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生涯團體教案01:困惑與突破工作坊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教案適合年齡:小六以上
團體個案需要具備能力:要有基本的討論課能力,能利用對談進行思考,對於多數詞彙有一定的理解。
這學期開始中學生的團體課,第一場工作坊的主題是困惑與突破,以十人為單位的小團體進行討論,第一堂課效果很好,和帶活動與課程運作的方式相比,小圍圈面對面的方式讓大家參與度很高,想法快速的在群體間穿梭與交流,說出很多自己的想法。重點是,在這個團體中,參與者都是彼此探索素養增能的協助者。
困惑與突破工作坊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認識「困惑」的本質,到底什麼樣的狀況是困惑,困惑與疑問有什麼不同,沒有標準答案,但同學們用討論的方式去探討對於一個國中生來說,困惑的感覺與樣態是什麼。第二階段,學生們會開始思考自己的困惑,並且嘗試歸納同學之間的困惑種類,然後發現原來我們的煩惱大同小異。第三階段,我們進入更密集的討論,以生命歷程理論開展,思考困惑與自己的關係,了解逃避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後以一個好用的思考練習做結。
第一階段,開啟團體進行情境的小討論
進入討論情境是團體進行非常重要的起手式,雖然團體課程運作時也會有活動和簡單的任務,但持續討論的狀態對於需要個案揭露的團體進行十分重要,所以輕鬆的前導可以幫助團體的主持人能夠和大家建立討論的關係,並且拉出今天討論的主體,進入情境。

但第一階段並不需要太長時間,所以一開始我設定了三個簡單的閒聊主題,幫助大家慢慢引導進入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問題 1. 在假期的時候大家有好好生活嗎?
問題 2. 有沒有人每天都活在被爸媽追進度的緊湊日子?
問題 3. 面對別人給你的期望與壓力時,你有沒有產生過懷疑?

面對煩惱結構環繞在課業與日常生活的中學生來說,這三個提問當作討論的起點,成效總是不錯。
第二階段,我們進行一個自我揭露的小活動
流程很簡單:寫三個困惑 > 分類大家的困惑 > 討論與梳理困惑的來源
首先,同學們要開始邊討論邊想出三個對當下的自己來說重要的困惑,困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困惑的主體必須是自己,第二個條件是困惑沒有標準答案,而且只有自己有可能知道答案的真相是什麼。也就是說,這件事情根屬於自己的看法與選擇,但如何選擇並不容易。十分鐘後,不具名收回。
過程中,我不斷嘗試和學生一起梳理自己的想法,從一開始有點發散,然後開始將問題的結構慢慢重建起來,二十一個同學裡面,只有兩個同學對於自身的問題假設遇到困難,兩個同學將三個困惑都執著在與自身並沒有直接相關的小事上。
收回每個人完成的三個困惑以後,老師發給同學另外一張白紙,請學生將剛剛邊寫邊討論的過程中依稀聽到的困惑分類成五個大類,然後五分鐘後我會不按照順序唸出所有人的困惑,請大家將每個同學的困惑放到分類之中計次,排出同學們目前所遭遇困惑的排名。(過程中老師會留時間,確保大家理解每個人所寫的內容,同學也可以隨時修改自己的分類方法。)
開始唸出以後,孩子們會聽到所有人的困擾,從最多的未來生涯困惑、人生意義、學習路徑到對於人類世界的困惑,同學們的思考環繞著不同的議題,我也嘗試依序讓同學理解,原來我們的困惑雖然方向和層次可能有點不同,但主題其實似乎大同小異。
原來我們都有同樣的煩惱。
但困惑的存在是一個負面的事情嗎?
學生做的全班困惑類別分類
第三階段,困惑與我們生命成長的關聯
接著我們開啟新的一個階段,使用板書,用象限圖(X軸年齡、Y軸風險值)拉開人類的生命歷程圖,以十年為單位,探討到底我們遇到的風險與困擾會怎樣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學這們利用統計數據告訴我們這些人類生存必然會出現的煩惱與憂慮是因為什麼樣的因素普遍出現在特定年齡層的人類發展歷程裡。
在這個階段,所有孩子的眼睛都為之一亮,這是這幾年陪伴無界孩子成長的發現,他們對於來自於科學的人類行為知識普遍都很有興趣,畢竟身而為人,我們通常都不怎麼曉得自己的身體與心靈。
這個環節大約進行了十五分鐘,我們以十年為單位,簡單介紹生命歷程(life course)的發展過程中,風險與危機和人們的關聯,從0-2歲、2-4歲、4-6歲、6-12歲,然後逐年解說到80歲,讓學生們去思考與討論,為什麼人類會在兒童、少年、婦女、老人、失能等五個時期因為身體、性別、心靈、社會等不同因素成為弱勢者,然後反思現在自己所身處的年紀所面臨的各種憂慮與無助來源是什麼。這些無助似乎都會因為時間而慢慢消失,但如果沒有學會自我覺察與面對困境的能力,就算在現階段解決了青少年的煩惱,但逃避與拖延的方式真的能讓自己在人生不同階段度過所有困難嗎?
我們需要理解:每個困惑,都是看到自己的最好時機
我們在沒有自由的時候,渴望自由,但在必需為自由負責的時候,畏懼自由背後的壓力。我們在面對環境不適應時,想要轉換場域,但在新的場域遭逢全新困境時,只想到再次逃避。
但之所以這些困惑都難有標準答案,是因為我們永遠無法確定下一次的選擇會不會更好,不同的親友給予不同的建議,不同的同學也給予不同的看法。但如果只是選擇逃避,確實時間到了問題就會消失,但問題永遠會重複出現,直到有一天我們學習突破,找到生命的主導權。而這才是浩宏老師這堂課要給學生們的建議。
不過保守的選擇不代表比較差,選擇不面對或是選擇最安全的選項都是一種決定方式,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多數人都是選擇讓困惑慢慢隨著可以面對的時機消失後才消極地接受結果,或者是在最後一刻隨波逐流,但「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價值觀具有著許多風險,因為在變化多端的現代社會,社會的趨勢變化只會越來越快。
整理50份困惑的類別統計
提問:對於我們這個年紀來說,嘗試的代價有很高嗎?
「我到底適不適合做我原本熱愛的專案」、「我要繼承家族事業還是要追尋自己的興趣」、「相較於我沒有信心的能力,我會不會更適合讀書考試」、「我要不要接受建議」、「我喜歡藝術還是音樂」,孩子們的困惑大多環繞在自己的日常,多數都介於家庭與學校之間,面對這些困惑,如果我們設計一個嘗試面對的學期計畫,就算失敗了會需要面對很大的代價嗎?如果成功,又會有什麼樣的突破效益,這是這堂課最後的收尾。
因為學校的團體時間只有 80 分鐘,所以原本 120 分鐘設計的團體只能縮減現場執行的內容。孩子因此得到了一個回家作業,請為自己這學期選定一個最想解決的困惑,分析問題的成因,設想可能的面對方式,並且試寫出「失敗的代價」與「突破的效益」,禮拜五交回。
第一堂團體課,小孩似乎得到許多對話的機會。至於最後一張策略圖怎麼講解與授課,等有機會再補充給大家:)
    浩宏老師(野唗. 溦浪)
    浩宏老師(野唗. 溦浪)
    本名趙浩宏,現任無界塾教師、職人雜誌主編 也是一個旅行者、一個教育工作者、紀實攝影師、玩具收藏家、報導文學作家,永遠堅持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說自己相信的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