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地好奇那個緊繃,也許您觸摸的是背後的生命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當在休息時,肌肉卻無法放鬆,我們可以一起好奇為什麼這些肌肉仍然需要收縮。我們的身體知道為什麼必須維持緊張(收縮)甚至無法動彈的狀態,只要慢慢地、靜靜地覺察與緊張相關的意識下有著什麼,他正等著你看見。


raw-image

從小我們就被訓練坐著,這個 坐著 在告訴我們什麼?
在家要好好坐著 (如坐好才有飯吃),在學校要好好坐著 (才不會被罰站),或是在其他場合要好好坐著。筆者的意思不是說坐著是件壞事,而是當我們坐著,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害怕、恐懼等,必須專注在眼前某件事情,我們正切斷此刻與身體的連結,為了安全、生存,我們被訓練成漸漸忽視內在需求的大人。不僅是坐著,在任何一個片刻,都可能有這樣的發生。

特別是現在,全球處在Covid-19的籠罩下,我們專注在外界訊息的抓取,透過抓取的資訊來決定下一步動作。這使我們處在大量使用前額葉、杏仁核的狀態,常常忘了最能感受到安全的爬蟲腦(腦幹),即身體感受。我們常處在動員 (Drive)警戒 (Threat)的系統,越使用,它就越擴大,而忘了我們也有自我安撫系統 (Soothing),可以從身體感受進入到這系統裡。

身體就像說書人,姿勢、疤痕、動作、疾病、體型,都在說著你的生命經驗。這個說書人,最喜歡用隱喻的方式來告訴您發生什麼事,讓我們以為我們生病了,我們會嘗試很多方式,來證明那個疾病或症狀,而不是關照身體怎麼,怎麼會有這樣的發生。我們與自己的身體脫離,也漸漸地不允許且抗拒任何不正常的身體反應。

那天一位來談者,因為長期頸部緊繃、疼痛,生理檢查都無明顯異常,而前來求助。在某次心理諮商,我準備了兩樣物品,一為穿著棉線的數顆圓球,一為穿著竹筷的數顆圓球。您可以想像得到兩種狀態,一個會隨著棉線隨意移動的圓球,一個是完全不會動的圓球。來談者只能感受到痛跟麻,而且對於我的語言引導有困難移動,就像那穿著竹筷的圓球。我用著像是駭客任務的慢動作,移動著穿著綿線的圓球,先從可以移動的身體部位開始跟著,慢慢地來到頸部。幾次下來,他也漸漸意識到,這樣的疼痛跟他認為不可或難以動彈的生命有著類似的處境。我們一起看見,身體感覺就像說書人,正在說書中的生命故事。

我們如何去感覺或有意識地看見感覺底下有著什麼呢?


追蹤感官感受 tracking sensation

在感覺到身體緊繃或其他感覺前,我們要先學會如何感覺到它。在說書人面前,雖然你已經跟他相處多年,就像每次都聽一樣的故事。這次試著讓自己像個孩子,充滿著好奇的眼神與專注的耳朵。

看著外在世界,我們多數人都有追蹤、搜尋目標的能力。同樣地,觀察內在感受,也能實踐這樣的能力。只是感受著、看著甚至追蹤內在感覺的移動,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就能給自己創造更多的空間,意謂著更能涵納內外的擾動。涵納,之前的文章曾提到,其包含兩個概念,身體容器與接納。身體是個容器,既然是容器,想像它有著容量與界線。它是一個有彈性的容量與界線,只是容器會因為我們的生命經驗,可能僵化、疲乏或警覺,讓自己只能維持在某個狀態裡,但長大的我們,其實有著未看見的內在或外在資源 (雖然有些人真的非常缺乏這類經驗),無論是透過他人或是自己,當我們找到一點點資源時,就能開始練習慢慢鬆動容器的容量與界線。

感官感受來自哪裡?
來自身體內的經驗,通常並存著可見與不可見的外在刺激。當感官感受的語言涉及以下:運動覺、本體覺、平衡覺(前庭系統)、自主神經系統,而非僅是意識上的概念思維談話,這裡不是說治療性談話無幫助,而是前者較會觸發程序性或內隱性的記憶,再次完成過去未竟的生物性反應,藉此恢復Core response network (CRN)系統(註一)。

我要怎麼感覺?
在這裡,提供幾種方式,沒有順序,用您最能感受到的方式進行。

1. 不帶批判、評價,只是單純地觀察每個身體感覺,如某個身體部位的僵硬、柔軟、溫度、緊縮、移動的衝動......等等。觀察這些感覺如何在你命名、說出它們時,可能出現的變化。這過程,外界、內在訊息不斷襲來,但我們這次讓自己做一件事情就好,我的身體有哪些感覺?
當注意到一個感覺後,試著問問自己,還有其他感覺嗎?允許自己沉浸在這樣的感覺裡,接下來怎麼了?允許身體接下來想做什麼?賦予身體感覺時間性。

2. 學習追蹤此刻感覺的變化,可能變強、變弱或移動到他處。學習在不同感覺中移動,不特別攀緣依附哪一種,即使它伴隨著負面情緒。

3. 學習將感覺影像化,我們就可以決定他與我們之間的距離,也可以從具象的改變,體驗到感覺的改變。譬如緊繃的部位,若可以看見它,它會什麼樣子,形狀、顏色、質地、大小、氣味......等等,有沒有可能會移動或其他變化。

4. 有時候,當我們靜靜地時候,反而感受不到身體的感覺,此刻我們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譬如現在身體各部位的姿勢是什麼?坐著的時候,慢慢地墊起腳尖再放下、轉動腳踝、將手指指間輪流互相觸碰、感覺背部靠在椅子上、用手感受牆壁的堅固程度或輕輕地推牆壁......等等。

5. 有時候,不是感覺不到,而是沒有語言可以形容那種感覺。就像情緒辨識一樣,我們可以先學習關於情緒的語言。而關於感覺的形容詞,這邊提供幾項給大家參考:壓力、氣流、張力、疼痛、刺痛、瘙癢、溫度、大小、形狀、重量、運動軌跡、速度質地、元素、顏色、情緒 (如封閉、振奮、垂墜、提升...等等描述)、聲音、味道、氣味......等等,以上為筆者在進行追蹤感官感受技巧時會用到的特質,當然還有更多的感覺特質,等待您去探索。

6. 因為過去經驗,某些感官感受可能是一種威脅,促使我們出現戰、逃或凍結反應。我們可以探索其他相對安全或中和的感官感受;透過滴定技巧,一點一點地接觸伴隨威脅的感官感受,增加自己的承受力;也可以透過重力毯、抱枕、布偶......各種柔軟或具有包覆、重量感的物品來支持自己現在的身體。

7. 最後,通常感覺會伴隨著情緒與意識 (念頭),反之。在接收外在訊息,身體永遠比大腦快,正確來說腦幹永遠比前額葉快,且腦幹會將接收到的訊息傳遞到邊緣系統、前額葉。也因為這樣,大腦與身體可能處在不一致的狀態 (身心分離,這在麻醉患者身上,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之後可以跟大家聊這部分),而出現生命困境。但一開始所說的,大量使用前額葉,已是我們慣用的方式,甚至讓它掌管一切。仔細想想,是不是感覺、念頭、情緒三者無限循環,已分不清誰是因、誰是果。因此,我們可以從感覺或情緒為初始點介入,慢慢地鬆開這樣具有張力的循環。

緊繃,他是有意圖的,嘗試在跟我們說什麼。我們思考漸漸長大適應,為了生存,有時我們不得不跟緊繃 (感覺、情緒)分開。而那是長久以來不願意或已經遺忘的片刻經驗給您的線索。
那是過去的緊繃,而現在您,有能力、有選擇如何觸摸他。

註一:
CRN 系統為大腦下皮質層系統,涵蓋自主神經系統 (ANS)、情緒運動系統 (EMS) 、網狀喚醒系統(RAS)、邊緣系統(LS)。身體經驗創傷療法,目的在恢復此系統功能,因為創傷、壓力,可能會導致此系統失衡。譬如陪伴創傷過程,可能出現激動反應,包含自主神經或內臟器官激活 (ANS)、恐懼情緒 (LS)、肌肉緊張(EMS),強烈的感官喚醒(RAS)。
哭泣,有時可視為是激活的神經系統恢復平衡的行為,但前額葉皮質層會有意識地抑制情緒。有時來談者眼眶泛淚,臉部僵硬,邀請她可以在這樣的感覺裡一下下,她說:我不敢。

參考資料:
Payne P., Levine P. A., Crane-Godreau M. A. (2015). Somatic experiencing: using interoception and proprioception as core elements of trauma therapy. Front. Psychol. 6:9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聽心理沙龍
1.2K會員
177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聽心理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18
界線的型態包括適應和不適應,分為模糊、鬆散及僵化。這些界線型態與童年經驗有關且影響人際關係。塑造健康界線需要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界線,讓孩子理解與建立自己的界線。提供不適應界線的童年經歷和不健康界線狀態的例子,介紹內在與外在界線的區分以及辨識界線被侵犯的狀況。下一篇,將介紹如何設立和練習界線的彈性。
Thumbnail
2024/05/18
界線的型態包括適應和不適應,分為模糊、鬆散及僵化。這些界線型態與童年經驗有關且影響人際關係。塑造健康界線需要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界線,讓孩子理解與建立自己的界線。提供不適應界線的童年經歷和不健康界線狀態的例子,介紹內在與外在界線的區分以及辨識界線被侵犯的狀況。下一篇,將介紹如何設立和練習界線的彈性。
Thumbnail
2024/05/10
正念對創傷恢復有著有效的治療作用,但在實際應用中也可能不慎觸發創傷反應,造成身體和情緒上的不適。透過正念,也可能喚起創傷相關的情緒和記憶。想要擁抱正念作為恢復利器,需要謹慎面對這些挑戰,同時也要理解不同人可能需尋找其他治療方式的現實。
Thumbnail
2024/05/10
正念對創傷恢復有著有效的治療作用,但在實際應用中也可能不慎觸發創傷反應,造成身體和情緒上的不適。透過正念,也可能喚起創傷相關的情緒和記憶。想要擁抱正念作為恢復利器,需要謹慎面對這些挑戰,同時也要理解不同人可能需尋找其他治療方式的現實。
Thumbnail
2024/05/05
也許,我們都錯想了愛能解決所有問題,殊不知愛可能讓關係變得更加脆弱與忽視。認清關係不存在永遠的幸福,關係是會跌跌撞撞,充滿考驗,有這樣的前提假設,我們對關係更能感到得來不易,這就是愛的模樣。
Thumbnail
2024/05/05
也許,我們都錯想了愛能解決所有問題,殊不知愛可能讓關係變得更加脆弱與忽視。認清關係不存在永遠的幸福,關係是會跌跌撞撞,充滿考驗,有這樣的前提假設,我們對關係更能感到得來不易,這就是愛的模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站姿感受腳底和地面接觸的每一吋肌膚,注意力從腳底板慢慢延伸到頭頂,細細觀察右肩到右腳踝、再觀察左肩到左腳踝,背側從腳跟往上延伸到枕骨,再從前測鎖骨下至腳球,純然是身體上的體驗,在心理和情緒的體驗之上。
Thumbnail
  站姿感受腳底和地面接觸的每一吋肌膚,注意力從腳底板慢慢延伸到頭頂,細細觀察右肩到右腳踝、再觀察左肩到左腳踝,背側從腳跟往上延伸到枕骨,再從前測鎖骨下至腳球,純然是身體上的體驗,在心理和情緒的體驗之上。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許多忙碌的現代人一樣,已經很久,都不曾好好感受自己的身體了呢?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許多忙碌的現代人一樣,已經很久,都不曾好好感受自己的身體了呢?
Thumbnail
每天的靜心,是日常功課, 有時中午午餐過後,有時晚上, 持續不間斷就會養成習慣,有學生會問, 開始靜心時會中斷,會坐不來。 最大的干擾原好像是自己。 其實一旦發現注意力分散跑掉了的那一刻, 就是回來到當下了。在那一刻就是新的出發點。 試試這個技巧,覺察你的接觸點, 把思緒拉回來,找到一個讓你穩住的練
Thumbnail
每天的靜心,是日常功課, 有時中午午餐過後,有時晚上, 持續不間斷就會養成習慣,有學生會問, 開始靜心時會中斷,會坐不來。 最大的干擾原好像是自己。 其實一旦發現注意力分散跑掉了的那一刻, 就是回來到當下了。在那一刻就是新的出發點。 試試這個技巧,覺察你的接觸點, 把思緒拉回來,找到一個讓你穩住的練
Thumbnail
「你說了幾次的不知道、想不起來,好像失去方向、迷路了,我想邀請你動一動,回到身體的感受看看,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你抬起頭看看我,點點頭。
Thumbnail
「你說了幾次的不知道、想不起來,好像失去方向、迷路了,我想邀請你動一動,回到身體的感受看看,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你抬起頭看看我,點點頭。
Thumbnail
這段照顧確診者的日子裡,彷彿遁入一幢和既有時空區隔開來的玻璃屋,看得見世界持續地運轉,面對自己所處的場域,卻像開啟了一封封副本。⠀⠀⠀⠀⠀⠀
Thumbnail
這段照顧確診者的日子裡,彷彿遁入一幢和既有時空區隔開來的玻璃屋,看得見世界持續地運轉,面對自己所處的場域,卻像開啟了一封封副本。⠀⠀⠀⠀⠀⠀
Thumbnail
身體是個容器,當人們能感覺到容器時,情緒和感覺就不會因為包含其中而感到不知所措。 在這裡我會介紹簡單幾種提升覺察身體意識的方法,重新與身體接上線,開發身體容器,讓身體成為您的日常資源。 1. 自我擁抱 2. 追蹤感官感受 3. 定位 4. 根植大地 5. 滴定 6. 擺盪
Thumbnail
身體是個容器,當人們能感覺到容器時,情緒和感覺就不會因為包含其中而感到不知所措。 在這裡我會介紹簡單幾種提升覺察身體意識的方法,重新與身體接上線,開發身體容器,讓身體成為您的日常資源。 1. 自我擁抱 2. 追蹤感官感受 3. 定位 4. 根植大地 5. 滴定 6. 擺盪
Thumbnail
(這是一堂名為「旅行與書寫」課程中的學習紀錄,老師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者,要我們學習去探索與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拍打、撫摸、揉捏 以任何形式的樣子和身體互動 以任何形式的管道喚醒身體 身體會再以刺刺的、麻麻的感受 來回應主人的呼喊  --- 然後我們呼吸 把自己的…
Thumbnail
(這是一堂名為「旅行與書寫」課程中的學習紀錄,老師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者,要我們學習去探索與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拍打、撫摸、揉捏 以任何形式的樣子和身體互動 以任何形式的管道喚醒身體 身體會再以刺刺的、麻麻的感受 來回應主人的呼喊  --- 然後我們呼吸 把自己的…
Thumbnail
生命回頭時 你會滿意自己所成為的嗎? 這是我時常提醒自己提醒學員的 也因此在每種關係上 我容易過度用力 因為對於探索各種關係自我與他者的邊界樂此不疲 因為我的本質能量有許多完美主義的課題根源 所以容易無意識的盡力去承擔 也往往容易肩背緊繃 每次 專注聆聽、與身體細胞對話 他們都會給予我最真誠
Thumbnail
生命回頭時 你會滿意自己所成為的嗎? 這是我時常提醒自己提醒學員的 也因此在每種關係上 我容易過度用力 因為對於探索各種關係自我與他者的邊界樂此不疲 因為我的本質能量有許多完美主義的課題根源 所以容易無意識的盡力去承擔 也往往容易肩背緊繃 每次 專注聆聽、與身體細胞對話 他們都會給予我最真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