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教他們?不怕他們取代你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個世界總是有人會擔心別人學走自己的東西,
尤其是「知識」。
但是他卻不知道,其實沒有什麼東西能一成不變,
因為知識需要不斷地「進化」。

  曾經有一位資深的同事在我工作上無私指導他人之後,問了這麼一句話:「你為什麼要教他們?難道你不怕他們取代你嗎?」
還記得當時,我笑著跟他說:「為何要怕?難道你不知道,這才是人類的價值嗎?」


《適時的放下,才能前往更寬闊的世界》

  因為工作需要了解多個市場的趨勢,許多年來看著各種市場都喜歡玩著一個遊戲:「惡意利用資訊落差賺大錢」。
甚至很多人從小就已經被家庭教育「這是你的一技之長,不要隨便教人。」這樣的想法。也許在一開始的狀況下,的確可以因為資訊落差關係獲利許多,但是資訊這種東西隨著時間將會越來越廣泛,更不用說現在的資訊大爆發時代了。

惡意利用資訊落差,說穿了就是一種詐騙手法。

  無良的業者會利用資訊落差蒙騙消費者,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在買東西之前進行學習或了解,因此消費者選擇相信專業的業者,但若是發生糾紛就是雙方告上法院,搞的新聞滿天飛,讓大家以為這同行的都是壞人,可謂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雖然很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但即使在2021年的現在依然層出不窮。
我依然看到許多人保有這樣的態度,有時候我會覺得大概這些人可能都沒想過,因為這個世界有你們的存在,造成社會技術大斷層、讓各種技術進步緩慢,可能沒人想過這樣的行為還有可能導致文明消失!?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知識是如何前進的?」”

  大家都知道背著包袱走的慢,放下包袱跑得快這個道理,但是否有人換個角度思考:知識本身是不是也算一種包袱?綜觀歷史上許多創業家、發明家,他們很懂得下放知識讓更多人理解,甚至還能藉此不斷創造新的知識,這是為什麼?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一個充滿禪意的故事:「當一個杯子裝滿了水,你就無法再繼續裝入其他東西,必須將其倒空才行。」
因為他們都知道只有適時的放下,才能前往更寬闊的世界,固守一切不是一個好的作為,因為這個世界不斷的在變動、在成長,我們也必須如此。

《為何害怕取代?》

  在同事的那句話當中,最令我在意的是「取代」這兩個字。為何我們會害怕被取代?是不是我們在舒適圈中太過安逸?是不是我們的競爭力越來越低落?是不是...? 大家都知道世界科技不斷地進步,但是還是有許多人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最輕鬆、最容易、最不需要動腦、也最容易替代的職位上,為什麼?
這一切的問題其實都源自於「對自己沒有認知」、「對知識錯誤的認知」。

  什麼是「對自己沒有認知」?在台灣有個案例最讓人淺顯易懂:ETC收費與國道收費員的故事。
在數位科技不斷進步的現代,各行各業都在努力思考如何降低人力成本,因此去人力化將會成為必然,而各種作業員都是最容易被替代的,現在還沒被替代的人只是因為剛好科技還沒到,不代表可以一輩子都擁有相同的工作。因此每個人在職場上都必須思考著如何讓自己更為成長?
當國道推動ETC收費的時候,收費員的工作就消失了,他們必須學習其他知識以應付未來的新工作,有很多已經準備好的人乾脆地轉換跑道,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競爭力沒有認知,完全沒有任何準備就必須面對這樣殘酷的事實。 但我個人覺得,短視近利、安於現狀、不思成長才是對自己殘忍!

  什麼是「對知識錯誤的認知」?在以往的老一輩教導我們必須學得一技之長,總以為可以靠這個專長就能安然活到退休,殊不知時代如浪潮一般多變,這樣的理論在他們那一世代可以靠著極大資訊落差的情形進行,但如今社會網路發達,大家更容易地從中吸收知識,過往依賴資訊落差手法的廠商或人事將在未來越來越沒有競爭力。就連政府都在提倡所謂的斜槓人生(培養通才),每個人所必須擁有的知識量都十分龐大,所以如何吸收知識、傳授知識將會越來越必要。因此我們必須重整知識的認知:知識是不允許故步自封,它必須不斷地成長茁壯。

如果你自身有著不斷前進的能力,又何必擔心會被替代?

《台灣的現狀與未來的趨勢》

  既然說到了經濟市場環境,我就趁機分享一些近年來對於台灣未來趨勢的感想。我們所在的台灣,在過去製造業飛黃騰達的時代中,多少工廠林立?創造出多少價值?創造出多少輝煌的事蹟?但後來隨著時間洪流,因為國外的人力便宜、廠房、水電等管理開銷較少,各大企業往國外移動,或是開放移工加入讓人力成本大幅降低。反而造成留在國內的專業技術師傅們因為高成本越來越勢微,最後逼到不得已離開原本的專業領域,另尋他法求生。不僅讓這些師傅們浪費了人生,也浪費了他們這些年辛苦積攢的知識,造成現在許多技術經驗發生大斷層,後續效應仍不斷發酵中,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這個大斷層狀況其實在世界各個已開發國家都有,而且每幾年便有一波浪潮逼得大家不得不改變,例如最近的智慧化、自動化等等。不過最近在大環境風水輪流轉推動下,曾經必須出國工作的東南亞朋友們開始高興了,他們自己的國家也逐漸邁入了開發中國家的輝煌時光,背後蓬勃發展的商機是現在的台灣遠遠無法比擬的,想當然他們出國工作的必要性也會逐漸降低,我們為了降低人力成本所依賴的移工也將越來越少,因此台灣的政府、廠商也必須糾正錯誤的認知,短視近利的作為必須停止,否則我們若無法更進一步便會消失在時代洪流之中。

我們不該因為有了些成就就洋洋得意!
因為成就只存在當下的時間點,
一旦過了那一刻便不是成就,而是包袱。
                   -夏宇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他人的導師》

  為什麼我會一直提倡分享知識這件事情?因為人類的文明、技能都需要傳承,若是沒有傳承,縱然你一生輝煌,當你殞落之時,你的存在也不復存在。唯有留下傳承的人事物,方可讓整體人類文明共同成長。雖然我並不是非常專業,但我願意分享,也透過分享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存在感以及激發更多的靈感,「原來還能這樣?那是不是還能...?」這句話是我一直以來成長的動力來源。

  曾經身為軟體講師的我,對於傳授知識有著相當的心得,當學生喊一聲「老師」時,簡單的兩個字卻有相當的責任,我一直認為身為老師就是該有「傳道、授業、解惑」的引導責任,而且現在的社會型態其實也不一定需要非常專業才能當老師,只要你願意分享知識、教導他人即可。各行各業當中皆有專業的先進們,大家都可以成為老師。但同時也必須明白一件事情:老師也該與學生一起成長,同時傳授與學習!
因此我更偏向喜歡「導師」這一詞。

我只是一個提早走在前方引導你們的人,讓我們一起前進吧。
                        -夏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自己的知識,若是大家願意分享、傳授,成為大家的導師,集合大家的力量更可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及靈感,這樣才是人類文明的最大價值所在,而且你還有可能因此達成你從不敢想像的希望喔!

希望未來大家都能體會分享知識的喜悅,一起成為大家的導師吧!


貳零貳壹年肆月貳拾柒日@夏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宇的沙龍
16會員
25內容數
改造象牙塔成為一個以智慧為信仰的燈塔。 藉由這股信仰的力量,讓身在苦海的人能夠看到一盞明燈。 象牙塔原意指遠離現實的學術研究。 但在這裡所探討的內容已超過學術領域,包含了玄學、心理學、哲學、生活、知識、智慧分享。
夏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4/22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一個疑問:我是誰? 這個問題向來沒人可以為你回答。 因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只有自己達到圓滿才知道。」
Thumbnail
2021/04/22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一個疑問:我是誰? 這個問題向來沒人可以為你回答。 因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只有自己達到圓滿才知道。」
Thumbnail
2021/04/15
人的一生,說短不短,說長不長。 從呱呱落地到入學,從入學到出社會,再從社會歷練當中磨練成獨當一面的人。 一生所學的知識、所悟的心得,皆在那最後一口氣消失時消散於天地。 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如何傳承知識,讓我們的存在更有意義。
Thumbnail
2021/04/15
人的一生,說短不短,說長不長。 從呱呱落地到入學,從入學到出社會,再從社會歷練當中磨練成獨當一面的人。 一生所學的知識、所悟的心得,皆在那最後一口氣消失時消散於天地。 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如何傳承知識,讓我們的存在更有意義。
Thumbnail
2021/04/13
那個夢境的畫面至今記憶猶新,雖然都在一樣的地球上,但是卻有不一樣的世界觀、時間軸。 那個由象牙塔經營管理的世界,許多新奇的事物讓我大開眼界,也許那才是人類的生存最佳方案。
Thumbnail
2021/04/13
那個夢境的畫面至今記憶猶新,雖然都在一樣的地球上,但是卻有不一樣的世界觀、時間軸。 那個由象牙塔經營管理的世界,許多新奇的事物讓我大開眼界,也許那才是人類的生存最佳方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少子化,科技進步,正在從根本性上面,嚴重影響求職的機會。讓自己跟未來的競爭對手,多打幾次,也蠻可以知己知彼,有所防備的。不是嗎?
Thumbnail
少子化,科技進步,正在從根本性上面,嚴重影響求職的機會。讓自己跟未來的競爭對手,多打幾次,也蠻可以知己知彼,有所防備的。不是嗎?
Thumbnail
最近幾周又陷入無盡頭的人員問題。複雜的程度甚至理不出個邏輯順序,因為問題環環相扣、盤根錯節。但歸根究柢,不外乎兩個問題: 1. 劣幣是不是驅逐到良幣? 2. 人員的問題是不是影響到公司的基本運營。
Thumbnail
最近幾周又陷入無盡頭的人員問題。複雜的程度甚至理不出個邏輯順序,因為問題環環相扣、盤根錯節。但歸根究柢,不外乎兩個問題: 1. 劣幣是不是驅逐到良幣? 2. 人員的問題是不是影響到公司的基本運營。
Thumbnail
當初寫過一篇探討相關問題,最後到了結尾,我寫道「追求正確答案」跟「開放式討論」各有利弊,結果馬上有人留言說「所以你還是沒說追求正確答案是好是壞啊?」我認為自己沒有在那個當下提出什麼意見,就是想留下一個開放式結論供大家思考,不是只提供個人看法跟結論而已。
Thumbnail
當初寫過一篇探討相關問題,最後到了結尾,我寫道「追求正確答案」跟「開放式討論」各有利弊,結果馬上有人留言說「所以你還是沒說追求正確答案是好是壞啊?」我認為自己沒有在那個當下提出什麼意見,就是想留下一個開放式結論供大家思考,不是只提供個人看法跟結論而已。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當我們提到學習,很容易就會連想到要去學校報到,藉由學校的教育系統讓我們懂得比別人多一些。
Thumbnail
當我們提到學習,很容易就會連想到要去學校報到,藉由學校的教育系統讓我們懂得比別人多一些。
Thumbnail
點開手機的紅點點,我們時而滑過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深怕自己會因為錯過某個專欄的更新,進而讓自己處於「落後」的狀態。而後,你可能又點開社群動態,看見那個誰誰誰又去上了一堂好棒的課程,不僅於此,還深入地寫了一篇充實的學習心得文。心裡不禁暗自感嘆:我怎麼會沒有看到報名的訊息呢?少了這個能力,我是不是就很難跟
Thumbnail
點開手機的紅點點,我們時而滑過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深怕自己會因為錯過某個專欄的更新,進而讓自己處於「落後」的狀態。而後,你可能又點開社群動態,看見那個誰誰誰又去上了一堂好棒的課程,不僅於此,還深入地寫了一篇充實的學習心得文。心裡不禁暗自感嘆:我怎麼會沒有看到報名的訊息呢?少了這個能力,我是不是就很難跟
Thumbnail
一般人的困惑,會出現在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上,我們對自己不夠了解,對世界又一無所知,糊里糊塗年紀就大了,這時候比較有餘裕的人就會開始閱讀,開始思考自己從何而來、何去何從,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別人是怎麼生活。
Thumbnail
一般人的困惑,會出現在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上,我們對自己不夠了解,對世界又一無所知,糊里糊塗年紀就大了,這時候比較有餘裕的人就會開始閱讀,開始思考自己從何而來、何去何從,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別人是怎麼生活。
Thumbnail
這個世界總是有人會擔心別人學走自己的東西, 尤其是「知識」。 但是他卻不知道,其實沒有什麼東西能一成不變, 因為知識需要不斷地「進化」。
Thumbnail
這個世界總是有人會擔心別人學走自己的東西, 尤其是「知識」。 但是他卻不知道,其實沒有什麼東西能一成不變, 因為知識需要不斷地「進化」。
Thumbnail
     這個主題是我常在mobile01網站討論版上時常看到的,其實也就是一般是職場新人和一些工作多年面臨到公司、個人問題,不得已要切換職涯會問到的。   我本身是技職體系出身的,也主要是在傳產公司工作。   經我多年來的實務和觀察,台灣現在的傳產大部份所謂的“技術“,仍是經由試錯法所累積而來的,
Thumbnail
     這個主題是我常在mobile01網站討論版上時常看到的,其實也就是一般是職場新人和一些工作多年面臨到公司、個人問題,不得已要切換職涯會問到的。   我本身是技職體系出身的,也主要是在傳產公司工作。   經我多年來的實務和觀察,台灣現在的傳產大部份所謂的“技術“,仍是經由試錯法所累積而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