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把課上得像聊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來參與一些講座與課程,發現無論是大學生、中學生或小學生,都非常喜歡「互動」部分。但這個互動,並不是有對話、有問答就好。
事實上,我前兩年在某哲學營隊講課時,就發現一個現象:有些學員會在回饋單上面寫說,很像是在上課。怪了,那本來就是有特定主題的課程啊,像上課不是理所當然的嗎?當時我想,可能是內容或進行方式死板了些,雖然我已經設計了不少問題來讓大家發言。
這個思路大致沒錯,但還沒有抓到重點:如果「上課」在光譜的這一端,另一端就是「聊天」;或者是說,越像聊天就越不像是在上課,越像上課就越不像是在聊天。上課和聊天都可以有特定主題,但前者常常依循某種模式,而後者則看似東拉西扯、有情感起伏。承此,就算講師和學員有很多對話或問答,上課也不會自動變成聊天。
兩者有很多差異,若比較分析地說,我認為在於權力感與資訊量。權力感的意義在於,學生是否覺得講師硬要帶出某話題,還是覺得他在講一種有趣觀點;資訊量的意義在於,對於課程內容或講師提問,學生能否提出有用的、值得參考的資訊,特別是自身經歷。
這直接對應到聊天的兩大性質:一是每個人都平等、都能引出某個討論方向;二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講出大家會關注的東西。
當然,特定主題的講座或課程,不太可能放任大家亂聊,但提高聊天感是有可能的。同樣一個概念(譬如自由意志),直接講定義再問問題(譬如人的未來是不是全被物理法則所決定),就會很像上課。先放段動物影片(譬如松鼠拚命要偷吃鳥飼料),再指出其中可能蘊含什麼概念(譬如松鼠到底是自由選擇還是被食慾控制),就會很像聊天。
如果從聽眾需求來說,知性課程已不太可能維持純講述的形式,因為那樣太容易被影片所取代。而且年輕世代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看來是越來越短(先不論是何原因造成),所以有必要提供更多元的感官刺激(動手寫或動舌頭都算)與資訊類型(圖案、影片、故事等),才能提升使用者體驗。
當然,如果你講的東西,聽眾本來就超級有興趣,上課和聊天的差異就不太重要了。但若聽眾本來就缺乏預期,或根本是被半強迫而來,在「有深度知識的課程」與「學到點東西的聊天」之間,後者其實更討喜。
而且許多時候,「學到東西」可以只是「原來在這點上好多人和我想法不一樣」,倒不需要是什麼堅實理論或立場。
這讓我覺得,「知性聊天」或許是值得構築的概念。倒不是說我要開發知性聊天的課程,而是我認為,給大眾一種「聊天也可以很知性」的印象,對於社會整體的智識水準應該有正面助益,也能吸引更多人對哲學(知識)普及感興趣。
但前提是,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聊天、怎麼加入知識內容,然後想辦法提高它在各種情況下發生的機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同樣價格買不到同樣權利,這樣很奇怪。
批判思考是教你把人生過得更好,不是教你把批判思考當人生過。
學生說,申請科系是物化(把自己包裝成商品給甄試委員挑選),準備指考是物化(把自己當成是純粹考試機器)。
當你更有機會用到、用了更有正面回饋時,長久下來才會越來越熟悉。
重點該放在「哲學想的和一般人哪裡不一樣」與「為什麼會有這種不一樣」。
同樣價格買不到同樣權利,這樣很奇怪。
批判思考是教你把人生過得更好,不是教你把批判思考當人生過。
學生說,申請科系是物化(把自己包裝成商品給甄試委員挑選),準備指考是物化(把自己當成是純粹考試機器)。
當你更有機會用到、用了更有正面回饋時,長久下來才會越來越熟悉。
重點該放在「哲學想的和一般人哪裡不一樣」與「為什麼會有這種不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接續著聊一下關於溝通和公共討論,但這次談的是一種、或者說一些反例。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接續著聊一下關於溝通和公共討論,但這次談的是一種、或者說一些反例。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