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拖延症的心態:危機感|絕望感帶來的清晰思考

改善拖延症的心態:危機感|絕望感帶來的清晰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要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有些事情你不做,就永遠不會改變,有些問題才不會有人來幫你擦屁股。


如果你認為有人可以永遠幫你,那就代表你永遠都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過活,也代表你過度的依賴某些人事物。


就像龔敬文歌裡說的:「一天算一天,繼續殺時間; 一天算一天, 繼續殺時間; 一天算一天, 殺了今天還有明天, 殺了今年還有... 啊哈哈然後就60歲了」




如果你的生活真的是一天過一天,心裡有太多想要做的事情、心裡有個理想的自己,但你的生活仍舊是充斥著疲倦、充斥著做一些無法讓你真正投入的事情,這樣的平凡的日子,你想過多久?你滿意嗎?


或許你是該感到害怕了,因為這種平凡會把你吞掉,讓你陷入泥沼中。



一、研究所的日子

這個危機感,在我碩一升碩二時,剛過完年末的生日,大家都還在陷入元旦的歡喜時,我拖著疲倦的身體來到實驗室,實驗室只有我一人,繼續拖著身體,我看著空蕩蕩的校園,心中挺苦的。


看著一籌莫展的實驗進度,日復一日閱讀文獻、養木瓜、養葉蟎,不斷修正試驗設計,然後向我的老闆提出我的需求,然後被打槍,然後熬夜做報告,半夜兩點才睡覺,醒來八點,拖著快死掉的身體,再過相同的一天。


那時候還可以維持下去,是仍然相信我能夠做好我的試驗,但生長箱的死亡打破了我的希望,應該說,生長箱死亡後,老闆卻不願意修理,好像也說明了他根本不在乎我的實驗。


我想這才是我的希望熄滅的瞬間,取而代之的是絕望感。


在那時候,還持續下去的動力就是跟實驗室夥伴打嘴砲、一起罵老師的療癒感,還有我真的很熱衷於思考試驗、觀察葉蟎以及看懂文獻的瞬間。



二、絕望帶來思考


打開IG看著大家似乎過得不錯,心裡的絕望,充斥著危機感,看著年近30的大學長仍舊卡在碩班,我真的不想那樣,為了一個學歷,耗盡我青春歲月。


希望是種盲目的熱情,我們多少仰賴這種虛幻的意義感,來保持正面能量,但絕望把這一切都帶走了。


很好,我剩下了滿滿的恐懼,恐懼逼得我轉頭看向我一直不願意面對的可能性:「那就是永遠都不會畢業」


我很喜歡的創作者AB說過:「找回你的選擇權,無論如何你都是有選擇權的」,除了盲目的堅持,我還可以理智地放棄,因為我很明白我的老闆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想要培育一個碩士生,堅持下去,也得不到任何機會。


我在我的小房間,看著空蕩蕩,只有睡覺功能的宿舍,我開始思考,我進來碩班的初衷,就是要學習、學習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我都努力地得到了。


我開始清晰的思考:「那就退學吧,既然堅持無法得到我要的,而我也已經得到我要的」。


那時真的人生的轉捩點

那時真的人生的轉捩點



三、危機感

這樣的危機感,是直接深烙在我的身體的,這樣的體驗非常不好過,但那是個覺悟,我更清楚我要什麼、我不要什麼。


我要的是學習、更強的自已,我不要為了畢業,去跟渺茫的希望堅持,也不要為了畢業繼續跟我討厭的老闆持續客氣說話。


這個危機感,其實也代表我對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是我所理想的道路,我有沒有走在我選擇的路上。


所以,我選擇修正我的方向,我選擇退學了,毫無留戀,我知道我不會再回頭了,休學與退學是一樣的。


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我也運用這份危機感,明白自己不適合持續被壓榨勞力以及處在一個毫無發展性的公司。


這個危機感,可以說是我很挑環境的特質,但也幫助我不讓自己持續在拖延的狀況。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我的專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成為完整的人。

昆陽 Peace 2021.7.11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69會員
242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人生中有大大小小的決策,我們可能中有很多很掙扎的事情,小的事情,午餐要吃什麼?大的事情,像到底要不要離職?但我又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現在的人生到底要先顧伴侶好?還是先衝事業? 選擇真的是好難好難,好怕選擇了,但那個決定真的對嗎?想了好久,最後決定保持原狀。 但夜深人靜的時候,心中那個聲音仍會提醒
很多事情就是發生了,悲劇和災難就是在你未知風險的情況下發生了,而我們只能接受,然後想想怎麼辦? 有時候這不是誰的錯,或是說「誰不會犯錯呢」,我想更重要的思考是犯錯後怎麼解決問題,而犯錯本身也不代表真的是人的問題,然後值不值得罵?罵了真的有意義嗎?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人生中有大大小小的決策,我們可能中有很多很掙扎的事情,小的事情,午餐要吃什麼?大的事情,像到底要不要離職?但我又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現在的人生到底要先顧伴侶好?還是先衝事業? 選擇真的是好難好難,好怕選擇了,但那個決定真的對嗎?想了好久,最後決定保持原狀。 但夜深人靜的時候,心中那個聲音仍會提醒
很多事情就是發生了,悲劇和災難就是在你未知風險的情況下發生了,而我們只能接受,然後想想怎麼辦? 有時候這不是誰的錯,或是說「誰不會犯錯呢」,我想更重要的思考是犯錯後怎麼解決問題,而犯錯本身也不代表真的是人的問題,然後值不值得罵?罵了真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