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以耳得者不如以目而得者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時間:民國九十年七月五日(農曆五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以耳得者,不如以目而得者。
戒德老和尚及中興嶺文介老和尚,他們倆位老和尚的法器板眼都交接得很好,而我們現在的法器,在交接上都不是很穩定。維那不只是要會唱唸,而且耳根還要利。一般維那起腔,悅眾接腔;維那在轉板時,耳根要聽大眾唱,才知道哪一位有唱錯,或唱快唱慢。像我們淨律寺以前開山的時候,融德法師當維那,他耳根很利,可能是他的兩邊耳朵都割掉了,所以比較沒有遮障。
(融德法師出家因緣看第30篇如何提升自我)
融德法師晚上都是不倒單的,他還特地到室外把褲管捲起來,露出兩條腿來餵養蚊子。他背《楞嚴經》背到吐血,牙齒痛並且長膿包,就用水果刀把膿包割開,將裡面的膿水擠一擠,穢血流出來就好了。
那時淨律寺剛好在開山,晚上若是有人帶狗來捉山豬,狗在吠的時候,他就會叫我跟他去趕狗,那時候沒有電燈,也不知道山坡地哪裡有山溪,就一直衝出去。噢!遇到他我真是沒辦法,他衝出去我只好也跟著他一起衝,不管有沒有溪流,就是摔下去也沒有關係,若是兩人不小心衝到溪裡去也沒有受傷。你看,他就是有這樣的無分別心,為了護生,沒有任何的分別、惶恐或是埋怨,所以慈心無障礙,摔到溪裏也沒有受傷。
融德法師當維那的時候,耳根特別的利,你唱錯一句,早課後他就會指出你哪個地方唱錯了,並馬上要你跪在佛前懺悔,這樣你下次才會注意、小心、不打妄想。現在你們光量寺的維那有這樣做嗎?
我們淨律寺誦「楞嚴咒」是很快,從偈頌長行文到咒的地方,就要慢慢地加快,之後就一直加快速度,到「帝瓢南無薩羯唎多」拉平,並且越誦越有力。你若是有發心唱誦,那功德是非常殊勝的。經典裡面提到,我們早晚課誦,不只要用丹田發聲,更要用心去唱誦,音調才會和諧莊嚴,這是成就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覺得早晚課誦不出聲音也沒有關係。我們因地發了什麼心,果地上就成就什麼樣的功德,尤其是五堂功課,結合大眾共修的力量,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你看,晚上我出去推動兒童讀經班,有時回到山上都深夜十一點多了,我也是照常在凌晨一點就起來念佛。早課唱誦的時候,我都念得比他們年輕人還大聲,他們都說被我催得沒力氣了,但我的聲音就是不覺得有什麼增減,其實是這個心在不增不減啦!
這裡有一句,「今耳得者,不如以目看讀而得者。」哪一位可以來消文?
學員消文:
今耳得者」,現在我們用耳朵聽聞所得到的,不如用眼睛看或讀。意思就是說眼睛看到的,所見到的範圍比較廣,而用耳朵聽聞,所得到的比較狹隘。例如:我們的耳朵,只能聽到現場或錄音帶(今為CD)的音聲;反觀,如果用眼睛看,就不只是看到當下,乃至於超越現場可見的景象;或是古德的書籍,我們若有因緣閱讀,都可以納受。所以用眼睛所看到的環境,乃至於我們親近一位長老或者善知識,他所講的話,跟自己平常所看的、耳朵所聽聞的,其範圍都會更寬廣一點,因為有時候耳朵不一定可以聽到,但是眼睛卻可以看到。
又如:現前所有的一切,用眼睛看的、感受到的,生活中點滴的小事或是待人處事接物,我們可以當下體悟,有所覺察;而耳朵有時有聽沒有懂,或是沒有聽進去,能夠領悟的就比較少了。
有一次,我到淨律寺請示院長,當時院長正在客堂,我看他將一箱一箱的書拿出來,要打開的時候,就找打結的地方,而且手很伶俐,一下子就打開了,並且把綑綁的繩子收拾得乾乾淨淨。
雖然,這只是一個極小的動作,但是,當下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示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必須要先看清楚『這個東西』,如果是可以再度使用的物品,就要用智慧小心處理,不要隨便糟蹋。例如包裹,不要拿到後就隨便亂割亂拆,不管是紙箱或是繩子,有時還可以再次利用。像這樣的行為、處理模式,就不是可以用耳朵聽到的。」
我舉這一個小例子,就是看個人「當下觸境」的感受,至於我們出去所看的境界,或是看別人的一個小動作,當下就可以體會,「做人」應該要怎麼做?從別人的微細心表現在行為上來體會,這個就不是用耳朵所能納受得到的。所以,我們的耳朵聽受所得到的,不如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動作,如放一雙鞋子,乃至他人的一個動作,都是我們學習反省的境界,所以「行菩薩道,有境皆是」。不過,這個就要看一個人的修學程度,若是心越細,觀察事物就會越清晰、透徹、入微。
因為心境的境界是很深奧、很寬廣的,我們沒有那種功夫,是不能也無法體會的,因為那是境界的問題,但是,從中可以教育我們:一個人的修行,他的微細心(修德)已經到哪裡了。因此,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及一切微細現象,都是我們的耳朵沒辦法聽聞的,也不會有人告訴我們的。
在此舉這個實例,就是說明我們用眼睛看的範圍比較廣、比較大,所以說「今耳得者,不如以目看讀而得者。」我們用眼睛所看的、所讀的,不只是書本上的,更包含日常生活、待人處事方面,還有任何一個境界,用眼睛看的,以及用耳朵聽的,都會是不一樣的。
院長開示:
「以心為得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知極其廣也。」怎麼解說?
學員消文:
以我們的心去認識而得到的,不如用我們的心去體悟、證悟之後,而得到的廣大、深刻。「以我們的心」,就是以我們根塵當下所得的,這個是有漏的,也是有限的。「這個心」如果覺悟真理之後,所體證的、瞭解的,就比你根塵相應的那個意識心所認知的,要更加廣大。
我們看寶靜大師的《小止觀》,它裏面講到,以我們的心而得者,這個「心」,指的是第六意識,它的作用是廣大無比的。第六意識的分別作用,在八識中的任何一識,都是以它為作用。但是,這只不過是根塵相應所產生的意識心,仍是要墮落在十八界的窠臼裡面。
那麼,依現象界所了解到的,都只是外在根塵相應的情況,其作用雖廣,然此等現象的了解,還是比較狹隘的。
如果,我們的心轉過來了,證悟心性之後,它所認知的是超越一切現象界的。所以,你的心開悟之後,所得到的是廣大無邊,而且是含攝一切諸法的,這一切無不都具足在我們這一念真心。故此,一念自性清淨心開顯即是佛性
院長開示:這裡有一首偈,
「一念回光正智開,自然隨處現心光;萬行門中為導首,一切時中稱法王。」
第一句「一念回光正智開」
是說我們要時時念住我們的自性,若能夠回心,才是真正開顯我們光明正大的心,心能開顯光明正大,才是有智慧的人。譬如一般世間人,不會返照自己的自性,以為這世間的一切都是重要的,一直在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這種物質享受,對我們來說,它的本質只是一種妄念。我們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的,雖然不生不滅,但一念之差,就變成輪迴的因,這對我們修行是沒有益處,是愚鈍的人。
第二句「自然隨處現心光」
「自然隨處」是指:若一念正確的話,我們自然不會隨便受到影響,不會被「轉」,這就是「隨緣不變」。「隨緣不變」,則是明而妙智覺性;「不變隨緣」,則妙而明。這「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兩句的意義就不一樣了,你們要去了解。我們現在有這個人身能出家修行,心念就是要「靈靈覺覺」,時時保持正念,將心安住在佛號上,依止於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心才不會被外境所轉,「自然隨處現心光」。
我們若是沒有這個「靈覺」,則變成以盲牽盲,就是被境所轉
第三句「萬行門中為導首」
在日常生活一切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我們一定要了解「生死」的重要性,要依止於正法,確確實實來修行,不要攀緣在這貪、瞋、癡三毒熾盛當中。在佛法當中,不論小乘、中乘、大乘都以最上乘度他,破「我執」為最重要
如不破「我執」,整天在那兒分別是是非非,則不能解脫生死之苦,不能離開六道之輪迴。那要怎樣破除「我」?這裏只要遵守九個字,就是「無所得、無所求、無所怕。」若「無所得、無所求」了,那還要怕什麼?要得什麼?要求什麼?本來我們的本性,就是不生不滅了,還有什麼可求可得的呢?你若「有所得、有所求」,那就是幻想,就是著相。
那你著相要做什麼?為求吃飽一點、穿好一點、工作輕鬆一點嗎?人家分配工作給你,你還要不高興嗎?所以,我們要斷煩惱、了生死,就要好好地明白這一點。
譬如一位土水師傅(台語)及一位木工,建造一間KTV,一天賺五千元;建造學校的禮堂,一天只賺五百元。正念分明的人,他要去賺五百元,不賺五千元的。
但以「有所得、有所失」來說,你的心會甘願嗎?
你若是明白「我這些錢如何得?如何去?」那你何必要得?
假若是貪得來的,那貪來之後,又失去時,這一念心要如何過日子?
所以,世俗人的煩惱,都是從這些貪、瞋、癡來的。對吧!有一個人他是簽「大家樂」的「組仔頭」(台語),賺很多錢。他曾去寺廟發心,後來買股票,錢都被股票咬去了(台語)。他打電話來問,說:「佛祖怎麼讓他這麼困苦。」他現在怕倒閉,當他做「組仔頭」,擁有很多錢時,向人買一幅大陸的觀世音菩薩聖像,約六尺高四尺寬,值一百多萬元。嗯!你看,這個冤枉錢,就是速盡賠
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諺語:「冤枉錢,速盡賠」。不過,大家都想要賺錢,對吧!雲林縣有一位大「組仔頭」,賺十多億,現在全賠光光了。你想看看,他在擁有十多億元的時候,他的生活是如何?當那種貪、瞋、癡的生活失去之後,他要如何過日子?大家回去想一想。一天到晚就是這樣想,這樣嘆息!要貪什麼?
你們談論道場,說這個道場比較好?還是那一個道場比較好?這個道場很熱絡,而那一個道場又比另外一個道場還清涼多了,這都是很損福報的想法。殊不知,常住就是常住,一切事情都是和我們有關係的,是自己這念心在動來動去,到處攀緣,攀到最後都只是在浪費生命,損福報而已。
最後一句「一切時中稱法王
徹悟大師說:「一句彌陀法中王」,我們刹那刹那都要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法王。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的時候,他深入經藏,看了多少的經典呢?
根據《大乘方廣總持經》云:「爾時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法中,有一比丘名曰淨命,總持諸經十四億部:大乘經典六百萬部,為大法師。...爾時無垢焰稱起王如來,臨涅槃時,告彼比丘淨命言:「未來世中,汝當護持我正法眼。」爾時淨命受教已,於滅後千萬歲中,守護流通諸秘藏。於此方廣總持法門,受持讀誦,深解義趣。...阿逸多!汝今當知,過去淨命比丘者,豈異人乎!莫作異觀,今阿彌陀佛是。」
阿彌陀佛,因地發四十八大願,是修多久?在《悲華經》中有詳細的記載,阿彌陀佛,他那時作轉輪聖王,聽我們世尊勸化,修「大悲心」,無量劫修福修慧,發願要創造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在寶藏佛的時候。
又在這之前,空王佛的時候,有四位比丘,去四方成。四位比丘,是向空中懺悔,懺到空王佛在空中傳聲說:「你們四位比丘,若要真懺,入塔內懺。」那個時候,四位比丘在塔內修懺悔,就懺到去四方成。他們已經是,又再示現作。反觀我們凡夫,就一直想煩惱,一天到晚都在煩惱、生氣。看佛陀他們是怎麼修?又怎麼來的?那我們要怎麼相比呢?
我們說古時候,那些祖師,若要請師長剃度,是求了又再求的。現在似乎很方便,都主動招呼說:「來!幫你剃度啦!」唉!真是末落啊!現在末法時代,很少有人是自發心請求師長幫他剃度的,都是要師長跟他開示、鼓勵之後,才做個圓頂儀式而已。
那講所得,要如何得?末法,到底是什麼叫做末?
現在資訊的生活,科技越發達,越是危害人類。例如空氣,對我們人類最為重要的,但空氣卻越來越髒。還有食品,現在看怎麼吃?例如說有機的,都沒有農藥。以檳榔來說,以前我還是囝仔(台語)的時候,摘一粒咬一咬,很清甜;現在的檳榔又苦又澀。空氣污染農作物,加上濕氣一來就黏住農作物,然後就污染了。
以前的出家人東西很少,如舍利弗,被單破了做墊巾,墊巾破了做墊腳巾,墊腳巾又破了,就用來擦地板,地板巾又破了,再拿來做土牆。舍利弗是一位聖者,尚且如此,那你們現在衣服還要揀擇好的,而且還不夠?你看這整個心,都是不好的心所,自己都沒有覺照,那要怎麼修呢?
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的時候,在《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記載:「時有大轉輪王,名曰持火。七寶具足,人民安樂。時王有子,名曰不思議勝功德。生年十六,從彼如來,聞是陀羅尼法本。
聞已歡喜,即於七萬歲中,精勤修習此陀羅尼法本。未曾睡眠,亦不偃側,端坐一處。不貪財物,不貪王位,不樂自身。得值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佛。諸說法,盡能聽聞,聞已能持。愛樂修習,厭離家法。
剃除鬚髪,而作沙門。作已,復於九萬歲中,修習此入無邊入門陀羅尼,皆善成熟。善成熟已,復以此偈,廣為眾生,分別顯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億百千萬那由他眾生,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從是發心,積功累德,皆悉住於不退轉地。」此太子者,阿彌陀佛是。
在因地,修行都是這樣,他發四十八大願來完成救度一切眾生,那我們怎麼可以說我沒辦法呢?我們只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說我要往生極樂世界,就這樣而已嗎?
現在世間的一切都是妄想,有妄想就有生滅所以我們要將所有的妄念,轉化為彌陀聖號,依止於名號功德才能得度。
就一個人的修行來說,假若你是被師長鼓勵出去參學,又希望你回來常住的;與你自己主動出去參學,之後又不回來常住的,這兩種情況,你想看看,他們的福報相差多少?《六祖壇經》中有一段記載「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成就與否就差在這裏。
所以出家人,要明白這是個很要緊的觀念。你的師父鼓勵你出去參學,你不會我慢;自己跑出去的,那是我慢貢高,這樣子就如同社會人說的「見笑返生氣(台語)」,這句話的關鍵生死門,就在這個地方。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7禮六方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9修行先修心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46莊重威儀資助了生死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47合掌隨喜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36向內求佛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67認份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68/365天持續寫作 - 最適合的所在 這兩天在看一部舊的日劇「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嗎 ?」,是個短篇的影集。 我原先是不知道這部戲的,是在近日看的書籍中,看到作者及提了幾次這部日劇給他的感受,引發了我對它的興趣。 我一直都滿喜歡這種二十幾分鐘左右的小影集,觀看時間上比較沒有壓力,或許也是因為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分鐘,就像是濃縮了主角的人
Thumbnail
avatar
胖胖太太
2020-10-31
68.強悍的靈魂就是這樣的睜著眼,素素的心跳突然停頓。急救員不能用電殛,這會影響左邊胸接近心臟的傷口。強心針捅進心臟肌肉刺激它的心房心室再次發揮該有的泵血功能。
avatar
尚盧之劍
2020-04-12
68. 暴力背後的隱喻  一名少女被擠滿乘客的車廂內被身後的色狼用手及下體磨蹭了半句鐘,少女敢怒不敢言的直到該名色狼到了他要下車的站,車門開啓時少女才大喊非禮,一眾乘客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地擔天望地。一名中年男人從人堆中突圍衝出車廂追著色狼。無名火起三千丈的我也從另一道門不知里就飆出去緊貼著那名喊著捉色狼的中年男人。
avatar
尚盧之劍
2019-08-24
6/8 音樂五四三:專訪閃靈Freddy、小黑+空中現場週六22:00-00:00 播出 (CST)。FM98.1 News98電台。大台北地區以外請利用線上收聽 www.news98.com.tw 點選「線上收聽」鏈結即可。亦可利用 hiChannel 收聽。
Thumbnail
avatar
馬世芳
201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