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情緒共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昨天在聽一集podcast,主持人很可愛,她在檢討她自己遇到一些問題後產生的情緒,比如沮喪低落失望難過等等,她覺得自己很不應該,都快要三十了,怎麼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怎麼發展。

我就在想,不會啊,我都要四十了,我還是無法控制我的情緒怎麼來。

但相較年輕的時候,現在的我比較能控制的是,當情緒來的時候,我要怎麼面對它跟採取什麼行為。以前的我就是任由情緒把我淹沒,接著把我的生活搞砸,什麼事都不做,眼睜睜看著看著它脫軌,但我無能為力、我無法動彈。

那是一段非常痛苦的過去。


你甚至沒有辦法讓生活正常運作,那個時候,我從好多地方逃離,我的學校,我打工的地方,我一聲不響的就消失了,我做了很多糟糕的事情。

我就是突然發現有巨大的恐懼壟罩著我,讓我無法面對生活與人群。

或許當時的自己其實生病了

或許當時的自己其實生病了

當時的我,只知道我的生活在脫軌,我的身心都出了狀況,身體機能反常,我睡不著,我試著去看醫生,我忘了醫生怎麼診斷我的,當我把醫生說的話轉達給父母聽,想要得到一些支持與寬慰的時候,得到的回應是我抗壓性太差。

抗壓?我甚至不知道我在抵抗什麼。

以至後來我主動辦了離校手續,被母親在電話那頭哭著責罵,也堅持要繼續留在台北,不願意回家,我也許在掙扎試圖繼續找到一點人生的轉機,我當時只覺得我要是回家我就完蛋了,我會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我將什麼都沒有。

我無法評論這個決定是好還是壞,因為在十幾年後,我最終還是回到了我的家鄉,並開始安穩生活下來,我與父母之間關係仍然良好友愛,我也從不質疑他們對我的愛、照顧與支持,但很多時候我對他們仍然有所保留,我無法和他們談那些較深入的事情,意即我無法談論我自己,我懼怕被批判。

我想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當時如果我們做了什麼樣的選擇,人生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到底會更好,還是更壞。我看過一個說法,我們當下永遠沒辦法知道做的決定是好是壞,只能從以後的結果來判斷,如果結果是好的,那就是好的抉擇,如果是壞的,那就是壞的抉擇。

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其實並不真的肯定可以通往哪裡

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其實並不真的肯定可以通往哪裡

但我又不禁想問,什麼是好的結果?什麼又是壞的結果呢?好壞怎麼判定?會不會其實我們就是永遠嚮往另一種可能?然後不停地在想如果當初


回到現在,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造成我的情緒有非常大的波折與影響,每一天,都是極為沮喪、焦躁、不安、難熬的過程。

每一天,都在和沮喪不安的自己抗戰;每一天,都在對自己信心喊話;每一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的思緒、情緒與渴望;每一天,都在期盼與不過度期盼之間搖擺;每一天,都在重新歸零調整自己,選擇要做什麼行動。

我手中什麼都沒有,唯一支持住我的只有信念,和經驗。

我現在多少知道,就算眼前的問題你暫時沒有解法,情緒無法擺脫,你還是有你可以做的事情,做做這些你能掌握的事情,感覺會好很多。

保持每天寫點東西,固定上健身房,維持好日常的習慣盡量不要放掉,比如飲食、閱讀、照顧自己的身體,讓一切盡可能還是有規律性,讓身體依照記憶去行動,然後帶動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該做的事情盡量讓它保持常軌7~80%不要太受影響,除了維持原本生活,照顧好自己,我也才有能量跟力量繼續去面對這一切。

因為我要是把自己放掉,開始覺得自己很糟,那就完了。我會變成只想要不停索求、想被關注,而沒有能力去給予的人。我以前就是這樣,我很清楚。

我有無論如何都想要接住的人,所以,我必須有力量。

我想成為你的力量

我想成為你的力量


回到那個如果當初的話題,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不要辜負自己的抉擇,努力讓它往好的方向發展,或者,往好的方面詮釋,試圖從中得到收穫。

這話很老套,但人就是只活這一次了,你所有因為遲疑或恐懼而沒有做出的抉擇與行動,在往後漫長的人生都不會有人跳出來為你買單,它會在你往後人生的每一個日子裡,不停拷問你的靈魂,問你是否覺得後悔、遺憾、可惜。

然後我們選擇是否繼續欺騙自己,或是直面渴望,決定不負此生。

我想我做出了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西 ‧ 莉莎 ‧ 旅途中
54會員
75內容數
生命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途, 旅途中,我們唯一的使命是竭盡全力地探索自己、理解自己, 去實現你想做的事,前往你想去的地方,見你想見的人,並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2024/01/06
「可以細心溫柔的照顧他人並注意周遭環境的變化」幾乎是每個女性的必備學分,只有修得好不好,沒有可以不修的選項。
Thumbnail
2024/01/06
「可以細心溫柔的照顧他人並注意周遭環境的變化」幾乎是每個女性的必備學分,只有修得好不好,沒有可以不修的選項。
Thumbnail
2024/01/01
我曾經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原來我其實非常有幸,有能讓人欣賞之處,有能感動他人之力,還有能共同成就之夥伴。
Thumbnail
2024/01/01
我曾經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原來我其實非常有幸,有能讓人欣賞之處,有能感動他人之力,還有能共同成就之夥伴。
Thumbnail
2023/12/21
每個人在自己的故事裡都可能是受害者,但在那之後,你選擇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是人品跟性情的展現。󠀠
Thumbnail
2023/12/21
每個人在自己的故事裡都可能是受害者,但在那之後,你選擇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是人品跟性情的展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心境的轉換,說起來也不難。很多不經意的時刻,會被不安或不穩定的想法而左右自己的情緒。若是即時能夠有一首歌,一些文字,或是一段感的訊息,都能夠即使撫平那原本要洶湧而現的波濤。當妳覺得心慌慌又是深夜月光光的同時,內心的不安,那心臟跳動的頻率要比平常都還不規律的時候,多麼令人感到不快;想想開心的片段,卻還
Thumbnail
心境的轉換,說起來也不難。很多不經意的時刻,會被不安或不穩定的想法而左右自己的情緒。若是即時能夠有一首歌,一些文字,或是一段感的訊息,都能夠即使撫平那原本要洶湧而現的波濤。當妳覺得心慌慌又是深夜月光光的同時,內心的不安,那心臟跳動的頻率要比平常都還不規律的時候,多麼令人感到不快;想想開心的片段,卻還
Thumbnail
每一天,都在和沮喪不安的自己抗戰;每一天,都在對自己信心喊話;每一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的思緒、情緒與渴望;每一天,都在期盼與不過度期盼之間搖擺;每一天,都在重新歸零調整自己,選擇要做什麼行動。
Thumbnail
每一天,都在和沮喪不安的自己抗戰;每一天,都在對自己信心喊話;每一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的思緒、情緒與渴望;每一天,都在期盼與不過度期盼之間搖擺;每一天,都在重新歸零調整自己,選擇要做什麼行動。
Thumbnail
小時候的記憶,究竟形塑了多少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小時候的記憶,究竟形塑了多少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情緒不是敵人,他只是內在需求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因為成年了,所以可以在當下轉而面對其他人事時可以快速地轉換情緒和心態,但依然需要回頭關注它的存在,還有情緒出現的原因,如果讓它過了就算了,就會不斷的累積,不斷的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甚至在內在需求無法得到解決,最終可能引發的是崩潰或憂鬱。
Thumbnail
情緒不是敵人,他只是內在需求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因為成年了,所以可以在當下轉而面對其他人事時可以快速地轉換情緒和心態,但依然需要回頭關注它的存在,還有情緒出現的原因,如果讓它過了就算了,就會不斷的累積,不斷的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甚至在內在需求無法得到解決,最終可能引發的是崩潰或憂鬱。
Thumbnail
有沒有那麼一種時候,很突然的,做什麼事情都沒勁?一股陰鬱湧上心頭... 不想工作,不想玩,連平常愛看的小說都沒心情去看,盆栽也不想弄,就連躺著都有一股隱隱的不耐煩? 正在打這篇文章的我現在正是如此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的內心被什麼東西壓住,嚴重起來甚至有些喘不過氣,沒辦法掙脫 勉強自己做事也只是依照慣性
Thumbnail
有沒有那麼一種時候,很突然的,做什麼事情都沒勁?一股陰鬱湧上心頭... 不想工作,不想玩,連平常愛看的小說都沒心情去看,盆栽也不想弄,就連躺著都有一股隱隱的不耐煩? 正在打這篇文章的我現在正是如此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的內心被什麼東西壓住,嚴重起來甚至有些喘不過氣,沒辦法掙脫 勉強自己做事也只是依照慣性
Thumbnail
前幾天陷入莫名的低潮中,淚點變得很低,也很容易心慌。用理性腦粗略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與暖青計畫的終結而突然失去重心有關,或是感情和金錢上的停滯匱乏有關,但似乎都沒有搔到癢處。不過急也沒有用,因為我內心深處知道這一定是個很大一坨糾結成團的議題,而我的習慣是給自己一段時間醞釀,邊走邊看,撿拾靈感,收集思
Thumbnail
前幾天陷入莫名的低潮中,淚點變得很低,也很容易心慌。用理性腦粗略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與暖青計畫的終結而突然失去重心有關,或是感情和金錢上的停滯匱乏有關,但似乎都沒有搔到癢處。不過急也沒有用,因為我內心深處知道這一定是個很大一坨糾結成團的議題,而我的習慣是給自己一段時間醞釀,邊走邊看,撿拾靈感,收集思
Thumbnail
真正意識到自己心中有許多錯綜復雜的焦慮時,大概是我23歲的時候了。 那個時候的我,短短畢業不到半年就換到第三份工作,在那之前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我大概都只撐了一個半月,也許是不喜歡當時的工作環境,又或者無法適應整個不友善的就業環境。
Thumbnail
真正意識到自己心中有許多錯綜復雜的焦慮時,大概是我23歲的時候了。 那個時候的我,短短畢業不到半年就換到第三份工作,在那之前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我大概都只撐了一個半月,也許是不喜歡當時的工作環境,又或者無法適應整個不友善的就業環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