新創事業而言,這就是最重要的四件事,而且次序不能夠搞亂。
無論是產品、或是企業的生命週期,都會經過「誕生、成長、成熟、衰退」四個階段;而毋庸庸置疑的是,在誕生期最重要的就是「策略」,在成長期時加上「管理」,到了成熟期時,再加上的則是「價值觀與企業文化」。
我在前面幾本書中都一再強調,企業想要基業長青、永續經營的話,必須把「策略、管理、文化」這三件事同時都做好;尤其是在成熟期的大企業,如果其中任何一件沒有做好、或是發生錯誤,都可能導致衰退和滅亡的結果。
「佈人力」就是找到對的「人」、並且擺在對的位置上;「置系統」則是將企業創造價值的「事」,予以流程化、系統化。
而將「人」與「事」交織在一起的,就是「組織」。
好的策略必須搭配好的執行力,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而「組織」就是策略的執行部隊。
一個成功的企業,往往會把其成功基因植入組織之中;而要看一個企業的基因,看它的組織架構就可以明白七八分。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往往企業滅亡的原因,就是改變不了過去的成功基因所造成的。
想要轉型升級的話,企業就必須有新的策略,然後有新的組織,才能夠改變人與事的基因。
因此,本書的第四章,就以談企業的「組織與流程」為重點,指出職場人在第二人生的階段,如果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瞭解企業以「人」與「事」為基礎來運作的「組織與流程」。
不論是就業或創業,我的建議都是在第二人生開始的時候,找到有規模的大企業、想辦法敲開金字塔底層的門;不但要一窺企業經營管理的堂奧,而且努力往金字塔的頂端邁進,創造值得自己驕傲的職場成就。
本書就是筆者為了幫助讀者達到這個目的,傾盡一生經驗與視野而寫就和出版的;希望你能透過我的視野,為自己找到走過人生各個階段最好的路徑。

參考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吐納商業評論
吐納商業評論
專業、深入、提供最佳閱讀體驗的商業評論網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