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只是被創造出來的框架,真正重要的是探索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受 Kelly 邀請,為他的 Podcast「ikellytalk 愛凱莉說」錄了一集訪談[1],他經營的自媒體平時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分享許多知識與觀點,若有興趣不妨前去瀏覽看看。

Kelly 的追蹤者們中有許多還在求學階段或是初出社會的新鮮人們,因此這次希望我從自己過去的經歷,聊聊「跨領域探索自己的興趣與熱情」這件事,我也藉這個機會把其中的內容整理成文字分享給不習慣或沒有習慣聽 Podcast 的朋友們。

這次的內容從我大學剛開始主修財金系,後來決定跳進教育圈發展切入,聊聊這之中各個階段的歷程。這個題目我其實跟不少身邊朋友聊到過,老實說這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身邊多元發展的大有人在。不過觀察這些人們,我發現他們大多並沒有特別去侷限自己所處的領域,且都相當認識自己。

有意識地嘗試並反思,才是探索的關鍵

我認為,「領域」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框架,某種程度上是社會發展至今的產物,就像讀書時的科目一樣,知識被劃分為語文、數學、歷史等等,也不過是為了學校體制方便運作而產生的架構,像是新課綱所劃分出素養的三面九項[2],便是跨科跨領域的概念。所以我們不妨先捨棄這樣的概念去思考,不是說領域劃分就不重要,而是那應該是探索過後所自然而然得到,呈現在這個世界中的結果。

raw-image

在這樣的概念下,不斷地去嘗試就很重要,更關鍵的是,就過程與結果和自己進行對話。不過雖然說去試了就知道,還是有一些大致可以參考的思考方向,才不會到頭來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嘛。有一個很常被提到的詞叫做「熱情」,但熱情到底是什麼?對一件事有熱情到底是什麼樣子?

你真正在乎的核心層面,造就了你的熱情所在

我認為熱情其實是一個結果,當一個人做一件事可以滿足自己在乎的層面、元素,就會感到自己「對這件事有熱情」。舉例來說,一個人在乎的東西之一是成就感,如果他去嘗試某件他發揮地超爛的事情,他自然不會感到自己對這件事有熱情,因為得不到成就感。所以說,「在過程中跟自己對話」真正的意義在於了解自己,這樣在感受的時候才會有一個依據。

這個概念其實可以顯現在不同尺度上,大至個人志業、小至單一工項。我發現自己很在乎是否能將自己的想法、觀念傳遞給他人,因此,在嘗試教育場域中的不同事情後,我認為和現場老師交流是相較能夠讓我展現熱情的模式之一。反之,成為第一線老師直接面對孩子就沒有辦法,因為個性或缺乏訓練,沒能掌握孩子的語言和相處方式,自然比較無法有效地傳遞資訊給孩子們。

從個人開始做起,減少社會既有框架所帶來的阻力

另外,在探索的過程中,大部分人遇到最大的阻力,往往來自這個社會中的各式框架,而這些框架可能來自自己或外界,可能是對未知的恐懼、現實的生活壓力等等。不過,當你有意識地去思考這些,就更有機會去突破這些框架,或是說服外界這麼做是可行的,因為你知道自己有機會克服這些現實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你明確知道機會在哪、也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做得到。

在訪談中 Kelly 就問到我怎麼去忽略這些壓力或眼光,我坦白地表示,自己很清楚自己極幸運地在社會中已經處於一個相對優勢的位子,也有更多的資本可以去亂闖。這裡說的資本指的不單純是經濟資本,講直接一點,不管學歷無用論再怎麼盛行,現狀呈現出的就是學歷與職涯發展有著正相關。換句話說,我很清楚自己拿著臺大的學歷,如果哪天混不下去,還是可以不算費力地找到讓自己存活下去的管道。

提這件事的用意在於,有很多的人因為這些阻力正在自我發展的路上卻步,想鼓勵每一個人都能盡可能給予身邊在探索自我的人們支持,例如在他們嘗試轉換跑道時,不要投以異樣的眼光。這些支持儘管不一定帶來實質的幫助,但僅是消除外界眼光帶來的壓力,便是很大的差別了。

這些大概是這次訪談我認為特別可以分享的內容,或許有些地方有些模糊,有興趣可以去聽聽完整的節目內容也給 Kelly 一點支持。我自己也還在大量探索的階段,並認為這是一輩子不會停下來的,會隨著個人的狀態還有整個環境不斷地調整,所以如果對於這件事想交流更多,歡迎留言、寄信或用任何方式聯繫我!

References

註[1]:愛凱莉說 Ep04,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wlc9lw9ftv0824bg1f6h0b/platforms
註[2]:12 年國教課程綱要, 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彥辰的沙龍
6會員
10內容數
江彥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1
由於突如其來升溫的中國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自 5 月 19 日起停止到校上課,改採線上教學。現場老師們須面對「如何在教學模式轉變的情況下,仍能盡可能維持孩子學習成效」的課題。
Thumbnail
2021/06/01
由於突如其來升溫的中國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自 5 月 19 日起停止到校上課,改採線上教學。現場老師們須面對「如何在教學模式轉變的情況下,仍能盡可能維持孩子學習成效」的課題。
Thumbnail
2021/05/19
Freire 在第二章中談到了「囤積式 (Banking) 教育」與「提問式教育」的概念與比較。在囤積式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上對下的,並且由教師來決定課堂中的學習內容、目標、進行方式。在提問式的教育場域中,師生間的權力不對等關係被打破,雙方透過平等的對話、溝通,一同建立起學習內容與方向。
Thumbnail
2021/05/19
Freire 在第二章中談到了「囤積式 (Banking) 教育」與「提問式教育」的概念與比較。在囤積式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上對下的,並且由教師來決定課堂中的學習內容、目標、進行方式。在提問式的教育場域中,師生間的權力不對等關係被打破,雙方透過平等的對話、溝通,一同建立起學習內容與方向。
Thumbnail
2021/05/19
Freire 被許多人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受壓迫者教育學》為其經典著作,本系列文試圖從本書的角度談論臺灣的教育環境與困境。
Thumbnail
2021/05/19
Freire 被許多人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受壓迫者教育學》為其經典著作,本系列文試圖從本書的角度談論臺灣的教育環境與困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是一種動態取捨的結果。開車開到一半,如果發現原本地圖上面的路中斷、或是想去其他目的地,那時候當然可以重新設定GPS系統,導航到另外一個地方。 如果什麼都會變,那還有所謂的長遠職涯規劃嗎?還是有的。長遠的職涯規劃不是某個點、某個職業、某個公司,是一個方向而不是單點。
Thumbnail
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是一種動態取捨的結果。開車開到一半,如果發現原本地圖上面的路中斷、或是想去其他目的地,那時候當然可以重新設定GPS系統,導航到另外一個地方。 如果什麼都會變,那還有所謂的長遠職涯規劃嗎?還是有的。長遠的職涯規劃不是某個點、某個職業、某個公司,是一個方向而不是單點。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職涯規劃、自我成長的內容,都會強調要找到自己的熱情,但在我自己的經驗中,我覺得要去「找」熱情滿困難的,比較多是用「嘗試」出來的。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職涯規劃、自我成長的內容,都會強調要找到自己的熱情,但在我自己的經驗中,我覺得要去「找」熱情滿困難的,比較多是用「嘗試」出來的。
Thumbnail
我想每個人都不喜歡迷失的自己、找不到方向、渾渾噩噩的狀態,甚至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的那種低潮。
Thumbnail
我想每個人都不喜歡迷失的自己、找不到方向、渾渾噩噩的狀態,甚至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的那種低潮。
Thumbnail
在社會上生存,只要有專業知識就夠了嗎? 學期第一堂正式課程,便讓我有了這樣的反思。 過去社會注重學歷,認為知識能翻轉貧窮、改變人生;隨著時代漸漸進步,除了知識,人們開始注重實務經驗,能靈活運用知識、讓知識為每次的經驗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漸漸成了現代社會的樣貌。 但未來的時代呢? 只要有知識、有經驗,
Thumbnail
在社會上生存,只要有專業知識就夠了嗎? 學期第一堂正式課程,便讓我有了這樣的反思。 過去社會注重學歷,認為知識能翻轉貧窮、改變人生;隨著時代漸漸進步,除了知識,人們開始注重實務經驗,能靈活運用知識、讓知識為每次的經驗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漸漸成了現代社會的樣貌。 但未來的時代呢? 只要有知識、有經驗,
Thumbnail
一件事情沒有對、錯的同時,我們還分辨不出它的好、壞,我覺得比較可怕。
Thumbnail
一件事情沒有對、錯的同時,我們還分辨不出它的好、壞,我覺得比較可怕。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Thumbnail
有什麼事情其實很小但我們很少面對的?大概就是「善待自己」。比方說,有沒有相信不用把自己全力付出去給社會,也能得到很好待遇的可能?有沒有真心的在一個時間內,坐下來好好和自己的心對話過幾次?是不是總讓焦慮感推著自己前進,累的時候也不知道好好休息。
Thumbnail
就不要提「熱情」這種遙不可及的字眼了,我光問「志趣」,就夠換來一雙雙茫然的眼神。
Thumbnail
就不要提「熱情」這種遙不可及的字眼了,我光問「志趣」,就夠換來一雙雙茫然的眼神。
Thumbnail
「我明明嘗試了很多,卻好像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那天深夜,與我一同參與創業計畫的夥伴這麼說著。 不只因為開會導致身體疲憊,我彷彿看見她的眼中透漏出心裡的疲倦。那樣的無力來自於,明明已經那麼努力的參與各種社團、實習、培訓,但每到了送出履歷的那一刻,我卻還在猶豫...
Thumbnail
「我明明嘗試了很多,卻好像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那天深夜,與我一同參與創業計畫的夥伴這麼說著。 不只因為開會導致身體疲憊,我彷彿看見她的眼中透漏出心裡的疲倦。那樣的無力來自於,明明已經那麼努力的參與各種社團、實習、培訓,但每到了送出履歷的那一刻,我卻還在猶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