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高中,課程紀錄(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在高中教哲學快十年,臺北、臺中、臺南都跑過,再加上這次的宜蘭高中,算是湊齊東西南北四大方位了。

好幾次遇到有人問,這些學生有無地域性差異?我個人覺得,性別、年級與家庭背景所帶來的差異,都遠勝於地域。

硬要說的話,我碰過跟地域相關的差異,只有一個:非臺北學校的學生,對「臺北學校如何如何」通常挺有興趣;但臺北學生,對非臺北學校通常沒多大興趣。(但我很久沒在臺北教,不知是否仍是如此)

這次我在宜蘭教高三,學生總共二十人。據我經驗,或許由於對未來的想像比較具體,高三學生比較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往往使得班上的學習態度兩極化:一群人會更積極聽講與回應,一群人會更想做自己的事。

還好,第一次上課讓我感到,第一種人還不少,而第二種人不太多。前排同學很認真思考我丟出的問題,會跟我說「一個便當吃不夠」真正反映的是物價問題,「那你有吃兩個嗎」沒回應到這一點,像是有錢人會說的話。當然,有不少學生屬於「前面志願沒選到只好來這裡」,但他們還算有在聽。

第二堂課,我出了一個邏輯題目:

甲論證:「其他人都很蠢,我不是其他人,所以我不蠢。」這看來有道理嗎?有些人會說,不是絕對,但有時可能也沒錯。

那麼,考慮乙論證:「其他人都會死,我不是其他人,所以我不會死。」

請問,A.為什麼在類似的推論過程裡,甲看起來好像還可以,乙看起來卻完全沒道理?

B.要怎麼清楚表示出,乙的推論過程哪裡有誤?或者說,除了指出「我不會死」是錯的,還能怎麼突顯它錯在何處?

這題的用意,並不在於測試學生程度或創意。而是想要透過一種比較,來讓學生們初步了解,哲學大概怎麼看待問題,又會要求什麼樣的答案。畢竟這只是第一堂課,在有些人「想學思考思辨」的情況下,除了強調表達與練習的重要性,我認為還應先把哲學的特殊思維給呈現出來。

從A出發,無論學生怎麼回答,我想引出的觀念是:一般人可能會滿足於偶然的、運氣好的真,但哲學會追求必然的真。要追求必然的真,就要在推論過程中盡量減少瑕疵,而不能「就這樣吧反正答案也沒錯」。

所以我們就得解釋,「其他人都...,我不是其他人,所以我不...」的出錯點在哪裡。或者也可以說,從哲學的角度看,甲、乙兩個說法都是不太能接受的,因為它們的出錯點基本相同。(儘管甲有時會偶然地為真)

至於B,就比較難一點了。在小小提示後,本班學生一共採取兩種思路:一是強調「我」和「其他人」都屬於生物,而生物就是會死亡;二是採取換位法,宣稱如果發言者換了,這個「不會死的我」也會跟著換。這兩個思路都沒錯,只是還不夠。

首先,哲學不只希望描述「我」和「其他人」的邏輯關係(同屬會死的生物族群),還會想探討「不是」究竟否定了什麼,因為這才是對出錯點的一種分析。譬如,「我不是其他人」的真正意義,是1.我不是人、2.我不等於其他人、3.我不具備其他人的某種特徵或狀態?不同解讀,就會決定那些說法是否成立,然後我們再來看這些解讀究竟有無道理。

其次,用換位法來引出荒謬情況,用以反襯該論證不成立。這樣很好,但可以更好,因為再繼續下去,可以推導出矛盾句。假設A持此說,會得出A不會死、B會死;而B持此說,會得出B不會死、A會死。兩相結合,就會得出A、B都既會死又不會死的結論。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儘管導出矛盾本身並不算是分析出錯點,但能突顯錯誤被放大甚至蔓延的狀態,我覺得也很好,也是哲學在思考問題上的一種策略,而且對一般人友善很多。只是在實作上,要小心別變成滑坡狀態。

在大部分情況下,要精準抓到出錯點並不容易;更別說你抓到後,還得清楚明白地說給大家看懂聽懂,這往往更難。然而,就是因為不容易,所以你能做到的話,就會格外有價值,哲學的魅力有時也就是在這裡。

雖然現在寫得完整很多,但課堂上我原本沒預留太多時間,講解不夠完全,而且下課鐘一響其他學生就馬上衝進來,有打斷收尾的感覺。相當可惜,下次要注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3/07/27「不知道在寫什麼的個人反思」 以前我覺得有很多知識學,很好玩,但如今發現,涉略不同領域的知識不只是好玩而已,是真的很重要。因為不同領域的人類,或者用最貼近我這個年齡層,再精確一點,就是作為一名大學生的例子來舉例好了——不同科系的同學思維方式是很不同的,因為不同系所不同的知識體系
Thumbnail
2023/07/27「不知道在寫什麼的個人反思」 以前我覺得有很多知識學,很好玩,但如今發現,涉略不同領域的知識不只是好玩而已,是真的很重要。因為不同領域的人類,或者用最貼近我這個年齡層,再精確一點,就是作為一名大學生的例子來舉例好了——不同科系的同學思維方式是很不同的,因為不同系所不同的知識體系
Thumbnail
人一旦看見了,知道了,就無法再欺騙自己,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忽視它。只是在忽視的過程,會有一直有一把聲音在提醒你「是時候要醒過來了,不是在自欺欺人。」然而,我們還是選擇了繼續忽視。。。。。。 旅程之初 —「要如何做」 大學時的我,還未能直面恐懼,只是每一次的遇到痛苦時,都能讓我有機會看見它一點點,但
Thumbnail
人一旦看見了,知道了,就無法再欺騙自己,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忽視它。只是在忽視的過程,會有一直有一把聲音在提醒你「是時候要醒過來了,不是在自欺欺人。」然而,我們還是選擇了繼續忽視。。。。。。 旅程之初 —「要如何做」 大學時的我,還未能直面恐懼,只是每一次的遇到痛苦時,都能讓我有機會看見它一點點,但
Thumbnail
最起碼不要做會後悔的決定,至少「平庸」比起「走歪」還是離理想近一些。
Thumbnail
最起碼不要做會後悔的決定,至少「平庸」比起「走歪」還是離理想近一些。
Thumbnail
我們的價值來自於自身所有選擇的堆疊,無一、也無人能倖免。
Thumbnail
我們的價值來自於自身所有選擇的堆疊,無一、也無人能倖免。
Thumbnail
可以確定只有一項專業,有越來越難生存的趨勢。這個前提下你會覺得,哪些人最有可能遇到危機?
Thumbnail
可以確定只有一項專業,有越來越難生存的趨勢。這個前提下你會覺得,哪些人最有可能遇到危機?
Thumbnail
如果這樣一個評價套在老師的身上,所有熱情及理想是不是都將被污名化? 我真的什麼都不會,我不懂,我也因為這樣的狀態而做錯了很多事。
Thumbnail
如果這樣一個評價套在老師的身上,所有熱情及理想是不是都將被污名化? 我真的什麼都不會,我不懂,我也因為這樣的狀態而做錯了很多事。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選組的季節,雖然現在受疫情影響,學校各項輔導措施或有延遲,不過,趁孩子都在家,家長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傾聽、了解他們。 習慣二分法   「老師,我爸說選自然組比較有前途」   「我媽說男生就應該選自然組」   「老師,補習班說自然組比較好找工作,起薪較高」   熟悉嗎?或許你曾經是聽著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選組的季節,雖然現在受疫情影響,學校各項輔導措施或有延遲,不過,趁孩子都在家,家長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傾聽、了解他們。 習慣二分法   「老師,我爸說選自然組比較有前途」   「我媽說男生就應該選自然組」   「老師,補習班說自然組比較好找工作,起薪較高」   熟悉嗎?或許你曾經是聽著
Thumbnail
就算某些人發覺了「能不能」的存在好了,他們很快就會被學校的排除異己裝置視作例外,以老師為眼線射出貶低雷射槍,把這些知道有其它活路可走的人射成蜂窩、不成人形。 好在,當初我認識的同學裡確實有這樣的一群人,而且他們後來都活得好好的,沒事。他們很聰明,有自己的活法。
Thumbnail
就算某些人發覺了「能不能」的存在好了,他們很快就會被學校的排除異己裝置視作例外,以老師為眼線射出貶低雷射槍,把這些知道有其它活路可走的人射成蜂窩、不成人形。 好在,當初我認識的同學裡確實有這樣的一群人,而且他們後來都活得好好的,沒事。他們很聰明,有自己的活法。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Thumbnail
簡單介紹一下自身的背景,我是一名從台中飄到北部讀書的南部小孩(這邊並不是我打錯,只是想呈現不同地區的人看待不同地區的角度),從國中開始一直嚮往到台北讀書,台北之於台中,我想就像紐約之於美國其他地區的感覺。尚未前進前,總是有無限的幻想,實際生活一年後,發現多了些機會,其他不無不同。
Thumbnail
老師和家長們都常常這樣說: 只要你考上XX大學,你就會飛黃騰達 ...   之前寫過  2018就要結束,而你的同溫層也正在拋棄你 *是一篇增加你焦慮感的文章,心臟小勿看
Thumbnail
老師和家長們都常常這樣說: 只要你考上XX大學,你就會飛黃騰達 ...   之前寫過  2018就要結束,而你的同溫層也正在拋棄你 *是一篇增加你焦慮感的文章,心臟小勿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