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生命、精神、教育的週末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本文內容刊載於葉筱凡,2021,《成大醫訊》第32卷,頁62-64)

• Friday

上週五(11/6)颱風來臨前,參加由成大STM中心主辦的「船在海上:精神健康座談會」,邀請鏡文學採訪主任胡慕情、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吳易澄主治醫師、成大醫學系畢業目前在精神科診所服務謝佩君精神科醫師、以及成大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與高齡醫學部劉介修主治醫師共同座談,由成大醫學系謝世洲主任主持。

第一次隨著深度報導記者的角度(不是電視或網路媒體),認識幾起與台南、醫學系學生有關的思覺失調者的故事,接著從經歷幾番轉折如今是精神科醫師的個人人生故事,再認識現在在醫學中心服務,對醫療、照護系統有政策願景的醫師分享,都是誠摯與無私的。

座談會由成大醫學系謝主任主持,好像一根發亮的針,靈巧、適切地串起每一個故事、分享裡的感動、理性的論述、和勇敢的提問。某個時刻,我們會相信,如果我們有安全網,無論是社會制度面的或心理支持面的,會知道我們每個人都不孤單,把心安下來後,會多一點勇氣,專注自己的目標,使我們自己的船,不是在海上漂而已,而是真的在航行,朝向自己的目標。

• Saturday

第二天(11/7),順著行事曆,搭高鐵北上參加由教育部與台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舉辦的「大專院校生命教育跨校工作坊」。兩天一夜,相當扎實的研習內容。

開場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與我們分享,他所經歷以及與團隊攜手的社區、在宅醫療的「好死」。真實地例示他邊理想也邊實踐的善終。作為一位醫生,他誠實地認知到「醫療是有極限的」、乃至為什麼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死亡適能」(death literacy),再推問:「我們、我們的家人知道彼此要的善終是如何嗎?」這些問題,如果連直視都需要勇氣,那何時會有答案。

接著由台大哲學系孫效智談他所構想的生命教育五大核心素養,也從個人經驗出發(母親、太太的離世),身為一個哲學人,是責無旁貸,也是終其一生自然會探問的三大問題:我為什麼活著、我該怎樣活著、我如何能活出我該活出的生命。要思考這三個問題,需要對人生目的與意義有「終極關懷」、「價值思辨」、「靈性修養」、「人學探索」、「哲學思考」,所以是五大核心素養。

• Sunday

看見好久不見的台大哲學系王榮麟教授,他從這幾年參與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的經驗來談「從生命教育談未來大學」,未來大學?對,科技改變我們,包括家人關係、溝通、師生關係、上課模式、生活型態、甚至休閒模式,變化何其巨大,在一切都巨大與快速的情況下,大學教師知道未來要如何做我們的工作嗎?

休息後,台大政治系劉康慧老師,從轉換精彩但從未設限的學涯經歷分享,從未想過生命議題的她,如何在台大生命教育中心的團隊裡,學到原來在衝刺研究與教學了路上,只有在與老師與學生一起感受生命議題時,是完全感受溫暖、放鬆、與有意義的。對一個完全離哲學很遠、投身NGO活動的政治系教授來說,生命教育讓她像重新回到學生一樣,開始探問人生問題,她說這是生命的禮物、生命的祝福。

• 交作業的時間來了!

聽完所有課程,該是各校呈現各自生命教育現況與提出創意、計畫的時候了。基本上,三兩所學校一組,大致從地理區域來分。我(STM中心)與成大醫院兩位腫瘤科醫師林鵬展與蔡瑞鴻醫師、以及醫學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急診科醫師)何宗憲、還有護理系顏妙芬教授一組。雖然也有其他醫學大學的老師來參加,但特別由醫師、醫學系、護理系教授、與哲學人組團參加的,成大算是很有自我特色。

作業是回答兩大題、三小題,要創新、要具體作法,還要跨區域合作(只有二十分鐘!)。我與林鵬展、蔡瑞鴻醫師負責第一題(成大目前生命教育有什麼),何宗憲醫師與長榮大學、高醫大學負責如何跨區域合作。我們持著南台灣的熱情,急中生智想出以「高成長生命樹」(高醫、成大、長榮)為slogan的聯合課程,五六個人把海報畫得五顏六色(我問一下何醫師海報可不可以公開XD),上台present時,用芒果代表成大、火龍果代表高醫、檸檬代表長榮,一群人上去「賣水果」,弄得滿堂笑呵呵。

raw-image

當我跟林鵬展醫師一邊用手機google盤點成大生命教育各處室有哪些資源,一邊畫海報的同時,我忽然發現——原來這三天,我參加的是同一個活動,都與生命、精神、教育有關。

在生命教育的課程地圖裡,星期五的座談活動屬於「靈性修養」與「人學探索」,我和幾位醫師合開的生命倫理學課是「價值思辨」,醫學系裡還有一門公民素養是「價值思辨」的一環或延伸,還有通識中心應用哲學課程是「終極關懷」,林醫師跟我說醫學系還有「醫療專業與生死」的課,那我跟他說STM也有「醫學、科技與社會學程」,其他還有圖書館、博物館各種有形無形、有聲無聲的資源。

我們拿著筆,看著地圖,查手機,思考著:或許資源都有,也都有老師在開課,要如何整合?

raw-image

• 生命教育不能等

聽完各校、各區、因學生而有不同屬性的課程設計與未來計畫,加上週五醫師的分享,了解到這些都是跨專業(interprofessional)的交流與互動。此外,也和好久不見、沒想到會碰見的哲學老師、STS-er(科技社會研究者)寒暄打招呼。這句「你為什麼會來?」在會場此起彼落,代表我們都關心,也都需要生命思考。這三天,像冥冥中在這張地圖上旅走,聽了許多故事,邊走邊想,獲得許多關於生命、醫療、哲學、教育的收穫。

#死亡識能:獲取、理解及使用末期照護相關的知識和能力,以及陪伴及照顧末期病人與家屬過程中的生死智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物醫學哲學慢慢看的沙龍
20會員
31內容數
2024/04/19
因去年年底文章出版,和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蔡孟利教授通信道謝順便寒暄,他向我提起由林口長庚醫院舉辦的FTIS福爾摩沙尖端轉譯免疫研討會。雖然在長庚校園看過也聽過顧正崙老師演講,也知道楊皇煜醫師在醫學系上帶領學生進行醫學研究,但由醫院端舉辦這麼大的研討會,我還是從蔡老師那裡知道。
Thumbnail
2024/04/19
因去年年底文章出版,和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蔡孟利教授通信道謝順便寒暄,他向我提起由林口長庚醫院舉辦的FTIS福爾摩沙尖端轉譯免疫研討會。雖然在長庚校園看過也聽過顧正崙老師演講,也知道楊皇煜醫師在醫學系上帶領學生進行醫學研究,但由醫院端舉辦這麼大的研討會,我還是從蔡老師那裡知道。
Thumbnail
2024/04/13
每年下學期都有一屆剛完成解剖課的學生來上生死學,從完成自大體老師身上學習知識,之後包括一連串生命儀式:縫合大體老師、告別式、到追思大會,乃至到大體老師家屬家訪,與家屬延續與大體老師的關係。無論在心理或社會層面上,都經歷了對自己和他人死亡命運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4/13
每年下學期都有一屆剛完成解剖課的學生來上生死學,從完成自大體老師身上學習知識,之後包括一連串生命儀式:縫合大體老師、告別式、到追思大會,乃至到大體老師家屬家訪,與家屬延續與大體老師的關係。無論在心理或社會層面上,都經歷了對自己和他人死亡命運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3/28
從普羅米修斯的肝受傷、然後再生,聯想到今日再生醫學所帶來的希望,或反過來,從今日再生醫學所有的知識與技術,想到普羅米修斯因盜用火所受到的懲罰與痛苦,都暗示人一邊有能力的同時,應該要想著什麼,才是善用,謹慎用,不是濫用,或任己念用,而不致不知不覺或一轉眼間,與普羅米修斯也在高加索山上一角。
Thumbnail
2024/03/28
從普羅米修斯的肝受傷、然後再生,聯想到今日再生醫學所帶來的希望,或反過來,從今日再生醫學所有的知識與技術,想到普羅米修斯因盜用火所受到的懲罰與痛苦,都暗示人一邊有能力的同時,應該要想著什麼,才是善用,謹慎用,不是濫用,或任己念用,而不致不知不覺或一轉眼間,與普羅米修斯也在高加索山上一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這些年在醫院的安寧病房,會看到穿著袈裟的法師跟著醫療團隊查房,他們不是到醫院化緣、作法事,更不是來傳教的,而是安寧醫療團隊的成員,協助臨終病人探索生命與死亡的靈性層面,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引導病人進行瀕死的準備,讓他們能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產生內在的生命力量,進而學習超越生死障礙的能力。 佛教臨床
Thumbnail
這些年在醫院的安寧病房,會看到穿著袈裟的法師跟著醫療團隊查房,他們不是到醫院化緣、作法事,更不是來傳教的,而是安寧醫療團隊的成員,協助臨終病人探索生命與死亡的靈性層面,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引導病人進行瀕死的準備,讓他們能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產生內在的生命力量,進而學習超越生死障礙的能力。 佛教臨床
Thumbnail
今天下午參加了一場精彩的座談,探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課題,以下先轉貼今周刊的部分即時報導,之後我會陸續分享我從蓮花基金會裡學到的”陪你善終” ….陪你善終,不僅是陪家人走最後一哩路,是學習放下摯愛,與理解自我價值的人生體悟,在告別以前,把愛好好留下來。如同作家李偉文所述,「人活著就必須面對兩個問題,生
Thumbnail
今天下午參加了一場精彩的座談,探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課題,以下先轉貼今周刊的部分即時報導,之後我會陸續分享我從蓮花基金會裡學到的”陪你善終” ….陪你善終,不僅是陪家人走最後一哩路,是學習放下摯愛,與理解自我價值的人生體悟,在告別以前,把愛好好留下來。如同作家李偉文所述,「人活著就必須面對兩個問題,生
Thumbnail
一次講座能帶來的是什麼?一門課能讓學生帶走的又是什麼?上週三我受邀以客座講師的身份,在台大陳重仁教授開設的「醫學與文學」課程,進行兩小時的講座。這是一門通識課,學生的背景都不一樣,不是醫學生,也不一定來自文學院,從大一到大四不等。在這樣的前提下(以及得知我是這學期唯二的客座講師,前一位是平路) …
Thumbnail
一次講座能帶來的是什麼?一門課能讓學生帶走的又是什麼?上週三我受邀以客座講師的身份,在台大陳重仁教授開設的「醫學與文學」課程,進行兩小時的講座。這是一門通識課,學生的背景都不一樣,不是醫學生,也不一定來自文學院,從大一到大四不等。在這樣的前提下(以及得知我是這學期唯二的客座講師,前一位是平路) …
Thumbnail
文章開頭我想先跟你分享,我知道看到「永續」兩個字的你,或許想著該不會又要講大道理或是喊口號了吧。不過,我不會花長篇大論告訴你永續是什麼,也不會告訴你答案,不過我可以透過自己的故事跟你分享,永續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解決問題,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我們都比想像中的還更有影響力
Thumbnail
文章開頭我想先跟你分享,我知道看到「永續」兩個字的你,或許想著該不會又要講大道理或是喊口號了吧。不過,我不會花長篇大論告訴你永續是什麼,也不會告訴你答案,不過我可以透過自己的故事跟你分享,永續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解決問題,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我們都比想像中的還更有影響力
Thumbnail
讓更多人能覺察身體、清理深藏積壓的情緒、讓傷痛發生在過去、停留在過去。兩位醫師是忙碌的,卻總有著從容淡定的笑容,面對人生的功課,他們真誠坦露,能現場聆聽講座,真是最美好的時光了。
Thumbnail
讓更多人能覺察身體、清理深藏積壓的情緒、讓傷痛發生在過去、停留在過去。兩位醫師是忙碌的,卻總有著從容淡定的笑容,面對人生的功課,他們真誠坦露,能現場聆聽講座,真是最美好的時光了。
Thumbnail
場域營造的冒險課程,除了內容充實以外,有趣的是還能跟活躍在日本各種場域第一線的人對談!這篇就跟各位分享一下其中兩個人跟我聊了些什麼。
Thumbnail
場域營造的冒險課程,除了內容充實以外,有趣的是還能跟活躍在日本各種場域第一線的人對談!這篇就跟各位分享一下其中兩個人跟我聊了些什麼。
Thumbnail
• Friday 上週五(11/6)颱風來臨前,參加由成大STM中心主辦的「船在海上:精神健康座談會」,邀請鏡文學採訪主任胡慕情、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吳易澄主治醫師、成大醫學系畢業目前在精神科診所服務謝佩君精神科醫師、以及成大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與高齡醫學部劉介修主治醫師共同座談,由成大醫學系謝世洲主任主
Thumbnail
• Friday 上週五(11/6)颱風來臨前,參加由成大STM中心主辦的「船在海上:精神健康座談會」,邀請鏡文學採訪主任胡慕情、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吳易澄主治醫師、成大醫學系畢業目前在精神科診所服務謝佩君精神科醫師、以及成大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與高齡醫學部劉介修主治醫師共同座談,由成大醫學系謝世洲主任主
Thumbnail
臺灣已正式邁向高齡化社會,長照、病人自主等議題漸成主流,但「死亡」卻仍是鮮少人願意直接面對的話題。本書是一本實用的「生命旅行指南」,內容涵括每個人在生命最後一程應該關注的事,包括:臨終醫療處理、身後事處理、預立遺囑,以及喪親後的失落調適等問題,並收錄多個深刻的生命故事。
Thumbnail
臺灣已正式邁向高齡化社會,長照、病人自主等議題漸成主流,但「死亡」卻仍是鮮少人願意直接面對的話題。本書是一本實用的「生命旅行指南」,內容涵括每個人在生命最後一程應該關注的事,包括:臨終醫療處理、身後事處理、預立遺囑,以及喪親後的失落調適等問題,並收錄多個深刻的生命故事。
Thumbnail
這個月的心思都在準備「拾回我自己~生命故事探索與整理」開課事宜,課程在昨天結束了,但我想留一點時間慢慢整理與回顧,像不斷聽一首歌,或品一壺茶一般,也希望這些整理對閱讀者有幫助。
Thumbnail
這個月的心思都在準備「拾回我自己~生命故事探索與整理」開課事宜,課程在昨天結束了,但我想留一點時間慢慢整理與回顧,像不斷聽一首歌,或品一壺茶一般,也希望這些整理對閱讀者有幫助。
Thumbnail
「根據你們的說法 轉過那個彎就可以看到 我不停地絆倒 止不住的心焦 以為生命在那裡會有成就的驕傲」 六月的時候,成大的老師跟我連絡要合辦課程,因應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對馬來西亞的治療師設計兩天的課,對
Thumbnail
「根據你們的說法 轉過那個彎就可以看到 我不停地絆倒 止不住的心焦 以為生命在那裡會有成就的驕傲」 六月的時候,成大的老師跟我連絡要合辦課程,因應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對馬來西亞的治療師設計兩天的課,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