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看到電視在播右腦圖像式英文學習的廣告,主打用卡通動畫和諧音讓孩子記憶大量英文字。對家長來說,這看似很科學,又很活潑有趣,孩子一定會喜歡,一舉兩得。圖像式學習不是不好,但諧音是個兩面刃。實際上你可能沒想過,背後要犧牲的代價之大,是廣告沒告訴你的。以下僅是我個人觀點和經歷,並非絕對,但可供大家思考。
古摩尼?奶奶你在講哪個星球的話啊?
我記得小時候奶奶常跟我說玩笑話。她說這輩子活了一甲子,學到的第一句英文就是「古摩尼」。那時已有初級英文能力且已經開始在看美劇【六人行(Friends)】的我回她說:「古摩尼是什麼東西啊?」(習慣英文腔的我真的完全聽不懂她想講什麼)。她說古摩尼是閩南語,「是『牛沒有奶(牛擠不出奶)』的意思啊。所以Good morning,古(牛)摩(沒有)尼(奶)啊」。此後她每天早上見到我就用閩南語打招呼說「牛沒有奶啊(古摩尼,Good morning)」。看著她學到英文很快樂的樣子,我想就陪著她乾笑,但我篤定以後絕對不用這種方式跟老外講話。
我的韓語初體驗
有一陣子為了出差,我曾經卯起來學韓文,還搭配使用了學外文的字卡軟體。那時遇到一個韓文詞的發音很像某個中文詞,雖然這兩個詞的字義根本完全不同,但當時純粹覺得發音很像也很好記,自以為從此就不會忘了。結果在一周內,不時會忘記那個諧音而想不起韓文的發音,或者根本就忘了那個韓文的字義了。我讓字卡重複提醒我複習了好幾次,實驗證明,一個月後我又忘了。到現在我還是想不起那個韓文字和諧音是什麼。中間的記憶連結已經斷鏈。韓文跟日文的結構很像,也很有趣,但最終英日文還是佔據了我大量的學習時間,所以韓文目前沒有繼續學下去。
但奇怪的事來了,一開始我是用非常正規的方式學韓文字母(相當於中文的注音或拼音)的發音,從頭到尾不套用任何諧音的方式來記憶。到今日隔了超過五年,我竟然還會唸韓國餅乾包裝上的韓文字(但不一定懂字義)。某些零星的韓文單字,在當初並不是靠諧音來記憶的,至今卻還記得發音和字義。換句話說,我用正規的方式還比用諧音記得更久!
同樣的諧音方式,我也曾一度套用到某個英文單字,但我發現隔天就忘了。所以諧音記憶法立刻被我停用了。
諧音記憶法之所以不夠可靠,就在於很容易發生「記憶連結的斷鏈」,我會在後面詳細說明。
廣告沒告訴你的四件事
再把話題拉回到開頭提到的廣告。這一套教學方式,以我的理解,是透過有劇情的極短卡通動畫,每一集搭配有諧音的台詞來教英文詞,例如quality( [ˈkwɑləti],品質)的諧音是瓜落地,guide( [ˈgaɪd],導遊)的諧音是(導遊真不是)蓋的。
來個直球對決吧。回想一下你自己小時候學中文的過程,有多少字是你非得透過諧音才記得起來的?絕對不多!好吧,就算你有手指頭數得出來的中文字是靠諧音記來的,你有觀察過你到今日還記得起來的原因是什麼嗎?最大的原因是,你從過去到現在,不論是在聊天、寫作、發IG文、聽歌或唱歌的過程中,一直有間斷地使用到那些字,你才會記得。
反過來問,你認為諧音的英文動畫教材,是一種階段性學習的產品,還是終生會重複間斷使用(複習)的產品?當孩子升了國高中,上大學出社會進入了職場,那些動畫還會再翻出來複習嗎?假設這些動畫總共教了孩子300個單字,未來進了職場的他們,還能記得多少?這是其中一個疑慮。
第二個問題是,這些動畫非常考驗人類的大腦記憶。要知道,這類型的教材是由三個元素構成:(1) 卡通畫面(影像,包括主配角、穿著、動作、事件等等視覺線索)、(2)故事劇情、(3) 諧音(單字發音)。當我看了其中一集,我馬上想到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如果我全部要看10集,我要同時記憶10組劇情加上10組諧音,而且這諧音(瓜落地)還不是真正百分百道地的英文發音,我還要另外再記憶10組道地的英文發音(quality [ˈkwɑləti] )。你總不可能真的對外國人說古摩尼、瓜落地吧?老外若聽得懂我就把頭剁給你。想到這,你不覺得諧音是一個很多餘的記憶環節嗎?你頭腦不會爆掉嗎?實驗看看,半年後你還能記住多少組劇情和諧音。如果總共有100集,你可是要記憶100個劇情,100個諧音,還要確保半年後記得一清二楚,你才能靠諧音聯想到道地發音是什麼。看到著,你還不覺得諧音真的很多餘嗎?我想到要記100個諧音就瘋了。
第三個問題我認為比較嚴重,就是諧音會嚴重影響單字的正確發音。看我奶奶就知道了,她就真的只會說古摩尼,還傳染給我媽。我媽到今日每天早上也跟我說古摩尼,我實在很想糾正她說是Good morning啦。這透反映出的現象是孩子可能會太過仰賴諧音來記單字,導致孩子的發音被「諧音化」,完全變成道地的「中式英文腔」,在極端的情況下,外國人是完全聽不懂這種腔調的。你第一次聽到的發音是非常重要的,它會烙印在腦裡形成聲紋記憶,你確定你要讓孩子對一個單字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點中文味的英文發音嗎?(I want to be a 蓋的 in the future!)
第四個問題也很大,就是劇情並沒有正確教孩子一個單字真正的使用情境、用法以及夠精確的字義,因為這種劇情原本就是為了諧音而設計的,更何況諧音本身和單字的字義根本就不同。換句話說,它同樣還是在教你apple=蘋果、ball=球、guide=導遊,只是中間多了一個諧音的聯想環節,但終究還是脫不出「死背單字」的窠臼,孩子只是用卡通和諧音來死背單字而已。假設是教很簡單的good這個單字,已經死背了「good=好的、厲害的」的孩子,會知道「I’m good」這句話在某些狀況下並不是「我很厲害」,而是「噢,我不用了,不要給我,我不需要」的意思嗎?所以我才說孩子是在死背單字而已。
A: You wanna try my sandwich? (你要嚐看看我的三明治嗎?)
B: Nah, I’m good. (我不用啦。)
A皺眉心想:(我在問你要不要吃看看,你幹嘛跟我說你很厲害?逞什麼威風啊?)
B心想:(我只是跟你說我沒有要吃,你幹嘛給我那副臭臉?)
我了解要讓母語為中文的孩子講出正統的英文腔很不容易,但如果一開始就丟諧音給他們認識英文單字,這不就堵住了他們能以道地發音為主的學習機會了嗎?
其實學英文發音最自然的方式,是要讓孩子先聽到道地的發音,然後鼓勵他們仔細聽,並努力去模仿發音。如果是有學過音聲學的老師更好,可以即時矯正孩子的嘴型和舌頭的擺放位置,讓孩子更快發出正確的發音,而不是用中文的發音系統來模仿英文發音。你可以想像外國人如果也用英文的發音系統來講中文,是不是有很重的腔調?
回想一下,小時候媽媽教你中文的捲舌音時,是不是會告訴你「舌頭要抬起來像捲一個小圈圈喔,像我這樣」,然後要你去模仿媽媽的嘴型和舌頭。你的捲舌音就是這樣學來的。
長久記憶英文的關鍵是「創造有情感連結的記憶鏈」
為什麼記憶會斷鏈?是因為那一段記憶並沒有真正與你產生情感的連結。以我的例子來說,我曾經差一點忘了「抱著胳膊」日文是叫「腕組みする」,當時我馬上想起我在綜藝節目看到的畫面打上了「腕組み」的旁白字,最終才沒有忘掉日文怎麼講。
為什麼我沒有遺忘?正是因為那個定格畫面讓我印象太深刻,那時我很不爭氣地大笑了出來(畢竟是很過分的整人節目畫面),那張畫面和旁白字「腕組み」,對我產生很獨特的情感連結,印象很深才不會忘掉,所以當時我必須馬上把畫面截圖起來加到我的單字卡裡(對那位日本女藝人實在很抱歉)。這張字卡我只複習過三次,至今過了一季都還沒忘。這條記憶鍊,是我自己創造和連結起來的,才能記得這麼久。
反之,諧音動畫教材裡所教的劇情和諧音,都是別人設計好要給你填塞入大腦的。假如100集單字的動畫中,有一集太好笑讓你印象很深刻,恭喜你賺到了一個有意義的記憶鏈。那麼其他集的單字呢?如果其他的劇情並沒有對你產生夠強烈的情感交集,你會印象深刻嗎?幾個月之後,你還記得嗎?如果你非常認真,熟看每一部影片好幾次,可能在幾個月後的學校考試中,你的短期記憶會讓你獲得好分數,但你有想過一年後呢、十年後呢?你還能在職場上、生活中信手拈來使用嗎?這就是有沒有建立情感連結記憶鏈的差異了。
編寫外語教學文章耗時費力,如果有幫助你拓展外文視野,如果你喜歡我作品,懇請訂閱並追蹤我的「擊破你的怪怪英日文」專題!所有生活好用的英日文都完整收錄在此專題中喔! 🙏🙏🙏