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隊友語錄 - 你越忙,小孩越愛找你|1歲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這是F小妞1歲半前發生的事情。那時我們在北京,隊友基本早上在家上班,下午去公司上班。

我的早上生活就是一個煮婦:準備早餐、餵食小孩、換衣服、推著小妞出門買菜。上述這段日常通常都是peace & love的渡過,因為租屋處離菜市場蠻近的,走路10分鐘內就能到,所以小妞大部分時間都很配合,會乖乖的坐在娃娃車上任我推出門買菜再推回家。回家就是放生小妞自己玩、我休息一下、整理買回來的菜,準備中午煮飯。

看起來一切都平靜不過,然而問題就發生在「開始煮飯」這個環節上!中午因為隊友還在家,有時可以幫忙顧一下小妞,不過時不時會發生他得邊開會邊帶娃的窘況(辛苦隊友了)。晚餐時間就是另一種崩潰,我常常得在「任小孩狂哭繼續煮飯」跟「停止煮飯好好陪小孩」之間做選擇,以至於煮飯漸漸的變成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迫使我越來越傾向選擇後者—停止煮飯好好陪小孩。連帶效應就是,隊友下班回家既沒晚餐吃,還要幫忙帶小孩。




隊友:你有沒有發現小孩在妳忙的時候特別黏妳?

因為她害怕妳在忙的事情比她重要,如果她發現她還是很重要、妳不會忘記她,她就不會那麼黏妳了!

隨著小孩出生,我從一般上班族變成一個全職媽媽,這是兩個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沒有實習、沒有試用期、沒有專業訓練,就這樣上場實戰了,跟當年自己的媽媽一樣。所以,有意無意的也承襲了自己的媽媽的樣子。人在他鄉,毫無後援的自己顧小孩,就會發現生活中的事情真是無敵之多!比上班的業務多好多,而且讓我最不能適應的是,完成這些事情對我來說毫無成就感可言!所以我盡可能的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完成這些事情,相對的小孩就會被公式化的晾在一旁,結果就是「停止煮飯」的開端,小孩用擲地有聲的強烈抗議,來迫使我停止手上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會過度專注於「事情」,而不經意的忘記了人是有血有肉的生物體,需要被關注、需要情感跟肢體的交流。不分性別、不分年紀。

如果今天把你放到一個語言不通的陌生環境中你會不會害怕?會不會想要找個稍微可以溝通的人當依靠,進而建立一個穩定的互動關係?如果這個人突然不理你、甚至消失了,你會不會覺得很恐慌?

是的,這就是呱呱墜地,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小寶寶的心聲,也是一般人初到一個新環境的心理狀態。所以,對於還沒跟父母建立起穩定的依附關係跟自身安全感的小孩來說,你的不理睬或短暫消失對他來說都是天崩地裂的大事情,他們會基於本能的竭盡所能(通常是崩潰大哭大叫)要你關注他!




了解心理狀態後,再來是怎麼實作?

隊友說:多觀察你的小孩,發現他在看你時給他一個回應或一個微笑。通常他就能安心的繼續玩他手上的東西,因為他的需求有被滿足—「被關注、有交流」。

應用到煮飯事件,場景不變,煮飯時F小妞一樣會被關在廚房的圍欄門外面,差別是每隔3~5分鐘我就會跟她互動一下,例如跟她介紹這是什麼菜、表演把菜折斷給他看(要誇張生動)、給他菜或廚具摸摸玩玩看,當她需要抱抱時還是會抱她一下。單純的煮飯變成了料理節目,做飯的同時得跟觀眾互動,乍看之下煮飯時間變得很長,完全違背自己想要「有效率」的完成一件事的慣性作法。然而時間久了,在小妞建立起對於「媽媽在煮飯的安全感」後,她不再哭鬧、不再一直討抱、甚至自己跑去房間玩,料理節目式的做飯法反而變成一個非常有效率的作法!

養小孩兩年多下來真的深深的覺得,當你有小孩的時候,傳統的「有效率作法」不一定能比較快的完成事情,想想「如何跟小孩一起完成事情?」才是最好的辦法。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萬用的準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你會發現事情比原本看起來容易上手許多。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 >> F&Y的小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Y的小世界的沙龍
8會員
9內容數
2021/06/13
無所不在的比較 - 你看人家妹妹都比你厲害 公園故事第二發(是說最近沒有新的公園故事可寫了...希望疫情趕快穩定下來)。大概是半年前的故事,在小妞還沒去上學的日子裡,幾乎天天在公園野放,住家附近的四個公園輪著玩,媽媽除了能好好放空一下,也會順便觀察一下其他同年齡的小孩。 早上野放會遇到比較多長輩帶著
Thumbnail
2021/06/13
無所不在的比較 - 你看人家妹妹都比你厲害 公園故事第二發(是說最近沒有新的公園故事可寫了...希望疫情趕快穩定下來)。大概是半年前的故事,在小妞還沒去上學的日子裡,幾乎天天在公園野放,住家附近的四個公園輪著玩,媽媽除了能好好放空一下,也會順便觀察一下其他同年齡的小孩。 早上野放會遇到比較多長輩帶著
Thumbnail
2021/06/07
防疫停課第三週 - 2歲小孩在家忙什麼? 疫情來得突然,停課打亂一切陣腳,不過也意外生出一篇文章。說來也慚愧,媽媽我花了兩週時間才摸出一點頭緒,怎麼搞定家裡兩隻小屁孩,又能讓他們有收穫?畢竟家裡的玩具要玩膩了!另一方面也是發現疫情看來沒有當初的樂觀,停課延長了,而我做了最壞的打算,也就是停課可能會再
Thumbnail
2021/06/07
防疫停課第三週 - 2歲小孩在家忙什麼? 疫情來得突然,停課打亂一切陣腳,不過也意外生出一篇文章。說來也慚愧,媽媽我花了兩週時間才摸出一點頭緒,怎麼搞定家裡兩隻小屁孩,又能讓他們有收穫?畢竟家裡的玩具要玩膩了!另一方面也是發現疫情看來沒有當初的樂觀,停課延長了,而我做了最壞的打算,也就是停課可能會再
Thumbnail
2021/05/29
二寶出現後的世界3—不要搶玩具! 二寶出現後的世界來到第三集了!(撒花)隨著Y小弟漸漸長大,手部肌肉越來越靈活,家裡幾乎天天上演同樣的戲碼—搶玩具!(通常伴隨大的叫,小的哭...)我想這也是二寶家庭裡常常遇到的問題之一。 其實這個問題最早不是發生在兩姐弟的互動上,是F小妞跟好玩伴W小弟的互動上,W小
Thumbnail
2021/05/29
二寶出現後的世界3—不要搶玩具! 二寶出現後的世界來到第三集了!(撒花)隨著Y小弟漸漸長大,手部肌肉越來越靈活,家裡幾乎天天上演同樣的戲碼—搶玩具!(通常伴隨大的叫,小的哭...)我想這也是二寶家庭裡常常遇到的問題之一。 其實這個問題最早不是發生在兩姐弟的互動上,是F小妞跟好玩伴W小弟的互動上,W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陪伴小孩的成長,對我來說是個既甜蜜又有許多需要自我調整的地方。常常聽到大家說,育兒比上班還要累,對我來說,真正累的不是生理上的累,而是心理的壓力與調適。當寶寶清醒的時候,媽媽就沒有休息的時刻,不是幫他換尿布、清洗屁股、陪他玩,唸故事書,就連家務事都無法好好完成,上廁所也是門戶敞開供孩子觀賞以免爆哭,
Thumbnail
陪伴小孩的成長,對我來說是個既甜蜜又有許多需要自我調整的地方。常常聽到大家說,育兒比上班還要累,對我來說,真正累的不是生理上的累,而是心理的壓力與調適。當寶寶清醒的時候,媽媽就沒有休息的時刻,不是幫他換尿布、清洗屁股、陪他玩,唸故事書,就連家務事都無法好好完成,上廁所也是門戶敞開供孩子觀賞以免爆哭,
Thumbnail
文/丁菱娟 除夕前一天我與一位在工作上非常忙碌的朋友,約了喝咖啡談事情,那天她帶了五歲小孩一起跟我碰面,她說平常很忙碌,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女兒,尤其年前忙得天昏地暗,好不容易有個空檔,希望我不要介意帶著女兒一起來。 我很了解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的情況,我自己也曾經歷過,跟她說一點都不會在意。
Thumbnail
文/丁菱娟 除夕前一天我與一位在工作上非常忙碌的朋友,約了喝咖啡談事情,那天她帶了五歲小孩一起跟我碰面,她說平常很忙碌,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女兒,尤其年前忙得天昏地暗,好不容易有個空檔,希望我不要介意帶著女兒一起來。 我很了解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的情況,我自己也曾經歷過,跟她說一點都不會在意。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有朋友問我,看到孫女是不是很高興?我說沒有耶!我一直沒有覺得高興,只覺得很奇妙,原來在女兒肚子裏的孩子出來了,而且一切正常,每個部份都長得好好的,會吸奶、會吞嚥,有大便、小便,有長肉肉,也長長了,眼睛會東看西看,會笑、會哭,表達意見,對著人家嗯嗯哦哦的,有反應就好。 一、安排、空出我的休息時間
Thumbnail
有朋友問我,看到孫女是不是很高興?我說沒有耶!我一直沒有覺得高興,只覺得很奇妙,原來在女兒肚子裏的孩子出來了,而且一切正常,每個部份都長得好好的,會吸奶、會吞嚥,有大便、小便,有長肉肉,也長長了,眼睛會東看西看,會笑、會哭,表達意見,對著人家嗯嗯哦哦的,有反應就好。 一、安排、空出我的休息時間
Thumbnail
大女兒在請月嫂做月子,快要結束前,用line問我:「你一月有什麼事情要忙嗎?我在想月嫂離開後,你一段時間回來陪我一下可嗎?」 我回:「她離開那天, 我會跟她交接廚房的東西、事情。然後幫你煮2~3天飯。然後看一星期待幾天,2~3天吧!」 「嗯嗯!她到1/3。」確認了當天她會煮完晚餐後走。 第一週
Thumbnail
大女兒在請月嫂做月子,快要結束前,用line問我:「你一月有什麼事情要忙嗎?我在想月嫂離開後,你一段時間回來陪我一下可嗎?」 我回:「她離開那天, 我會跟她交接廚房的東西、事情。然後幫你煮2~3天飯。然後看一星期待幾天,2~3天吧!」 「嗯嗯!她到1/3。」確認了當天她會煮完晚餐後走。 第一週
Thumbnail
沒有完美,永遠都有追求不完的美。 當媽前對生活本來就很要求,家裡的擺設、物品用完要歸位,家要整齊看起來清爽。 但有小孩後,鵝子把玩具、書本、故齒器、奶瓶蓋、水壺、小被被到處丟,每天下班已經夠累了,陪玩、哄睡小孩後,洗奶瓶、洗衣服、整理環境,自我休息時間,如果還要照之前對生活的要求,每天都整理家裡,維
Thumbnail
沒有完美,永遠都有追求不完的美。 當媽前對生活本來就很要求,家裡的擺設、物品用完要歸位,家要整齊看起來清爽。 但有小孩後,鵝子把玩具、書本、故齒器、奶瓶蓋、水壺、小被被到處丟,每天下班已經夠累了,陪玩、哄睡小孩後,洗奶瓶、洗衣服、整理環境,自我休息時間,如果還要照之前對生活的要求,每天都整理家裡,維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覺得結婚生小孩好浪漫,真正生了小孩以後才知道,日復一日的瑣碎才是真實的人生。 那種因為工作趕不及接小孩的焦急心情,我比任何人都能體會。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覺得結婚生小孩好浪漫,真正生了小孩以後才知道,日復一日的瑣碎才是真實的人生。 那種因為工作趕不及接小孩的焦急心情,我比任何人都能體會。
Thumbnail
這是F小妞1歲半前發生的事情。那時我們在北京,隊友基本早上在家上班,下午去公司上班。 我的早上生活就是一個煮婦:準備早餐、餵食小孩、換衣服、推著小妞出門買菜。上述這段日常通常都是peace & love的渡過,因為租屋處離菜市場蠻近的,走路10分鐘內就能到,所以小妞大部分時間都很配合,會乖乖的坐
Thumbnail
這是F小妞1歲半前發生的事情。那時我們在北京,隊友基本早上在家上班,下午去公司上班。 我的早上生活就是一個煮婦:準備早餐、餵食小孩、換衣服、推著小妞出門買菜。上述這段日常通常都是peace & love的渡過,因為租屋處離菜市場蠻近的,走路10分鐘內就能到,所以小妞大部分時間都很配合,會乖乖的坐
Thumbnail
小嫻,不是一個容易向人傾訴的人,她不常在人面前嚷嚷著帶孩子有多辛苦,數落家人的不諒解,感覺起來像是一個傻大姐,時時刻刻忘東忘西,樂觀在她面前像是面鏡子,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清晰。 一開門,一個大約一歲多還在吃嘴嘴的孩子一起來迎接。 「不好意思,打擾了!」肩上背著一大袋收納用品的我總是這麼說
Thumbnail
小嫻,不是一個容易向人傾訴的人,她不常在人面前嚷嚷著帶孩子有多辛苦,數落家人的不諒解,感覺起來像是一個傻大姐,時時刻刻忘東忘西,樂觀在她面前像是面鏡子,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清晰。 一開門,一個大約一歲多還在吃嘴嘴的孩子一起來迎接。 「不好意思,打擾了!」肩上背著一大袋收納用品的我總是這麼說
Thumbnail
還是第一次 在家邊照顧小孩邊工作 早點起床 小孩在旁 只能做些不用思考的工作 思緒容易被打亂 小孩見媽媽在家都喜歡黏 只能抱著他 讓他背向電腦螢幕 他的兩隻小手不安份 將枱上任何細碎的物品掃到地上 看我按滑鼠有趣 準備多個mouse 在旁讓他玩
Thumbnail
還是第一次 在家邊照顧小孩邊工作 早點起床 小孩在旁 只能做些不用思考的工作 思緒容易被打亂 小孩見媽媽在家都喜歡黏 只能抱著他 讓他背向電腦螢幕 他的兩隻小手不安份 將枱上任何細碎的物品掃到地上 看我按滑鼠有趣 準備多個mouse 在旁讓他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