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在確認自己研究所上了之後,又過了一段頹靡的歲月,終於,我可以好好地、冷靜地翻開那些被放在書櫃上許久,可能只讀了一小部分,甚至有些連序文都沒看的書籍。這些書大多是年少輕狂時逛二手書店買的、湊免運時手賤挑的、一時心動在書展買的,只有少部分是別人送的。為了不負送書者的期望,還有當初買書的自己,故希望先把這些書至少看完一輪,順便做點小小的筆記留下紀錄。《你看我了沒?書櫃裡的書在寫什麼》就是這些書的隨筆紀錄。可能很認真,也可能很隨興,不過一切都還是視我們之間相處的調性而定(?!)。其中,有括號及刪除線的部分純屬自嘲跟吐槽,你可以把它當作脫口秀中的地獄梗來看,切勿較真,如真有不適也可以留言反應,我會視情況調整或直接刪除文章。
第一位被看的書籍就是這本—《教練》
如果單看封面上的介紹:價值兆元的管理課。賈伯斯、佩吉、皮查不公開教練的高績效團隊心法,這本書是絕對不會被我放入購物車的(事實上,它的確是一位待我很好的前輩送給我的書)。一來私非常討厭管理學書籍,覺得上面都盡是寫一些大家都懂但都做不到的幹話,二來本身對於「團隊管理」這件事特別不感興趣,雖然求學時期有機會當一個領導者,即使不比出社會後無可避免的利害關係,我還是對於要瞭解、帶領一群人感到無所適從,其實就只是一次面對太多人太煩了受不鳥。當幕僚、助手,甚至是脫離群體,去當獨自面對風雨的獨行俠,對於目前的我來說都是更想扮演的角色。
但,就如同資深大佬的分享:當一個領導者,有時不是看你的意願,而是時候到了,自然落在你頭上的責任。究竟是否要揹負這個責任,就是一個薪資的門檻。
而當讀完了推薦序後,我認為整本書的副標在初次見面時,已然被我曲解成另一個意思。所謂「心法」,更像是作者們為這位傳奇教練的待人處事所下的一個個註解。尤其在讀完整本書後,我更是認為結構性與心法不是重點,重點是它紀錄了一位充滿熱情和溫暖,看人看事細膩而全面,而且慷慨、樂於助人的男人的職場生涯,不論是在橄欖球隊教練時,又或者在當企業董事時,他永遠是大家最可靠且厚實的肩膀。
在看著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後,我不禁思索著過往:檢視不論是曾經領導我的人們,抑或曾當領導者的我。到底哪些是我們有做到的,而哪些,卻是我們怎樣都沒做到的呢?又為什麼我們沒有做到?
當然我這邊是不可能分享有做到的部分,因為優點要維持,缺點才需要改嗎XDDDD
私認為,一個文化的體系對於人們如何互相對待彼此影響之深(廢話?!),跟西方較為直接的表達方式、重事實的個人主義,也就是老子要看到真的數字不然親戚也甭談,文化比起來,東方的文化更講求的是一種和諧及有禮,簡單來說就是虛偽,重視群體感、群體利益,還有裙帶關係,的群體主義,有時關係和諧比起事實來的更重要。所以說,當看到比爾教練可以不只關心一個人的工作面,而是全面的包含生活面,在西方人眼裡可能有些訝異,但在東方人的眼裡看來其實還好(畢竟我們閒暇之餘最喜歡聊其他人的是非了呵呵呵)。但對待一個人熱情而直接,不因他跟你的熟稔程度、也不因你是高處不勝寒的大佬還是受盡欺凌的小螺絲釘而有所異同,我認為這是難能可貴的。畢竟沒有人有義務要對另一個人友好,我們大多的友好,總是懷抱著目的,而一旦利益無法得到時,這善意也就告吹了,塑膠情無誤;雖然我不認為比爾教練完全沒有目的性,但能夠持續不斷地做到不問身份的友善,無疑是令人欽佩的。而一個清楚直接的話語、溫暖的擁抱,甚至是五個響亮的掌聲,有時已足夠承接一個人。
話說到尾,我相信其實有不少讀者也希望人生中能有一個像比爾的人,帶領也好、共事也好,因為有他在的地方就是陽光所及之處,充滿了生機與溫暖。但比爾只有一個,我們即使這輩子碰不到他,下輩子可能也碰不太到,但也能透過效仿他的所作所為,成為照亮他人,甚至是自己的教練。
最後我只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