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刺蝟的辦公室」是不是你想要的企業文化?

2020是一道充滿劇烈動盪的亂流,企業大多趁這時期重整旗鼓、韜光養晦,我也在這一年觀察和重新檢視辦公室文化這件事。看著社會新鮮人經過辦公室的"薰陶"之後,一個個變成比其他人還尖銳的刺蝟,是「轉大人」嗎?是從「單純」變得「老練」嗎?用什麼角度講都說得通。與其思考這點,倒是觀察到刺蝟辦公室的利與弊。

刺蝟的員工

刺蝟遇到危險,下意識的第一個反射動作是縮成一圈豎起針來。刺蝟型員工包括次級主管以及下屬員工,不論是被誣陷了,或是出了差錯被抓包的時候,不自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兩個反射動作:「自我保護」+「把錯推出去」。
其中的「把錯推出去」有各種形式和戰略,是一種基於自我保護而產生的各種攻擊策略,包括「撇清自己責任」、「推卸責任給別人(推給同事或客人)」、「拉別人一起下海(分擔責難)」、「轉移焦點(故意提起更大的問題來淡化自身的責任)」、「模糊化責任(裝傻或死不承認,讓別人摸不透責任歸屬)」、「誘導領罪(問別人某個問題,誘逼對方答出不利的回答)」等等。
這些戰略其實也不新鮮了,看「延禧攻略」、「甄環傳」那些大陸劇就有一堆。
刺蝟的員工會有哪些特徵呢?包括:
  • 別人來罵我,那我就來找下一個人來罵。
  •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給對方解釋空間,不詢問對方,劈頭先把話罵出去就對了。罵人會製造一種形象和觀感:錯不在我,是別人先有問題。
  • 選擇性(刻意)遺忘自己也有部分責任,重點是把責任歸屬的焦點轉到別人身上。
  • 過度反應和幻想。別人未開口,就先預設別人將要攻擊自己。
  • 「哎呀我很忙我不知道啦。你去問他(她)。」
只是有沒有人注意到,這種一昧保護自己的攻擊習慣(有時是不得不養成的習慣),對企業本身的營運發展,有什麼壞處?

開會變成點名戰犯和各部門間的攻防戰

當老闆要求各部門在公司會議上都必須提出公司的問題點時,身為員工或主管的你會打算怎麼做?刺蝟們的戰略,是絕不輕易披露自己的缺失,反而要列出別的部門的缺失,提起別的部門對自己造成的困擾,同時聲明自己的業務因此遭受干擾了,才會產生問題。多一點檢討別人,少一點(有時甚至沒有)檢討自己。這是很高竿的戰略,把老闆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部門身上,同時也能為自己加分立戰功,因為攻擊到別人,也代表自己幫公司抓出了問題(不論問題的真假,先攻擊就對了),自己對公司是有貢獻的,只是這貢獻是源自踩在別人的頭上,讓自己能跳得更高。
所以開會宛如變成刑場,各部門都在點戰犯,暗指某部門的某員工造成本部門和全公司的困擾。大家為了不要被其他部門攻擊,不免將要攻防和各執己見,吵架和失和自然是難免的。當然會議結束後,就是各部門員工私下謾罵別人的時間了。
他也不來問我們到底狀況是怎樣,就直接在老闆面前將我們一軍,怎麼做人這樣啊。
明明是他們自己沒跟我們溝通好,還推給我們。
開會到底是要為了吵架,還是要為了讓員工能講出有建設性的心底話?如果你知道自己可能會被抓出來當戰犯,如果你料想到會需要做言語攻防,你認為你能在大家面前講出多少真心話?你是要先保護自己,還是先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

另一個思考角度

今年台灣的防疫做得可圈可點,讓我最好奇的是台灣的防疫心理策略,如何成功避免出現刺蝟型的來台人士。防疫指揮中心曾表明最高防疫原則是讓入境的旅客都能放心誠實地說出旅遊史,說出真相。為了做到這一點,設計了一套體制,鼓勵據實以報的人,嚴懲謊報旅遊史的人。這讓所有來台人士都能覺得入境台灣、待在台灣有個安心感,能提供真正對防疫有利的個人資訊,提高疫調的精準度。我在想,防疫指揮中心的疫情管理,也好像在做企業管理一樣,但指揮中心不只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治理人心。
試想,如果台灣的疫調搞得像在揪戰犯,每天要面對一個個入境的刺蝟的話,台灣還能成為疫情肆虐下的一個淨土嗎?同樣的,如果企業文化的目的是督促員工彼此揪出戰犯,看著彼此互相交戰攻訐,這家企業會變成什麼樣?

什麼樣的企業作風會帶出一群刺蝟型員工?

企業主是什麼樣,底下的主管和員工往往會是同一個樣,這句話實在是萬年的真理。當你看到企業主本身也是一隻大刺蝟,他的所作所為變成公司主管們必須遵從的管理方式,如果你(包括新進人員)不把自己也同化成刺蝟,反倒會變成公司裡的異類、被攻擊的標靶。
這樣的企業文化也有幾個特點:
  • 員工的向心力停留在表面做給老闆看,私底下彼此恨得牙癢。
  • 除非老闆自己提創意構想,或逼員工交報告提出構想,否則員工不太主動發想。
  • 找問題的能力很強,感情失和的也很快。
  • 老闆常抱怨員工自掃門前雪,跨部門合作常出現問題。
如果能改變企業文化,我們是不是能參考防疫指揮中心的作法,引導員工別把焦點放在找戰犯,而是思考怎麼讓員工減少彼此的戒心,了解到點出缺失的目的不是為了營造恐懼和不信任。鼓勵員工大方正視自己缺乏了什麼,讓員工了解全公司還有其他人會一起合作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各自閃得遠遠的,像這樣揪出問題或許還比較有意義。
最後引述我在一本書裡看到的一句話,大意是這樣說的:
稱職的主管,會耐心聽下屬講完看似無關的九句話,為的是聽到最後那一句真心話。
生活好用的英日文都收錄在「擊破你的怪怪英日文」專題,喜歡我作品的話一定要追蹤或訂閱我的專題喔!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想說道地英文或日文嗎?關鍵是你的「語感力」。很少人能詳盡解釋單字與句子背後的語感,那種老外特有的「神邏輯」。沒那套邏輯,就會講出自以為懂但老外一頭霧水的外文,增加溝通障礙。我是外文新聞工作者,用淺顯文字,把外國人說話邏輯講給你懂,邀你一起雕琢語感力。外語不求人,手把手教你自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展現法式優雅高貴的法國三大宮殿,其實建造過程充滿皇室八卦?!說到法國,人們第一個想起的應該是優雅、浪漫,以及能夠代表前兩個關鍵字的凡爾賽宮。法國的宮殿,大而美麗,其中著名的有楓丹白露宮、羅浮宮和凡爾賽宮。但在這些宮殿的華麗外表下,原來有著許多皇室八卦?
Thumbnail
avatar
原點出版社
2021-03-18
致H:我的老公是名外島海軍,卻和剛滿20歲的同船女兵外遇!H你好~我想請你教教我,我的老公是名外島海軍!   去年發現外遇同船女兵(才剛滿20歲),基於不影響大家工作我並沒有舉發他們,但我的心裡一直過不去,一直有股強大的怨恨⋯⋯和老公交往到現在9年多,結婚後獨自在夫家生活,有上班也一手照顧小孩,多年的不被照顧與辛苦換來這樣的待遇,讓我很不平。   加上公婆
Thumbnail
avatar
H
2020-06-03
性生活不美滿的《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只有男性會有性事上的煩惱,畢竟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男生比較會有性衝動,女性則是單純含蓄,甚至對性事興致缺缺。 但真的是這樣嗎?難道女生都沒有性事上的煩惱嗎?
Thumbnail
avatar
悅陽
2020-01-15
公司滿五年尾牙 以及面對情緒化同事的心得昨天公司尾牙剛結束  昨天是公司尾牙的日子。坐了高鐵上台北,參加了一整天的教育訓練課程,內心有點感慨,而且一段時間沒有記錄了,趁這個機會發個文。因為創業日記是回顧的故事,怕時間線錯亂難閱讀(畢竟我也不是專業的作家),就放到職場生涯這個分類吧!也當作這個分類的第一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新發生的事情,我也會
Thumbnail
avatar
DM
2020-01-04
英劇劇評 |《性愛自修室》:那段充滿荷爾蒙、徬徨和尷尬的青春這是一個關於荷爾蒙、徬徨和尷尬的故事。劇中有很多性的場面,但多半都很尷尬,而那些16歲的生命,都很不知所措,於是性愛自修室才會開張。我們會一點一點的嘗試、修正、試圖改進。既聰明又笨拙、既不知所措又勇敢,既尷尬又必須面對,這好像就是16歲的滋味。
Thumbnail
avatar
花栗鼠
2019-08-11
<p>珍重、不再見--安室奈美惠努力跑滿25年的華麗馬拉松</p>  2018年6月3日,東京巨蛋,安室奈美惠舞台生涯的最終站。真的是Finally了... 這一天的東京巨蛋,場內場外的情緒也因為安室奈美惠的最後一唱而翻騰到最頂點。
Thumbnail
avatar
Diane Yang
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