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接受對我有用的正面暗示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只接受對我有用的正面暗示,其餘的負面暗示對我無效!」
這篇文章,主要是回應昨天那篇文
雖然看起來有點沒對到…但主要是寫寫最近的感覺
這兩週是很多學校的期中考(第二次段考)
我有幸跟一些國二的學生們聊聊天…
然後知道有些學生就算努力了認真了,但成績不如預期…
其實我很心疼這樣的孩子...
因為我完全知道徹底努力過卻挫敗的感覺…真的是很灰心
(看我考過這麼多年的教甄就知道了…哈)

不過後來聊了聊他們的學習狀況
我後來發現
「努力沒有錯,但重要的是心態、方向,以及#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由於我自己是一個沒補習的人…
所以回顧我的國中生涯…都還蠻早睡的…九點左右就睡了
相較於他們跟我說他們現在的入睡時間…我真的有嚇一跳
讀書方面…
我的國文比較強…(我一直這麼「覺得」也一直創造實相
因為有自己的主見,那時作文還被老師勸說立場不要寫太明顯
萬一遇到閱卷老師是不同立場的,那就容易吃虧
國文巫德義老師當時是班導,會一次發10幾篇文章給我們閱讀
然後畫小段,叫我們背下來…(我其實還留著當時的文章)
英文因為不會音標而卡關…
遙想我當年的第一個英文老師@@
故事我講很多次了…總之英文是高中才轉好的…
但因為國中時我會記題型、背答案,加上當時不想被老師認出來
再怎樣也要考到60才可以…我只想隱身在人群裡…
所以英文的確是我國中時最爛的一科,準備起來也很吃力又沒效率
只會做題目來累積經驗值,但我自己是沒買過參考書的…
所以印象中題目做得並不多…
數、理化、生、地科…(最愛地科!
有些單元可以,有些單元則完全不行…
我記得我是乖乖牌…也沒任何企圖心…
反正配合老師出的作業就對了…
但看著其他人在認真的時候,我反而想偷懶…
是喜歡看大家讀書的那種人…但不適合去圖書館
我後來更發現我喜歡自己一個人讀…
身邊幾乎沒人問我未來想做什麼職業…我也幾乎從來沒想過
只記得小二時期的作文題目:「三個志願」:老師、護士、考古學家…
但脫離小二後,就沒人問過我「長大要做什麼」這類的問題了
#後來當老師很多年很多年後才想起來這三個志願
考高中時…
因為知道自己數學爛,所以沒有選擇商科
因為當時對農也沒興趣,對打針更覺得可怕…所以決定讀高中
偏偏沒考上第一志願,然後選了離家最近的苗中就讀…
遇到了貴人班導,我學會音標…然後不知不覺英文慢慢變強
記得那時候都是上課就搞懂題目…回家幾乎都不怎麼唸英文
高中時代,大概都10點左右入睡吧…最多11點…
回家後的讀書時間,平均1個小時…
可是找到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就是「少量多次」…
單字分3次複習:等公車、白天的下課時間、睡覺前
然後單字熟悉後…上課就容易聽懂,寫題目也覺得簡單許多…
好友阿梅還曾問過我到底怎麼讀英文的?我說我都沒讀啊…
我只是那3次的時間,記好單字,然後專心上課,就這樣
(也許我是有一點點天份…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有找到自己的方法跟信心
(#信心更重要,所以後來的大學聯考,考得還可以
國文是輝雄老師,也是一次發10幾篇文章
不過他還會叫我們在每節上課前要把文章給唸出來…
唸熟了就記起來了(我常用這個例子鼓勵學生要唸出聲音…)
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心經」!!!!!到後來我們班根本是飆速了~
我自己初當老師時,也曾給學生唸心經…
因為靜心才能專注…專注才能學習、消化、吸收…
而國文一直是我的最愛…所以大學聯考也還可以
#所以碩班還是選擇了國文
至於其他科…
高中時期…一進班,就選自然組的最大原因
其實是因為我很喜歡生物…我想著我國文以後自己再學就好
但生物這專門科目,如果不接觸就沒了…
所以選擇自然組就讀時,我記得家人也都很驚訝
我自己也很驚訝…哈
但我很堅持讀完了…除了喜歡我們班,就是有找到自己的讀書方法
像是數學,我以前國中聽不懂還是會寫下來,想說回家再來看筆記
但那時候寫的筆跡很亂,回家根本無心看…
後來,高中數學是國柱老師的課…
一堆計算題…以及讓我沒耐心的數字…
可是我那時候,我換了方法…
我不急著抄筆記,我先在上課時候,聽懂老師的邏輯…
然後搞懂題目後,再跟同學借筆記來抄…
想不到學習的效果,比起國中時代,好太多了
(雖然也是沒多好。但自己覺得在數學方面是有進步的…
(#信心一旦增加了感覺就更能做好事了
因緣際會考上台師大家政系…
當了老師後,常思索著「老師」角色的重要性
當過英文、家政老師,每一年都還是在學習、成長、練習…
最重要的是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老師、學生…還學了「賽斯身心靈」…
然後發現
教育是「信心」教育、「表達」教育、「感動」教育…
「信心」教育:
太多的長輩(無論是老師或親戚)
總是有意無意地給予了年幼的我們一些暗示
其實也是出自於好心,但有時候說話的方式或暗示, 沒那麼恰當...
然後常會給我們一種感覺…
「要謙虛、不可以自豪自傲」
「別人稱讚才是真的好,自己說的不算」
「平凡是福,不要自我感覺良好」
這些聽起來好像也都沒錯…
但,似乎也漸漸地變得對自己沒有自信了…
也就是把力量給了別人,然後一直著眼在「跟別人比較」…
比贏了很開心,但不可以太開心
比輸了很難過,甚至可能全盤否定自己曾付出的努力而一蹶不振
可是教育不該是這樣的…
教育應該是啟發學生對自己的自信
然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
把自己對擅長科目的自信轉移到自己不擅長的科目
就算那部份學不好,也不用太難過,因為知道自己的自信是哪方面
失敗了也懂得去調整自己的節奏,切換自己的想像跟期待
#而不是讓想像力侷限了自己發展的任何可能
#想像力是拿來創造發揮而非限制
「表達」教育+「感動」教育:
這兩部份,都是屬於「情感教育」的部份…
原因是我發現愈來愈多的學生…
他們的表情隨著年級增加,愈來愈木然
而我覺得那是很可怕的事。
壓力愈大,愈需要的是釋放,而不是壓抑…
我也常跟我學生說,希望我們都能當一個有感覺的人…
因為情緒該是自然流動的…鼓勵他們盡可能表達他們的感受…
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去溝通…
鼓勵他們跟身邊的人說話,因為「開口得助」
鼓勵他們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因為心情處理好了,事情自然就解決了
也因為他們被感動了,所以才會再把這份感動給延續下去…
當然,我也只能就我目前的能力,影響所及,盡力去做…

(扣回主題)
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小過往及教育觀念…(無所謂對錯,只是選擇)
最主要是因為看到「近三成學生英數未達基本學力」的報導
想做一些回應
「讀不懂題目」雖然是關鍵,但應該再問一個更之前的問題
就是…「學生們對自己的自信,還剩下多少?」
我認為教育該提供給學生的
最重要的應該還包括「建立學生自信」這一塊
這也是我自己比較積極在做的部份…
因為有了自信,學生們更願意去嘗試新的領域
因為有了自信,學生們更不怕失敗的滋味
因為有了自信,學生們更勇於改變現狀
因為有了自信,學生們更樂於去調整自己的步調跟節奏
因為有了自信,學生們更能夠不再活在「害怕犯錯」裡
因為有了自信,學生們更能堅持下去,不輕易放棄
可是…我看到太多放棄的例子…
有時甚至不是學生先放棄自己,而是老師也放棄學生了
然後學習適應良好的,不斷地超前…
學習適應不良的,往往就停在了那裡
也因此當我每每遇到有主動、認真想學習的學生
總是感動到掏心掏肺地給予
因為我知道這是多麼地可貴…
(當然偶爾也是會被打槍的就是…)
然而
我還是相信:
教育,應該是要給人帶來「自信」+「可能性」的一份職業。
不過影響的因素實在太多,一時之間,也不知從何下手寫起。
只能就自己觀察到的部份,以及自己的一些經驗做分享。
並且期許自己能夠是一位能帶出學生自信的老師。
這樣就夠了。
至於標題
「我只接受對我有用的正面暗示,其餘的負面暗示對我無效!」
請當重大參考~~(來自「賽斯心法」)
就從這句話,開始更建立對自己的自信吧!更去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吧!
#不要害怕改變
#不要自我設限
#專注在你要的方向上
#努力要用對方向
#睡飽很重要
#要時常回來肯定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會員
    192內容數
    自己學習賽斯身心靈的種種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波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12.11自我的覺察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14.9.21講的話要慎選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9.28冷氣事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9.25爽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5.11.19保險文馨獎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放下過去的憤怒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闇夜裡,我的掙扎、接納與超越說它是「矛盾意向療法」也許太過拗口,我更喜歡將它稱為「接納療法」,就像心理學大師榮格所說的:「除非接納它,否則不能改變任何事;責怪不是解脫,而是壓抑。」我因為接納了我的失眠,不再排斥它、責怪它、否定它,想好好利用它,結果我就超越了它,很少再失眠。
    Thumbnail
    avatar
    王溢嘉
    2021-07-25
    梵谷:怯於喚你,只因我不想接受絕望的羈軛一八八八年十月下旬,阿萊城畫家文森梵谷總算迎來他仰慕的畫家朋友,保羅高更,兩人在十一月正式搬進畫家為此租下的黃房子。在高更抵達之前,梵谷已經為裝飾黃房子努力作畫,而這工作在高更抵達之後還繼續著,其中有一幅名為《埃藤花園的回憶》,是一個既繽紛又憂鬱的場景。
    Thumbnail
    avatar
    Nakao Eki
    2021-06-14
    與無力感搏鬥-日本僧侶道元對我們的啓示生而在世,有太多身不由己,難免有深陷無力感的時候。夜裡多夢,夢不可怕,可怖的是醒來後面對仍然活着、仍然進驅的世界。卡繆說:只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自殺。我想稍為扭轉這個問題,問:為何我們仍活着?Why are we still here? 活着又是甚麼? 借此,我想回顧一位佛教思想家的哲思
    avatar
    慕雲
    2021-03-13
    -末日預言-全球的動亂示威抗議,只是地球末日裡的收割開端而已! 準備好將會有更多啟示錄裡的災難發生!(這是我IG上2019年11月21日文章)❤️(這是我IG上2019年11月21日文章) 我等待了14年! 離開台北, 等的就是最近的這個時刻! 終於等到了這刻。 全世界開始在每ㄧ個國家暴亂抗議, 就如同飢餓遊戲ㄧ樣不同的區塊 (區就是國家)抗議貧富差距。 今年將開始啟動逮捕這ㄧ些菁英。 然後人類歷史上的金融體系將在
    Thumbnail
    avatar
    第七宇宙覺醒真相的部落格
    2020-02-10
    我對Facebook在F8大會中宣示理念的小人之心/傅瑞德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Thumbnail
    avatar
    吐納商業評論
    2019-05-08
    我對Facebook在F8大會中宣示理念的小人之心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使用這個平台,但不要信任它、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
    Thumbnail
    avatar
    傅瑞德
    2019-05-07
    Jack Miller:「我不是來選美的,我是來找對我有用的技巧的。」Miller說:「現在在彎中最主要是要保持耐心,而不是靠彎中彌補時間差距,因為米其林後輪比前輪好太多了。所以主要是讓車盡可能平穩的入彎,然後你就能準備大補油門出彎,靠著後輪抓地力以及自身的優勢衝單圈。」
    Thumbnail
    avatar
    摩托筆記
    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