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把課上得像聊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來參與一些講座與課程,發現無論是大學生、中學生或小學生,都非常喜歡「互動」部分。但這個互動,並不是有對話、有問答就好。

事實上,我前兩年在某哲學營隊講課時,就發現一個現象:有些學員會在回饋單上面寫說,很像是在上課。怪了,那本來就是有特定主題的課程啊,像上課不是理所當然的嗎?當時我想,可能是內容或進行方式死板了些,雖然我已經設計了不少問題來讓大家發言。

這個思路大致沒錯,但還沒有抓到重點:如果「上課」在光譜的這一端,另一端就是「聊天」;或者是說,越像聊天就越不像是在上課,越像上課就越不像是在聊天。上課和聊天都可以有特定主題,但前者常常依循某種模式,而後者則看似東拉西扯、有情感起伏。承此,就算講師和學員有很多對話或問答,上課也不會自動變成聊天。

兩者有很多差異,若比較分析地說,我認為在於權力感與資訊量。權力感的意義在於,學生是否覺得講師硬要帶出某話題,還是覺得他在講一種有趣觀點;資訊量的意義在於,對於課程內容或講師提問,學生能否提出有用的、值得參考的資訊,特別是自身經歷。

這直接對應到聊天的兩大性質:一是每個人都平等、都能引出某個討論方向;二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講出大家會關注的東西。

當然,特定主題的講座或課程,不太可能放任大家亂聊,但提高聊天感是有可能的。同樣一個概念(譬如自由意志),直接講定義再問問題(譬如人的未來是不是全被物理法則所決定),就會很像上課。先放段動物影片(譬如松鼠拚命要偷吃鳥飼料),再指出其中可能蘊含什麼概念(譬如松鼠到底是自由選擇還是被食慾控制),就會很像聊天。

如果從聽眾需求來說,知性課程已不太可能維持純講述的形式,因為那樣太容易被影片所取代。而且年輕世代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看來是越來越短(先不論是何原因造成),所以有必要提供更多元的感官刺激(動手寫或動舌頭都算)與資訊類型(圖案、影片、故事等),才能提升使用者體驗。

當然,如果你講的東西,聽眾本來就超級有興趣,上課和聊天的差異就不太重要了。但若聽眾本來就缺乏預期,或根本是被半強迫而來,在「有深度知識的課程」與「學到點東西的聊天」之間,後者其實更討喜。

而且許多時候,「學到東西」可以只是「原來在這點上好多人和我想法不一樣」,倒不需要是什麼堅實理論或立場。

這讓我覺得,「知性聊天」或許是值得構築的概念。倒不是說我要開發知性聊天的課程,而是我認為,給大眾一種「聊天也可以很知性」的印象,對於社會整體的智識水準應該有正面助益,也能吸引更多人對哲學(知識)普及感興趣。

但前提是,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聊天、怎麼加入知識內容,然後想辦法提高它在各種情況下發生的機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求學時代到職場工作,教學活動經常出現在我們周遭,從小學生學習基本知識,到出社會就業學習公司內部運作知識、相關專業技能,到成年人階段持續吸收知識,我們常常上課,也有機會站在台上成為講師,當工作者的能力不分軒輊時,上台的技術往往成了職涯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從求學時代到職場工作,教學活動經常出現在我們周遭,從小學生學習基本知識,到出社會就業學習公司內部運作知識、相關專業技能,到成年人階段持續吸收知識,我們常常上課,也有機會站在台上成為講師,當工作者的能力不分軒輊時,上台的技術往往成了職涯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我以前上課是不睡覺的,在執行「學習革命」之後,我變得會上課睡覺了。
Thumbnail
我以前上課是不睡覺的,在執行「學習革命」之後,我變得會上課睡覺了。
Thumbnail
不知道老師有沒有遇過一種學生,學習訴求就是「聊天」 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太好了!都不用準備,聊天就可以賺錢。」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課是我覺得最痛苦、最難教的一種課。
Thumbnail
不知道老師有沒有遇過一種學生,學習訴求就是「聊天」 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太好了!都不用準備,聊天就可以賺錢。」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課是我覺得最痛苦、最難教的一種課。
Thumbnail
之前教過一位家教學生,每次來上課時總是笑著走進教室。 我問他:「你為什麼上課都這麼開心?」 他總說:「我也不知道。」聳聳肩並且笑一笑的回著我 不只是開心來上課,在整整兩小時的課程中,也總是一邊學習一邊在歡笑中渡過。時常連坐在教室外的人都聽到笑聲,好奇詢問我們到底在笑什麼。
Thumbnail
之前教過一位家教學生,每次來上課時總是笑著走進教室。 我問他:「你為什麼上課都這麼開心?」 他總說:「我也不知道。」聳聳肩並且笑一笑的回著我 不只是開心來上課,在整整兩小時的課程中,也總是一邊學習一邊在歡笑中渡過。時常連坐在教室外的人都聽到笑聲,好奇詢問我們到底在笑什麼。
Thumbnail
許多「出社會如何拓展生活圈」的文章建議,報名課程是認識新朋友的好管道。究竟哪種課程比較容易交朋友?要怎麼開話題才不會尬聊?
Thumbnail
許多「出社會如何拓展生活圈」的文章建議,報名課程是認識新朋友的好管道。究竟哪種課程比較容易交朋友?要怎麼開話題才不會尬聊?
Thumbnail
我在今年二月份接了一個開課Case,以業界講師身份,到大學開了一門課「溝通領導表達力」。 對這些關鍵詞,我的解讀是:人透過溝通,建立與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領導力是進階溝通能力、加上人格特質與良善作為所形成;至於表達力
Thumbnail
我在今年二月份接了一個開課Case,以業界講師身份,到大學開了一門課「溝通領導表達力」。 對這些關鍵詞,我的解讀是:人透過溝通,建立與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領導力是進階溝通能力、加上人格特質與良善作為所形成;至於表達力
Thumbnail
教學應該是網狀結構,亦即A的學習可對B、C、D等有正向驅動。
Thumbnail
教學應該是網狀結構,亦即A的學習可對B、C、D等有正向驅動。
Thumbnail
試問你是否也有以下的困擾🤭: 1.是否覺得每次跟別人聊天都詞窮,不知道要聊什麼才好? 2.是否很怕說錯話,踩到別人的地雷,引起他人的反感? 3.是否不知道如何延續話題,常常句點別人? 在徵求過講師的同意後,決定為這場講座留下紀錄🗒🗒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2/28(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試問你是否也有以下的困擾🤭: 1.是否覺得每次跟別人聊天都詞窮,不知道要聊什麼才好? 2.是否很怕說錯話,踩到別人的地雷,引起他人的反感? 3.是否不知道如何延續話題,常常句點別人? 在徵求過講師的同意後,決定為這場講座留下紀錄🗒🗒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2/28(五)早上7:30發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